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金轶刚;郭晓;汤志灵;应向军;吴云涛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泌尿感染, 药物成本
摘要: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 1月于医院治疗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莫西沙星组(91例)与左氧氟沙星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成本-疗效比;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莫西沙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细菌清除率为80.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9%;而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细菌清除率为76.0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莫西沙星组治疗药物成本与药物成本-疗效比分别为285.5元与3.33,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39.8元与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且治疗效果显著,但从药物成本及患者的用药费用方面考虑,左氧氟沙星更有优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结核术后感染风险分析与围术期预防研究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医院110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对其中发生感染的9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其中结核分枝杆菌6株占40.0%,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20.0%,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病灶范围广(≥2个椎体)、营养不良、未规范治疗、未严格制动、未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是脊柱结核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范围≥2个椎体、营养状况不良、未规范化疗、未严格制动及未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是脊柱结核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围术期管理有助于降低脊柱结核术后感染风险性.

    作者:刘军;张陆;高松明;姜岩;刘志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接受放化疗的肺癌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二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0例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率为8.00%,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真菌43株占46.74%、革兰阴性菌33株占35.87%、革兰阳性菌16株占17.39%;真菌对益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性高,对两性霉素B、咪康唑、制霉菌素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4周、白细胞<4×109/L、长期联合用药(P<0.05).结论 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根据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作者:陈俊;庞林荣;李晖;黄佳;徐彩虹;袁光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管癌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食管癌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8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4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肺部感染及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87.45±10.44)min、淋巴结清扫数目(46.34±5.32)个,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28.45±13.75)ml、住院时间(9.39±1.20)d,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6.25%,较对照组的19.44%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可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军;张凡;徐立栋;高军;林宗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1 000例,分析其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000例脊柱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6例,感染率为7.60%,其中肺部感染36例占47.37%,泌尿系感染20例占26.31%,切口浅层及椎间隙17例占22.37%,深静脉置管3例占3.95%;共检测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52.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42.50%,真菌4株占5.00%;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置入材料、住院时间以及糖尿病与脊柱术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未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置入材料以及合并糖尿病是脊柱术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为主,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临床应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手术置入材料以及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区别治疗来预防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爱国;路坦;彭兴梅;杨素敏;徐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 3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采用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药敏统计分析.结果 72例临床急性脑梗死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68株,检出率94.44%,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45.59%,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9株占42.6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8株占11.7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4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40.00%;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20.00%,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40.00%.结论 急性脑梗死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治疗中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武胜涛;张羽;李富慧;张保朝;时新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498例颅脑损伤行脑积水分流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41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8.23%; 41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30.51%,革兰阳性菌18株占30.51%,真菌23株占38.98%;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分别占90.0%和80.0%;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0%;革兰阳性菌中棒杆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均为75.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红霉素、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89%和55.56%;光滑假丝酵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1.43%和57.14%.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真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病原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任骥;蒋正方;吴贵强;曾令勇;张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9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208例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5株占68.18%,革兰阳性菌77株占31.82%;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9.17%、11.57%、9.92%、8.6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29%、85.71%及82.14%,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67%及62.50%.结论 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者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肠球菌属等病原菌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在临床治疗时需综合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黄金明;郭建功;任宏伟;方晓;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乳头状瘤感染与宫颈癌病变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的诊断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于医院接收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 00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病理学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使用Excel和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08例患者中HPV阳性98例,阳性率为9.72%,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阳性率在8.28%~13.19%,其中25~35岁患者的阳性率为13.1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TCT检测异常患者有145例,异常率为14.38%,其中HPV检查呈阳性56例,阳性率为38.62%;117例进行病理学检查患者中HPV阳性49例,其中无上皮内的细胞的病变或者是恶性病变(NILM)与有宫颈病变的HPV的感染率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与TCT检查的符合率为52.86%,当病理学的分级逐渐增加时,两者的相符率也不断增加,不同级别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的病变程度和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呈正相关,选择HPV和TCT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陈明雅;王明;张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感染预防研究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以提高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调查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及微创穿刺针数对患者颅内感染率的影响,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类型;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越多,穿刺针数越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概率越小;36例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年龄>60岁、脑脊液漏、留置引流时间>3 d、引流管污染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52.38%,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占38.10%,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仅有4株占9.52%,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时,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全面综合治疗,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樊旭辉;杨波;杨明明;李景刚;张世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溶血环菌落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为临床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8月-2015年5月从患者送检的不同标本中分离出19株双溶血环菌株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中1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同时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直径较大,内环为狭窄的β溶血,外环为宽大的α溶血,血浆凝固酶结果均呈阳性,菌种鉴定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共分离出6株MRSA,检出率占31.6%;19株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及替加环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强,敏感率均为100.0%,对利福平、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也表现出很好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为84.2%.结论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具有的双溶血环的特殊菌落特征和生化试验,能够快速准确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刘美清;兰英;蔡曼;袁慧;马旭;张艳艳;刘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的调查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情况、病菌原分布及其药敏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1 218例,术后对其脑脊液进行培养,观察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并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18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中62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5.1%;共分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61.5%,革兰阴性菌30株占38.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抗菌药物使用方面,青霉素在预防性用药中所占比例高,糖肽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中所占比例高,而头孢菌素、糖肽等在目标性用药中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医院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常见,临床用药时应以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为主,同时兼顾革兰阴性菌进行联合用药.

    作者:曾上飞;郑海军;杨晓清;娄晓辉;陈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液病患者真菌血症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预防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的菌种分布、临床表现、诊疗措施、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根据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评分,高危11例、低危5例;根据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所有患者均属于高危组;血培养结果检出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占68.8%,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占18.8%,黏性毛孢子菌1株占6.2%,镰刀菌1株占6.2%;突破性真菌血症6例占37.50%;治疗方案为单药治疗10例,联合用药6例;治疗有效11例占68.80%,均为完全缓解,死亡5例,其中2例治疗无效,3例放弃治疗.结论 热带假丝酵母菌血症在真菌血症患者中发病率高,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方法更适合评估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性.

    作者:马永超;张晓艳;陈传欣;仇红霞;徐卫;钱思轩;吴汉新;陆化;李建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与对血清膜联蛋白及热休克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膜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水平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90例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90名为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玻璃体切除术后未感染病原菌患者190例为未感染组;对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热休克蛋白及黏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190例感染患者中皮肤感染61例、上呼吸道感染49例、肺部感染20例、肝胆系感染25例、尿道感染18例、血流感染17例,分离病原菌1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48.4%;革兰阴性菌98株占51.6%;感染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热休克蛋白及黏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后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存在明显异常.

    作者:朱凯;陈伟;张莉;王达良;罗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并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220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MicroScan WalkAway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得到2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3株占24.09%,革兰阴性菌148株占67.27%,真菌19株占8.6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均>70.0%,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8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10.0%;真菌对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赵艳清;林秀杰;张富静;张会荣;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分离株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pvl基因携带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监控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5年4所医院MRSA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临床分离株共52株,分析其临床特点,对MRSA进行MLST、spa、SCCmec和agr分型;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pvl毒力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52例MRSA肺炎患儿中21例出现脓胸占40.5%,10例出现呼吸衰竭占19.2%,6例为坏死性肺炎占11.5%,21例同时合并肺外部位的感染占40.4%,5例患儿死亡,病死率9.6%; 11种MLST型中ST59常见占50.0%,其次为ST239占25.0%;SCC-mec型中SCCmecⅣ占59.6%,SCCmecⅢ占28.8%;3种agr型中Ⅰ型占84.6%;ST59-SCCmec Ⅳ-t437型为主要流行克隆占44.2%; 18株携带pvl基因占34.6%,主要存在于ST59型菌株中;pvl基因在坏死性肺炎分离株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坏死性肺炎分离株(P<0.05);所有菌株的多药耐药率为55.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均敏感.结论 MRSA肺炎患儿常合并肺部并发症和肺外感染灶,病死率较高,ST59-SCCmec Ⅳ-t437是儿童MRSA肺炎主要流行克隆,ST59型菌株是携带pvl基因的主要克隆,pvl基因与坏死性肺炎有相关性.

    作者:乔艳红;李娟;李士朋;郭素梅;王秋月;杨薇;沈叙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及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为患者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15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使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进行HPV16/18-DNA检测显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HPV16/18-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HPV16/18-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直径以及患者是否绝经与HPV16/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V16/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不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DNA与P16表达显示呈负相关性,并且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假丝酵母菌属、人支原体、荫道毛滴虫均为患者HPV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在乳腺癌患者组织内得到高度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具有病因学的意义,并且人乳头状瘤病毒与P16蛋白的表达为负相关,两者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相互影响.

    作者:刘现义;李中;王晓春;游冀鹏;马振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诱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76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患者真菌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分析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抗真菌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合并真菌感染34例,感染率为4.42%;感染部位以肺部常见,占52.94%,其次为泌尿道和肠道,分别占20.59%和14.71%;共分离出真菌49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0株占61.23%,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占14.29%,两者共占总菌数的75.52%;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种类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经治疗后,痊愈13例占8.24%,显效10例占29.41%,进步7例占20.59%,无效4例占11.76%;总有效率为67.75%.结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以肺部组织常见,致病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治疗中应重视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种类等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一丹;周隽;喻朝宁;姚远;高耀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严重颈深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治疗研究

    目的 分析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原菌分布,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8月40例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脓腔脓液中病原菌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应用BDEpicente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34例(85.0%)患者治愈且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脓腔脓液中共分离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85.7%和14.3%,以咽峡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0.6%、24.5%和1 2.2%;咽峡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较敏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青霉素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较敏感,以上耐药率均<50.0%.结论 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具有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症状,其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师应及时给予脓肿切开引流和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罗颜;曹忠胜;沈红娟;袁辉;李瀛;辛洁;刘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干预对策,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 0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率,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0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33%;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08%,革兰阳性菌占16.67%、真菌占6.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留置导尿、气管插管、应用H2阻滞剂、住院时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ic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气管插管、留置导尿、住院时间长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芳;宋向芹;李翠香;孙吉花;王新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巨细胞病毒(HC-MV) IgM抗体,比较两组HCMV-IgM抗体的OD值及阳性率;采用PEMS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OD值0.96±0.36高于对照组0.5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87,P<0.05);观察组HCMV-IgM抗体阳性率47.22%,高于对照组的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41,P<0.05);全前循环梗死型的HCMV-IgM抗体阳性率100.00%,均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阳性率47.62%、后循环梗死POCI阳性率的41.67%、腔隙性梗死阳性率的10.00%,HCMV-IgM抗体阳性率与分型呈负相关(P<0.05).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检测巨细胞病毒lgM抗体,可为临床抗病毒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蒋琳;张灏;殷聪国;唐波;黄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