李琳;李旭;高飞;饶克成;酒晓盈;王璇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运用液体负平衡对其早期复苏和预后影响的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的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上均给予抗炎抑菌、控制血糖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进行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而对照组主要是维持患者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或适当达到正平衡进行液体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血管外肺脏水指数(ELWI)、APACHEII的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治疗后的第5 d、7 d治疗组患者MAP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而PaO2/FiO2和ELWI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CVP治疗后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组(25.5±4.6)和对照组(23.8±4.0)APACHEII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治疗6h后,两组患者在APACHEII评分上治疗组(23.3±4.2)和对照组(22.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24h、48h,治疗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尤以48h后治疗组(13.1±3.6)和对照组(17.8±3.2)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运用液体负平衡不仅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其临床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妙仙;林根友;林相彬;陶福正;莫恩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荟萃分析评价我国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为艰难梭菌的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建库至2016年9月发表的有关我国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情况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科室、地区和性别执行亚组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感染率进行合并,并用敏感性分析及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总样本量为9600人,艰难梭菌整体合并感染率为19%(95%C I:16~22),抗菌药物相关腹泻患者的艰难梭菌感染率为19%(95%C I:13~24);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科室类别、地区、性别的患者,其艰难梭菌感染率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医院需加强对重点人群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控与管理.
作者:谢和宾;曾鸿;尹柯;姚小红;刘艳科;张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黄连素对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性及其外排泵耐药机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医院住院患者32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比较黄连素感触前后对四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变化以及mdfA质子泵的检出率.结果 经过黄连素感触后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5株实验菌株中,除1株感触前未检到mdfA质子泵外,其余4株经过低浓度黄连素作用后均未检到mdfA质子泵.结论 黄连素不仅能够逆转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而且能够通过消除鲍氏不动杆菌mdfA质子泵而达到逆转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林少华;骆丰;刘靓珏;朱旭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老年痴呆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血管性痴呆(VD)患者66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6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126例患者中4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0例,下呼吸道感染32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进食困难、长期卧床、吸烟史、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肿瘤、低蛋白血症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史、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程长、合并肿瘤、低蛋白血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不同痴呆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而糖尿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肿瘤及低蛋白血症等是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建玲;闫志新;贾爱兰;苏琳琳;黄贞;熊芬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旨在分析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急诊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189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结肠癌切除术,观察切口感染率,分析患者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并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培养出4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2.50%,革兰阳性菌占37.50%;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高(44.44%vs14.20%,P=0.000),手术时间≥150min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高(24.07%vs 11.11%,P=0.013),术前白细胞≥109/L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高(26.56%v s14.40%,P=0.042);C-反应蛋白≥10mg/L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加(22.88%vs11.27%,P=0.047);白蛋白<30g/L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加(29.09%vs14.18%,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前白细胞≥109/L、C-反应蛋白≥10mg/L和白蛋白<30g/L是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急诊术后以革兰阴性菌常见,糖尿病、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和白蛋白降低是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项海;项秉该;林振亮;赵章程;温江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及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194例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CRI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置管资料,分析CRI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全身)、抗菌药物封管、柠檬酸钠封管对CRI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94例患者中,48例患者出现CRI,发生率24.74%;糖尿病、年龄>75岁、ALB<35 g/L、Hb<90 g/L、重复置管及长期置管与CRI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柠檬酸钠封管及抗菌药物封管能降低CR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防性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对CRI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 深静脉置管患者CRI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干预.
作者:张文玉;胡凤华;徐宁;高斌;涂阳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病患的影响,分析镇痛方式对于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4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84例早期肺癌病患为观察病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成硬膜外自控镇痛(即硬膜外组)41例和静脉自控镇痛组(即静脉组)43例,观察手术前后病患肺功能、应激指标变化,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后相同时间点,硬膜外组VA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手术后,两组MVV、FEV1、FVC先降后升,与术前相比变化明显,但硬膜外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术后两组IL-6、hs-CRP和PEG2先升后降且硬膜外组变换范围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硬膜外组并发症发生率(26.83%)显著低于静脉组(46.5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不仅镇痛效果显著,而且能够促进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病患肺功能恢复,而且对与应激性指标干扰更小.
作者:刘向东;郭琼;蒲运刚;万金城;赵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综合干预方案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C 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M V)的新生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密闭式湿化方法联合细致化口腔护理的综合干预方案,统计VAP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VAP、MV时间、N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病死率及患儿家属对口腔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106例患儿共发生V A P23例,发生率为21.7%,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多见(94.4%);观察组患儿VAP发生率、MV时间、N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及总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MV的NICU新生儿而言,采用综合干预方案能降低VAP的发生风险,缩短MV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瑜萍;汪勇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血清IL-6、IL-8与T N F-α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预测中的价值,为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40例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者为A组,40例胎膜早破未发生早期宫内感染者为B组,40例健康孕妇为C组,然后比较三组血清IL-6、IL-8与TNF-α水平,并比较A组与B组足月与未足月者的检测结果、A组不同严重程度绒毛膜羊膜炎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A组血清IL-6、IL-8与TNF-α水平分别为(13.56±1.42)pg/ml、(15.78±1.69)pg/ml与(2.29±0.24)ng/ml,均高于B组(10.04±1.20)pg/ml、(12.53±1.42)pg/ml、(1.66±0.18)ng/ml及C组的(6.42±0.67)pg/ml、(7.85±0.78)pg/ml、(0.91±0.13)ng/ml,B组的检测水平则高于C组,同时A组足月与未足月者的检测结果均高于B组,A组不同严重程度绒毛膜羊膜炎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6、IL-8与T N F-α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较高.
作者:田丰;王冀康;王新彩;薛伍洋;牛斌;郭新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2015年多药耐药菌(MDROs)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为多药耐药菌管理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三甲医院2015年1月-12月送检的分离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判断是否为多药耐药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MDROs检出率、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MDROs检出率、MDROs感染发生率和MDROs日检出率分别为33.66%,2.03%,0.24%;日检出率多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占2.76%;检出多的多药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551株,占46.66%;多药耐药菌部位来源多的为尿液,357株占30.23%;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别为0.54%,0.54%,0.91%,1.45%;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为0.00%;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00%.结论 开展多药耐药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可为MDROs管理措施的实施以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李寅环;刘小燕;林晓晖;冼翠尧;王法霞;刘香莲;周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 I)、是否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548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结果 54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93例占16.97%,患者在年龄、BM I、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示: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检出病原菌243株,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德重;王丽丽;陈炳合;孙培胜;房祥杰;闫争强;张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特点.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进行腹腔穿刺及细菌培养,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否继发胰腺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感染特点.结果 共25例继发胰腺感染,感染率为31.25%;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6h、禁食时间≥15d、胃肠功能障碍时间≥2d、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6d、有心血管并发症、胰腺外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低氧血症、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入院WBC计数≥20×109/L的,继发胰腺炎感染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胃肠功能障碍、低氧血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较长、禁食时间较长及入院WBC计数、C-反应蛋白较高;25例感染患者分离出30株菌株,阴沟肠杆菌12株占40.00%、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26.67%、大肠埃希菌5株占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13.33%、肺炎克雷伯菌1株占3.33%.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胃肠功能障碍、低氧血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较长、禁食时间较长及入院WBC计数较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或减少胰腺感染,改善预后.
作者:谭伟超;李林鹏;赵建波;郭德洋;赵晓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指标与降钙素原危急值在抗菌药物对心血管内科感染重症患者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心血管内科感染重症患者1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血清降钙素原危急值监测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率;分析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计(3.1±1.2)d,显著低于对照组(5.8±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6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8与T N F-α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内科感染重症患者,可根据血清降钙素原危急值的变化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且疗效较好;通过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可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安全性较高.
作者:亓俊杰;刘建花;周凡;李世勋;王岩;王津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C-反应蛋白(CRP)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医院158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产前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β-hCG及CRP水平,待产妇分娩后留取其胎膜组织及胎盘组织,根据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组织绒毛膜炎,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非感染组(102例)与感染组(56例);然后再对两组血清β-hCG及CRP加以比较与分析,并评估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感染组β-hCG及CRP水平分别为(22.27±8.71)mol/ml、(29.41±9.42)m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6.15±7.18)mol/ml、(11.15±7.68)mg/L,t分别为4.74、13.17,P=0.00;血清β-hCG与CRP水平预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β-hCG阳性及CRP阳性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血清β-hCG阴性及CRP阴性患者,P<0.05.结论 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β-hCG与CRP水平可较好的诊断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对患者预后也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张霞晖;陈一婉;龙晓茜;吴均;蔡菊芳;祝巧阳;陈丹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价值,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8月在医院住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将60例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非感染组39例,分别于入院第1、4、7、14天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并选择5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和CRP水平在第4天均达到顶峰,之后逐渐下降;感染组各时间点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PCT和CRP水平在第4天均显著升高,在第7、14天较第4天均显著下降.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联合动态监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及疾病预后的评估.
作者:徐益萍;骆方军;郑军;江克翔;陈铁炯;刘学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在硬式内镜手术器械干燥过程中使用气溶胶安全柜,评估对减少人体危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4月硬式内镜手术器械500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件;实验组干燥时使用气溶胶安全柜,对照组在干燥时不使用气溶胶安全柜,比较两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测试结果.结果 实验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气溶胶安全柜后微生物气溶胶明显减少.结论 硬式内镜手术器械干燥过程中使用气溶胶安全柜可以明显减少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水平.
作者:张辉琴;李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保护性隔离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感染的防控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11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统计全部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热、口腔溃疡、败血症等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118例患者中有17例化疗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4.4%,呼吸道(41.2%)、口腔黏膜(17.6%)是常见的感染部位,革兰阴性菌是常见的病原菌(45.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22.0%,发热、口腔溃疡、败血症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总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而言,保护性隔离措施显著降低了感染的发生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薇;汤琪春;朱海霞;孙静;卢玉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以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分析其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类型、分布特点及原因,并从护理角度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手术麻醉1000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麻醉后恢复室护理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特点、类型及原因等进行总结分析,对诱发麻醉恢复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 数字双盲法抽取PACU患者10000例医院感染率4.1‰,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感染多,分别31.7%和24.4%;年龄越低和年龄越高,PACU患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对比差异显著;PACU停留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护理人员执行PACU无菌操作不到位、PACU消毒隔离不严格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分别到34.2%和29.3%.结论 麻醉恢复室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与消毒措施不到位、无菌操作不规范等有关.强化医院感染的认知,规范消毒隔离,切断传染途径,是解决麻醉恢复室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为PACU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借鉴.
作者:陈淑萍;管斐;徐绿萍;唐国民;郑玉芬;冯春英;孙建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与研究自体血液回输对全麻手术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的影响情况,了解自体血液回输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于医院进行全麻手术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异体输血,观察组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检测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状态及术后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CD3+CD4+、CD4/CD8、CD3+及CD4+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CD8+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术后2 d及5 d时观察组CD3+CD4+、CD4/CD8、CD3+及CD4+均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RBC-C3bR、FEER、ATER及NTER表达水平均呈现先降后升的状态,FEIR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2 d及5 d时观察组RBC-C3bR、FEER、A T ER及N T 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对全麻手术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相对好于异体输血,对患者术后感染具有积极的控制作用,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夏敏;王凌;周旺辉;程荆徽;杨才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院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的合理使用的情况及持续效果,为医院规范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及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医院2016年1-7月全院清洁手术出院病历1432份,对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品种选择规范率、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与类别、术前给药时机符合率及预防用药总时间进行评价.结果 2016年1-7月某院妇产科、肝胆外科、骨科二病区、骨科一病区、普外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及脑外科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58.46%、16.22%、49.47%、55.90%、7.94%、16.22%、73.33%及76.47%,预防用药品种规范率分别为97.37%、72.22%、74.19%、75.93%、90.00%、91.67%、72.73%及96.15%,全院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41.55%,预防用药品种规范率为78.66%;2016年1-7月某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其中排名前三的为头孢呋辛占34.62%、头孢硫脒占33.45%及头孢他啶占18.66%,分别属于第二代、第一代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全院清洁手术术前给药时机在0.5-1h占总数的88.57%,其中24h停药率为14.12%,48h停药率为25.38%.结论 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情况较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品种的选择及使用疗程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作者:乔进;陆群;石禹;缪应祥;陈敏;王征宇;孟萍;陈霞;窦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