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球蛋白水平影响研究

冯金平;李立芳;王瑞丽;赵楠;任延艳

关键词:颅脑动脉瘤, 感染, 病原菌分布
摘要:目的:对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球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诊治210例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10名为对照组,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未感染患者600例设为未感染组,分析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中共分离21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7株占51.0%;感染患者血清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而血清JAK1、JAK3和STAT1及STAT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引起患者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和JAK/STAT通路蛋白表达的升高。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0-2014年南京地区核苷类抗病毒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近5年核苷(酸)类药物(NAs)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以便合理使用NAs抗病毒。方法对该地区2010-2014年NAs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市场构成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N A s的销售金额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增加新品种替诺福韦酯,其中以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使用居多。结论 NAs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应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降低耐药变异率。

    作者:吴丹娜;王敏;韩方璇;邓立新;徐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信息系统中2015年1-12月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患者4305例,对应用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特征、科室分布、用药频度、用药强度、联合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各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人次多于女性,中年人较多,各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具有明显的科室分布特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及用药强度大,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联合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并以2种联合用药为主。结论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具有其自身特点,掌握其应用规律,便于进行临床用药监测与管理,指导医务人员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高兰;田刚;李昊;刘红娟;闫晋琪;石秦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用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性应激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3 d及7 d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中MVV、MMF及 FEV1.0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性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更为适用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福红;王英;魏铁垒;王帅;韩丽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病毒介导的 Sox-9基因转染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评价 Sox-9基因过表达对IL-β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RCs)炎性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慢病毒(Lv-Sox-9)感染的方法在RCs细胞中过表达Sox-9,RT-PCR ,Western blot检测病毒感染后大鼠软骨细胞中 Sox-9、CollagenⅡ基因mRNA及蛋白含量;将细胞分为3组,细胞对照组,IL-1β诱导组,对照病毒感染且IL-1β诱导组和Sox-9过表达且IL-1β诱导组,将软骨细胞或者病毒感染后的软骨细胞接种于纳米孔氧化铝膜上,正常条件培养24 h后,诱导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5μg/L的IL-1β,继续培养3 d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代谢变化。结果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可以在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有效上调Sox-9基因的表达,病毒感染后72 h ,Lv-Sox-9感染组细胞内Sox-9 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和对照病毒组;检测结果还显示,Rcs细胞内CollagenⅡ基因在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与Sox-9正相关。结论 Sox-9可以作为抗炎治疗的潜在目标基因。

    作者:宋长志;徐小卒;吴亚;周晓晔;纪标;秦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LST 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初步了解泉州地区MRSA的MLST分型、MRSA的耐药性与ST及ST克隆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5年本地区分离47株MR-SA ,采用MLST对受试菌的7个等位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同时进行网上数据库比对,得到每个菌株相应的等位基因号。结果47株菌分为14个ST型,2个型别为新的型别(已提交未反馈)。每个型别包含1-17株菌。ST59是优势型别(36.2%),包含17株菌;其次为ST239(17.0%),包含8株菌;ST59分布于2013年、2014年、2015年,表示该型别菌株在本地区长期存在;ST59分布于3所医院,表示该型别菌株本地区广泛分布。结论本地区M RSA分离株基因多态性大,ST59和ST239是本地区MRSA分离株的优势ST型。

    作者:黄东红;范春梅;朱炎;陈文标;潘少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与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明确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预后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肠道病毒71型重症感染患儿76例,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较差患儿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计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评估患儿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相对危险度。结果76例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GOS 1~3分患儿34例,GOS 4~5分患儿42例,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分别为(37.27±8.62)μg/L、(18.31±4.78)μg/L ;以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30μg/m l为标准评估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预后,灵敏度为70.59%,特异度为76.19%,相对危险度为1.94。结论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与重症肠道病毒71型患儿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其浓度越高,患儿预后越差,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任志红;方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替考拉宁治疗卒中后耐药球菌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对脑卒中后耐药革兰阳性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细菌清除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11月-2015年11月30例脑卒中后感染耐药球菌的肺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给予替考拉宁0.4g,溶于0.9%氯化钠100ml,12h/次,3次后改为24h/次,疗程为7~14d,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替考拉宁治疗后有效率83.33%,细菌清除率83.33%,不良反应率6.67%。结论替考拉宁治疗脑卒中后耐药革兰阳性菌性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魏风芹;赵伟业;刘学东;刘菁;吕森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MLST 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易感人群加速增加,各类侵入性操作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检出率日益增多,这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控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无疑成为抗感染环节中的重要的一环。而专注与研究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同源性分析的各类技术与试验方法层次不穷;目前,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即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已经逐渐成为细菌同源性分析的主要研究手段,本研究就MLST 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同源性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杨晨;胡仁静;胡锡池;严子禾;杜筱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 H2O2抗氧化诱导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体外能否用 H2 O2诱导阿萨希毛孢子菌(T .asahii)产生抗氧化性及诱导获得的抗氧化株的稳定性,并观察诱导过程中菌株的形态、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将 T .asahii CBS2479、CBS8904在 H2 O2浓度逐渐梯级倍增的Y PD液体培养基中传代,直至无法诱导为止;将终末代菌株在不含H2 O2的Y PD液体培养基中连续传10代;观察诱导和回复过程中菌株的酶学、药敏值、形态学变化。结果 CBS2479诱导前CAT 值46.89 U/mprot ,诱导后、回复后分别为(133.00±16.97)、(89.78±22.90)U/mprot ;诱导前SOD值178.54 U/mprot ,诱导后、回复后分别为(534.42±201.91)、(668.78±61.45) U/mprot ;CBS8904诱导前CAT 值44.06 U/mprot ,诱导后、回复后分别为(121.17±2.21)、(80.62±23.19)U/mprot ;诱导前SOD值226.70 U/mprot ,诱导后、回复后分别为(569.64±72.52)、(514.12±79.00)U/mprot ;诱导末期的菌株对氟康唑和 H2 O2的MIC值为诱导前M IC值的2倍;光镜下可见CBS2479、CBS8904分别由诱导前的菌丝状、孢子状变为诱导后呈假菌丝与孢子混合状态。结论利用浓度梯级倍增的H2 O2能够诱导出抗氧化的 T .asahii菌株,且抗氧化能力相对稳定;诱导后菌株对氟康唑和 H2 O2的耐受力提高,是光镜形态发生变换,出现假菌丝与孢子混合状态。

    作者:区敏仪;李海涛;王聪敏;杨蓉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评价SAT在检测解脲脲原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并行解脲脲原体检测患者为21591例,其中行解脲脲原体培养患者10139例,行 Uu-SAT 患者11452例,同时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及 Uu-SAT 检测的患者889例。以解脲脲原体培养法为金标准,计算U u-S A T检测尿液样本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差异样本,根据荧光PCR检测结果做进一步讨论分析。结果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及Uu-SAT 法检出结果比较,两组检出率分别为34.3%、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培养法为金标准,Uu-SAT 法灵敏度为97.6%,特异性为95.2%,假阴性率为2.4%,假阳性率为4.5%,kappa值为0.921。结论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尿液中解脲脲原体RNA ,检出率较普通培养法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彦彬;诸靖宇;李瑞鹏;潘慧仙;宋晨;楼扬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发热门诊患者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布和快速诊断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成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门诊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建立门诊患者呼吸道病毒的快速诊断方法,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的快速检测能力。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2013年2月-2014年3月采集834名患者鼻/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834例标本进行病毒检测,检出阳性338例,阳性率为40.53%;同种病毒的不同亚型和≥两种病毒混合感染33例,以IFV A+IFVB混合感染为主,共7例占21.21%;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在不同体温感染者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呼吸道病毒在冬季的感染率高,为71.75%,春季次之为35.19%。结论冬季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存在差异性;IFV A 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荧光定量RT-PCR可快速明确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作者:陈刚;陈歆;翟永志;肖红菊;刘刚;赵强;宋林键;杨继勇;罗燕萍;田亚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产 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血清型及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探讨产K 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血清型及基因分型,为临床诊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243例患者各种标本中培养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147株,采用PCR扩增技术对 allS、rmpA、kfuBC、mrkD、cf29a、uge、fimH、wabG、ureA等9种毒力基因及K1、K2、K5、K20、K54、K57等6种血清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52株碳青霉烯类敏感,均不产K PC-2酶,95株耐药,均产KPC-2酶,构成比为35.37%、64.63%;不产KPC-2酶的菌株 allS基因阳性率高于产KPC-2酶菌株( P<0.05)。结论产K 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allS基因较不产K PC-2酶肺炎克雷伯菌下降,血清型与不产K 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差异。

    作者:简雪峰;程国平;王媛媛;白娇红;孙娟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中国标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改变,以期引起临床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9月787例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的A L T正常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7例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其中≥G2者234例,≥S2者235例;男性患者年龄和e抗原阴性的构成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随着G和S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30.00% ALT正常慢性 HBV感染者存在明显肝组织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对>30岁人群推荐行肝活组织检查,尤其是HBeAg阴性且HBV DNA≥103拷贝/ml的男性患者,对HBV DNA<103拷贝/ml的 HBeAg阴性患者应进行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的 HBV DNA检测。

    作者:胡爱荣;蒋素文;颜华东;金珊珊;胡耀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与疗效评估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考拉宁在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血药谷浓度(C m in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替考拉宁合理的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 )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52例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替考拉宁针第1~3日0.4g,每12h1次,静脉滴注,此后0.4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对照组按常规剂量给予替考拉宁针第1日0.4g,每12h1次,静脉滴注,此后0.4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治疗期间采集血样,检测替考拉宁Cmin ,比较两组患者Cmin、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替考拉宁的Cmin分别为(22.04±11.02)mg/l、(13.62±2.66)mg/l;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8.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7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6%,两组间患者C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应用高剂量及维持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效果良好,可达到有效Cmin ,且不良反应无增加,建议可在监测替考拉宁Cmin的同时提高替考拉宁的用量,以期提高替考拉宁的有效率。

    作者:祖育娜;张华;周丽娟;陈建丽;楚玉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应用重组酶介导的恒温扩增法建立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恒温条件下简便快速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方法,为临床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包括海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3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采用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建立高效快速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结果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荧光反应在39℃下进行约20 min即可得到检测结果;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检测3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下限可达103拷贝/μl ,与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其他临床常见病原菌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特异性为100.0%;对临床相应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均能很好的检测。结论该方法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提供了一种可在简便环境中特异、灵敏的快速检测手段。

    作者:陈淑丹;刘伟;罗鹏;郑伟;吕沁风;吴忠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基于循证下 IC U 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寻找佳有效干预,为CVC留置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医院332例患者,共行中心静脉导管393例次进行研究,根据试验设计要求,随机选取了试验组203例次,对照组190例次,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CVC相关影响因素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CRB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天数、合并糖尿病、行气管切开为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循证干预对降低CRBSI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敏感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加强大无菌技术要求及防护措施,对ICU患者治疗、经济和预防CRBSI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少玲;钟一岳;胡利人;吴家园;曾佩;梁耀;张晓春;周丽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解脲支原体金标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解脲支原体(U u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原核表达解脲支原体MB(Uu-MB)蛋白,制备Uu-MB单抗后胶体金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制备试剂盒,评价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及符合率。结果对Uu阳性培养物和 Uu-MB具有良好特异性;37℃放置12 d质量稳定;试剂盒与(U u )支原体分离鉴别管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9.59%和71.42%;U u金标检测试剂盒与U u分离鉴别管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41.28%、100.0%;Uu分离鉴别管培养物经 PCR鉴定,两者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100%、75.65%。结论研制的试剂盒操作简便,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是一种适宜普及推广的U u感染检测产品。

    作者:李克生;杜惠芬;武建海;潘鹏歌;范丽赟;付宝权;曾潮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及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

    目的:研究及观察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及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为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20例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及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20例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为B组,20例百草枯所致肺部感染患者为C组,20名同期健康同龄者为D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A组血清纤维化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 P )及Ⅳ型胶原(CⅣ)水平均高于B组及D组,B组和C组则高于D组,同时A组血清细胞因子高于B组、C组及D组,B组及C组则高于D组,且A组与B组、A组与C组中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及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对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锋;赵煜;李伟;常莉;蒋忠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艰难梭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进展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是一种由艰难梭菌毒素引起的肠道疾病,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携带、轻度腹泻、中毒性巨结肠,到结肠穿孔甚至死亡。近几年,CDI在医院和社区患者中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调查显示,在欧洲,平均每10000例住院患者中就有7例CDI患者。而在美国,CDI是住院相关性感染的首要原因,平均每年大约造成14000例死亡。CDI已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其实验室检查对CDI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将对艰难梭菌实验室诊断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旭;彭子元;吴永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行甲状腺清洁手术患者1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分为观察组784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天和术后3天发热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天和术后3天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增加感染的概率,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安全的。

    作者:方铁;李健君;吴贤江;易占波;张舟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