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进;陆群;石禹;缪应祥;陈敏;王征宇;孟萍;陈霞;窦志华
目的 以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分析其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类型、分布特点及原因,并从护理角度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手术麻醉1000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麻醉后恢复室护理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特点、类型及原因等进行总结分析,对诱发麻醉恢复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 数字双盲法抽取PACU患者10000例医院感染率4.1‰,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感染多,分别31.7%和24.4%;年龄越低和年龄越高,PACU患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对比差异显著;PACU停留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护理人员执行PACU无菌操作不到位、PACU消毒隔离不严格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分别到34.2%和29.3%.结论 麻醉恢复室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与消毒措施不到位、无菌操作不规范等有关.强化医院感染的认知,规范消毒隔离,切断传染途径,是解决麻醉恢复室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为PACU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借鉴.
作者:陈淑萍;管斐;徐绿萍;唐国民;郑玉芬;冯春英;孙建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黄连素对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性及其外排泵耐药机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医院住院患者32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比较黄连素感触前后对四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变化以及mdfA质子泵的检出率.结果 经过黄连素感触后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5株实验菌株中,除1株感触前未检到mdfA质子泵外,其余4株经过低浓度黄连素作用后均未检到mdfA质子泵.结论 黄连素不仅能够逆转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而且能够通过消除鲍氏不动杆菌mdfA质子泵而达到逆转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林少华;骆丰;刘靓珏;朱旭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醇类免洗手皮肤消毒液和无醇免洗手消毒液两种产品对多药耐药菌的杀菌情况.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法,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泛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15株、产ESBLs大肠杆菌12株等多药耐药菌为实验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大肠杆菌15株为对照组,对比两种产品对各种菌种的杀灭情况.结果 醇类免洗手消毒液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大肠杆菌等多药耐药菌的杀灭对数均大于5,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也都大于5;无醇免洗手消毒液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大肠杆菌等多药耐药菌的杀灭对数均大于5,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也都大于5.结论 醇类免洗手皮肤消毒液和无醇免洗手消毒液这两种免洗手皮肤消毒液对多药耐药菌以及其对应非耐药菌的杀灭效果均十分优秀,值得信赖.
作者:高操;刘永刚;孙大伟;周欣桐;栗圣良;金碧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影响因素及真菌感染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为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血液科恶性血液病患者1000例,将其中164例IF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IFI的影响因素及PCR法检测肠道菌群情况.结果 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基础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 d、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者IFI的发生率高于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无基础疾病、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d、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者(P<0.05);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IF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恶性血液病IFI感染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1.13±0.67、7.46±2.14、0.27±0.03)×109/L均明显低于感染前(9.02±1.04、38.24±11.43、3.52±0.86)×109/L(P<0.05);观察组感染前和感染时肠道真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前和感染时细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时真菌量高于感染前(P<0.05),观察组感染时细菌量低于感染前(P<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和肠道真菌量增加、细菌量减少有关.
作者:马闪珊;赵硕;孙冬梅;黄俊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膜性肾病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实际影响,进而为膜性肾病的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指导方向.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7月临床收治122例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每组61例;针对两组患者血肌酐、血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水平以及相关临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感染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为(85.33±11.23)μmol/L,显著高于非感染组(77.38±10.23)μmol/L,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血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水平分别为(29.34±9.32)g/L和(6.38±1.02)g/24h,与非感染组患者(29.18±9.77)g/L和(6.41±0.98)g/24h之间的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CRP、TNF-α和PCT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膜性肾病患者血肌酐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病情,临床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膜性肾病患者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刘云;马东红;崔艳;郭明好;张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blaC T X-M基因分型及相应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医院细菌室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69株;对上述菌株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及耐药特征的检测;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其基因型的分布;对比不同基因型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结果 69株菌株中,37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其中36株为blaC T X-M型基因,占97.30%;单独检出blaC T X-M-1有10株,占27.78%,单独检出blaC T X-M-9有24株,占66.67%,同时检出blaC T X-M-1和blaC T X-M-9有2株,占5.56%.C T X-M-1菌株和CTX-M-9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为100%.CTX-M-1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CTX-M-9菌株(P<0.05).结论 blaCTX-M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常见的基因型,且以blaC T X-M-9型为主.blaC T X-M-1型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以及氨曲南的耐药性显著高于blaC T X-M-9型菌株.
作者:孙文萱;田鹏飞;李轶;刘玲;王洪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与研究自体血液回输对全麻手术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的影响情况,了解自体血液回输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于医院进行全麻手术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异体输血,观察组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检测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状态及术后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CD3+CD4+、CD4/CD8、CD3+及CD4+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CD8+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术后2 d及5 d时观察组CD3+CD4+、CD4/CD8、CD3+及CD4+均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RBC-C3bR、FEER、ATER及NTER表达水平均呈现先降后升的状态,FEIR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2 d及5 d时观察组RBC-C3bR、FEER、A T ER及N T 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对全麻手术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相对好于异体输血,对患者术后感染具有积极的控制作用,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夏敏;王凌;周旺辉;程荆徽;杨才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69例;对比不同临床分型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分析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Ⅲ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体温≥38℃的比例、自发性疼痛的比例、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比例均显著低于Ⅰ型和Ⅱ型深部胸部切口感染(P<0.05);Ⅲ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术口裂开或见脓性分泌物的比例显著低于Ⅱ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P<0.05);Ⅲ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低蛋白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Ⅰ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P<0.05);本研究共培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55.26%),革兰阳性菌30株(39.47%),真菌4株(5.2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为16.67%;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克拉霉素均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敏感,耐药率均为0.00%.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并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丹;陶凉;陈绪发;周宏;杨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精神科2012年6月-2016年6月1108例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患者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有意义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发现1108例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者48例,感染率4.33%;对48例医院感染患者行细菌培养,共收集血、尿、粪便等标本60份,检出病原菌38株,阳性率63.3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26株,占68.42%;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26.32%;真菌2株,占5.26%;经单因素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年龄、精神疾病类型、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季节为精神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时间(OR=2.114)、年龄(OR=1.624)、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OR=1.586)为精神疾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P<0.05.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因素主要为年龄和住院时间及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据此加以干预降低其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潘秀娟;刘林晶;刘家洪;潘安乐;陈呈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有效性,为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6月30日诊治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常规胰岛素强化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时血糖(FPG、2h PG)、炎性因子(WBC、CRP、PCT)变化,以及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感染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PG、2h PG、WBC、CRP、P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4.75±2.22)d、(34.67±5.31)U/d、(5.61±2.04)d短于对照组(6.43±2.76)d、(42.94±6.65)U/d、(7.67±2.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8例低血糖发生,观察组有1例低血糖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利于感染及血糖水平的及时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是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慧芳;苏小游;吴朝明;李海;朱烈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不同处理措施对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及IL-6、T N F-ɑ、应激因子的影响,为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后感染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208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100例给予穿刺部位处理,观察组108例给予综合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时间、置管期间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炎性因子及应激因子水平情况;置管期间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及全身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置管前应激、炎性因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置管后不同时间应激因子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同组置管前及常规组同期(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同组置管前(P<0.05),高于常规组同期(P<0.05),置管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TNF-ɑ)、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置管前(P<0.05),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瓣膜替换术给予综合处理措施对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具有预防作用,可降低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索莉娜;刘玉玺;董芳;张玲娟;张瑜;岳丽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C-反应蛋白(CRP)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医院158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产前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β-hCG及CRP水平,待产妇分娩后留取其胎膜组织及胎盘组织,根据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组织绒毛膜炎,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非感染组(102例)与感染组(56例);然后再对两组血清β-hCG及CRP加以比较与分析,并评估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感染组β-hCG及CRP水平分别为(22.27±8.71)mol/ml、(29.41±9.42)m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6.15±7.18)mol/ml、(11.15±7.68)mg/L,t分别为4.74、13.17,P=0.00;血清β-hCG与CRP水平预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β-hCG阳性及CRP阳性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血清β-hCG阴性及CRP阴性患者,P<0.05.结论 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β-hCG与CRP水平可较好的诊断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对患者预后也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张霞晖;陈一婉;龙晓茜;吴均;蔡菊芳;祝巧阳;陈丹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很多,其中铋剂+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仍是当前国内外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法;由于H.pylori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使根除率有所下降,其中对克拉霉素耐药成为根除失败主要的原因;从分子水平来研究H.pylori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性成为近年来广大胃肠病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检测都是基于对H.pylori 23S rRNA基因突变的检测.因此,寻求一种简便、高效、经济、非侵入性的分子耐药性检测方法,对于选择个体化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薇;吴李培;宣世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在硬式内镜手术器械干燥过程中使用气溶胶安全柜,评估对减少人体危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4月硬式内镜手术器械500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件;实验组干燥时使用气溶胶安全柜,对照组在干燥时不使用气溶胶安全柜,比较两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测试结果.结果 实验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气溶胶安全柜后微生物气溶胶明显减少.结论 硬式内镜手术器械干燥过程中使用气溶胶安全柜可以明显减少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水平.
作者:张辉琴;李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血清IL-6、IL-8与T N F-α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预测中的价值,为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40例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者为A组,40例胎膜早破未发生早期宫内感染者为B组,40例健康孕妇为C组,然后比较三组血清IL-6、IL-8与TNF-α水平,并比较A组与B组足月与未足月者的检测结果、A组不同严重程度绒毛膜羊膜炎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A组血清IL-6、IL-8与TNF-α水平分别为(13.56±1.42)pg/ml、(15.78±1.69)pg/ml与(2.29±0.24)ng/ml,均高于B组(10.04±1.20)pg/ml、(12.53±1.42)pg/ml、(1.66±0.18)ng/ml及C组的(6.42±0.67)pg/ml、(7.85±0.78)pg/ml、(0.91±0.13)ng/ml,B组的检测水平则高于C组,同时A组足月与未足月者的检测结果均高于B组,A组不同严重程度绒毛膜羊膜炎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6、IL-8与T N F-α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较高.
作者:田丰;王冀康;王新彩;薛伍洋;牛斌;郭新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C T影像学检查在血液肿瘤患者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选择医院接诊的68例血液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采用C T影像学进行检查.分析X线胸片诊断与CT诊断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率比较、肺部真菌感染类型、病原菌分布构成比、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结果 35例患者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率为51.47%;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经C T影像学检测,肺部真菌感染的类型主要有弥漫型、曲菌球型、实变型和结节型,分别占37.14%、25.71%、22.86%和14.29%;35例患者按照枟全国临床检查操作规程枠进行病原学诊断,均呈现阳性,阳性率为100.00%;X线胸片诊断8例呈阳性,阳性率22.85%;C T影像诊断31例,阳性率88.57%,C T影像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诊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分布主要是以曲霉菌属为主,其次为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CT影像学特征包括结节或肿块影、晕征、空洞.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在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特别是在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治疗中,结合患者临床的基础疾病,可以初步的诊断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宇亭;段早晖;夏瑞明;姚克林;赵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收集并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脊髓硬膜外麻醉)的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的相关资料,拟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进行有效的指导.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试验组)161例和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139例,分别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前白细胞量、术前基础疾病等所有的基础资料以及手术后相关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细菌培养阳性率、肺部感染病原学分布情况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基线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的肺部感染率和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2.98%、78.74%,对照组的分别为23.02%、81.25%,二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研究对象痰培养病原体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在上腹部手术中,只要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有效规范操作程序,全身麻醉就可以用来替代硬膜外麻醉就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作者:汪琼;王英伟;何斌;赵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与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2011年1月-12月85例感染患者为A组,2012年1月-12月88例感染患者为B组,2013年1月-12月89例感染患者为C组,2014年1月-12月91例感染患者为D组,2015年1月-12月90例感染患者为E组,然后统计及比较五组患者的标本分布、病原菌感染部位及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 五组患者痰标本所占比例分别为52.94%、51.14%、51.69%、51.68%及52.22%,均高于其他标本(P<0.05),肺部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53.41%、55.68%、55.06%、54.95%及56.67%,均明显高于其他感染部位(P<0.05),D组及E组多药耐药菌比例均高于A组、B组及C组,C组则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 2011-2015年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均以肺部为主,且多药耐药菌所占比例呈现升高趋势,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及干预.
作者:孙明丽;鲁大云;周芳;崔聪聪;申曼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的效果,以期筛选出有价值的指标协助临床诊疗,降低病死率.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2月198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将纳入的19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低乳酸组99例、中乳酸组65例和高乳酸组34例,参考预后分为生存组154例和死亡组44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血乳酸水平工作ROC曲线、影响预后因素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乳酸、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低、中乳酸组生存率高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乳酸组生存率高于中、高乳酸组,死亡率低于中、高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12h、24h、48h,生存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意义重大,能有效反映病情程度、指导临床治疗、预测结局,且检测方便、简捷、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世琴;贾安奎;徐爱华;范杰斐;李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防治细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126例,对患者的病原菌进行临床检验分析.结果 通过痰培养共检出9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共分离出53株,构成比为57.61%,所占比例从低到高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共分离出33株,构成比为35.8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所占比例高;真菌共分离出6株,构成比为6.52%,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2013年-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的ESBLs菌株检出率逐年上升,分别为33.33%,40.00%和50.00%,2013年-2015年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菌株检出率也逐年上升,分别为25.00%,42.86%和57.14%.结论 老年患者容易受环境和自身因素影响,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随着抗菌药物的普遍使用,耐药菌株迅速增加;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症状、感染情况、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卢仁辉;陈婉婷;孙晓丽;杜莎莎;巩雅舒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