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马东红;崔艳;郭明好;张剑
目的 观察与研究自体血液回输对全麻手术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的影响情况,了解自体血液回输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于医院进行全麻手术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异体输血,观察组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检测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状态及术后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CD3+CD4+、CD4/CD8、CD3+及CD4+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CD8+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术后2 d及5 d时观察组CD3+CD4+、CD4/CD8、CD3+及CD4+均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RBC-C3bR、FEER、ATER及NTER表达水平均呈现先降后升的状态,FEIR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2 d及5 d时观察组RBC-C3bR、FEER、A T ER及N T 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对全麻手术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相对好于异体输血,对患者术后感染具有积极的控制作用,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夏敏;王凌;周旺辉;程荆徽;杨才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肝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其药敏结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标本中培养出真菌1000例住院肝病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的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000例肝病患者分离出1410株真菌中,酵母样真菌1189株占84.3%,丝状真菌221株占15.7%;1189株酵母样真菌中,痰及咽拭子感染737株占62.0%,胸腹水和尿感染分别为146株占12.3%和140株占11.8%;221株丝状真菌中,痰及咽拭子感染202株占91.4%.酵母样真菌中,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1%、2.3%、0.3%和1.9%;丝状真菌中,对氟康唑、良性霉素、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93.7%、16.7%、5.9%和4.5%;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良性霉素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低于丝状真菌(P<0.05).结论 住院肝病患者以酵母样真菌感染为主,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高,且对抗真菌药的耐药率均低于热带假丝酵母菌.
作者:季柏林;雷永良;徐丽霞;林群;周飞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5例,占39.4%;共分离出病原菌92株,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占60.9%,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8.3%,真菌感染占10.9%;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与住院时间、颅内高压和意识障碍呈明显相关性(χ2=4.327、27.662、8.352,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高压和意识障碍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56,5.543,P<0.05).结论 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颅内高压和意识障碍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应制定相关措施积极预防.
作者:杨颖;刘福英;王兆;杨灿;李双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学,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心脏手术患者3479例,其中术后发生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患者73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的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药敏分析结果.结果 年龄30~55岁患者发生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率更高,与<3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型15例,占20.5%,Ⅱ型43例,占58.9%,Ⅲ 型15例,占20.5%.Ⅲ型患者T≥38℃ 、伤口裂开或者脓性分泌物、自发性疼痛、WBC>10×109/L、低蛋白血症比例显著低于Ⅰ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X线或者C T显示纵膈增宽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32例病原菌诊断明确,分离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占54.3%,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5%,真菌5株,占6.2%;革兰阴性菌耐药结果分析显示三种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达到了10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到了100%,而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高龄患者心脏外科术后容易并发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其中以Ⅱ型多见.临床预防及治疗应结合临床特征以及病原学结果.
作者:张继凤;杨侃;夏海娜;杜守峰;齐博;曹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特点.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进行腹腔穿刺及细菌培养,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否继发胰腺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感染特点.结果 共25例继发胰腺感染,感染率为31.25%;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6h、禁食时间≥15d、胃肠功能障碍时间≥2d、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6d、有心血管并发症、胰腺外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低氧血症、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入院WBC计数≥20×109/L的,继发胰腺炎感染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胃肠功能障碍、低氧血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较长、禁食时间较长及入院WBC计数、C-反应蛋白较高;25例感染患者分离出30株菌株,阴沟肠杆菌12株占40.00%、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26.67%、大肠埃希菌5株占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13.33%、肺炎克雷伯菌1株占3.33%.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胃肠功能障碍、低氧血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较长、禁食时间较长及入院WBC计数较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或减少胰腺感染,改善预后.
作者:谭伟超;李林鹏;赵建波;郭德洋;赵晓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该类手术感染的早期预防和术后治疗方案提供策略.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800例,对术后感染患者采集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80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共发生术后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4.38%,感染部位有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呼吸系统感染.35例医院感染患者脓液培养获得病原菌69株,革兰阳性菌43株,占62.32%,革兰阴性菌25株,占36.2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均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以及氨苄西林均敏感,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等为主,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耐药性,耐药情况有普遍加强的趋势,该类临床手术应在治疗前予以联合抗菌用药,术后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春玲;刘晓慧;朱文嘉;彭二娟;闫保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影响因素及真菌感染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为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血液科恶性血液病患者1000例,将其中164例IF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IFI的影响因素及PCR法检测肠道菌群情况.结果 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基础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 d、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者IFI的发生率高于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无基础疾病、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d、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者(P<0.05);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IF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恶性血液病IFI感染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1.13±0.67、7.46±2.14、0.27±0.03)×109/L均明显低于感染前(9.02±1.04、38.24±11.43、3.52±0.86)×109/L(P<0.05);观察组感染前和感染时肠道真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前和感染时细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时真菌量高于感染前(P<0.05),观察组感染时细菌量低于感染前(P<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和肠道真菌量增加、细菌量减少有关.
作者:马闪珊;赵硕;孙冬梅;黄俊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综合干预方案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C 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M V)的新生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密闭式湿化方法联合细致化口腔护理的综合干预方案,统计VAP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VAP、MV时间、N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病死率及患儿家属对口腔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106例患儿共发生V A P23例,发生率为21.7%,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多见(94.4%);观察组患儿VAP发生率、MV时间、N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及总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MV的NICU新生儿而言,采用综合干预方案能降低VAP的发生风险,缩短MV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瑜萍;汪勇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病患的影响,分析镇痛方式对于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4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84例早期肺癌病患为观察病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成硬膜外自控镇痛(即硬膜外组)41例和静脉自控镇痛组(即静脉组)43例,观察手术前后病患肺功能、应激指标变化,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后相同时间点,硬膜外组VA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手术后,两组MVV、FEV1、FVC先降后升,与术前相比变化明显,但硬膜外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术后两组IL-6、hs-CRP和PEG2先升后降且硬膜外组变换范围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硬膜外组并发症发生率(26.83%)显著低于静脉组(46.5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不仅镇痛效果显著,而且能够促进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病患肺功能恢复,而且对与应激性指标干扰更小.
作者:刘向东;郭琼;蒲运刚;万金城;赵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荟萃分析评价我国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为艰难梭菌的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建库至2016年9月发表的有关我国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情况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科室、地区和性别执行亚组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感染率进行合并,并用敏感性分析及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总样本量为9600人,艰难梭菌整体合并感染率为19%(95%C I:16~22),抗菌药物相关腹泻患者的艰难梭菌感染率为19%(95%C I:13~24);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科室类别、地区、性别的患者,其艰难梭菌感染率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医院需加强对重点人群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控与管理.
作者:谢和宾;曾鸿;尹柯;姚小红;刘艳科;张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blaC T X-M基因分型及相应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医院细菌室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69株;对上述菌株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及耐药特征的检测;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其基因型的分布;对比不同基因型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结果 69株菌株中,37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其中36株为blaC T X-M型基因,占97.30%;单独检出blaC T X-M-1有10株,占27.78%,单独检出blaC T X-M-9有24株,占66.67%,同时检出blaC T X-M-1和blaC T X-M-9有2株,占5.56%.C T X-M-1菌株和CTX-M-9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为100%.CTX-M-1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CTX-M-9菌株(P<0.05).结论 blaCTX-M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常见的基因型,且以blaC T X-M-9型为主.blaC T X-M-1型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以及氨曲南的耐药性显著高于blaC T X-M-9型菌株.
作者:孙文萱;田鹏飞;李轶;刘玲;王洪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以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分析其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类型、分布特点及原因,并从护理角度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手术麻醉1000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麻醉后恢复室护理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特点、类型及原因等进行总结分析,对诱发麻醉恢复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 数字双盲法抽取PACU患者10000例医院感染率4.1‰,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感染多,分别31.7%和24.4%;年龄越低和年龄越高,PACU患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对比差异显著;PACU停留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护理人员执行PACU无菌操作不到位、PACU消毒隔离不严格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分别到34.2%和29.3%.结论 麻醉恢复室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与消毒措施不到位、无菌操作不规范等有关.强化医院感染的认知,规范消毒隔离,切断传染途径,是解决麻醉恢复室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为PACU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借鉴.
作者:陈淑萍;管斐;徐绿萍;唐国民;郑玉芬;冯春英;孙建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0例,通过对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以对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泌尿系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70例伴发泌尿系感染,感染率为16.7%;7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56.9%,革兰阳性菌34株,占33.3%,真菌10株,占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肾病、贫血、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肿瘤相关肾病、低蛋白血症及透析龄等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肾病、贫血、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合并高血压肾病等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泌尿系感染较多,其中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合并糖尿病肾病、贫血、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合并高血压肾病等,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作者:成栋;周华虹;郎旭军;杨志浩;何杨彪;刘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的效果,以期筛选出有价值的指标协助临床诊疗,降低病死率.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2月198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将纳入的19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低乳酸组99例、中乳酸组65例和高乳酸组34例,参考预后分为生存组154例和死亡组44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血乳酸水平工作ROC曲线、影响预后因素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乳酸、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低、中乳酸组生存率高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乳酸组生存率高于中、高乳酸组,死亡率低于中、高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12h、24h、48h,生存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意义重大,能有效反映病情程度、指导临床治疗、预测结局,且检测方便、简捷、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世琴;贾安奎;徐爱华;范杰斐;李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黄连素对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性及其外排泵耐药机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医院住院患者32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比较黄连素感触前后对四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变化以及mdfA质子泵的检出率.结果 经过黄连素感触后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5株实验菌株中,除1株感触前未检到mdfA质子泵外,其余4株经过低浓度黄连素作用后均未检到mdfA质子泵.结论 黄连素不仅能够逆转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而且能够通过消除鲍氏不动杆菌mdfA质子泵而达到逆转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林少华;骆丰;刘靓珏;朱旭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运用液体负平衡对其早期复苏和预后影响的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的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上均给予抗炎抑菌、控制血糖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进行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而对照组主要是维持患者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或适当达到正平衡进行液体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血管外肺脏水指数(ELWI)、APACHEII的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治疗后的第5 d、7 d治疗组患者MAP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而PaO2/FiO2和ELWI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CVP治疗后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组(25.5±4.6)和对照组(23.8±4.0)APACHEII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治疗6h后,两组患者在APACHEII评分上治疗组(23.3±4.2)和对照组(22.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24h、48h,治疗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尤以48h后治疗组(13.1±3.6)和对照组(17.8±3.2)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运用液体负平衡不仅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其临床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妙仙;林根友;林相彬;陶福正;莫恩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与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2011年1月-12月85例感染患者为A组,2012年1月-12月88例感染患者为B组,2013年1月-12月89例感染患者为C组,2014年1月-12月91例感染患者为D组,2015年1月-12月90例感染患者为E组,然后统计及比较五组患者的标本分布、病原菌感染部位及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 五组患者痰标本所占比例分别为52.94%、51.14%、51.69%、51.68%及52.22%,均高于其他标本(P<0.05),肺部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53.41%、55.68%、55.06%、54.95%及56.67%,均明显高于其他感染部位(P<0.05),D组及E组多药耐药菌比例均高于A组、B组及C组,C组则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 2011-2015年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均以肺部为主,且多药耐药菌所占比例呈现升高趋势,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及干预.
作者:孙明丽;鲁大云;周芳;崔聪聪;申曼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 I)、是否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548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结果 54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93例占16.97%,患者在年龄、BM I、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示: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检出病原菌243株,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德重;王丽丽;陈炳合;孙培胜;房祥杰;闫争强;张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院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的合理使用的情况及持续效果,为医院规范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及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医院2016年1-7月全院清洁手术出院病历1432份,对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品种选择规范率、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与类别、术前给药时机符合率及预防用药总时间进行评价.结果 2016年1-7月某院妇产科、肝胆外科、骨科二病区、骨科一病区、普外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及脑外科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58.46%、16.22%、49.47%、55.90%、7.94%、16.22%、73.33%及76.47%,预防用药品种规范率分别为97.37%、72.22%、74.19%、75.93%、90.00%、91.67%、72.73%及96.15%,全院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41.55%,预防用药品种规范率为78.66%;2016年1-7月某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其中排名前三的为头孢呋辛占34.62%、头孢硫脒占33.45%及头孢他啶占18.66%,分别属于第二代、第一代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全院清洁手术术前给药时机在0.5-1h占总数的88.57%,其中24h停药率为14.12%,48h停药率为25.38%.结论 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情况较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品种的选择及使用疗程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作者:乔进;陆群;石禹;缪应祥;陈敏;王征宇;孟萍;陈霞;窦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有效性,为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6月30日诊治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常规胰岛素强化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时血糖(FPG、2h PG)、炎性因子(WBC、CRP、PCT)变化,以及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感染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PG、2h PG、WBC、CRP、P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4.75±2.22)d、(34.67±5.31)U/d、(5.61±2.04)d短于对照组(6.43±2.76)d、(42.94±6.65)U/d、(7.67±2.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8例低血糖发生,观察组有1例低血糖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利于感染及血糖水平的及时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是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慧芳;苏小游;吴朝明;李海;朱烈烈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