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LST 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应用

杨晨;胡仁静;胡锡池;严子禾;杜筱英

关键词:多点为序列分型, 分子流行病学, 同源性
摘要:随着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易感人群加速增加,各类侵入性操作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检出率日益增多,这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控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无疑成为抗感染环节中的重要的一环。而专注与研究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同源性分析的各类技术与试验方法层次不穷;目前,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即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已经逐渐成为细菌同源性分析的主要研究手段,本研究就MLST 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同源性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解脲支原体金标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解脲支原体(U u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原核表达解脲支原体MB(Uu-MB)蛋白,制备Uu-MB单抗后胶体金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制备试剂盒,评价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及符合率。结果对Uu阳性培养物和 Uu-MB具有良好特异性;37℃放置12 d质量稳定;试剂盒与(U u )支原体分离鉴别管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9.59%和71.42%;U u金标检测试剂盒与U u分离鉴别管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41.28%、100.0%;Uu分离鉴别管培养物经 PCR鉴定,两者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100%、75.65%。结论研制的试剂盒操作简便,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是一种适宜普及推广的U u感染检测产品。

    作者:李克生;杜惠芬;武建海;潘鹏歌;范丽赟;付宝权;曾潮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及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

    目的:研究及观察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及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为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20例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及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20例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为B组,20例百草枯所致肺部感染患者为C组,20名同期健康同龄者为D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A组血清纤维化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 P )及Ⅳ型胶原(CⅣ)水平均高于B组及D组,B组和C组则高于D组,同时A组血清细胞因子高于B组、C组及D组,B组及C组则高于D组,且A组与B组、A组与C组中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及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对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锋;赵煜;李伟;常莉;蒋忠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基于循证下 IC U 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寻找佳有效干预,为CVC留置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医院332例患者,共行中心静脉导管393例次进行研究,根据试验设计要求,随机选取了试验组203例次,对照组190例次,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CVC相关影响因素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CRB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天数、合并糖尿病、行气管切开为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循证干预对降低CRBSI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敏感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加强大无菌技术要求及防护措施,对ICU患者治疗、经济和预防CRBSI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少玲;钟一岳;胡利人;吴家园;曾佩;梁耀;张晓春;周丽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2010-2014年南京地区核苷类抗病毒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近5年核苷(酸)类药物(NAs)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以便合理使用NAs抗病毒。方法对该地区2010-2014年NAs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市场构成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N A s的销售金额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增加新品种替诺福韦酯,其中以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使用居多。结论 NAs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应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降低耐药变异率。

    作者:吴丹娜;王敏;韩方璇;邓立新;徐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评价SAT在检测解脲脲原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并行解脲脲原体检测患者为21591例,其中行解脲脲原体培养患者10139例,行 Uu-SAT 患者11452例,同时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及 Uu-SAT 检测的患者889例。以解脲脲原体培养法为金标准,计算U u-S A T检测尿液样本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差异样本,根据荧光PCR检测结果做进一步讨论分析。结果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及Uu-SAT 法检出结果比较,两组检出率分别为34.3%、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培养法为金标准,Uu-SAT 法灵敏度为97.6%,特异性为95.2%,假阴性率为2.4%,假阳性率为4.5%,kappa值为0.921。结论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尿液中解脲脲原体RNA ,检出率较普通培养法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彦彬;诸靖宇;李瑞鹏;潘慧仙;宋晨;楼扬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和与临床分离主要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各季度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与临床主要分离5种细菌的耐药率,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季度左氧氟沙星的使用DDDs呈升高的趋势,大肠埃希菌随着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的增加细菌耐药率逐渐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正相关,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具有相关性,要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黎小妍;陆英;刘兴菱;张平;李瑞珍;高旻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替考拉宁治疗卒中后耐药球菌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对脑卒中后耐药革兰阳性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细菌清除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11月-2015年11月30例脑卒中后感染耐药球菌的肺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给予替考拉宁0.4g,溶于0.9%氯化钠100ml,12h/次,3次后改为24h/次,疗程为7~14d,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替考拉宁治疗后有效率83.33%,细菌清除率83.33%,不良反应率6.67%。结论替考拉宁治疗脑卒中后耐药革兰阳性菌性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魏风芹;赵伟业;刘学东;刘菁;吕森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用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性应激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3 d及7 d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中MVV、MMF及 FEV1.0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性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更为适用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福红;王英;魏铁垒;王帅;韩丽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2013-2015年我国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患者切口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选择纳入的文献,并提取相关的资料进行率的合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9篇文献,合并后的切口感染率为5.46%;性别、年龄、BM I、糖尿病、手术类型、手术类别、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等因素均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国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率跨度范围大,影响因素复杂,切口感染的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作者:史多琦;闫军伟;张明金;李业云;曹寅;赵成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血清Ig M检出情况,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10月-2015年9月儿童病院门诊和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1406例患儿的血清标本,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嗜军团菌(LP1)、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型流感病毒(INFA)、B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s)和Q热立克次体(COX)特异性IgM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1406例患儿血清标本,检测阳性582例,阳性率为41.4%,其中M P检出率高为24.3%;女童M P-Ig M 检出率为29.3%,显著高于男童M P-Ig M检出率20.9%;L P1-Ig M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10~15岁阶段检出率高达13.8%;M P-Ig M、INFB检出率均在7~9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由MP、INFB、L P1引起,混合感染中M P合并IN FB较为常见;同时,呼吸道各病原体在各年龄段及不同月份流行特征均不同,因此,需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作者:刘杨;张西嫔;赵向绒;郭春艳;胡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病毒介导的 Sox-9基因转染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评价 Sox-9基因过表达对IL-β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RCs)炎性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慢病毒(Lv-Sox-9)感染的方法在RCs细胞中过表达Sox-9,RT-PCR ,Western blot检测病毒感染后大鼠软骨细胞中 Sox-9、CollagenⅡ基因mRNA及蛋白含量;将细胞分为3组,细胞对照组,IL-1β诱导组,对照病毒感染且IL-1β诱导组和Sox-9过表达且IL-1β诱导组,将软骨细胞或者病毒感染后的软骨细胞接种于纳米孔氧化铝膜上,正常条件培养24 h后,诱导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5μg/L的IL-1β,继续培养3 d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代谢变化。结果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可以在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有效上调Sox-9基因的表达,病毒感染后72 h ,Lv-Sox-9感染组细胞内Sox-9 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和对照病毒组;检测结果还显示,Rcs细胞内CollagenⅡ基因在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与Sox-9正相关。结论 Sox-9可以作为抗炎治疗的潜在目标基因。

    作者:宋长志;徐小卒;吴亚;周晓晔;纪标;秦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LST 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初步了解泉州地区MRSA的MLST分型、MRSA的耐药性与ST及ST克隆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5年本地区分离47株MR-SA ,采用MLST对受试菌的7个等位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同时进行网上数据库比对,得到每个菌株相应的等位基因号。结果47株菌分为14个ST型,2个型别为新的型别(已提交未反馈)。每个型别包含1-17株菌。ST59是优势型别(36.2%),包含17株菌;其次为ST239(17.0%),包含8株菌;ST59分布于2013年、2014年、2015年,表示该型别菌株在本地区长期存在;ST59分布于3所医院,表示该型别菌株本地区广泛分布。结论本地区M RSA分离株基因多态性大,ST59和ST239是本地区MRSA分离株的优势ST型。

    作者:黄东红;范春梅;朱炎;陈文标;潘少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像学表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不同处理措施对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像学表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不同处理措施对治疗疗效的影响,为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94例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术前行超声影像学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比较不同感染分期患者影像学表现。结果94例患者共培养出48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32株占66.67%;感染前期患者84.62%囊肿张力偏低,感染期患者91.53%囊壁塌陷、化脓期患者83.33%囊壁张力高、感染后期患者100.00%囊壁张力低;硬化剂为无水乙醇时治愈率为100.00%高于高渗盐水的治愈率80.95%( 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引起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囊肿感染分期不同时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时选用无水乙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渗盐水。

    作者:张峰;杨青;刘会苗;张展;程亚南;孔维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临床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临床病原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菌种及其耐药基因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学设计引物及探针,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分离51株临床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以PCR结果做对照来评价芯片技术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共检出41株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阳性检出率100.0%;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11株T EM基因阳性,15株V IM-2基因阳性,8株Int Ⅰ基因阳性,1株 IM P-1阳性,4株阴性,其中39份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 PCR结果一致,准确率为95.1%。结论基因芯片系统具有高通量、高特异性等优点,对鉴定临床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尤其能够为临床快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很好的指导依据。

    作者:赵志军;张旭;李彩云;程振娜;贾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微量 MIC 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异质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微量M IC法在结核分枝杆菌异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60例结核病患者痰液利用利福平和异烟肼M GIT 960液体培养法和改良罗氏比例法检测药敏结果不一致的分离株标本,微量M IC法检测其对两种药物的敏感性,线性探针杂交法检验其基因型表达情况。结果对同一患者异质性分离株,微量M IC法与改良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微量MIC法与MGIT 960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MIC法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异质性的筛查,同时联合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可以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行检测提供早期、快速诊断,并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敏;张丽霞;李志媛;刘佳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产 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血清型及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探讨产K 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血清型及基因分型,为临床诊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243例患者各种标本中培养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147株,采用PCR扩增技术对 allS、rmpA、kfuBC、mrkD、cf29a、uge、fimH、wabG、ureA等9种毒力基因及K1、K2、K5、K20、K54、K57等6种血清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52株碳青霉烯类敏感,均不产K PC-2酶,95株耐药,均产KPC-2酶,构成比为35.37%、64.63%;不产KPC-2酶的菌株 allS基因阳性率高于产KPC-2酶菌株( P<0.05)。结论产K 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allS基因较不产K PC-2酶肺炎克雷伯菌下降,血清型与不产K 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差异。

    作者:简雪峰;程国平;王媛媛;白娇红;孙娟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行甲状腺清洁手术患者1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分为观察组784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天和术后3天发热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天和术后3天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增加感染的概率,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安全的。

    作者:方铁;李健君;吴贤江;易占波;张舟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手术模式对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模式对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改善胃癌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147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65例,分别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两组CD3+、CD4+、CD8+和CD4+/CD8+均明显下降,CRP和IL-6均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D4+/CD8+、CRP、IL-6、年龄和临床分期均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明显降低胃癌术后的医院感染率,对免疫功能和机械损伤的影响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作者:吴学辉;李经忠;刘建军;郝永光;张庆民;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眼科医院患者术前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眼科医院患者术前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为临床梅毒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 P-ELISA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医院42232例眼病患者进行术前梅毒抗体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TPPA确证和TRUS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232例眼病患者术前确证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531例;2014年和2015年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5%、4.00%;男女梅毒抗体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五个年龄段<20、20~39、40~59、60~79、≥80岁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1.22%、3.46%、4.46%、6.38%。结论眼病专科医院患者中梅毒血清抗体阳性占有较高的比例,需加强对眼病患者术前梅毒血清学的筛查;老年群体应视为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

    作者:李亚利;王大选;郑美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替加环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TGC)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所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呼吸 HAP/VAP患者,其中TGC治疗33例为治疗组,18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治疗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清除率、ICU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 U住院时间、及治疗后30 d全因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入住IC U的CRGNB所致 HAP/VAP患者,TGC联合抗感染治疗是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吴小脉;朱业飞;龚柳阳;林健;冯加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