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患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陈晖;张玉敏;李玉柱;马荣芬;张尊;刘艳红

关键词:肺癌, 白色假丝酵母菌, 基因分型, 药敏分析
摘要:目的 采用PCR方法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分型,并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与依据为研究目的.方法 唐山市人民医院2005-2012年住院肺癌患者分离得到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根据PCR法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 bp)、B型54株(840 bp)、C型22株(450、840 bp);A型为常见的基因型,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别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为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1例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其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病原菌特点,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71例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13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7.60%;共分离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52%,革兰阳性菌占37.41%,真菌占10.07%;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替考拉宁均无耐药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性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性较低,对土霉素、红霉素耐药性高;真菌对克霉唑无耐药性,对益康唑、酮康唑耐药性高;年龄≥65岁、病程≥5年、空洞数量≥3肺野、餐后2h血糖≥11.1 mmol/L、住院时间≥14 d、合并症、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影响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肺部感染率,针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行合理的预防与针对性治疗,有望降低肺部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盛云峰;邱美华;鲍志坚;孙丽芳;杨盛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清CRP与PCT和红细胞沉降率对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的骨科肿瘤患者300例,将28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272例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10、14 d的CRP、PCT、ESR水平.结果 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骨科肿瘤患者术前CRP、PCT、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CRP、PCT、ESR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感染组患者术后1、3、7、10、14 d的CRP、PCT、ES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46.43%,革兰阴性菌11株占39.29%,真菌4株占14.29%.结论 血清CRP、PCT与ESR在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柘;沈颖;郑勇;王代宏;蔡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不同程度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117例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感染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38例、中度感染组39例、轻度感染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感染程度增加,治愈时间越长,重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84.2±16.4)(56.2±11.9)(27.5±7.5)d;住院时间分别为(86.3±17.9)(59.1±13.5)(29.6±8.4)d;治疗费用分别为(54 678±461)(31 024±384)(23 465±296)元;随着感染程度的不断加重以及溃疡的加深,患者预后情况越差,愈合率较低,截肢率及病死率不断上升.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致残及死亡的概率逐渐增大,并且感染程度与溃疡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丁莉;曾誌復;官常荣;叶斌;陈日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接受放化疗的肺癌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二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0例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率为8.00%,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真菌43株占46.74%、革兰阴性菌33株占35.87%、革兰阳性菌16株占17.39%;真菌对益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性高,对两性霉素B、咪康唑、制霉菌素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4周、白细胞<4×109/L、长期联合用药(P<0.05).结论 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根据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作者:陈俊;庞林荣;李晖;黄佳;徐彩虹;袁光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HCMV)、流感病毒(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CoxV)等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随机选取同期门诊中老年体检者200名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C-MV、Ⅳ、RSV、HSV、CoxV血清IgM抗体进行定性;分析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HCMV、Ⅳ、RSV、HSV、Cox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HCMV、Ⅳ、RSV、HSV、CoxV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2、≥3种病毒感染的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1种病毒感染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不同分型患者HCMV、Ⅳ、RSV、HSV、CoxV阳性率明显存在不同,心肌梗死患者2、≥3种病毒感染所占比例较多,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多为单一病毒感染;冠心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HCMV、Ⅳ、RSV、HSV、CoxV检出阳性率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r=0.78、r=0.56、r=0.47、r=0.44、r=0.40,P<0.05).结论 冠心病多存在HCMV、Ⅳ、RSV、HSV、CoxV等病毒感染,以混合感染为主,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

    作者:曲振瑞;曲亚丽;吕文艳;武跃明;曲伟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深Ⅱ度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预防研究

    目的 研讨深Ⅱ度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预防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2月-2015年6月诊治的1 87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70例患者中9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5.24%;分离出98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53株占54.1%,相关危险因素显示,患者年龄>50岁、烧伤部位、Ⅲ类手术切口、烧伤后送院时间> 60 min、有高血糖及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是烧伤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深Ⅱ度烧伤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其危险因素种类多,要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干预.

    作者:梁英;肖文芳;焦丹丹;史向莉;何俊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感染的创面修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感染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每日换药处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等,并评价创面修复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1±1.2)d、(15.8±1.6)d和(18.9±2.1)d,对照组为(13.4±1.5)d、(26.8±2.1)d和(28.5±3.4)d,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12%、对照组为73.5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应用于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效果显著,且能明显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陈盛;谢庆平;张宏程;郭恩琪;晋培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的调查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情况、病菌原分布及其药敏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1 218例,术后对其脑脊液进行培养,观察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并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18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中62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5.1%;共分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61.5%,革兰阴性菌30株占38.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抗菌药物使用方面,青霉素在预防性用药中所占比例高,糖肽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中所占比例高,而头孢菌素、糖肽等在目标性用药中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医院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常见,临床用药时应以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为主,同时兼顾革兰阴性菌进行联合用药.

    作者:曾上飞;郑海军;杨晓清;娄晓辉;陈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骨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对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瘦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骨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中核因子x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医院诊治的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选取医院同期老年骨外伤术后未感染患者160例设为未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60名为对照组;采用BD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析病原菌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患者感染后血清中核因子κB的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变化;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49.0%,以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9株占51.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淋病奈瑟菌为主;老年骨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中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护骨素(OPG)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感染患者血清中瘦素、瘦素受体及骨钙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骨外伤患者容易感染病原菌,且感染能够明显干预血清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RANKL)及瘦素系统异常.

    作者:张贻春;瞿杭波;李陶冶;倪凌之;叶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感染调查与预防研究

    目的 调查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的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指导临床预防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的763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感染发生情况,并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预防干预措施;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3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8例,感染率8.91%;双侧肢体感染45例,占66.18%;共分离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8株占58.54%,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0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耐药率较高,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且耐药较为严重;临床护理干预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戴慧芳;苏小游;张海微;张帆;朱烈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左氧氟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为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耐多药肺结核分枝杆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3 CVLPa/18 VLPa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3 SELPaZ/18 ELP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治疗前及治疗4周免疫功能变化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耐药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时,观察组痰菌转阴35例,转阴率66.04%,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4周后观察组CD4+、IgA、IgM、IgG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IgA、IgM、IgG均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ALP、ALT、AST及STB水平均显著升高,TP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杀伤耐多药肺结核分枝杆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会对患者肝脏功能产生损伤.

    作者:张春晓;王永亮;崔俊伟;席秀娥;鲁广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及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为患者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15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使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进行HPV16/18-DNA检测显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HPV16/18-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HPV16/18-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直径以及患者是否绝经与HPV16/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V16/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不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DNA与P16表达显示呈负相关性,并且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假丝酵母菌属、人支原体、荫道毛滴虫均为患者HPV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在乳腺癌患者组织内得到高度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具有病因学的意义,并且人乳头状瘤病毒与P16蛋白的表达为负相关,两者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相互影响.

    作者:刘现义;李中;王晓春;游冀鹏;马振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脑脊液乳酸在成人颅内感染定性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颅内患者脑脊液乳酸(LA)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在成人颅内感染定性中的变化,为临床快速鉴别诊断脑炎类型提供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患者156例,其中结核性脑炎组60例、化脓性脑炎组42例、病毒性脑炎组54例;另选取40例脑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脑脊液内总蛋白、C-反应蛋白(CRP)、LA和LDH的含量;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炎组、结核性脑炎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P<0.05);化脓性脑炎组、结核性脑炎组患者LA、LDH和CRP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结核性脑炎LA含量高,其次为化脓性脑炎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含量接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LA和LDH浓度有助于临床鉴别化脓性脑炎、结核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

    作者:龙汉春;张艳萍;彭国光;陈映;李涛;吕颖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颅内高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颅内高压(ICP)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110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辅助治疗的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CRBSI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28例确诊为CRBSI,感染率为25.5%,发生CRBSI患者的年龄和导管留置时间≥7d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CRBSI患者(P<0.05);在导管培养中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3.6%,革兰阴性菌占27.3%,真菌占9.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分别占47.3%、12.7%和10.9%,在血培养中共检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0.0%,革兰阴性菌占42.9%,真菌占7.1%,仍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分别为28.6%、21.4%和21.4%,3种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 行PICC治疗的ICP发生CRBSI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均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达到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龚玉枝;钱新毅;黄红艳;陈乔;熊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为血液病患者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治疗的48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所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为3组,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组17例、革兰阴性菌感染组15例、真菌感染组16例;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同时比较单独使用CRP检测与PCT联合CRP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中,检测到的血清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11.34±23.14)μg/L、(133.87±94.61) mg/L,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5.39±20.04) μg/L、(94.37±75.36) mg/L,真菌感染组中检测到的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0.41±2.31)μg/L、(142.51±42.38)mg/L,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的PCT水平比真菌菌感染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只做CRP水平的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8.31%和88.79%,通过PCT联合CRP的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依次为80.1%和85.3%.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能给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郭辉;章勇;蒋志勇;朱艳;金东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治疗的SAP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2例和未感染组78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试验结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病死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的Ranson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60例SAP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82例,感染率为51.25%;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占74.45%,革兰阳性菌21株占23.33%,真菌2株占2.2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均为100.0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均≥75.00%,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低,均≤25.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较高,均≥83.33%,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低,为9.09%,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低,为33.33%.结论 导致S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前者可考虑应用亚胺培南等药物治疗,后者则可考虑给予万古霉素等药物治疗.

    作者:夏书香;朴艺花;黄媛;李革;金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巨细胞病毒(HC-MV) IgM抗体,比较两组HCMV-IgM抗体的OD值及阳性率;采用PEMS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OD值0.96±0.36高于对照组0.5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87,P<0.05);观察组HCMV-IgM抗体阳性率47.22%,高于对照组的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41,P<0.05);全前循环梗死型的HCMV-IgM抗体阳性率100.00%,均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阳性率47.62%、后循环梗死POCI阳性率的41.67%、腔隙性梗死阳性率的10.00%,HCMV-IgM抗体阳性率与分型呈负相关(P<0.05).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检测巨细胞病毒lgM抗体,可为临床抗病毒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蒋琳;张灏;殷聪国;唐波;黄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与对血清膜联蛋白及热休克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膜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水平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90例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90名为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玻璃体切除术后未感染病原菌患者190例为未感染组;对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热休克蛋白及黏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190例感染患者中皮肤感染61例、上呼吸道感染49例、肺部感染20例、肝胆系感染25例、尿道感染18例、血流感染17例,分离病原菌1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48.4%;革兰阴性菌98株占51.6%;感染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热休克蛋白及黏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后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存在明显异常.

    作者:朱凯;陈伟;张莉;王达良;罗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质粒型AmpC酶基因在肠杆菌属细菌的检测与研究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26株头孢西丁高水平耐药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探讨其质粒型AmpC}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方法 对2014年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MIC≥128 μg/ml的26株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细菌的MIC,采用碱裂解变性法提纯质粒DNA,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上质粒型AmpC 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对头孢西丁的MIC≥128μg/ml、对氨苄西林的MIC≥512 μg/ml的菌株进行研究,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MIC90分别为512、64、32 μg/ml和256 μg/ml;26株肠杆菌属细菌中仅2株阴沟肠杆菌未检测到质粒型AmpC酶基因;分别有13、11株和4株肠杆菌属细菌检测到DHA、EBC和FOX条带;其中4株肠杆菌属细菌同时检测到两种基因,3株同时扩增到DHA和EBC条带.结论 头孢吡肟可作为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DHA、MIR-1、ACT-1型AmpC β-内酰胺酶在肠杆菌属细菌中的分布相对较多.

    作者:侯喜琴;任小英;高燕渝;马晓波;李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湿哕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67%和10.53%,对照组分别为73.07%和2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慧生;刘宝欣;郭红;王颖;李春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