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骨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对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瘦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张贻春;瞿杭波;李陶冶;倪凌之;叶辛

关键词:核因子κB的受体激活剂配体, 护骨素, 老年骨外伤, 瘦素, 瘦素受体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骨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中核因子x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医院诊治的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选取医院同期老年骨外伤术后未感染患者160例设为未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60名为对照组;采用BD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析病原菌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患者感染后血清中核因子κB的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变化;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49.0%,以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9株占51.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淋病奈瑟菌为主;老年骨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中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护骨素(OPG)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感染患者血清中瘦素、瘦素受体及骨钙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骨外伤患者容易感染病原菌,且感染能够明显干预血清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RANKL)及瘦素系统异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耳鼻喉科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耳鼻喉科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1 2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采取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9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感染率为7.6%;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54.8%,革兰阳性菌28株占33.3%,真菌10株占11.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7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2.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高度耐药,耐药率为50.0%和91.7%,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80.0%.结论 耳鼻喉科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金漭;朱伟;金坚锋;叶青;俞正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03例,对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发生胆道感染182例,感染率为45.2%;分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1株占61.2%,革兰阳性菌71株占33.2%,真菌12株占5.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以及ALT水平与胆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既往胆道手术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4分是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重视感染患者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海英;金丽君;王金钗;石敏益;盛显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乳头状瘤感染与宫颈癌病变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的诊断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于医院接收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 00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病理学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使用Excel和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08例患者中HPV阳性98例,阳性率为9.72%,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阳性率在8.28%~13.19%,其中25~35岁患者的阳性率为13.1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TCT检测异常患者有145例,异常率为14.38%,其中HPV检查呈阳性56例,阳性率为38.62%;117例进行病理学检查患者中HPV阳性49例,其中无上皮内的细胞的病变或者是恶性病变(NILM)与有宫颈病变的HPV的感染率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与TCT检查的符合率为52.86%,当病理学的分级逐渐增加时,两者的相符率也不断增加,不同级别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的病变程度和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呈正相关,选择HPV和TCT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陈明雅;王明;张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36~38周孕妇发生B族链球菌(GBS)感染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妊娠晚期孕妇发生GBS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36~38周孕妇3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在妊娠36~38周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孕妇是否发生GBS感染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7例,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应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妊娠孕妇GBS感染率为8.63%;观察组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79%、17.24%、20.69%与13.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2.61%、4.23%与2.28% (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20.69%、10.34%与13.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0、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生殖道发生GBS感染可导致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增加新生儿黄疸、肺炎及窒息的发生,严重影响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临床应重视孕妇生殖道GBS感染的防治.

    作者:徐一鸣;韩宁;刘琰;陈雁南;王梦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感染调查与预防研究

    目的 调查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的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指导临床预防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的763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感染发生情况,并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预防干预措施;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3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8例,感染率8.91%;双侧肢体感染45例,占66.18%;共分离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8株占58.54%,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0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耐药率较高,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且耐药较为严重;临床护理干预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戴慧芳;苏小游;张海微;张帆;朱烈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十二指肠胰头癌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制定感染控制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的80例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术后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现各类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的比例及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患者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能够有效保护其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术后苏醒较快,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

    作者:杨涛;周日永;张竞雄;张学政;徐旭仲;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为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1例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其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病原菌特点,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71例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13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7.60%;共分离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52%,革兰阳性菌占37.41%,真菌占10.07%;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替考拉宁均无耐药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性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性较低,对土霉素、红霉素耐药性高;真菌对克霉唑无耐药性,对益康唑、酮康唑耐药性高;年龄≥65岁、病程≥5年、空洞数量≥3肺野、餐后2h血糖≥11.1 mmol/L、住院时间≥14 d、合并症、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影响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肺部感染率,针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行合理的预防与针对性治疗,有望降低肺部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盛云峰;邱美华;鲍志坚;孙丽芳;杨盛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其对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来医院就诊MPP患儿2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和9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71%和72.86%;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肺部哕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为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能有效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利于促进MPP患儿尽快恢复并提高基础治疗的效果,在MPP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成;王书举;翟玉峰;刘红霞;常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巨细胞病毒(HC-MV) IgM抗体,比较两组HCMV-IgM抗体的OD值及阳性率;采用PEMS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OD值0.96±0.36高于对照组0.5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87,P<0.05);观察组HCMV-IgM抗体阳性率47.22%,高于对照组的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41,P<0.05);全前循环梗死型的HCMV-IgM抗体阳性率100.00%,均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阳性率47.62%、后循环梗死POCI阳性率的41.67%、腔隙性梗死阳性率的10.00%,HCMV-IgM抗体阳性率与分型呈负相关(P<0.05).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检测巨细胞病毒lgM抗体,可为临床抗病毒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蒋琳;张灏;殷聪国;唐波;黄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癌患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采用PCR方法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分型,并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与依据为研究目的.方法 唐山市人民医院2005-2012年住院肺癌患者分离得到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根据PCR法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 bp)、B型54株(840 bp)、C型22株(450、840 bp);A型为常见的基因型,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别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陈晖;张玉敏;李玉柱;马荣芬;张尊;刘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管癌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食管癌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8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4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肺部感染及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87.45±10.44)min、淋巴结清扫数目(46.34±5.32)个,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28.45±13.75)ml、住院时间(9.39±1.20)d,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6.25%,较对照组的19.44%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可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军;张凡;徐立栋;高军;林宗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液病患者真菌血症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预防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的菌种分布、临床表现、诊疗措施、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根据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评分,高危11例、低危5例;根据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所有患者均属于高危组;血培养结果检出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占68.8%,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占18.8%,黏性毛孢子菌1株占6.2%,镰刀菌1株占6.2%;突破性真菌血症6例占37.50%;治疗方案为单药治疗10例,联合用药6例;治疗有效11例占68.80%,均为完全缓解,死亡5例,其中2例治疗无效,3例放弃治疗.结论 热带假丝酵母菌血症在真菌血症患者中发病率高,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方法更适合评估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性.

    作者:马永超;张晓艳;陈传欣;仇红霞;徐卫;钱思轩;吴汉新;陆化;李建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1-2013年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3年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送检的11 384份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相关试剂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1 384份标本中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 576株,检出率为13.84%,2011-2013年历年检出率分别为10.48%、14.07%和16.67%;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咽拭子分泌物和肺泡灌洗液,分别占44.23%、21.07%和11.67%;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76.97%,其次为皮肤软组织占13.39%; 2011-2013年鲍氏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也相对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其耐药性也逐年增强,临床必须加以重视.

    作者:高瑞灏;刘德美;王有森;王智亮;周维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为合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0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0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CT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于病例组患者的呼吸衰竭发生率进行观察和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83、25.044,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剧,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呈现逐步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呼吸衰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93、18.414,P<0.05).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表现为血清PCT和CRP水平均升高,其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萍;周戎;何永涛;江文凛;姜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HIS患者58例,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者术中选择恰当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应用,选择一次性保护器对切口进行全层保护,采用可吸收缝线抗菌微乔将患者前鞘层以及腹膜进行缝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5 d患者比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分别为15.0%、35.0%、(4.3±3.9)d、(5.3±2.1)d、(2.9±0.4)万元,对照组分别为34.2%、13.2%、(8.4±4.9)d、(10.3±5.9)d、(4.1±0.2)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胆管炎、胆道手术史、手术时间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与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后引流管延迟拔除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乔林;胡从兵;胡剑飞;彭滔;邓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的调查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情况、病菌原分布及其药敏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1 218例,术后对其脑脊液进行培养,观察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并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18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中62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5.1%;共分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61.5%,革兰阴性菌30株占38.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抗菌药物使用方面,青霉素在预防性用药中所占比例高,糖肽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中所占比例高,而头孢菌素、糖肽等在目标性用药中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医院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常见,临床用药时应以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为主,同时兼顾革兰阴性菌进行联合用药.

    作者:曾上飞;郑海军;杨晓清;娄晓辉;陈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预防研究

    目的 分析大肠癌患者化疗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感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5年10月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538例,其中感染7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因素.使用SPSS1 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C置管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阳性菌占53.95%、革兰阴性菌占38.16%和真菌占7.89%;感染种类分别为局部感染占63.16%、导管定植菌感染占34.21%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占2.63%;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疾病、化疗疗程≥6个及白细胞计数≤3.0×109/L、头静脉穿刺、置管次数≥2次和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和局部感染为主,与年龄、合并慢性疾病、化疗疗程、白细胞计数、穿刺部位、置管次数、留置时间等相关,临床应积极预防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率.

    作者:张辉;屈中玉;武跃宾;柏璐;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治疗的SAP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2例和未感染组78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试验结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病死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的Ranson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60例SAP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82例,感染率为51.25%;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占74.45%,革兰阳性菌21株占23.33%,真菌2株占2.2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均为100.0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均≥75.00%,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低,均≤25.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较高,均≥83.33%,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低,为9.09%,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低,为33.33%.结论 导致S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前者可考虑应用亚胺培南等药物治疗,后者则可考虑给予万古霉素等药物治疗.

    作者:夏书香;朴艺花;黄媛;李革;金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感染机制,为临床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3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监测内容包括年龄、慢性肺病、血糖水平、吸烟史、心脏病、意识障碍等,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感染病原菌类型;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89例,感染率为29.08%;年龄、慢性肺病、血糖水平、吸烟、心脏病和意识障碍,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89例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共送检痰标本611份,分离出病原菌8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0株占67.80%,革兰阳性菌175株占21.18%,真菌91株占11.0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与年龄、慢性肺病、血糖水平、吸烟、心脏病和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王静;梁进娟;王晓;徐丽敏;孔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颅内高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颅内高压(ICP)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110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辅助治疗的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CRBSI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28例确诊为CRBSI,感染率为25.5%,发生CRBSI患者的年龄和导管留置时间≥7d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CRBSI患者(P<0.05);在导管培养中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3.6%,革兰阴性菌占27.3%,真菌占9.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分别占47.3%、12.7%和10.9%,在血培养中共检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0.0%,革兰阴性菌占42.9%,真菌占7.1%,仍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分别为28.6%、21.4%和21.4%,3种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 行PICC治疗的ICP发生CRBSI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均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达到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龚玉枝;钱新毅;黄红艳;陈乔;熊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