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李秋英;马小明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信息化管理, 应用
摘要: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将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和各个科室病区的信息系统相联.其功能用于一次件物品的管理如物品的申领及发放、物品的入库录入、出库登记、物品请领、消毒记账、报废等功能.其次在对重复医疗器械的全流程管理如物品回收、清洗、配套打包、火菌过程进行跟踪,以达到确保质量安全而发挥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520例D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年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9.8%;DM合并医院感染常见的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检出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59.9%、29.6%、10.5%,高龄患者,较长的病程和住院时间,实施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血糖控制不佳、存在其他并发症等是易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必须加以重视,预防与控制危险因素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毛齐彬;钱小毛;李成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细菌性肺炎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细菌性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方案.方法 对2008年3月-2009年11月临床痰液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按照NCCLS规定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判断.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67.7%;革兰阳性球菌以及真菌分别占20.4%和11.9%;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分别为28.7%、18.3%和11.1%;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较严重;革兰阳性球菌对阿奇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较严重.结论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具有严重的多药耐药性;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择应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细菌性肺炎抗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刘广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分离率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分析2007-2009年宁波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以及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和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统计分析3年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产ESBLs菌株的分离情况,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了解其变迁趋势.结果 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无明显变化,3年呼吸科高,占30.2%,其次ICU,占26.4%,急诊科占23.6%;产ESBLs菌株分离率,2007年36.7%;2008年44.6%;2009年56.9%;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0.2%升至2009年的1.2%,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0升至2009年的0.9%;3年中该菌对这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累积MIC值均连续往高值漂移.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医院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呼吸科、ICU及急诊科;产ESBLs菌株分离率逐年增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其累积MIC值向高值漂移明显;将耐药监测和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机结合,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丽庆;吕火祥;孙定河;史煜波;史颖娇;黄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 分析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对保洁员在医院感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舒适;深化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强化培训,不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方法及措施,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结论 对保洁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傅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12月收集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210株,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进行MIC测定.结果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普遍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98.57%,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依次为32.38%、38.57%、33.33%、86.19%和86.67%.结论 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明显.

    作者:马小琴;张能华;项志达;金烨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双联兑换物品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随着新的<消毒技术规范>的颁布和消毒供应中心六项标准的执行,我院从2009年12月开始,将各临床科室的专用器械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经过1年多的工作探索,发现双联兑换物品单在确保物品的兑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昝东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N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NICU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4.2%,其次为血液、皮肤软组织,分别占22.4%、8.4%;共培养出病原菌25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3.7%,以肺炎克雷伯菌为多她,占14.5%,真菌占5.9%;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暖箱保暖及侵入性操作、全胃肠外营养、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周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共有3个变量进入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胎龄、机械通气≥3 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周可作为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

    作者:刘兆娥;朱学梅;杨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快速鉴定幽门螺杆菌与宿主基因型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探索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幽门螺杆菌(Hp)鉴定与耐药以及宿主胃癌易感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的分析手段和诊疗依据.方法 提取60例胃黏膜活检标本DNA(Hp阳性、阴性各30例),PCR扩增Hp 16S rDNA,23S rDNA以及人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特异性片段,对3个片段间时进行焦磷酸测序分析.结果 30例Hp阳性标本16S rDNA测序结果一致,均为5′-CGCGCAATCAGCGT-CAGTAATG-3′,该序列可作为标志性序列米鉴定Hp;对Hp阳性标本23S rDNA 2142及2143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发现2142A→G突变,该突变通常会导致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对60例标本IL-1B基因-31和-511位点的多态性检测表明,-31位点有两种基因型,其中A/G基因型占80.0%,G/G 20.0%;-511位点有3种基因型,其中T/C基因型占60.0%,T/T基因型占26.7%,C/C基因型占13.3%.结论 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Hp鉴定、耐药性分析以及宿主胃癌易感性分析,具有准确、快速、操作方便、通量高等优势;除了胃黏膜活检标本,该方法亦可应用于其他标本如粪便、唾液、胃液等的Hp检测,同时可推广至其他菌种的鉴定和耐药分析,在弥补甚至替代传统的病原菌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吕江峰;虞闰六;王栋梁;王敏;杨文波;任绪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102例胆汁培养的细菌谱及耐药分析

    目的 研究胆道感染的相关临床异常指标,常见致病菌及其敏感抗菌药物.方法 取2010年1-4月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诊治的102例患者的胆汁进行培养,分析胆汁培养结果与患者发热、血像异常、肝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胆道感染的常见细菌谱及其耐药性,以便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102例患者中,共有48例胆汁培养阳性,阳性率47.06%;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中,临床上出现发热及血像异常明显高于培养阴性组,而胆汁培养阳性组的肝功能结果与培养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例阳性结果中,共培养出5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93%,革兰阳性菌占24.0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而革兰阳性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林敏感性较好,而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及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敏感性较差,敏感率仅约40.0%.结论 用临床症状判断胆道感染准确性有限;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为主,仅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而对喹诺酮类及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基本耐药.

    作者:熊慧芳;李国华;周小江;陈幼祥;吕农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将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查177例,现患率为3.95%,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抗菌药物使用率51.41%,用药前病原菌送检率较低,约为32.26%.结论 现患率调查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反映医院感染情况;根据结果提示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提高病原菌送检率,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胡根香;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

    近年来我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时有发生,由于其后果严重,涉及面广,影响恶劣,处理棘手更足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查找存在问题和隐患,认真整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作者:骆安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眼科手术的处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北边境地区,为多民族聚居区,共有16个民族,随着经济发展及交通便利,尤其国际间的频繁交流,人员复杂,因而使易感人群也由高危人群转入普通人群.

    作者:许婷婷;马雪花;苑园;许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交叉耐药的体外研究

    目的 体外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E)野生株PAEO1耐药菌株,探讨PAEO1对抗菌药物的交叉耐药性.方法 采用亚抑菌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诱导PAEO1对敏感抗菌药物耐药,采用K-B纸片扩散法监测耐药菌株PAEO1对原敏感抗菌药物的敏感件变化.结果 头孢哌酮/舒巴坦诱导PAEO1耐药后,PAEO1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敏感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EO1经左氧氟沙星诱导耐药后,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产生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EO1经阿米卡星诱导耐药后,对庆大霉素产生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均未发现药敏改变.结论 亚抑菌浓度的抗菌药物可诱导野生株PAEO1产生耐药,且所诱导耐药菌株在同类或非同类抗菌药物之间可产生交叉耐药.

    作者:孔晋亮;蔡双启;陈一强;朱莲娜;温红侠;陈海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状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精神科住院患者24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获得性肺炎187例,占7.5%,青壮年多见,其中男80例,占42.8%,女107例,占57.2%,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季节和病种相关联(χ2=20.037,P=0.000;χ2=199.455,P=0.000).结论 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有一定人口学特征,好发于夏季,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程敏锋;温盛霖;魏钦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医疗废物的处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足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如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放置、有效的初步消毒,防止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的掌握,对避免疾病传播、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持社会稳定非常重要.

    作者:曾祥文;马德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基因分型及耐药性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并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胆道感染住院手术患者的胆汁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 240例胆汁标本中分离山细菌200株,真菌25株,培养阳性率达93.75%,其中大肠埃希菌80株,占35.56%;大肠埃希菌部分出现多药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表型确证试验发现20株为ESBLs菌株,PCR检测发现20株均携带有TEM基因,共携带了5个ESBLs基因,其中还有10株CTX-M-9基因型,6株CTX-M-1基因型,有4株OXA-1基因型,5株SHV基因型;部分菌株携带有≥2个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月日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医院分离株呈现多药耐药,以产ESBLs株为主,其主要基因型为TEM基因,但也存在CTX-M、OXA、SHV等多种基因型.

    作者:陈建峰;吴胜军;罗建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1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512.74±153.6)ng/L和(318.4±72.5)ng/L,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396.0±108.9)ng/L和(126.5士37.3)ng/L;对照组脑脊液中两项检测水平分别为(131.3±9.5)ng/L和(49.8±8.2)ng/L;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的急性期两项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100b蛋白与IL-6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国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室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通过分析血液透析室人员在医院管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中潜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加强血液透析室的组织管理,强化知识培训,实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技术操作,加强环境及重点环节的管理.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确保了血液透析室人员与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 消除血液透析室人员潜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是预防血液透析室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精神科男病区医院感染率高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精神科男病区医院感染率高发的原因,并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对精神科男病区2008-2009年的住院患者分为干预前组与干预组,分别进行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干预前组的医院感染率为14.29%,干预组的医院感染率为5.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科男病区的医院感染率高发是可控可防的.

    作者:金惠敏;徐伟琴;顾沈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中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9月共2886包次的过期重新灭菌的器材包,分成改进前的A时间段组和B时间段组,改进后的C时间段组和D时间段组,然后对各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进前的A组、B组的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频次分别为1.96%和2.83%,而改进后的C、D组的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频次仅分别为0.18%和0.26%,证实改进效果明显.结论 合理备用器材包基数、规范器材包的火菌措施和改进使用灭菌包装材料,可以有效避免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现象.

    作者:赵筠;易江陵;鲜奇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