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钟晓祝;杨金城
预防接种门诊的感染控制工作,相对于医院有其特殊性,需要落实以下措施.1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接诊的人群不同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首先,大部分来门诊预防接种的是健康的儿童及其家长;其次,其中不排除传染病带菌者或隐形感染者,但其发现和甄别却非常困难;再者,儿童免疫功能不够健全,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一旦发生接种对象感染事件,影响巨大.为搞好感染控制,应成立感染控制组织,建立单位-职能科室-门诊三级管理机制,门诊成立感染控制工作小组,制定感染控制规章制度,使感染控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职责明确化.
作者:江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监测医院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合理制定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仪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数量分别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175株、铜绿假单胞菌169例、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菌115株、大肠埃希菌非产ESBLs菌103株、鲍氏不动杆菌83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7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2株.结论 对ICU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掌握常见细菌耐药特点,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赖军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屎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以及配套的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进行鉴定,分析4年来屎肠球菌标本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4年共检出屎肠球菌927株,屎肠球菌检出率呈不断升高趋势,标本以痰液多占41.7%,尿液其次占35.3%,科室分布以血液科、神经内科、ICU为主;14种抗菌药物中对屎肠球菌耐药率>90.0%的药物多达8种,屎肠球菌耐药变迁显著的抗菌药物有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达福普汀和四环素共5种,其中四环素为下降趋势.结论 在2007- 2010年医院屎肠球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屎肠球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有所下降;对于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呈明显升高趋势,监测屎肠球菌耐药性变迁情况,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自2010年11月-2011年3月,我院在呼吸内科采用中药汤剂使用加湿器挥发对空气进行消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医院病房中药空气消毒剂研发提供依据,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随机选择自愿参加两种空气消毒患者155例,男95例,女60例,平均年龄44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1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例、支气管扩张症2例、支气管哮喘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住院时间>14 d.
作者:齐会玲;何素娟;胡士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医院使用中的几个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出现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我院有山东新华医疗器械生产的TMQ.J型台式灭菌器5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将生物培养指示剂(自含式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生物指示剂,挤破内含安瓿,与一支对照管均放于56℃培养箱内,48 h后,阅读结果.
作者:郭素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传染病专科医院HIV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及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可能的防护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15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暴露原因、方式、危险程度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暴露人员分布:艾滋病房10名、妇产科1名、检验科两名、手术室1名、门诊1名;暴露人员:护士9名占60.0%,是职业暴露的高位人群;医师3名占20.0%,检验员两名占13.3%,清洁工1名占6.7%;暴露方式:11名为锐器伤占73.3%;暴露评定:1名为二级暴露,8名为一级暴露;6名为低危险性暴露;暴露检测:14名暴露人员在3~6个月后HIV抗体检测均阴性,1名见习生因经受不了精神压力暴露后第2天辞职离院.结论 加强对传染病专科医院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及暴露后的规范处理、合理预防用药等,可有效防范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
作者:邓静平;江毅;刘远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用于诊断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肺炎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幼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就诊时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测定,同期检测对照组幼儿的上述指标,比较3组患儿上述两个指标的差异,并与对照组幼儿进行比较;按照其相应的阳性诊断标准计算WBC、CRP的阳性检出率并比较,综合评价CRP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研究显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及对照组幼儿就诊时的WBC分别为(11.7±4.1)、(9.5±3.0)、(9.0±3.1)及(7.0±2.2)×109/L;CRP分别为(52.3±24.0)、(9.1±3.3)、(34.7±13.4)及(3.9±2.1)mg/L,组间比较,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的CRP及W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义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上述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WB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77.5%、66.5%,CR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74.5%、73.4%,CRP对细菌性肺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具有取材简单、快速、对细菌性肺炎阳性检出率高的优势,在排除患儿其他导致CRP升高的因素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有效鉴别肺炎的诊断方法.
作者:叶素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 177株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55.4%;其次为脓液标本占13.0%;尿液标本第3位,占12.4%;PAE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5.6%~6.2%: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为55.4%;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标本中未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株.结论 基层医院PAE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城市大型综合医院,但医院PAE耐药性已比较严重,有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PAE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作者:蒋海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我院自2007年始采用集中式供应的模式,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规范使用无菌物品,2009年我科与财务部门共同完成对各类无菌包的全成本核算.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成本细化我们将各类无菌包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非固定成本.
作者:庄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的送检情况进行比较,为提高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前1周对各科室感染管理联络员进行培训,完善病历及病原学检查,以床旁调查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974例,实查973例,实查率为99.9%;发生医院感染74例,感染现患率为7.6%,社区感染88例,感染率为9.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送检率为30.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47.2%.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患者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促进抗菌约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邢亚威;杨兴肖;刘志广;王媛;陈俊卓;贾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010年10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7例,现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例患者,男4例,年龄35~68岁,平均45岁;其中5例经治疗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年龄均>60岁且合并有肺部等基础疾病.
作者:沈雁冰;谢迎春;冯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探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的监控措施.方法 对2010年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株数及耐药率,并对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结果 全年检测结果发现,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1215株,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2.3%;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全院未发生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暴发和流行.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数较多,耐药率较高,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实施监控,预防和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杨怀;王予川;郑金鼎;徐艳;牟霞;罗湘蓉;袁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1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15例次,感染率12.7%,呼吸道感染常见,尿路感染其次;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75岁、术前住院≥2周、心功能Ⅲ~Ⅳ级、肾功能不全,肌酐≥221μmol/L;感染者死亡率高.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常有多种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作者:林苗;章耀;杨丽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使消毒供应工作流程畅通、有序,提升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方法 通过制定规范的消毒供应交接班流程、内容、要求、评价标准,实施消毒供应工作人员定期晨间集体交接班制.结果 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对培养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提高消毒供应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每月的临床科室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显示满意度从96.0%上升至100.0%;每季度的专科知识考核中,从45.0%的合格率提升至80.0%.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定期晨间集体交接班的方法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正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一种小型供应室落实卫生部3项强制性管理标准的新模式,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有效规避医疗风险.方法 制定一整套精细化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通过检查检测和临床调研无菌物品使用情况,评价精细化管理在供应室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清洗后物品质量一次合格率>98.0%;灭菌后物品抽检细菌培养合格率、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检测合格率、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临床无菌物品过期率由原来的1.0%下降至0.2%.结论 供应室管理精细化,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无菌物品质量和医疗安全.
作者:田昭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骨科手术患者58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90例,观察组Ⅰ类手术术前30~60 min,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手术时间>3h追加一剂量;Ⅱ类手术术前、术中同Ⅰ类手术,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替安,1次/8h,共3次;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应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2次/d,连续3~5 d.结果 观察组术后病率11.0%、退热时间(5.88±2.56)d、切口感染2.8%与对照组的12.1%、(5.65±2.67)d、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5.18±6.56)d,短于对照组的(19.89±7.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患者术前应用单剂、术后短时问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模式,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桂枫;胡定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为寻求预防或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每天采用头皮针进行不同部位静脉穿刺输注甘露醇和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甘露醇两种方法,并进行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入院时均表现为急性发作性腰腿痛,经腰椎X线、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
作者:李小潘;覃兴乐;黄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0年12月行开颅术后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颅内感染47例,感染率为13.0%;危险因素主要与开放性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颅内置管引流、手术持续时间长、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无菌观念不强有关.结论 正确处理伤口,缩短置管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加强患者全身营养支持,是有效预防颅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小贞;张灵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慎独”是指在没有人监督约束的情况下,严格按照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想问题、办事情.
作者:魏洁;魏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医院监测控制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同顾分析,并记录其感染部位、标本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性,1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90.4%,其他是亚胺培南为87.2%、氨曲南为69.2%等.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与实验人员的重视,临床用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蒋敦松;陆一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