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芳;苏小游;张海微;张帆;朱烈烈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03例,对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发生胆道感染182例,感染率为45.2%;分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1株占61.2%,革兰阳性菌71株占33.2%,真菌12株占5.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以及ALT水平与胆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既往胆道手术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4分是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重视感染患者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海英;金丽君;王金钗;石敏益;盛显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治疗的SAP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2例和未感染组78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试验结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病死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的Ranson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60例SAP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82例,感染率为51.25%;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占74.45%,革兰阳性菌21株占23.33%,真菌2株占2.2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均为100.0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均≥75.00%,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低,均≤25.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较高,均≥83.33%,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低,为9.09%,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低,为33.33%.结论 导致S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前者可考虑应用亚胺培南等药物治疗,后者则可考虑给予万古霉素等药物治疗.
作者:夏书香;朴艺花;黄媛;李革;金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感染疾病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将45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降钙素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降钙素原检测各项指标以及炎症分布,对患者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降钙素原检测<0.5、0.5~2.0、>2.0 ng/ml的患者分别为3、26、16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3、8、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项炎症指标对于细菌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测显示,45例细菌感染患者中白细胞总数达到临界值的为40例,中性粒细胞比值达到临界值的为37例,PCT水平达到临界值的为26例,而5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中白细胞总数达到临界值的为23例,中性粒细胞比值达到临界值的为20例,PCT水平达到临界值的为9例,P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中性粒细胞比值以及白细胞总数.结论 降钙素原检查对于细菌感染患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对于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夏海兰;赵文花;刘英燕;赵有存;张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及研究血必净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以了解血必净注射液在该类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前及术后3、7d时的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3+ CD4+、CD8+、CD4及C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CD3+ CD4+、C4+及C3+均高于对照组,C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中的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NTER、DTER及FE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胆囊癌患者的术后感染,且对患者的免疫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卫群;王巍东;李闯;杨根庆;武文杰;刘瑞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117例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感染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38例、中度感染组39例、轻度感染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感染程度增加,治愈时间越长,重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84.2±16.4)(56.2±11.9)(27.5±7.5)d;住院时间分别为(86.3±17.9)(59.1±13.5)(29.6±8.4)d;治疗费用分别为(54 678±461)(31 024±384)(23 465±296)元;随着感染程度的不断加重以及溃疡的加深,患者预后情况越差,愈合率较低,截肢率及病死率不断上升.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致残及死亡的概率逐渐增大,并且感染程度与溃疡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丁莉;曾誌復;官常荣;叶斌;陈日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控制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与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300例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医院感染率,并对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4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5.3%;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和穿刺部位感染,分别占52.2%、26.1%、13.0%和8.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 d、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未使用抗菌药物、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且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依据感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作者:王永光;潘嘉西;章敏学;吕良冬;叶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并根据MDROs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发生MDROs感染.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前瞻性对某医院2014年1月1日-10月31日住院患者MDROs感染及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监测分析,应用WHONET5.4软件统计药敏试验数据.结果 40 33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2例、907例次,感染率1.86%、例次感染率2.25%;从痰液、血液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998株病原菌,其中MDROs 308株,检出率30.86%;检出的MDROs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31株占75.00%,以鲍氏不动杆菌居为主,革兰阳性菌71株占23.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6株占1.95%;住院患者发生MDROs感染的主要病区为综合楼ICU、外科楼ICU、神经血管外科和神经创伤外科,分别占20.78%、17.53%、11.36%和9.42%.结论 利用前瞻性监测医院MDROs感染,即时发现问题,针对性的采取物体表面环境、空气、手卫生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现场干预措施,同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MDROs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慧宁;张本娜;张娜;申凤兰;谢秀彦;王藩;杨轶;孙晓萌;杨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HIS患者58例,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者术中选择恰当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应用,选择一次性保护器对切口进行全层保护,采用可吸收缝线抗菌微乔将患者前鞘层以及腹膜进行缝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5 d患者比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分别为15.0%、35.0%、(4.3±3.9)d、(5.3±2.1)d、(2.9±0.4)万元,对照组分别为34.2%、13.2%、(8.4±4.9)d、(10.3±5.9)d、(4.1±0.2)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胆管炎、胆道手术史、手术时间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与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后引流管延迟拔除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乔林;胡从兵;胡剑飞;彭滔;邓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PCR方法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分型,并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与依据为研究目的.方法 唐山市人民医院2005-2012年住院肺癌患者分离得到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根据PCR法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 bp)、B型54株(840 bp)、C型22株(450、840 bp);A型为常见的基因型,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别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陈晖;张玉敏;李玉柱;马荣芬;张尊;刘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限制性输液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补液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输液量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人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征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输液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能给其身体各器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更有效的给各个器官输送氧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程旭东;王镜芳;唐华东;邵浙明;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大量抗菌药物广泛使用,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了泛耐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亦失去“后一道防线”地位,出现了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因治疗药物极其有限,对抗感染治疗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该综述以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为代表,对近年来常见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治疗药物及联合治疗策略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俊;赵子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期为妇产科患者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为妇产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15年3月妇产科住院患者1 028例,统计患者医院感染率,对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1 028例住院患者共发生感染58例、64例次,感染率为5.64%、例次感染率为6.2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和宫腔感染为主,分别占34.4%、29.7%、26.6%,共分离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67.92%,革兰阳性菌10株占18.87%,真菌7株占13.21%;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分别占20.75%、18.87%、15.09%;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6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为0.结论 妇产科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较为广泛,患者感染率较高,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强,应重视临床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陈建玲;陈洋洋;詹静;黄亚哲;李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为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1例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其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病原菌特点,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71例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13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7.60%;共分离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52%,革兰阳性菌占37.41%,真菌占10.07%;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替考拉宁均无耐药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性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性较低,对土霉素、红霉素耐药性高;真菌对克霉唑无耐药性,对益康唑、酮康唑耐药性高;年龄≥65岁、病程≥5年、空洞数量≥3肺野、餐后2h血糖≥11.1 mmol/L、住院时间≥14 d、合并症、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影响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肺部感染率,针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行合理的预防与针对性治疗,有望降低肺部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盛云峰;邱美华;鲍志坚;孙丽芳;杨盛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制定感染控制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的80例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术后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现各类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的比例及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患者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能够有效保护其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术后苏醒较快,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
作者:杨涛;周日永;张竞雄;张学政;徐旭仲;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pvl基因携带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监控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5年4所医院MRSA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临床分离株共52株,分析其临床特点,对MRSA进行MLST、spa、SCCmec和agr分型;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pvl毒力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52例MRSA肺炎患儿中21例出现脓胸占40.5%,10例出现呼吸衰竭占19.2%,6例为坏死性肺炎占11.5%,21例同时合并肺外部位的感染占40.4%,5例患儿死亡,病死率9.6%; 11种MLST型中ST59常见占50.0%,其次为ST239占25.0%;SCC-mec型中SCCmecⅣ占59.6%,SCCmecⅢ占28.8%;3种agr型中Ⅰ型占84.6%;ST59-SCCmec Ⅳ-t437型为主要流行克隆占44.2%; 18株携带pvl基因占34.6%,主要存在于ST59型菌株中;pvl基因在坏死性肺炎分离株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坏死性肺炎分离株(P<0.05);所有菌株的多药耐药率为55.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均敏感.结论 MRSA肺炎患儿常合并肺部并发症和肺外感染灶,病死率较高,ST59-SCCmec Ⅳ-t437是儿童MRSA肺炎主要流行克隆,ST59型菌株是携带pvl基因的主要克隆,pvl基因与坏死性肺炎有相关性.
作者:乔艳红;李娟;李士朋;郭素梅;王秋月;杨薇;沈叙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为合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0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0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CT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于病例组患者的呼吸衰竭发生率进行观察和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83、25.044,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剧,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呈现逐步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呼吸衰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93、18.414,P<0.05).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表现为血清PCT和CRP水平均升高,其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萍;周戎;何永涛;江文凛;姜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5年6月于医院接受ACL重建术的8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术后膝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构成,对感染者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根据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评价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0例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及琼氏不动杆菌1株;治疗后,患者WBC、ESR、CRP和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患者Lysholm评分(92.5±3.1)分、膝关节活动度125.~135.,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阴性.结论 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发生率较低,但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早期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申世源;朱国英;陆金荣;谢国庆;金文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讨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与常规取痰法对痰液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同一天先行常规取痰液、后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取痰,标本行病原菌培养;A组患者自行咳痰,B组在纤维支气管镜取痰后进行吸痰治疗或肺泡清洗;对比两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治疗效果及预后;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采集到160份痰液标本,检出阳性133份,阳性率为83.13%,共检出细菌133株,排除其中污染菌24株,病原菌共检出109株占81.95%,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71.56%、革兰阳性菌27株占24.77%、真菌4株占3.67%;常规取痰法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10.00%、1.25%,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法分别为67.50%、23.75%、3.75%,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法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取痰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X线胸片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取痰较常规取痰病原菌检出率高,不易受到污染,可在取痰同时进行吸痰或肺泡清洗治疗,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刘素品;段玉龙;张军;刘擎国;孙素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以及化疗后并发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化疗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初次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患者应用VP(长春新碱+硼替佐米)治疗方案,B组应用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感染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中总缓解率为84.0%;B组患者总缓解率为60.0%;A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1~3年,A组患者病死率为8.0%,明显低于B组的3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0%,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0%,感染率为20.0%,B组患者分别为40.0%、68.0%和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明显、感染率低、不良反应轻、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骆林胜;林洁;丁香翠;冯爱梅;吴品;张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3年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送检的11 384份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相关试剂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1 384份标本中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 576株,检出率为13.84%,2011-2013年历年检出率分别为10.48%、14.07%和16.67%;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咽拭子分泌物和肺泡灌洗液,分别占44.23%、21.07%和11.67%;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76.97%,其次为皮肤软组织占13.39%; 2011-2013年鲍氏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也相对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其耐药性也逐年增强,临床必须加以重视.
作者:高瑞灏;刘德美;王有森;王智亮;周维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