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孙小华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以减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2月1294例在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对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25%,腹腔内感染高,16例占38.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胆囊病变类型及术中失血量无关,而与患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胆囊破裂与否、脂肪厚度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患者基础疾病的控制,术中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积极控制胆囊急性炎症及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干预

    目的 探讨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及减少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5例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4例,感染率为19.2%,病原菌检出率54.2%,以多药耐药细菌、真菌为主;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01例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4例中年龄≥60岁分别为44、17例,肿瘤7、8例,存在并发症35、16例,血清白蛋白为(36.73士6.92)、(31.83±7.08) mmol/L,手术时间为(2.52±1.39)、(3.19±1.41)h,留置胃管时间为(2.1±2.1)、(4.5±6.1)d,入住ICU4、10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较多,病原菌以多药耐药细菌、真菌为主,干预危险因素是预防及减少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杰;程向阳;徐利平;曹高健;孙广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近3年医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治疗SAU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 对196株SAU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SAU培养与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96株SAU中,48.5%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1.5%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在95株MRSA中,ICU、呼吸科、神经内科检出率较高,儿科检出率相对较低;SAU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MRSA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结论 SAU引起的耐药现象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王若飞;丁天鹏;李定宪;龚英英;周志虹;夏云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Etest法测定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低抑菌浓度(MIC),以CLSI 2010年标准判断结果,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全年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255株,其中MRSA检出率为51.4%,以神经外科、ICU检出率高,分别为85.4%、80.1%,门诊患者低为15.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红霉素耐药率为41.7%,对其余抗菌药物均高度敏感,敏感率> 70.0%;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MRSA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100.0%外,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利福平敏感率分别为92.0%、80.4%;Etest结果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1.0、2.0 μg/ml,MIC> 1.0 μg/ml菌株所占比例为44.3%,未发现有万古霉素非敏感株.结论 神经外科和ICU是MRSA感染的高危部门,MRSA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应重视MRSA万古霉素MIC的监测.

    作者:诸军权;蒋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指标检测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1例典型症状患者、78例无症状可疑患者、63例健康查体者HSV-2 IgM/IgG.结果 典型症状者、无症状可疑者和健康查体者IgM阳性率分别为90.8%、32.1%和3.2%,IgG阳性率分别为97.6%、35.9%和4.8%;典型症状者IgM、Ig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可疑者和健康查体者(P<0.05);无症状可疑者IgM、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V抗体不仅在典型症状者升高,而且能检出无症状的感染者,可为临床HSV感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斌;高国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76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菌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要求的药敏质控标准执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04株,阳性率为42.86%,革兰阴性菌139株占68.14%,革兰阳性菌65株占31.86%,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26.47%、16.18%、15.69%、10.29%、10.29%;药敏试验发现多数菌株为多药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率较高,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率较高.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尤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不同,临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黄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未发生感染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输血量等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有21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发生率在8.86%;检出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28.57%、大肠埃希菌5株占23.81%、铜绿假单胞菌3株占14.29%;长期应用激素史在感染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年龄、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含量、血糖和基础疾病史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发生是多因素所致,应当根据危险因素的发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作者:吕亮;王福生;卢敏;黄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规范儿科雾化装置的消毒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雾化吸入治疗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药物微粒可以进入呼吸道和肺内,达到局部治疗解痉、消炎、祛痰的目的,但雾化装置及其部件的消毒管理问题容易被忽视.由于患儿多、抵抗力差,医护人员忙于治疗,雾化装置及其部件没有进行有效地消毒处理便直接给患儿使用,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引发医院感染.1管理措施(1)加强培训:组织科室护士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雾化装置消毒管理的必要性,建立相关消毒管理制度,严格技术操作规范.加强洗手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手污染带来的危害和清洁洗手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在雾化配药、安装雾化器前,必须进行手卫生处理,洗手或用手快消擦拭,抽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药液污染.

    作者:王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次性PE保鲜膜在下送物品中的应用

    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常需急下送无菌物品,如敷料、各种手术盒等无菌物品.我科采用一次性PE保险膜及小型整理箱的应用,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使临床科室工作顺利开展,获科室的广泛认可.1方法由无菌室工作人员将临床所需物品如小包装切口纱布、棉球、静脉切开包等,经检查为合格灭菌物品,装入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后的一次性PE保鲜膜,用封口机封好.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物品名称、数量、有效期、备注等,备注栏内可填写有无注射器、手套的数量,再放入经过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及紫外线照射60 min,2次/d的小型整理箱,由下送人员送入临床科室.

    作者:陈丹;田桂登;侯秋华;王琼华;罗智慧;喻之玲;郑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乳腺癌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184例住院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乳腺癌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84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有2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4.1%;致病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5.4%;单因素检验显示,肿瘤分期、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伊曲康唑治疗乳腺癌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6.9%.结论 肿瘤分期差、白细胞计数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长是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伊曲康唑是治疗乳腺癌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一玲;陈占红;方红明;黄健;顾枫琳;王晓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方法 以2007年7月-2012年5月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根治术治疗的153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临床特征、外科手术参数、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153例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8例,感染率为11.8%;肺部感染率≥60岁高龄患者为16.5%,合并基础疾病者为24.4%,长期吸烟史者16.7%,术前接受放疗者为23.1%,手术持续时间≥4h者为17.1%,术中出血≥500ml患者为25.0%,纵隔食管床重建途径者为15.2%,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者为36.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术前放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上消化道重建途径、是否存在喉返神经损伤等是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了解并重视这些因素,发挥腔镜技术优势,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率将能得到明显降低.

    作者:张波;陈保富;金将;叶中瑞;马德华;叶敏华;王春国;孔敏;张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产ESBLs及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在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及AmpC酶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高龄住院患者进行病例剖析,整理出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AmpC酶和同产ESBLs及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耐药性.结果 从老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97株,单产ESBLs 29株,占29.9%,单产AmpC酶16株,占16.5%,同产ESBLs及AmpC酶8株,占8.3%;产酶与非产酶菌株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0%外,对其余(p-)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呈高度耐药,产酶菌株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株,同产ESBLs及AmpC酶菌株耐药率要高于单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AmpC酶及同产ESBLs及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并且产酶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呈耐药状态.

    作者:郑素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价值

    目的 探究并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赘生物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选取1995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SBE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48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心内膜赘生物患者有46例,阳性率为95.83%,其中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的患者有12例、二尖瓣9例、三尖瓣8例、肺动脉瓣10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赘生物大小在2~15 mm的患者例数多,占67.39%;赘生物数量为2个的患者例数多,占56.52%;超声心动图诊断出的瓣膜赘生物附着部位及赘生物大小和数量与手术诊断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检查出赘生物的附着部位和赘生物的大小、数量,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赵中洪;周余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37例,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组(静吸组)17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阻滞组)20例,分别观察两组在各个麻醉时期循环系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入室时两组心率、动脉平均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入麻醉诱导期,两组心率明显下降,SpO2仍能维持于99%;拔管时,静吸组心率高于阻滞组(P<0.05);在麻醉的各时期,静吸组MAP均高于阻滞组;阻滞组有着更好的麻醉效果及更少的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复合全麻在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诊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风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肺炎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115例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菌种鉴定,用K-B法做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到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6%,革兰阳性菌占18.8%,真菌占10.6%;分离率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9.4%、17.5%、13.1%和11.9%;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四环素、喹诺酮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耐药性较严重.结论 医院感染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群为革兰阴性菌,各病原菌群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严重,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医院感染肺炎的治愈率,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丹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6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属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属感染及耐药性,为临床诊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5例NGU患者进行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培养鉴定,并对阳性标本进行9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65例NGU患者支原体属培养阳性46例,阳性率为70.77%,其中Uu阳性率40.00%,Mh阳性率6.15%,Uu+ Mh阳性率24.62%;女性Uu阳性率和Uu+ Mh阳性率分别为46.15%、33.33%,均显著高于男性30.77%、11.54% (P<0.05);支原体属对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强的是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及普那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3.48%、86.95%、84.78%,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及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分别为93.48%、82.61%及78.26%.结论 NGU患者支原体属感染以Uu和Uu+ Mh混合感染为主,且耐药性严重,临床中对NGU的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陈海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起食物中毒患者粪便与可疑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与毒力基因检测分析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粪便与可疑食物中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 细菌分离改用L棒推涂其余参照GB/T4789.7-2003方法,对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做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tdh和trh)检测.结果 从4份粪便样品和2份从可疑食品中共检出副溶血弧菌28株可分15个血清型,来源于粪便样本的17株副溶血弧菌tdh阳性、trh阴性,来源于可疑食品中的11株副溶血弧菌tdh与trh均阴性.结论 该次食物中毒是由一组携带tdh毒力基因多种血清型混合的副溶血弧菌污染引起.

    作者:张少华;沈飚;王忠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因子的mRNA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表达及意义,为促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慢性丙型肝炎组,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组,抽取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的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SOCS1、SOCS3的mRNA表达.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PBMC内的SOCS1和SOCS3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血清中IL-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上调PBMC内SOCS1和SOCS3水平可能使病毒逃避机体抗病毒反应.

    作者:王晓峰;付荣泉;丁继光;孙庆丰;吴金国;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为肺部感染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42例心力衰竭继发肺部感染产妇作为研究组,并将38例单纯心力衰竭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并比较血管加压素、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管加压素水平为(235.4±50.7) pg/300μl,对照组为(197.8±33.2)pg/300 μl;研究组血浆脑钠肽水平为(324.6±22.3)ng/L,对照组为(96.5±7.8)ng/L;研究组血管加压素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随着心功能下降其血浆脑钠肽水平及血管加压素水平不断升高(P<0.01).结论 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可通过影响产妇机体血管加压素、血浆脑钠肽水平而影响心功能,加重心功能不全,临床对于心力衰竭产妇应积极控制肺部感染.

    作者:赵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整形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整形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6-2011年外科手术整形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检测病原菌的来源、种类构成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626株,主要来自血液标本,占20.82%,其次为患者分泌物占16.92%,感染部位的脓液占13.66%,尿液占12.36%,引流液占10.20%;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要的病原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极低,<1.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8.00%.结论 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刘尊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措施及实施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病例组9例、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对患者年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和化疗方法5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正常拔管,细菌培养阳性9例,感染率为15.0%,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5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专业小组规范化操作,能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化学治疗等因素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作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