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石岚;杨媛

关键词: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常规培养方法分离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系统及K-B琼脂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930株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74株占61.7%,革兰阳性球菌234株占25.2%,真菌122株占13.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8.5%、10.3%;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19.8%、14.7%.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及细菌多药耐药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临床上应根据体外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亲缘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中医院4所分院临床分离的7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性、主要耐药机制和亲缘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外膜通道蛋白基因oprD2,β-内酰胺酶GES、KPC、IMP-1、IMP-9 、VIM-1 、VIM-2、SIM、SPM、GIM、AIM、NDM、KHM、DHA、PDC、OXA-40、OXA-23等18种基因,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 7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IMP-9、PDC、oprD2、intⅠ1基因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0.8%、98.6%、86.1%、100.0%,KPC、IMP-1、VIM-2、DHA基因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8%、9.7%、13.9%、18.1%,GES、VIM-1、SIM、SPM、GIM、AIM、NDM、KHM、OXA- 40、OXA- 23基因均为阴性;72株铜绿假单胞菌有52株产金属酶;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株铜绿假单胞菌可分3群,每群均存在克隆传播.结论 产生金属酶是7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多基因聚类分析法对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茶;林冬玲;张妮;袁慧;张伟铮;鄂顺梅;屈平华;肖倩;黄彬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右肝叶部分切除术后腹腔脓肿迁延不愈1例报道

    1 病例患者,女性,29岁,车祸致气胸及肝脏破裂,当地医院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右肝叶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39.1℃,腹腔引流管引出脓性液约30 ml/d,抗炎治疗至术后第30天,仍有发热.以右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收住我院.

    作者:闫俊凤;刘波;苗仲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婴儿暖箱的清洁与消毒

    婴儿暖箱是新生儿病房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它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暖箱清洁与消毒方法介绍如下.1 出院患儿婴儿暖箱的清洁与消毒

    作者:吴昊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西安地区2010年度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总结西安市2010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西安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07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83株,占68.92%,革兰阳性菌2857株,占26.6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67.95%和43.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8.3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5%和1.0%.结论 西安市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MRSA、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仍然是耐药监测值得关注的病原菌.

    作者:徐修礼;陈潇;周珊;孙怡群;郝晓柯;张利霞;雷金娥;耿燕;朱建伟;晋新;孙明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针灸针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针灸疗法是中医理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患者在针灸治疗中共用针灸针,针灸针从不消毒灭菌或灭菌不规范是针灸疗法存在的大问题.我国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数较多,针灸治疗中要将针刺入皮下组织,其属高度危险性医疗用品,应严格灭菌后使用.

    作者:郭海燕;曹力;杨立霞;张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呼吸内科住院部15例MDROs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分布及标本种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发生MDROs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共检出病原菌1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占29.41%,大肠埃希菌5株,占29.41%,铜绿假单胞菌3株,占17.65%,肺炎克雷伯菌3株,占17.65%,鲍氏不动杆菌1株,占5.88%.结论 加强MDROs感染患者的监测,严格执行隔离措施、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有效应用,是预防MDROs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张江平;董杰;刘燕;李月婵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评估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改进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1年4月527例入住成人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采用渐进式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告知、提醒、督导,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反馈.结果 干预期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有明显的提高;干预期间的医院感染率为18.3%,低于干预前的22.0%及干预后的2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尿道插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动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变化均不显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明显(x2=9.267,P=0.010);干预期间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明显,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时的插管天数较干预前后有所延长(t=-2.808,P=0.013).结论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改进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但干预效果的持续性较差,在今后手卫生干预研究中,仍有待于探索长效的多模式手卫生干预措施.

    作者:程莉莉;张秀月;臧彬;李国福;于晓江;赵鹤;张丹晔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危地区内科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对策

    由于受地域、职业、专业、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院内科护士发生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风险程度也相应增加,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内科护士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笔者对内科护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1 危险因素1.1 社会环境因素 据相关部门调查,我市为HIV感染患者高发区,加上该病传染源的隐蔽性和保护性因素,导致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相对增多.

    作者:徐惠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23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统计和ESBLs基因分析.结果 尿液、痰液为主要标本来源,占43.29%、22.0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5.28%)等多数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75.76%)等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52.38%)等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4.33%)等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他唑巴坦(6.93%)等含他唑巴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CTX-M型、TEM型、SHV型耐药基因均可见,CTX-M型多见,可见复合基因.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及耐药基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林;赖小美;郭有能;方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 调查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6-12月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病历268份,对抗菌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手术时间、用药频度、药物利用及药物联用等进行统计与分析,计算用药频度,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均应用抗菌药物,其中单用159例占59.33%,二联102例占38.06%,三联7例占2.61%,无>3种抗菌药物联用现象;前10位抗菌药物中主要品种是头孢菌素类;普外科围手术期存在用药疗程偏长、选药起点偏高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用药基本能达到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目的,但还需要加深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的意识,加强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教育与管理.

    作者:黄晨;诸林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两种消毒灭菌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消毒灭菌方法.方法 对环氧乙烷灭菌法和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法两种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灭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灭菌后活检钳均未检出细菌,合格率为100.0%,均达到灭菌效果;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后的活检钳在取用和使用时污染率为30.00%,独立纸塑包装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未发生污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应首选独立纸塑包装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对于未配备环氧乙烷灭菌器且活检钳不耐高温则可选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作者:王霞云;吴铁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影响心血管介入室护士健康的因素与防护对策

    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如何做好介入室护士的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结合我院工作中的实际,心血管介入室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与防护对策总结如下.1 影响因素1.1 生物因素 介入室护士在手术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术后整理器械台上的各种穿刺针、导丝、刀片等,工作人员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危险因素.

    作者:张雪梅;任凤英;张慧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的鉴定,纸片扩散法(K-B法)做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的775株大肠埃希菌,来自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主要以痰液、尿液及脓液标本为主,分别占43.1%、28.8%及11.5%;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3.7%;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耐药率均>60.0%,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部分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作者:张淑青;王贺永;李宏芬;张树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病原菌谱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89例妇科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学培养,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89例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病原菌10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08%;革兰阳性菌占 30.10%,真菌占5.82%,其中大肠埃希菌多见,占38.84%,其次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5.54%、10.68%;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结论 妇科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

    作者:戴昆琦;陈群英;奕利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X线与CT表现对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诊断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3例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X线与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1病例1.1 病例1患者,女性,56岁,哮喘病史30年,1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喘憋,抗炎治疗无缓解,近1周加重并高热入院.检查:胸片两肺下野中外带可见斑片状模糊影,胸部CT两肺下叶可见斑片状阴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激素治疗好转.1周后复查CT两肺下叶病灶已吸收,同时右肺中上叶可见新的炎性病灶.病灶呈游走性分布特点,持续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病灶吸收,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韩华;王静;范岩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恶性腹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腹水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和鉴定PAE,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5株PAE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腹水标本;其中痰液占42.44%,腹水占20.49%;PAE泛耐药株检出12株,检出率为5.85%;PAE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为81.45%~93.66%,而PAE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显示出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52.68%~96.58%.结论 临床医师应根据PAE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PAE感染,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诊疗操作过程中出现医源性感染.

    作者:徐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替加环素与米诺环素对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多药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氏不动杆菌(ABA)的低抑菌浓度(MIC),探讨两种抗菌药物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60株MDRAB和67株PDRAB,用E-test法测定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其体外抗菌活性及其MIC值分布.结果 12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0.9%、30.7%,对替加环素的中介率为14.2%,略高于米诺环素的7.1%;60株MDRAB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51.7%,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7%,两种药的MIC50为2、8 μg/ml,MIC90为16、64 μg/ml;31株耐头孢哌酮/舒巴坦MDRAB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35.5%、29.0%,其MIC50为4、24 μg/ml,MIC90为32、96 μg/ml;67株P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31.3%,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20.9%,MIC50为8、32 μg/ml,MIC90为48、96 μg/ml.结论 替加环素对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米诺环素,该地区两药的敏感率均不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褚少朋;曹金德;徐耀忠;顾阳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8-2010年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ICU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与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ICU2008-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分离率分别为14.6%、10.0%、7.9%,分离率有所下降;125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率高,占74.4%;其次是血液感染,占8.0%;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80.0%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多药耐药菌株检出率达63.2%.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比较严重,且具有多药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尚福泰;章向成;臧奎;蒋梅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化痰、扩张气道及营养支持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组疗程均为7~14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72±2.68)×109/L、(11.52±2.85)×109/L(t=6.0689),C-反应蛋白分别为(25.49±6.81)、(41.75±7.65)mg/L(t=9.9263),降钙素原分别为(0.56±0.24)、(0.87±0.32)ng/ml (t=4.8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总清除率达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085,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以作为临床推荐用药.

    作者:孙广信;赵美英;翟建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2010年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 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1.26%,其中2008-2010年分别为1.75%、1.22%、0.77%;发生医院感染87例,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9.77%,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眼部14.94%、切口9.19%、皮肤8.04%、胃肠道4.59%、脐部3.44%.结论 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制度,落实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空气消毒及医疗用品的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可以降低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董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