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党;陈建设;娄宁;彭冬先;秦茂权;蔡满地
目的 采用PCR方法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分型,并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与依据为研究目的.方法 唐山市人民医院2005-2012年住院肺癌患者分离得到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根据PCR法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 bp)、B型54株(840 bp)、C型22株(450、840 bp);A型为常见的基因型,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别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陈晖;张玉敏;李玉柱;马荣芬;张尊;刘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HCMV)、流感病毒(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CoxV)等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随机选取同期门诊中老年体检者200名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C-MV、Ⅳ、RSV、HSV、CoxV血清IgM抗体进行定性;分析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HCMV、Ⅳ、RSV、HSV、Cox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HCMV、Ⅳ、RSV、HSV、CoxV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2、≥3种病毒感染的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1种病毒感染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不同分型患者HCMV、Ⅳ、RSV、HSV、CoxV阳性率明显存在不同,心肌梗死患者2、≥3种病毒感染所占比例较多,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多为单一病毒感染;冠心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HCMV、Ⅳ、RSV、HSV、CoxV检出阳性率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r=0.78、r=0.56、r=0.47、r=0.44、r=0.40,P<0.05).结论 冠心病多存在HCMV、Ⅳ、RSV、HSV、CoxV等病毒感染,以混合感染为主,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
作者:曲振瑞;曲亚丽;吕文艳;武跃明;曲伟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耳鼻喉科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1 2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采取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9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感染率为7.6%;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54.8%,革兰阳性菌28株占33.3%,真菌10株占11.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7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2.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高度耐药,耐药率为50.0%和91.7%,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80.0%.结论 耳鼻喉科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金漭;朱伟;金坚锋;叶青;俞正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并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220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MicroScan WalkAway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得到2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3株占24.09%,革兰阴性菌148株占67.27%,真菌19株占8.6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均>70.0%,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8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10.0%;真菌对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赵艳清;林秀杰;张富静;张会荣;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及研究血必净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以了解血必净注射液在该类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前及术后3、7d时的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3+ CD4+、CD8+、CD4及C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CD3+ CD4+、C4+及C3+均高于对照组,C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中的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NTER、DTER及FE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胆囊癌患者的术后感染,且对患者的免疫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卫群;王巍东;李闯;杨根庆;武文杰;刘瑞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期为妇产科患者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为妇产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15年3月妇产科住院患者1 028例,统计患者医院感染率,对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1 028例住院患者共发生感染58例、64例次,感染率为5.64%、例次感染率为6.2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和宫腔感染为主,分别占34.4%、29.7%、26.6%,共分离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67.92%,革兰阳性菌10株占18.87%,真菌7株占13.21%;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分别占20.75%、18.87%、15.09%;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6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为0.结论 妇产科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较为广泛,患者感染率较高,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强,应重视临床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陈建玲;陈洋洋;詹静;黄亚哲;李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ICU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采取佳治疗对策控制感染.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6月医院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未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比治疗前后研究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1周、入住ICU时间>1周、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ICU住院患者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ICU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独立危险因素(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体温、C-反应蛋白分别为(14.73±5.62)×109/L、(81.42±5.68)%、(39.11±0.34)℃、(67.35±36.36)mg/L,治疗后分别为(7.83±1.23)×109/L、(58.95±4.23)%、(36.72±0.25)℃、(6.78±3.56) 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细菌学检查确诊致病菌,减少经验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加强ICU消毒隔离措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有效降低ICU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作者:李娟娟;夏国莲;左阿芳;沈坚英;周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498例颅脑损伤行脑积水分流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41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8.23%; 41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30.51%,革兰阳性菌18株占30.51%,真菌23株占38.98%;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分别占90.0%和80.0%;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0%;革兰阳性菌中棒杆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均为75.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红霉素、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89%和55.56%;光滑假丝酵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1.43%和57.14%.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真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病原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任骥;蒋正方;吴贵强;曾令勇;张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8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4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肺部感染及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87.45±10.44)min、淋巴结清扫数目(46.34±5.32)个,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28.45±13.75)ml、住院时间(9.39±1.20)d,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6.25%,较对照组的19.44%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可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军;张凡;徐立栋;高军;林宗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感染疾病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将45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降钙素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降钙素原检测各项指标以及炎症分布,对患者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降钙素原检测<0.5、0.5~2.0、>2.0 ng/ml的患者分别为3、26、16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3、8、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项炎症指标对于细菌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测显示,45例细菌感染患者中白细胞总数达到临界值的为40例,中性粒细胞比值达到临界值的为37例,PCT水平达到临界值的为26例,而5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中白细胞总数达到临界值的为23例,中性粒细胞比值达到临界值的为20例,PCT水平达到临界值的为9例,P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中性粒细胞比值以及白细胞总数.结论 降钙素原检查对于细菌感染患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对于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夏海兰;赵文花;刘英燕;赵有存;张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治疗的SAP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2例和未感染组78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试验结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病死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的Ranson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60例SAP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82例,感染率为51.25%;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占74.45%,革兰阳性菌21株占23.33%,真菌2株占2.2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均为100.0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均≥75.00%,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低,均≤25.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较高,均≥83.33%,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低,为9.09%,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低,为33.33%.结论 导致S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前者可考虑应用亚胺培南等药物治疗,后者则可考虑给予万古霉素等药物治疗.
作者:夏书香;朴艺花;黄媛;李革;金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9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208例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5株占68.18%,革兰阳性菌77株占31.82%;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9.17%、11.57%、9.92%、8.6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29%、85.71%及82.14%,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67%及62.50%.结论 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者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肠球菌属等病原菌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在临床治疗时需综合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黄金明;郭建功;任宏伟;方晓;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以提高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调查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及微创穿刺针数对患者颅内感染率的影响,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类型;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越多,穿刺针数越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概率越小;36例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年龄>60岁、脑脊液漏、留置引流时间>3 d、引流管污染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52.38%,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占38.10%,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仅有4株占9.52%,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时,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全面综合治疗,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樊旭辉;杨波;杨明明;李景刚;张世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讨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与常规取痰法对痰液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同一天先行常规取痰液、后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取痰,标本行病原菌培养;A组患者自行咳痰,B组在纤维支气管镜取痰后进行吸痰治疗或肺泡清洗;对比两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治疗效果及预后;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采集到160份痰液标本,检出阳性133份,阳性率为83.13%,共检出细菌133株,排除其中污染菌24株,病原菌共检出109株占81.95%,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71.56%、革兰阳性菌27株占24.77%、真菌4株占3.67%;常规取痰法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10.00%、1.25%,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法分别为67.50%、23.75%、3.75%,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法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取痰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X线胸片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取痰较常规取痰病原菌检出率高,不易受到污染,可在取痰同时进行吸痰或肺泡清洗治疗,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刘素品;段玉龙;张军;刘擎国;孙素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其对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来医院就诊MPP患儿2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和9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71%和72.86%;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肺部哕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为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能有效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利于促进MPP患儿尽快恢复并提高基础治疗的效果,在MPP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成;王书举;翟玉峰;刘红霞;常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26株头孢西丁高水平耐药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探讨其质粒型AmpC}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方法 对2014年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MIC≥128 μg/ml的26株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细菌的MIC,采用碱裂解变性法提纯质粒DNA,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上质粒型AmpC 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对头孢西丁的MIC≥128μg/ml、对氨苄西林的MIC≥512 μg/ml的菌株进行研究,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MIC90分别为512、64、32 μg/ml和256 μg/ml;26株肠杆菌属细菌中仅2株阴沟肠杆菌未检测到质粒型AmpC酶基因;分别有13、11株和4株肠杆菌属细菌检测到DHA、EBC和FOX条带;其中4株肠杆菌属细菌同时检测到两种基因,3株同时扩增到DHA和EBC条带.结论 头孢吡肟可作为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DHA、MIR-1、ACT-1型AmpC β-内酰胺酶在肠杆菌属细菌中的分布相对较多.
作者:侯喜琴;任小英;高燕渝;马晓波;李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情况、病菌原分布及其药敏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1 218例,术后对其脑脊液进行培养,观察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并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18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中62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5.1%;共分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61.5%,革兰阴性菌30株占38.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抗菌药物使用方面,青霉素在预防性用药中所占比例高,糖肽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中所占比例高,而头孢菌素、糖肽等在目标性用药中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医院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常见,临床用药时应以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为主,同时兼顾革兰阴性菌进行联合用药.
作者:曾上飞;郑海军;杨晓清;娄晓辉;陈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1 000例,分析其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000例脊柱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6例,感染率为7.60%,其中肺部感染36例占47.37%,泌尿系感染20例占26.31%,切口浅层及椎间隙17例占22.37%,深静脉置管3例占3.95%;共检测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52.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42.50%,真菌4株占5.00%;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置入材料、住院时间以及糖尿病与脊柱术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未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置入材料以及合并糖尿病是脊柱术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为主,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临床应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手术置入材料以及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区别治疗来预防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爱国;路坦;彭兴梅;杨素敏;徐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抗心磷脂抗体(aCL)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与pSS患者系统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pSS患者,对患者开展眼底及口腔等辅助检查,取标本检测抗aCL、抗β2GP1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L阳性患者31例,包括aCL-IgG阳性17例、aCL-IgM阳性10例、aCL-IgA阳性4例,抗β2GP1阳性33例,aCL阳性率与抗β2GP1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抗β2GP1水平与aCL-IgG及aCL-IgM呈正相关(P<0.05);aCL阳性及抗β2GP1阳性患者中,出现皮肤血管炎、自身免疫疾病、ANA阳性、高丙球蛋白血症患者,均分别多于相应指标阴性患者,且抗β2GP1阳性患者中关节炎患者明显多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和抗β2GP1均参与了pSS系统损害,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预测疾病进程.
作者:张义东;王青青;张叶锋;来利华;潘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为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耐多药肺结核分枝杆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3 CVLPa/18 VLPa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3 SELPaZ/18 ELP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治疗前及治疗4周免疫功能变化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耐药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时,观察组痰菌转阴35例,转阴率66.04%,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4周后观察组CD4+、IgA、IgM、IgG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IgA、IgM、IgG均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ALP、ALT、AST及STB水平均显著升高,TP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杀伤耐多药肺结核分枝杆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会对患者肝脏功能产生损伤.
作者:张春晓;王永亮;崔俊伟;席秀娥;鲁广建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