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室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王爱军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 职业暴露, 医院感染, 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通过分析血液透析室人员在医院管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中潜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加强血液透析室的组织管理,强化知识培训,实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技术操作,加强环境及重点环节的管理.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确保了血液透析室人员与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 消除血液透析室人员潜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是预防血液透析室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预防医院感染是医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才能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常用的措施如下.

    作者:董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 分析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对保洁员在医院感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舒适;深化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强化培训,不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方法及措施,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结论 对保洁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傅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眼科手术的处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北边境地区,为多民族聚居区,共有16个民族,随着经济发展及交通便利,尤其国际间的频繁交流,人员复杂,因而使易感人群也由高危人群转入普通人群.

    作者:许婷婷;马雪花;苑园;许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中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9月共2886包次的过期重新灭菌的器材包,分成改进前的A时间段组和B时间段组,改进后的C时间段组和D时间段组,然后对各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进前的A组、B组的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频次分别为1.96%和2.83%,而改进后的C、D组的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频次仅分别为0.18%和0.26%,证实改进效果明显.结论 合理备用器材包基数、规范器材包的火菌措施和改进使用灭菌包装材料,可以有效避免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现象.

    作者:赵筠;易江陵;鲜奇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骨形成蛋白-7在大鼠慢性肺部感染致气道重构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7(BMP-7)在铜绿假单胞菌(PAE)诱发大鼠慢性肺部感染而致气道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PAE组)各60只,通过多次经气管穿刺注入一定剂量PAE菌液,建立大鼠慢性肺部感染模型;观察气管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气管壁和血管壁厚度,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BMP-7 mRNA的表达,分析BMP-7表达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大鼠感染PAE第4周开始,气管壁厚度和血管肇厚度均较NS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6周时,支气管管壁厚度与血管壁厚度达大值,分别为(524.5±18.6)、(163.3±12.5)/μm,管腔明显狭窄,有气道重构和肺气肿形成;而BMP-7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P-7表达与气管壁厚度和血管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复气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致大鼠出现气道重构,而BMP-7可能参与了气道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文文;赖国祥;张亚彬;姚丽青;柯龙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医院185例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折点进行评价.结果 185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8.9%;肠球菌属第2位,占16.2%;会黄色葡萄球菌第3位,占15.1%;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结论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应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范文;黄娥;段六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64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264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ICU占36.0%、脑外伤占24.8%、呼吸内科占20.7%、泌尿外科占4.2%、内分泌科占3.4%、其他占10.9%;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阿米卡星为17.4%,亚胺培南为20.8%、美罗培南为18.9%、头孢他啶为34.9%、头孢曲松为62.9%、头孢噻肟为67.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临床分离的PAE对常用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检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付玉华;褚桂梅;李胜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性,检测MRSA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基因型.并进行杀白细胞素(PVL)毒力基因检测.方法 采用标准平皿两倍稀释法测定250株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单一PCR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PVL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50株MRSA经多重PCR方法检测SCCmec基因型,SCCmecⅡ-dcs型菌株30株,占12.0%,Ⅱ型的亚型1株,占0.4%,Ⅲ型62株,占24.8%,含有342 bp(dcs)额外扩增条带的Ⅲ型菌株141株,占56.4%,Ⅳ型7株,占2.8%,Iva型1株,占0.4%,V型1株,占0.4%,7株细菌未能分型,占2.8%,未发现Ⅰ型;单一PCR方法获得PVL呈阳性的菌株共2株,占临床分离MRSA的0.8%;各基因型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临床分离的MRSA以SCCmec Ⅲ型为主;其次为SCCmecⅡ型;有少量SCCmecIV型,少数菌PVL毒力基因阳性.

    作者:赵彩芸;吕媛;李耘;张佳;王珊;刘健;杨维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出现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情况,探讨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38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做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培养阳性率为100.00%;38例患者共送检痰标本90次,培养出病原菌11种共146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19株,占81.5%,革兰阳性菌21株,占14.4%,真菌6株,占4.1%.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首要致病菌,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气道护理,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红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医医院耐药葡萄球菌属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耐药葡萄球菌属感染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同步检测葡萄球菌属产β-内酰胺酶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等3种类型耐药菌的耐药表型.结果 141株葡萄球菌属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阳性率95.7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阳性率63.8%;红霉索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阳性率(D试验阳性)39.0%;红霉素耐药率高达91.5%;克林霉素非诱导耐药率为41.1 %,克林霉素总耐药率为80.0%;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在MRS中为36.9%,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中为43.3 %.结论 注重葡萄球菌属多种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范虹;李彦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阿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谱.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药物使用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以非继发真菌感染的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752例COPD患者中有45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长期应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是主要危险因素;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属,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提高对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合理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降低真菌感染率.

    作者:秦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医疗废物的处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足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如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放置、有效的初步消毒,防止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的掌握,对避免疾病传播、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持社会稳定非常重要.

    作者:曾祥文;马德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庆阳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庆阳市3年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皆在于能够引起临床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高度重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引用指导原则>实施和执行.方法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对3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899株,包括38个菌属,82个菌种,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7.3%,革兰阳性球菌占17.2%;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肺炎克雷伯菌次之;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临床感染病原菌占前10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沙雷浦属、鲍氏不动杆菌、肠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96.9%,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94.8%,氨基糖苷类敏感率79.1%,喹诺酮类敏感率66.2%;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96.4%,利奈唑胺敏感率100.0%,利福平敏感率90.15%.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三代头孢菌素复合制剂,其次考虑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菌素除非药敏提示否则不宜选用;万古霉索、利奈唑胺和三代头孢菌素的复合制剂是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席维岳;虎淑妍;杨晓凤;李娟;周伟;邢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泌尿系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351株病原菌中,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45.6%、8.0%、5.7%、2.8%及1.7%,真菌感染比例为21.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0~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为6.9%~37.5%,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为7.1%~25.0%.结论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培养和耐药性检测,对临床正确诊断疾病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良芳;李元君;滕廷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贵阳市主要临床实验室常规用生理盐水质量调查

    目的 通过对贵阳市主要临床实验室常规用生理盐水有形成分定期调查,督促确保生理盐水干净、无污染,从而提高悬浮法白带和大便常规检测准确性.方法 用于净的吸管来回吸打生理盐水瓶中的生理盐水数次,然后取一滴于沽净的玻片上,涂抹均匀后直接镜检;另取8~10 ml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试管内离心后去上清液,管底留0.2 m1,按上法涂片镜检.结果 在13所医院中的14个临床实验室常规用生理盐水首次(1997年)质量调研中,离心涂片镜检的真菌污染,污染率为100.00%,滴虫污染率为21.43%;直接涂片镜检有11个实验室发现真菌,2个发现滴虫;之后,生理盐水中的有形成分(真菌、滴虫等病原体和杂质)逐年减少,2007年无一所医院生理盐水发现病原体;在13次调查中,直接涂片和离心沉渣涂片的真菌污染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离心沉渣涂片的滴虫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盐水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悬浮法自带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类似室间质量评介(EQA)的形式对实验室常规用生理盐水的质量进行调查和监督,可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生理盐水质量和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

    作者:安邦权;凌晓午;周湘红;黄盛文;许健;冯宗彪;曾强武;苏莉;杨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耐药大肠埃希菌插入序列与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研究

    目的 调查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插入序列和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4种插入序列:IS26、IS903、ISEcpl、ISCR1和2种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3种插入序列:IS26 17株,占85.0%,1SEcp1 12株,占60.0%,IS903 5株,占25.0%;2种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 15株,占75.0%,trbC 8株,占40.0%,只有ISCR1未检测到.结论 同时检测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插入序列IS26、IS903、ISEcp1、ISCR1和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等基因尚为国内首次报道;菌株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不低,这可能与插入序列和接合性质粒高携带率相关.

    作者:黄东标;李嫦珍;陈江平;周茂亮;胡晓燕;黄帮智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状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精神科住院患者24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获得性肺炎187例,占7.5%,青壮年多见,其中男80例,占42.8%,女107例,占57.2%,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季节和病种相关联(χ2=20.037,P=0.000;χ2=199.455,P=0.000).结论 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有一定人口学特征,好发于夏季,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程敏锋;温盛霖;魏钦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分离率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分析2007-2009年宁波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以及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和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统计分析3年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产ESBLs菌株的分离情况,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了解其变迁趋势.结果 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无明显变化,3年呼吸科高,占30.2%,其次ICU,占26.4%,急诊科占23.6%;产ESBLs菌株分离率,2007年36.7%;2008年44.6%;2009年56.9%;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0.2%升至2009年的1.2%,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0升至2009年的0.9%;3年中该菌对这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累积MIC值均连续往高值漂移.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医院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呼吸科、ICU及急诊科;产ESBLs菌株分离率逐年增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其累积MIC值向高值漂移明显;将耐药监测和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机结合,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丽庆;吕火祥;孙定河;史煜波;史颖娇;黄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普外科手术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试验在普外科手术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73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PCT和CRP水平.结果 感染组PCT(14.45±6.6)μg/L、CRP(36.2±8.3)mg/L,未感染组PCT(2.14±1.9)μg/L、CRP(29.7±8.6)mg/L,感染组与未感染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参考值;而PCT水平感染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对普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及早做出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崔庆;徐延景;张建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后,迅速在全国蔓延.我国5月份后各地陆续报道有病例发生.我院为河南省定点收治医院,现将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甲型H1N1隔离病区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作者:张梦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