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及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刘现义;李中;王晓春;游冀鹏;马振峰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 乳腺癌, p16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为患者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15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使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进行HPV16/18-DNA检测显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HPV16/18-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HPV16/18-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直径以及患者是否绝经与HPV16/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V16/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不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DNA与P16表达显示呈负相关性,并且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假丝酵母菌属、人支原体、荫道毛滴虫均为患者HPV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在乳腺癌患者组织内得到高度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具有病因学的意义,并且人乳头状瘤病毒与P16蛋白的表达为负相关,两者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相互影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氨溴索雾化吸入对脊柱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氨溴索雾化吸入对脊柱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雾化液,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复发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8.00%,试验组感染率为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9例接受脊柱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42%,革兰阳性菌占26.32%,真菌占5.2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差;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00%,试验组为9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肺部啰音、咳嗽、呼吸困难、憋喘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5.00%,试验组尢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能降低脊柱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复发率,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申翠香;马红霞;李学勤;常晓华;王萱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期为妇产科患者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为妇产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15年3月妇产科住院患者1 028例,统计患者医院感染率,对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1 028例住院患者共发生感染58例、64例次,感染率为5.64%、例次感染率为6.2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和宫腔感染为主,分别占34.4%、29.7%、26.6%,共分离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67.92%,革兰阳性菌10株占18.87%,真菌7株占13.21%;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分别占20.75%、18.87%、15.09%;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6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为0.结论 妇产科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较为广泛,患者感染率较高,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强,应重视临床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陈建玲;陈洋洋;詹静;黄亚哲;李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研究

    目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马尔尼菲青霉菌(PM)快速检测方法,探讨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异性基因MP1基因设计4条特异引物,反应前加入钙黄绿素荧光试剂,63℃恒温反应60 min,结束后通过目视检测荧光及浊度仪检测产物浊度值判断结果;评价所建立LAMP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标准曲线,并用LAMP法及PCR法检测样本,比较样本检出情况.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良好,PM出现特异性LAMP扩增反应,而烟曲霉菌、腐皮镰刀菌、棘状外瓶酶菌、大肠埃希菌、嗜水气单胞菌、哈氏孤菌、创伤孤菌、水等均未出现扩增;检测限约为1.7×10-7 ng/μl,为PCR检测方法的10倍;以LAMP反应时间X轴,浓度的负次方数为Y轴,构建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4145x-8.9968,相关系数R2 =0.996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本检测结果显示,LAMP法较PCR法获得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反应时间短的特点,简便易行,适合于基层对PM的快速检测.

    作者:陈欢;罗洪林;何志义;戴小英;毛从政;李颖华;廖宁;张建全;钟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前瞻性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并根据MDROs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发生MDROs感染.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前瞻性对某医院2014年1月1日-10月31日住院患者MDROs感染及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监测分析,应用WHONET5.4软件统计药敏试验数据.结果 40 33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2例、907例次,感染率1.86%、例次感染率2.25%;从痰液、血液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998株病原菌,其中MDROs 308株,检出率30.86%;检出的MDROs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31株占75.00%,以鲍氏不动杆菌居为主,革兰阳性菌71株占23.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6株占1.95%;住院患者发生MDROs感染的主要病区为综合楼ICU、外科楼ICU、神经血管外科和神经创伤外科,分别占20.78%、17.53%、11.36%和9.42%.结论 利用前瞻性监测医院MDROs感染,即时发现问题,针对性的采取物体表面环境、空气、手卫生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现场干预措施,同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MDROs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慧宁;张本娜;张娜;申凤兰;谢秀彦;王藩;杨轶;孙晓萌;杨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03例,对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发生胆道感染182例,感染率为45.2%;分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1株占61.2%,革兰阳性菌71株占33.2%,真菌12株占5.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以及ALT水平与胆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既往胆道手术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4分是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重视感染患者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海英;金丽君;王金钗;石敏益;盛显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为血液病患者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治疗的48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所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为3组,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组17例、革兰阴性菌感染组15例、真菌感染组16例;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同时比较单独使用CRP检测与PCT联合CRP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中,检测到的血清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11.34±23.14)μg/L、(133.87±94.61) mg/L,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5.39±20.04) μg/L、(94.37±75.36) mg/L,真菌感染组中检测到的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0.41±2.31)μg/L、(142.51±42.38)mg/L,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的PCT水平比真菌菌感染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只做CRP水平的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8.31%和88.79%,通过PCT联合CRP的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依次为80.1%和85.3%.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能给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郭辉;章勇;蒋志勇;朱艳;金东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溶血环菌落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为临床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8月-2015年5月从患者送检的不同标本中分离出19株双溶血环菌株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中1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同时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直径较大,内环为狭窄的β溶血,外环为宽大的α溶血,血浆凝固酶结果均呈阳性,菌种鉴定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共分离出6株MRSA,检出率占31.6%;19株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及替加环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强,敏感率均为100.0%,对利福平、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也表现出很好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为84.2%.结论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具有的双溶血环的特殊菌落特征和生化试验,能够快速准确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刘美清;兰英;蔡曼;袁慧;马旭;张艳艳;刘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限制性输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限制性输液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补液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输液量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人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征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输液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能给其身体各器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更有效的给各个器官输送氧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程旭东;王镜芳;唐华东;邵浙明;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5年6月于医院接受ACL重建术的8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术后膝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构成,对感染者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根据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评价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0例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及琼氏不动杆菌1株;治疗后,患者WBC、ESR、CRP和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患者Lysholm评分(92.5±3.1)分、膝关节活动度125.~135.,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阴性.结论 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发生率较低,但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早期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申世源;朱国英;陆金荣;谢国庆;金文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肾输尿管腔内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肾输尿管腔内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医院收治的肾输尿管腔内微创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中临床表现、术后实验室化验结果,对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轻微脓毒血症患者42例、严重脓毒血症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58例患者痊愈出院,均无明显后遗症,另外4例患者因自身原因,救治无效后死亡,治愈率为93.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女性、患有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1h及尿源性脓毒血症并发感染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女性、术前尿培养结果阳性、手术时间>1 h是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女性、术前尿培养结果阳性、手术时间>1 h是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余家俊;郭永连;李国灏;朱晨曦;王勇;万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诱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76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患者真菌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分析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抗真菌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合并真菌感染34例,感染率为4.42%;感染部位以肺部常见,占52.94%,其次为泌尿道和肠道,分别占20.59%和14.71%;共分离出真菌49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0株占61.23%,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占14.29%,两者共占总菌数的75.52%;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种类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经治疗后,痊愈13例占8.24%,显效10例占29.41%,进步7例占20.59%,无效4例占11.76%;总有效率为67.75%.结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以肺部组织常见,致病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治疗中应重视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种类等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一丹;周隽;喻朝宁;姚远;高耀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感染的创面修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感染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每日换药处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等,并评价创面修复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1±1.2)d、(15.8±1.6)d和(18.9±2.1)d,对照组为(13.4±1.5)d、(26.8±2.1)d和(28.5±3.4)d,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12%、对照组为73.5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应用于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效果显著,且能明显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陈盛;谢庆平;张宏程;郭恩琪;晋培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必净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及研究血必净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以了解血必净注射液在该类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前及术后3、7d时的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3+ CD4+、CD8+、CD4及C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CD3+ CD4+、C4+及C3+均高于对照组,C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中的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NTER、DTER及FE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胆囊癌患者的术后感染,且对患者的免疫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卫群;王巍东;李闯;杨根庆;武文杰;刘瑞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不同程度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117例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感染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38例、中度感染组39例、轻度感染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感染程度增加,治愈时间越长,重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84.2±16.4)(56.2±11.9)(27.5±7.5)d;住院时间分别为(86.3±17.9)(59.1±13.5)(29.6±8.4)d;治疗费用分别为(54 678±461)(31 024±384)(23 465±296)元;随着感染程度的不断加重以及溃疡的加深,患者预后情况越差,愈合率较低,截肢率及病死率不断上升.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致残及死亡的概率逐渐增大,并且感染程度与溃疡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丁莉;曾誌復;官常荣;叶斌;陈日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骨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对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瘦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骨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中核因子x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医院诊治的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选取医院同期老年骨外伤术后未感染患者160例设为未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60名为对照组;采用BD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析病原菌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患者感染后血清中核因子κB的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变化;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49.0%,以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9株占51.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淋病奈瑟菌为主;老年骨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中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护骨素(OPG)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感染患者血清中瘦素、瘦素受体及骨钙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骨外伤患者容易感染病原菌,且感染能够明显干预血清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RANKL)及瘦素系统异常.

    作者:张贻春;瞿杭波;李陶冶;倪凌之;叶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ICU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ICU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采取佳治疗对策控制感染.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6月医院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未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比治疗前后研究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1周、入住ICU时间>1周、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ICU住院患者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ICU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独立危险因素(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体温、C-反应蛋白分别为(14.73±5.62)×109/L、(81.42±5.68)%、(39.11±0.34)℃、(67.35±36.36)mg/L,治疗后分别为(7.83±1.23)×109/L、(58.95±4.23)%、(36.72±0.25)℃、(6.78±3.56) 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细菌学检查确诊致病菌,减少经验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加强ICU消毒隔离措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有效降低ICU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作者:李娟娟;夏国莲;左阿芳;沈坚英;周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与对血清膜联蛋白及热休克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膜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水平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90例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90名为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玻璃体切除术后未感染病原菌患者190例为未感染组;对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热休克蛋白及黏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190例感染患者中皮肤感染61例、上呼吸道感染49例、肺部感染20例、肝胆系感染25例、尿道感染18例、血流感染17例,分离病原菌1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48.4%;革兰阴性菌98株占51.6%;感染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热休克蛋白及黏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后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存在明显异常.

    作者:朱凯;陈伟;张莉;王达良;罗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乳头状瘤感染与宫颈癌病变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的诊断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于医院接收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 00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病理学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使用Excel和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08例患者中HPV阳性98例,阳性率为9.72%,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阳性率在8.28%~13.19%,其中25~35岁患者的阳性率为13.1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TCT检测异常患者有145例,异常率为14.38%,其中HPV检查呈阳性56例,阳性率为38.62%;117例进行病理学检查患者中HPV阳性49例,其中无上皮内的细胞的病变或者是恶性病变(NILM)与有宫颈病变的HPV的感染率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与TCT检查的符合率为52.86%,当病理学的分级逐渐增加时,两者的相符率也不断增加,不同级别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的病变程度和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呈正相关,选择HPV和TCT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陈明雅;王明;张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感染调查与预防研究

    目的 调查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的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指导临床预防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的763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感染发生情况,并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预防干预措施;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3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8例,感染率8.91%;双侧肢体感染45例,占66.18%;共分离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8株占58.54%,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0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耐药率较高,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且耐药较为严重;临床护理干预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戴慧芳;苏小游;张海微;张帆;朱烈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分离株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pvl基因携带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监控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5年4所医院MRSA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临床分离株共52株,分析其临床特点,对MRSA进行MLST、spa、SCCmec和agr分型;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pvl毒力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52例MRSA肺炎患儿中21例出现脓胸占40.5%,10例出现呼吸衰竭占19.2%,6例为坏死性肺炎占11.5%,21例同时合并肺外部位的感染占40.4%,5例患儿死亡,病死率9.6%; 11种MLST型中ST59常见占50.0%,其次为ST239占25.0%;SCC-mec型中SCCmecⅣ占59.6%,SCCmecⅢ占28.8%;3种agr型中Ⅰ型占84.6%;ST59-SCCmec Ⅳ-t437型为主要流行克隆占44.2%; 18株携带pvl基因占34.6%,主要存在于ST59型菌株中;pvl基因在坏死性肺炎分离株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坏死性肺炎分离株(P<0.05);所有菌株的多药耐药率为55.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均敏感.结论 MRSA肺炎患儿常合并肺部并发症和肺外感染灶,病死率较高,ST59-SCCmec Ⅳ-t437是儿童MRSA肺炎主要流行克隆,ST59型菌株是携带pvl基因的主要克隆,pvl基因与坏死性肺炎有相关性.

    作者:乔艳红;李娟;李士朋;郭素梅;王秋月;杨薇;沈叙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