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范文;黄娥;段六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医院185例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折点进行评价.结果 185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8.9%;肠球菌属第2位,占16.2%;会黄色葡萄球菌第3位,占15.1%;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结论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应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愈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泌尿系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351株病原菌中,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45.6%、8.0%、5.7%、2.8%及1.7%,真菌感染比例为21.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0~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为6.9%~37.5%,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为7.1%~25.0%.结论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培养和耐药性检测,对临床正确诊断疾病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良芳;李元君;滕廷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科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特点、影响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医院综合科收治的335例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60岁患者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5例患者中,感染48例,感染率14.3%;感染组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外背养、气管切开、住院时间及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共培养出5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46.2%,革兰阴性杆菌22株,占42.3%,真菌6株,占11.5%;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程度的耐药;革兰刚性菌对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费用明显增高,病原菌耐药严重,在高度怀疑严重导管相关件血流感染(CRBSI)而培养结果尚未回报时,可适当选用替考拉宁联合美罗培南或者阿米卡星治疗.

    作者:钟亚;童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室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通过分析血液透析室人员在医院管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中潜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加强血液透析室的组织管理,强化知识培训,实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技术操作,加强环境及重点环节的管理.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确保了血液透析室人员与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 消除血液透析室人员潜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是预防血液透析室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性传播疾病(STD)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支原体属鉴定、药敏试剂盒检测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析患者的支原体属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95例患者中支原体属阳性152例,感染率51.5%,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和Uu+Mh感染的阳性结果分别为84.2%、6.6%、9.2%;3组患者对米诺环素(MIN)和多西环素(DOX)敏感性好.结论 支原体属感染已成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为Uu引起,占84.2%,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是治疗泌尿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金法祥;王章善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骨形成蛋白-7在大鼠慢性肺部感染致气道重构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7(BMP-7)在铜绿假单胞菌(PAE)诱发大鼠慢性肺部感染而致气道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PAE组)各60只,通过多次经气管穿刺注入一定剂量PAE菌液,建立大鼠慢性肺部感染模型;观察气管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气管壁和血管壁厚度,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BMP-7 mRNA的表达,分析BMP-7表达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大鼠感染PAE第4周开始,气管壁厚度和血管肇厚度均较NS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6周时,支气管管壁厚度与血管壁厚度达大值,分别为(524.5±18.6)、(163.3±12.5)/μm,管腔明显狭窄,有气道重构和肺气肿形成;而BMP-7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P-7表达与气管壁厚度和血管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复气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致大鼠出现气道重构,而BMP-7可能参与了气道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文文;赖国祥;张亚彬;姚丽青;柯龙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克淋通方抑菌及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克淋通方的抑菌及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混合培养法观察克淋通方对各种常见细菌的抑菌作用;并用在大鼠足趾部皮下注射1%琼脂0.05 ml/只致其肿胀以计算肿胀率,观察克淋通方的抗炎作用.结果 克淋通胶囊各个剂量组对各种细菌均有抑制效应;对各种细菌的低抑菌浓度分别为淋菌0.0125 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00135 g/ml、肺炎双球菌0.025 g/ml、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伤寒沙门菌0.05 g/ml、致病大肠埃希菌、弗氏志贺菌及铜绿假单胞菌<0.1 g/ml;克淋通胶囊对琼脂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作用较为明显(P<0.01).结论 克淋通方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杨垒;张子阳;蒲涛;裘志诚;王娟;王艳;陆清竹;况莉;陈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贵阳市主要临床实验室常规用生理盐水质量调查

    目的 通过对贵阳市主要临床实验室常规用生理盐水有形成分定期调查,督促确保生理盐水干净、无污染,从而提高悬浮法白带和大便常规检测准确性.方法 用于净的吸管来回吸打生理盐水瓶中的生理盐水数次,然后取一滴于沽净的玻片上,涂抹均匀后直接镜检;另取8~10 ml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试管内离心后去上清液,管底留0.2 m1,按上法涂片镜检.结果 在13所医院中的14个临床实验室常规用生理盐水首次(1997年)质量调研中,离心涂片镜检的真菌污染,污染率为100.00%,滴虫污染率为21.43%;直接涂片镜检有11个实验室发现真菌,2个发现滴虫;之后,生理盐水中的有形成分(真菌、滴虫等病原体和杂质)逐年减少,2007年无一所医院生理盐水发现病原体;在13次调查中,直接涂片和离心沉渣涂片的真菌污染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离心沉渣涂片的滴虫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盐水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悬浮法自带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类似室间质量评介(EQA)的形式对实验室常规用生理盐水的质量进行调查和监督,可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生理盐水质量和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

    作者:安邦权;凌晓午;周湘红;黄盛文;许健;冯宗彪;曾强武;苏莉;杨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及药物敏感性检测

    目的 监测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CAL)体外生物膜形成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接种CAL于96孔培养板黏附生长形成生物膜,根据相对于空白对照透光度下降的程度将CAL分为生物膜阳性和生物膜阴性菌株,并测定抗真菌药物对10株生物膜阳性CAL游离态和生物膜的MIC值.结果 52株CAL中有14株为生物膜阳性菌株,占26.92%;38株为生物膜阴性菌株,占73.08%;氟康唑、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对生物膜CAL的MIC值明显高于其游离态MIC值,10株生物膜CAL对氟康唑、卡泊芬净均耐药(SMIC80>256μg/ml及>16μg/ml),而两性霉素B对其中4株生物膜CAL的SMIC80>8μg/ml.结论 呼吸道CAL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存在表型差异,生物膜CAL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增高.

    作者:阳隽;张天托;朱家馨;黄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为总结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5例腹部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51例,感染率7.2%,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7.4%、12.5%;性别、急诊、高血糖、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腹部手术切U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执行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于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李慧柳;卫奕荣;赖萍;路盛誉;吴碧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双联兑换物品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随着新的<消毒技术规范>的颁布和消毒供应中心六项标准的执行,我院从2009年12月开始,将各临床科室的专用器械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经过1年多的工作探索,发现双联兑换物品单在确保物品的兑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昝东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甲状腺、乳腺手术及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方法 对2009年9月甲状腺、乳腺手术及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相关环节的改进方案,测定实施结果.结果 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2010年5月用药疗程过长和无指征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明显提高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

    作者:苏颖杰;刘晓琰;逄晓云;沈金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分离率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分析2007-2009年宁波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以及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和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统计分析3年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产ESBLs菌株的分离情况,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了解其变迁趋势.结果 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无明显变化,3年呼吸科高,占30.2%,其次ICU,占26.4%,急诊科占23.6%;产ESBLs菌株分离率,2007年36.7%;2008年44.6%;2009年56.9%;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0.2%升至2009年的1.2%,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0升至2009年的0.9%;3年中该菌对这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累积MIC值均连续往高值漂移.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医院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呼吸科、ICU及急诊科;产ESBLs菌株分离率逐年增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其累积MIC值向高值漂移明显;将耐药监测和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机结合,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丽庆;吕火祥;孙定河;史煜波;史颖娇;黄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协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入住医院儿呼吸科381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做菌株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3815例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分离检出病原菌652株,阳性率为17.1%,其中革兰阴性菌437株,占67.0%,革兰阳性菌120株,占18.4%,真菌56株,占8.6%,其他39株,占6.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敏感,其次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币儿阿米卡星较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较高,占53.3%;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耐药率>9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旱有较高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敏感.结论 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病原菌,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两林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高,真菌感染亦占一定比例,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秀红;钱俊;耿先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医院185例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折点进行评价.结果 185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8.9%;肠球菌属第2位,占16.2%;会黄色葡萄球菌第3位,占15.1%;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结论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应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范文;黄娥;段六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静脉输液致化学性静脉炎3例调查

    静脉炎足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从静脉中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在静脉内放置时间太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症反应,也可由于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引起局部静脉感染.现将我院静脉输液致3例化学性静脉炎病例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余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医医院耐药葡萄球菌属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耐药葡萄球菌属感染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同步检测葡萄球菌属产β-内酰胺酶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等3种类型耐药菌的耐药表型.结果 141株葡萄球菌属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阳性率95.7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阳性率63.8%;红霉索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阳性率(D试验阳性)39.0%;红霉素耐药率高达91.5%;克林霉素非诱导耐药率为41.1 %,克林霉素总耐药率为80.0%;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在MRS中为36.9%,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中为43.3 %.结论 注重葡萄球菌属多种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范虹;李彦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中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9月共2886包次的过期重新灭菌的器材包,分成改进前的A时间段组和B时间段组,改进后的C时间段组和D时间段组,然后对各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进前的A组、B组的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频次分别为1.96%和2.83%,而改进后的C、D组的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频次仅分别为0.18%和0.26%,证实改进效果明显.结论 合理备用器材包基数、规范器材包的火菌措施和改进使用灭菌包装材料,可以有效避免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现象.

    作者:赵筠;易江陵;鲜奇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将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和各个科室病区的信息系统相联.其功能用于一次件物品的管理如物品的申领及发放、物品的入库录入、出库登记、物品请领、消毒记账、报废等功能.其次在对重复医疗器械的全流程管理如物品回收、清洗、配套打包、火菌过程进行跟踪,以达到确保质量安全而发挥作用.

    作者:李秋英;马小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370例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对370例住院重症患者采集痰、咽拭子、血液、拔除的大静脉导管、尿、粪便、胸水及穿刺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分析.结果 采集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4.43%,高阳性率的标本为痰液,阳性率为43.53%,其次为穿刺液和尿;痰培养主要的菌群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等;尿培养主要的菌群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血培养主要菌群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 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首位是呼吸道感染;居高位是尿路感染;高发率是血液感染.

    作者:徐丽丽;侯彩妍;吴琼;范静;翟红岩;王国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1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512.74±153.6)ng/L和(318.4±72.5)ng/L,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396.0±108.9)ng/L和(126.5士37.3)ng/L;对照组脑脊液中两项检测水平分别为(131.3±9.5)ng/L和(49.8±8.2)ng/L;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的急性期两项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100b蛋白与IL-6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国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