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德
肿瘤病区是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场所,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探讨肿瘤病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我们职责所在,是一项重要系统工程.通过我们的努力,降低了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医疗安全,使肿瘤患者放、化疗顺利完成.
作者:陈朝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术后感染预防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患者65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发生感染63例,感染率为9.58%;其中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33%,闭合性骨折的6.58%;术后感染率血糖≥11.0mmol/L患者为24.82%、<7.0 mmol/L患者为10.66%、7.0~11.0 mmol/L患者为2.47%;年龄≥60岁、吸烟及吸烟>20支/d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3.90%、12.69%及14.62%,明显高于年龄<60岁、不吸烟、吸烟≤20支/d患者的7.86%、6.77%、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积极治疗后41例急性感染患者明显比22例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者的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患者个人状况及病情密切相关,依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治疗,可及时控制感染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屠永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根据2009年12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重复使用的腔镜器械清洗及检测流程,进而提高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确保手术患者安全.1方法1.1 清洗前准备 修订现有清洗程序做到定专人清洗、定标准清洗、定步骤检查、定专人管理.同时制作简要的清洗及职业暴露处理等流程图粘贴于去污区,方便人员及时学习与防范.每日助理护士需于清洗工作开始前清洁消毒各清洗槽、检查超声清洗器等设备性能、准备各种腔镜清洗用具及清洗润滑保养剂等.
作者:朱宏颖;柯雅娟;俞诗娃;韩得玉;蔡淑琼;刘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改善患儿心肌损伤.方法 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肌酶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8,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7.35±2.63)次/min、(29.97±4.74)次/min、(98.1±1.61)%,且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肌损伤显著改善,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为(97.35±2.63)、(29.97±4.74)U/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心肌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宏华;方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剂量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的作用及与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对2009-2012年进行细菌培养的131 0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阳性标本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结果 调查131 093例患者送检标本中,阳性标本31 093例,检出鲍氏不动杆菌3093株,其中2009年893株、2010年876株、2011年765株、2012年559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2009年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分别为16.24%、68.65%、57.33%、61.03%、57.33%,2010年分别为26.37%、92.69%、64.27%、58.45%、51.83%,2011年分别为31.76%、93.20%、69.80%、59.35%、69.54%,2012年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进行检测,其他分别为23.61%、57.42%、61.36%、67.26%;鲍氏不动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与耐药的相关性分析,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的耐药性有明显的正相关,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剂量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有相关性.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继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彭颖;周湧;李明;杨卫东;李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提供抗菌药物使用依据,总结了2010年1月-2012年10月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于医院门诊与住院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共355例.将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同时采用厌氧菌培养,长菌分纯证实为专性厌氧菌后,分别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2结果355例标本有174例培养出厌氧菌,阳性率49.0%;174份标本共分离出厌氧菌181株,见表1.181株厌氧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见表2.
作者:李立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棉布、医用无纺布和硬质包装容器包装灭菌物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判定灭菌后物品不同的存放时间,对医院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对棉布包装的物品采用直接观察培养基的方法,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无菌检验的方法,对棉布、医用无纺布和硬质包装容器的阻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采用直接观察培养基的方法,单层棉布和双层棉布包装后分别在第7天和第30天开始有菌生长;采用无菌检验的方法,使用单层棉布包装后灭菌物品经放置28 d、医用无纺布和硬质包装容器经放置9个月进行检测,均未检出细菌和真菌.结论 经棉布灭菌包装有效期结果虽然符合行标7~14 d的规定,但对储存环境较差、人员流动较多的环境以及易于污染器材的包装,建议缩短灭菌保质期的时间,对医用无纺布和硬质包装容器,可以通过具体验证后适当延长放置时间,并且能够节约成本,使其灭菌后包装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作者:李涛;朱亭亭;周铁生;邱侠;张流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在新生儿室与非新生儿病房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同时对比非儿科的临床菌株耐药性,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9月累计检出鲍氏不动杆菌新生儿病房12株、非新生儿病房54株、成人病房862株,其中儿童以咽拭子标本多50株占75.76%;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病房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成人病房的菌株差异较大;成人病房的鲍氏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00%,氨曲南的敏感率为4.41%、头孢曲松为8.00%,氨基糖苷类中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2.81%、左氧沙星的敏感率54.52%.结论 临床须重视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加强医院儿童感染控制及耐药性监测,控制及延缓其在新生儿及非新生儿病房的蔓延.
作者:喻森海;来汉江;杨莉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措施及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总结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报道,通过加强洗手设施建设、积极宣传、开展手卫生培训、将手卫生状况纳入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预防医院感染.结果 加强手卫生管理后,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洗手液和手消毒剂使用量>20 ml/床日的科室数量由2009年第一季度的3个增加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14个,而<5 ml/床日的科室数由32个减少至6个;医院感染率由2008年的3.1%下降至2009年的2.2%和2010年的1.7%,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手卫生观念与实施力度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洪涛;卢曙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3种清洗方法对五官科吸引头的清洗效果,以探讨一种经济、环保、有效地清洗消毒方法.方法 对医院五官科吸引头按随机原则每组选取200件采用3种方法清洗,对照组:冲洗、管腔内注酶、刷洗、超声清洗、含氯消毒液浸泡、水枪冲洗;试验组A:冲洗、管腔内注酶、刷洗、超声清洗、冲洗、含氯消毒液浸泡、水枪冲洗;试验组B:冲洗、管腔内注酶、刷洗、超声清洗、冲洗、煮沸消毒、水枪冲洗;以目测、小棉签、纯水检测、潜血试验、菌落数检测这5项检测标准,对3种清洗方法的清洗质量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试验组A、B目测合格率分别为95.0%、97.5%、98.0%;小棉签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5.0%、95.0%、94.5%;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8.5%、96.0%、96.5%;潜血试验合格率分别为83.3%、98.3%、100.0%;菌落数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0%、10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组A、B清洗质量合格率比对照组高;试验组A与B清洗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B更环保,无刺激性、对人体无伤害、成本低、清洗人员更易接受.
作者:肖丽妹;沈玉琴;朱学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HBV感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医院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0例,按照慢性乙型肝炎类型分为3组,分别是肝炎肝硬化(LC)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的方法(ELISA法)测定T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LC组、ASC组、CHB组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C组和CHB组的INF-r细胞因子表达水平(1.21±0.16)、(1.57±0.21)明显高于ACS组(1.13±0.12),在INF-r、TGF-β-1、IL-17、IL-10 4个细胞因子代表的T细胞亚组CHB平均水平高,分别为(1.57±0.21)、(3.55±0.25)、(1.36±0.12)、(32.66±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HBV感染者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廖崇伦;陈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总结处理措施,预防并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全程规范化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干预.结果 尿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尿白细胞阳性22例,阳性率44.0%,干预组患者尿白细胞阳性8例,阳性率16.0%,干预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检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13株、真菌4株,分别占34.6%、50.0%、15.4%;干预组检出病原菌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株、革兰阴性菌5株,分别占37.5%、62.5%;对照组5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道感染26例,感染率为52.0%;干预组5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道感染8例,感染率为16.0%,干预组的尿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道感染.
作者:徐斌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有关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报道较多,而脑出血行颅内引流术后鲍氏不动杆菌引起颅内感染的报道少见,现就我院近期1例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患者,女,6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于2012年9月21日因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来医院就诊.该患者语言不清,无四肢强直抖动,伴小便失禁,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示肌张力稍低,未引出病理反射.体温36.6℃,血压154/89 mm Hg.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以脑出血收住本院神经内科进行侧脑室引流术,给予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术后第1、2天患者有轻度发热,高体温达38℃,无畏寒,同时术后患者的脑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但术后第3天开始体温升高达39.6℃,伴畏寒、寒颤,血常规示: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91.5%,淋巴细胞4.35%.
作者:胡士玉;张夫红;杨雅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达到临床预防患者尿路感染的目的.方法 对2009年2月-2010年2月26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有尿路感染的发生,上尿路感染50例占41.7%,下尿路感染70例占58.3%,其中,老年、女性和住院时间>7 d以及糖尿病等因素均是神经内科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尿路感染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的年龄和住院时间以及慢性疾病与是否留置导尿管等是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育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措施,从而控制感染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内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共45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经济状况、病程、住院天数、空腹血糖值、糖尿病并发症、接受侵入性操作、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等,统计不同因素诱发感染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直接因素.结果 共56例患者出现感染,发生率为1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2.847)、居住地(OR=2.018)、病程(OR=1.085)、住院时间(OR=2.176)、空腹血糖值(OR=2.165)、并发症(OR=1.984)、接受侵入性操作(OR=2.014)以及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OR=1.779)等均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对应防护措施.
作者:肖健;李春玲;何佃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旨在为临床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ICU收治的重症患者318例,采用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0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76%,其中1 3例存在两个感染部位;复合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高,分别为63.41%和43.90%;在144例次被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达68.06%;呼吸机的使用、动静脉插管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患者临床病情的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玉琴;张琳;陈娟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为其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160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综合干预组肺部、泌尿系、其他部位感染率分别为2.5%、1.3%、1.3%,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0.0%、8.8%、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行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成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5555例成年血液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感染组712例,未感染组4843例,将因素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类分项,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成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2.82%,例次感染率为16.4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居首占57.81%,其次为血液系统占15.41%,感染部位不明患者也占一定的比例;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5.64%,真菌比例较高占25.28%;经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有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中心静脉插管、白血病、院外感染等,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结论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鹏;陈立兵;杜明梅;邢玉斌;索继江;曹圣山;刘伯伟;刘运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 BV)血清标志物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肝功能状况,并探讨该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该类标本HBV-DNA定量值和肝功能结果及肿瘤标志物AFP值.结果 检测17 895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73例,阳性率7.4%;73例HBeAg和HBeAb阳性患者中,HBV-DNA>1×E+004拷贝/ml者占55.0%;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为58.3%,肿瘤标志物AFP异常率21.9%.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状态,体内病毒较少,传染性弱,但是也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徐冬梅;朱艳;张晓梅;李爱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阐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32例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486例,传统疝修补术组1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86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67%,146例传统式修补术后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10例经过换药治愈,3例行二次手术治愈,随访6个月-1年,13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均愈合良好,无疝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仍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现患者切口感染,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
作者:杨先智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