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重组酶介导的恒温扩增法建立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研究

陈淑丹;刘伟;罗鹏;郑伟;吕沁风;吴忠华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重组酶介导扩增, 恒温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恒温条件下简便快速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方法,为临床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包括海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3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采用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建立高效快速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结果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荧光反应在39℃下进行约20 min即可得到检测结果;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检测3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下限可达103拷贝/μl ,与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其他临床常见病原菌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特异性为100.0%;对临床相应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均能很好的检测。结论该方法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提供了一种可在简便环境中特异、灵敏的快速检测手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术后消化道感染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及研究结肠癌术后消化道感染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为结肠癌患者术后消化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接收诊治27例结肠癌术后消化道感染患者选为A组,27例同龄结肠癌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B组,27名健康同龄人为C组,比较3组的临床指标,并比较A组中消化道真菌感染与细菌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结果 A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ER、CRP及 Hp血清表达水平分别为(427.89±29.42)mg/L、(12.62±1.10)mg/L及(2.23±0.25)g/L ,均高于B组及C组;A组中消化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差于细菌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消化道感染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体液免疫指标的波动较大,且感染情况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也较大。

    作者:赵煜;曾杰;蒋忠宁;蔡斌;陈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评价SAT在检测解脲脲原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并行解脲脲原体检测患者为21591例,其中行解脲脲原体培养患者10139例,行 Uu-SAT 患者11452例,同时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及 Uu-SAT 检测的患者889例。以解脲脲原体培养法为金标准,计算U u-S A T检测尿液样本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差异样本,根据荧光PCR检测结果做进一步讨论分析。结果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及Uu-SAT 法检出结果比较,两组检出率分别为34.3%、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培养法为金标准,Uu-SAT 法灵敏度为97.6%,特异性为95.2%,假阴性率为2.4%,假阳性率为4.5%,kappa值为0.921。结论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尿液中解脲脲原体RNA ,检出率较普通培养法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彦彬;诸靖宇;李瑞鹏;潘慧仙;宋晨;楼扬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质量管理在腹腔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在腹腔镜清洗消毒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为规范腹腔镜清洗消毒流程及提高腹腔镜清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使用的60条腹腔镜,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条腹腔镜。实验组按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清洁和消毒,对照组实施传统清洗消毒,比较两组消毒质量达标率、细菌学监测合格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清洁质量达标率为96.67%,与对照组90.00%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消毒质量达标率为93.33%,与对照组83.33%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隐血实验达标率为96.67%,与对照组86.67%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细菌监测达标率为100.00%,与对照组93.33%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纱布使用数量及清洗剂更换频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腹腔镜清洗及消毒过程中证实质量管理效果更加理想,能够有效提高腹腔镜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188例怀疑细菌感染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PCT及NLR值;以痰液培养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PCT及NLR单独与联合对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188例怀疑细菌感染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痰培养细菌感染146例占77.7%,非细菌感染42例占22.3%;细菌组WBC、NEUT、NLR及PCT均高于非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发现,WBC的AUC面积为0.614,截断值为10.39,灵敏度为47.9%,特异度为52.4%;NEUT的AUC面积为0.637,截断值为0.63,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59.5%;NLR的AUC面积为0.776,截断值为2.10,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71.4%;PCT 的 AUC 面积为0.898,截断值为0.97,灵敏度为89.0%,特异度为85.7%;PCT联合NLR并联漏诊率低为2.0%,PCT 联合 NLR串联误诊率低为4.1%。结论 PCT 并联NLR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漏诊率较低。

    作者:沙正凯;钱江;张祥杰;翟成凯;贺航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中国标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改变,以期引起临床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9月787例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的A L T正常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7例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其中≥G2者234例,≥S2者235例;男性患者年龄和e抗原阴性的构成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随着G和S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30.00% ALT正常慢性 HBV感染者存在明显肝组织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对>30岁人群推荐行肝活组织检查,尤其是HBeAg阴性且HBV DNA≥103拷贝/ml的男性患者,对HBV DNA<103拷贝/ml的 HBeAg阴性患者应进行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的 HBV DNA检测。

    作者:胡爱荣;蒋素文;颜华东;金珊珊;胡耀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行甲状腺清洁手术患者1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分为观察组784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天和术后3天发热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天和术后3天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增加感染的概率,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安全的。

    作者:方铁;李健君;吴贤江;易占波;张舟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CT 在慢性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在慢性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肝炎患者156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65例和无感染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PC T在诊断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价值。结果与无肺部感染患者相比,肺部感染组患者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增高,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随着 PC T 浓度梯度的增加,肺部感染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 在诊断慢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高达0.979,95%可信区间为0.955~1.000。结论 PC T在慢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小杰;黄磊;郑文龙;任自力;庄锦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子宫全切术并发切口感染患者疼痛类炎症介质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及观察子宫全切术并发切口感染患者疼痛类炎症介质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为子宫全切术并发切口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28例子宫全切术并发切口感染患者为A组,28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的子宫全切术患者为B组,28名健康同龄妇女为C组,比较3组妇女临床指标。结果 A组血清疼痛类炎症介质指标 PGE2、SP及BK水平分别为(162.28±16.37)pg/ml、(4.17±0.46)ug/m l及(12.41±0.90)ug/L ,均高于B组及C组,B组水平则高于C组,A组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及B淋巴细胞亚群均差于B组及C组,B组则差于C组,浅层切口感染和深部切口感染患者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指标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范亚硕;潘静;杜守菊;赵真;李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及研究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情况,为乙肝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接受治疗45例乙肝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45名同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小板参数PLT、MPV及PDW水平分别为(152.84±16.33)×109/L、(11.25±1.20)fl及(14.30±1.45)%,其均差于对照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均差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且 HBV-DNA病毒载量对其表达影响较大,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作者:高改云;李海中;樊宏伟;倪猛;贺东黎;程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基于循证下 IC U 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寻找佳有效干预,为CVC留置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医院332例患者,共行中心静脉导管393例次进行研究,根据试验设计要求,随机选取了试验组203例次,对照组190例次,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CVC相关影响因素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CRB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天数、合并糖尿病、行气管切开为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循证干预对降低CRBSI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敏感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加强大无菌技术要求及防护措施,对ICU患者治疗、经济和预防CRBSI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少玲;钟一岳;胡利人;吴家园;曾佩;梁耀;张晓春;周丽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乳肉加工销售人员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与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广东省部分乳肉加工销售人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携带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对2013年10-12月411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鼻拭子采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概率法。结果研究对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为12.4%,M RSA携带率为4.8%;M RS A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使用史、医院看病史、住院史均能提高人群M RS A携带率。结论动物密切接触者是M RS A携带的高危人群,其菌株多药耐药状态严重,需加强对该人群的卫生防护工作。

    作者:钟嘉冀;张川;赖莉莉;虞心阳;王晓霖;叶小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配液中心摆药筐清洁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配液中心摆药筐的清洗消毒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输液成品。方法取每日常规摆药时使用前后的160个摆药筐,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清洁消毒,实验A组80个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手工洗刷消毒,实验B组80个采用消毒纸巾清洁消毒,于每日清洁消毒前、后进行 ATP荧光检测并同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A组清洁消毒后目测洁净度和ATP含量的合格率分别为91.25%和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B组清洁消毒后目测洁净度和ATP含量的合格率分别是100%和9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配液中心常用摆药筐污染较重,应及时进行医疗摆药筐的清洁消毒,以提高药品配置的合格率。

    作者:邱素红;薛莲;刘颖;吴妍;冯志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代谢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及分析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代谢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程度,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感染性休克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d及7d氧代谢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1d及7d观察组氧代谢指标SvO2、O2 ER及VO2水平分别为(70.26±5.67)%、(54.64±5.66)%、(130.24±4.99)ml/(min?m2)及(73.64±5.88)%、(59.84±5.93)%、(121.61±4.80)ml/(min? m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代谢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生脉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一凡;曾杰;付晶;许海东;罗江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及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体外抗菌活性,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7月63例医院行骨科术后发生内置物术后感染者局部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体外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结果63例患者均送检感染局部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84.13%,分离出55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9.09%;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86.67%为协同、13.33%为相加,未出现拮抗及无效。结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有较好的协同及相加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陈涛;常晓朋;马云山;曾冠楠;崔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球蛋白水平影响研究

    目的:对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球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诊治210例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10名为对照组,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未感染患者600例设为未感染组,分析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中共分离21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7株占51.0%;感染患者血清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而血清JAK1、JAK3和STAT1及STAT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引起患者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和JAK/STAT通路蛋白表达的升高。

    作者:冯金平;李立芳;王瑞丽;赵楠;任延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细胞因子检测在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及与心肌酶谱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检测在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肌酶谱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428例患者,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5例为感染组和未合并感染患者191例为未感染组,其他肺部感染患者112例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其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表达的关系。结果感染组血清IL-2、IL-6、Ang-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感染组患者血清IL-2、IL-6、Ang-2和TNF-α水平与血清AST 、LDH、CK和CKMB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2、IL-6、A ng-2和T N F-α水平与心肌酶谱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更有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状况。

    作者:郭素萍;高传玉;肖文涛;屈永生;张静;李江;叶发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血清Ig M检出情况,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10月-2015年9月儿童病院门诊和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1406例患儿的血清标本,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嗜军团菌(LP1)、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型流感病毒(INFA)、B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s)和Q热立克次体(COX)特异性IgM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1406例患儿血清标本,检测阳性582例,阳性率为41.4%,其中M P检出率高为24.3%;女童M P-Ig M 检出率为29.3%,显著高于男童M P-Ig M检出率20.9%;L P1-Ig M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10~15岁阶段检出率高达13.8%;M P-Ig M、INFB检出率均在7~9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由MP、INFB、L P1引起,混合感染中M P合并IN FB较为常见;同时,呼吸道各病原体在各年龄段及不同月份流行特征均不同,因此,需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作者:刘杨;张西嫔;赵向绒;郭春艳;胡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谷氨酰胺对我国脓毒症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支持对我国脓毒症患者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所有使用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分层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降低脓毒症患者的ICU 住院天数、改善急性生理与APACHEⅡ评分、升高血清IgG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治疗能改善我国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提高免疫功能及降低炎症反应,有利于预后。

    作者:李增宁;杜红珍;魏雨佳;谢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和与临床分离主要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各季度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与临床主要分离5种细菌的耐药率,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季度左氧氟沙星的使用DDDs呈升高的趋势,大肠埃希菌随着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的增加细菌耐药率逐渐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正相关,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具有相关性,要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黎小妍;陆英;刘兴菱;张平;李瑞珍;高旻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解脲支原体金标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解脲支原体(U u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原核表达解脲支原体MB(Uu-MB)蛋白,制备Uu-MB单抗后胶体金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制备试剂盒,评价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及符合率。结果对Uu阳性培养物和 Uu-MB具有良好特异性;37℃放置12 d质量稳定;试剂盒与(U u )支原体分离鉴别管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9.59%和71.42%;U u金标检测试剂盒与U u分离鉴别管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41.28%、100.0%;Uu分离鉴别管培养物经 PCR鉴定,两者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100%、75.65%。结论研制的试剂盒操作简便,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是一种适宜普及推广的U u感染检测产品。

    作者:李克生;杜惠芬;武建海;潘鹏歌;范丽赟;付宝权;曾潮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