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跃;丁瑛;陈伟青;王晓青;张乐青;张红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实习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问无菌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做好带教工作,提高实习生无菌知识的认知水平.方法 于2010年和2011年137名实习生在轮转实习结束前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无菌知识知晓率调查,内容包括入室着装、手卫生和手术室的物流管理等10大项、40余小项,正确答案>85分者为知晓,60~84分为部分知晓,<60分为不知晓,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37名实习生总知晓率为87.6%,两年的知晓率分别为84.3%和90.3%,部分知晓率分别为15.7%和9.7%(x2=1.12,P>0.05);知晓率较高的项目有入室着装要求、手卫生要求和手术室的物流管理要求,知晓率分别为94.9%、92.0%和90.5%;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等级分类以及与接纳手术类别的关系概念较模糊,对接台手术无菌处理的细节常易忽视,手术中器械、物品的准备和传递过程中无菌意识不牢固.结论 改进带教方法,完善带教程序,通过培训、操作、纠错、再理解,加深实习生对无菌知识的领会,增加感性认识.
作者:张水英;沈郁;钱小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探讨包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减少包装质量缺陷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1年12月发生的包装质量缺陷为对照组(5316包),2012年1月-2012年6月发生的包装质量缺陷为改进组(6384包),分析包装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和可能的原因,针对每一项失效模式制定预防措施与改进方法.结果 实施FMEA管理后事先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有明显的下降,RPN值管理前1436分,管理后401分,下降了72.0%,包装质量提高,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提高.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前瞻性地分析和发现包装工作中影响包装质量的各个环节,有效地防止包装缺陷,提高包装质量.
作者:刘玲;谢小燕;甘俊丽;杨晓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两所三甲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的23株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法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gyrA、parC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aac(6')-Ⅰ bcr、qnrA、qnrB、qnrS、qepA基因进行检测,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作BLAST对比分析.结果 23株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拓普异构酶ⅡA亚单位编码基因,gyr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第83位密码子TCC→ATC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S→I),第87位密码子GAC→GGC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D→G),且23株菌株均出现拓普异构酶ⅣC亚单位编码基因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第80位密码子AGC→ATC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S→I);但23株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由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aac(6')-Ⅰ b-cr、qnrA、qnrB、qnrS、qep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23株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gyrA与parC基因QRDR区的有义突变是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加重了其耐药性,给临床抗菌药物选择带来困难,需引起重视.
作者:高天明;冯旰珠;姚静;崔进;王良梅;赵水娣;张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小儿肠炎的临床特征、药敏试验及治疗问题,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小儿肠炎的早期识别及诊治能力.方法 对经粪便细菌培养证实的51例产AmpC和ESBLs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小儿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肠炎均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关,<2岁婴幼儿36例占70.6%,迁延性及慢性腹泻34例占66.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AmpC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0.0%敏感,对阿米卡星霉素较敏感,敏感率为37.3%.结论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小儿肠炎的重要致病菌之一,易引起<2岁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治疗应强调肠道微生态平衡,口服B族维生素及对症治疗,但对少数脓血便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应及时选用亚胺培南治疗.
作者:王国庆;穆廷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疗中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HybriMax)对21种HPV基因型别进行分型检测,并对各种亚型的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521例标本中共检出245例HPV阳性,21种型别的HPV均被检出,HPV感染率为47.02%;感染率高的型别是HPV16,为11.90%,低的是HPV43,为0.19%,其他型别以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8、52、6、11、18、CP8304、53、68、56、39、31、33、66、59、42、51、45、44、35;其中检出HPV高危基因型感染患者208例,感染率前3位的依次为16、58、52,HPV低危基因型感染患者80例,阳性率依次为6、11、42、44和43;521例HPV阳性样本中,单一型感染为140例,占26.87%,其中高危亚型105例,占20.15%,低危亚型35例,占6.72%;双重感染共为68例,占13.05%;多重感染(低、高危两型及两型以上)共为37例,占7.10%.结论 该地区人群中存在较高的HPV感染率,进行HPV基因分型筛查对宫颈疾病早期发现、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正国;贺庆伟;杨玉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相关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患者80例,总结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感染患者发生102例次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发生35、27例次感染,占34.31%和26.47%;病原菌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44株占43.14%,革兰阳性球菌40株占39.22%;性别、体质量与感染无明显相关,高龄、红斑狼疮涉及多脏器、CRP水平异常、血浆白蛋白异常、激素过量使用、联用免疫抑制剂、发热、白细胞低均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发生高危部位为呼吸道及尿道,应注意合理用药,特别关注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的抗感染治疗,对感染高危因素实施积极预防,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孟岩;王彦焱;罗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53例血培养证实为SAU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皮肤科、ICU及血液科为主,73.6%的患者有高热的表现;53例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23例,占43.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30例,占56.6%;MRSA组和MSSA组在进行侵入性医疗操作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组未愈和死亡病例12例,占52.2%,MSSA组为3例,占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利福平耐药率为5.3%和26.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MSSA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6.6%,对其他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SAU菌血症预后差,病死率高,一旦怀疑血液感染应尽早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作者:刘晓强;曾素华;黄松音;林嘉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医院手足口病病毒感染状况和感染趋势,为临床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肠道病毒普通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进行检测.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测260份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送检标本,阳性69例,阳性率为26.5%,3年阳性率分别为17.7%、25.0%35.9%,呈逐年增长趋势;混合感染率为78.3%,单一感染率为21.7%,混合感染远高于单一感染,以EV71型混合感染多,占72.5%;手足口病发生率男性患儿为31.5%,女性患儿为20.5%,<3岁患儿发生率高,为35.9%.结论 近年该地区手足口病逐年递增,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大防治力度.
作者:梁勇彪;屈雅川;曹棨;韦萍;曾江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与手术切口感染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控制切口感染.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5月某三级综合医院366例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品种、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及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后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一代头孢的比例提高了22.0%,达到86.4%(P<0.0l);干预后联合用药的比例降至12.4%,较干预前降低了50.0%(P<0.01);干预后与使用单剂预防的比例提高了7倍,达到65.0%(P<0.01);24~48h的比例下降了10.1%~6.8% (P<0.01);>48 h的不合理用药从10.6%降至0(P<0.01);干预后手术部位感染率由1.1%降至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干预后对规范的依从明显改善,手术部位感染未见增加.
作者:王湘;荣昆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类别及耐药特点,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肝硬化失代偿期继发医院感染的236例患者病历;感染性标本的采集、细菌培养与鉴定均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程序进行操作;药敏试验采用WHO规定的纸片扩散法,抑菌圈直径量取及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的判断根据CLSI新折点标准;检测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5软件.结果 2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73例次,主要感染部位是腹腔、呼吸道、尿路、皮肤黏膜及胆道,分别占23.8%、18.7%、17.9%、15.0%、12.1%;共培养出病原菌28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1株,占67.7%;革兰阳性球菌66株,占23.4%;真菌25株,占8.9%,检出率居前5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0.9%、16.3%、14.5%、11.4%、10.3%;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保持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MRSA检出率为54.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2.0%、27.6%;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8.4%.结论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救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环节,应减少有创性医疗,实施综合性干预.以延长肝病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黄鸿燕;申建维;刘东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败血症聚集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观察其预防控制效果,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0月新生儿科出现的4例败血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新生儿基础疾病、环境微生物学、消毒灭菌指标及流行病史.结果 4例败血症新生儿中有3例血培养为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耐药谱相同,1例为溶血葡萄球菌;工作人员采样有一名护士手卫生细菌数30 CFU/cm2;环境采样中一份床栏卫生学监测细菌数90 CFU/cm2,均未分离出阴沟肠杆菌及溶血葡萄球菌;有3例患儿留置针部位皮肤红肿;经抗感染治疗后,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4例患儿均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例为多胎,故早产儿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是其易感的主要原因,动静脉置管等为其高危因素.
作者:岑康群;杨怀;王予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为制定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8月在传染科治疗的1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毒性肝炎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1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检出152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出率77.2%,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的检出率;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78例患者为抗-HBc(+)、抗-HBe(+)、HBsAg(+)模式,占51.3%,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的比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类型中,109例为C型,占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关,且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以C型基因病毒为主.
作者:黄元亮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氧疗用品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清洗消毒和各科室自行清洗消毒效果的差异性,旨在提高氧疗用品清洗消毒的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医院氧疗用品样本204份作为观察组,由医院CSSD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处理;同一时间段内,选取205份氧疗用品样本作为对照组,由样本所在各科室自行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前后分别对各组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病原菌检出率和消毒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进行清洗消毒后,两组样本的致病菌检出率比清洗消毒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样本的致病菌检出率0.98%明显低于对照组样本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间的合格率比较,观察组样本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样本8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SD集中清洗消毒和各科室自行清洗消毒虽然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但CSSD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其效果更好.
作者:李鸿雁;杜占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运用“零缺陷”管理,提高高龄患者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确保服务质量.方法 于2010年8月-2012年8月对228例75~93岁老年患者进行胃十二指肠镜诊治的检查前评估、宣教、心理护理及预防医院感染,在内镜诊治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零缺陷”管理.结果 228例患者采用事先或实时监控等预防措施,均安全顺利地完成内镜诊治,无医院感染、护理并发症和意外发生.结论 在高龄患者消化内镜诊治中应用“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可确保高龄患者内镜诊治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胡建兰;黄红英;陈瑾;舒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NICU应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危险因素及对预后影响.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7.50%;痰培养检出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68.29%,革兰阳性菌16株占19.51%,真菌10株占12.20%,前5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假丝酵母菌属;>2种细菌混合感染10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年龄大、营养不良、应用镇静剂及制酸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撤机困难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结论 NICU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痰培养结果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吴盛;吴迪;王家泰;于长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至少48 h或人工气管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见的医院感染并发症[1].尽管自从呼吸机发明以来,无数重症患者因此重获新生,但是危重患者一旦合并VAP,无疑面临更长的住院时间、难以脱机、花费更高,甚至因此而危及生命.因此,VAP的重点在于预防.本研究就VAP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诊断以及预防策略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李喜元;尹吉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生殖道支原体属及衣原体属感染与妇女不孕的相关性,为不孕不育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146例不孕不育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选择人流术的健康女性146名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妇女的宫颈分泌物,对其进行支原体属与衣原体属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支原体属感染35例感染率为23.97%,衣原体属感染29例感染率为19.86%,混合感染14例感染率为9.59%;而对照组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及混合感染率分别占8.22%、7.53%、2.74%;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及混合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在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及混合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殖道的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感染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积极有效的做好感染的防治工作,以保护妇女生殖道健康,降低不孕症发生率.
作者:游燕;王梦花;戴琼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药物的耐药特点,为医治感染性疾病提供选药指南.方法 调查医院329例恶性肿瘤继发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性标本收集运送、分离培 养、菌株鉴定均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程序进行操作;药敏试验按照WHO指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抑菌圈直径测量及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的读取参照CLSI 2009-2012年新折点分析;药敏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试验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329例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5例次,部分患者同时发生多部位感染,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占67.0%,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分别占13.9%和9.9%;从329例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标本中培养得到3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57株占66.1%,革兰阳性球菌86株占22.1%,真菌46株占11.8%,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8%、16.2%、11.1%、8.5%、7.7%;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达到12.3%、14.0%;产ESBLs细菌检出44株,检出率47.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29株,检出率51.8%.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的品种繁多、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严重,因此,医院务必要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高医师抗感染的处方水平,控制细菌耐药性不断上升的危险现状.
作者:王顺;王永涛;贾征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给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60例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第1、3、5天测定脑脊液生化指标,治疗结束后第5天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两组总体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54,P<0.05);观察组治疗后1、3、5d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17.72±39.24)、(89.12±28.29)、(69.06±24.23)×106/L,蛋白水平分别为(0.34±0.11)、(0.21±0.07)、(0.12±0.04) g/L,随着治疗时问的延长,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程下降趋势,对照组程上升趋势,与前一次治疗后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行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斗;张学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与社区感染的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记录2012年6月19日0:00-24:00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110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和社区感染率分别为3.79%和9.94%;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手术切口和泌尿道,分别占26.67%、24.44%和22.22%;而社区感染高发部位则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上呼吸道,分别占42.73%、23.64%、20.00%;医院感染病例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和褪色沙雷菌为主,分别占28.57%、14.29%,而社区感染病例中则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8.18%、18.18%;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33%,而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50.33%.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基本反映医院感染情况,可根据该结果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张莹;孙丽丽;朴海燕;牛延军;崔善;金兰姬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