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刘兆娥;朱学梅;杨波

关键词: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NICU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4.2%,其次为血液、皮肤软组织,分别占22.4%、8.4%;共培养出病原菌25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3.7%,以肺炎克雷伯菌为多她,占14.5%,真菌占5.9%;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暖箱保暖及侵入性操作、全胃肠外营养、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周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共有3个变量进入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胎龄、机械通气≥3 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周可作为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 分析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对保洁员在医院感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舒适;深化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强化培训,不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方法及措施,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结论 对保洁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傅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护理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有很高的死亡率.我科室于2009年1月-2010年10月共治疗30例患者,均经外科手术取栓或静脉介入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春玲;肖红霞;王微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正性强化干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

    目的 探讨正性强化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在单盲状态下观察护士实际工作中手卫生执行情况.然后采用正性强化及综合干预措施,2周后再次评价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比较正强化干预前后卫生执行率及手卫生合格率的差异.结果 通过采用正强化干预措施,护士洗手依从率从48.5%上升至98.5%;洗手合格率由39.7%上升至83.6%;连续性护理操作中手消毒依从率由16.4%上升至100.0%,消毒合格率由17.7%上升至8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8.2,P<0.01).结论 系统培训教育、正性强化干预、改善手卫生设施及用品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和可操作的方法.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64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264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ICU占36.0%、脑外伤占24.8%、呼吸内科占20.7%、泌尿外科占4.2%、内分泌科占3.4%、其他占10.9%;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阿米卡星为17.4%,亚胺培南为20.8%、美罗培南为18.9%、头孢他啶为34.9%、头孢曲松为62.9%、头孢噻肟为67.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临床分离的PAE对常用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检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付玉华;褚桂梅;李胜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耐药性调查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控制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18例SBP的病历资料,病原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按照CLSI规则评价.结果 肝硬化合并SBP的129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第1位,占51.9%;肺炎克雷伯菌居第2位,占28.7%;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感染科必须预防肝硬化患者SBP的发生,以免加重病情恶化而导致预后不良.

    作者:韩亚芳;陈佐云;赵涛;刘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眼科手术的处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北边境地区,为多民族聚居区,共有16个民族,随着经济发展及交通便利,尤其国际间的频繁交流,人员复杂,因而使易感人群也由高危人群转入普通人群.

    作者:许婷婷;马雪花;苑园;许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基因分型及耐药性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并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胆道感染住院手术患者的胆汁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 240例胆汁标本中分离山细菌200株,真菌25株,培养阳性率达93.75%,其中大肠埃希菌80株,占35.56%;大肠埃希菌部分出现多药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表型确证试验发现20株为ESBLs菌株,PCR检测发现20株均携带有TEM基因,共携带了5个ESBLs基因,其中还有10株CTX-M-9基因型,6株CTX-M-1基因型,有4株OXA-1基因型,5株SHV基因型;部分菌株携带有≥2个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月日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医院分离株呈现多药耐药,以产ESBLs株为主,其主要基因型为TEM基因,但也存在CTX-M、OXA、SHV等多种基因型.

    作者:陈建峰;吴胜军;罗建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泌尿系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351株病原菌中,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45.6%、8.0%、5.7%、2.8%及1.7%,真菌感染比例为21.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0~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为6.9%~37.5%,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为7.1%~25.0%.结论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培养和耐药性检测,对临床正确诊断疾病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良芳;李元君;滕廷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将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查177例,现患率为3.95%,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抗菌药物使用率51.41%,用药前病原菌送检率较低,约为32.26%.结论 现患率调查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反映医院感染情况;根据结果提示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提高病原菌送检率,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胡根香;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儿科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探讨儿科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儿科送检痰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合K-B药敏试验方法.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03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2%,革兰阳性球菌占11.3%,真菌占36.5%,按分离率高低,排在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0.9%、19.4%、17.8%.结论 临床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应加强病原菌检测,根据药敏结果科学选药,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张传飞;李爱娟;庞佩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人工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与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人工鼻(HME)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作用与干预效果.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机械通气时使用人工鼻,采取人工鼻的特殊干预;对照组在常规通气时不使用人工鼻,实施VAP常规干预,两组均采用VAP的集束干预、耐药菌干预、抗菌药物干预等;分别于使用后连续7 d内观察人工鼻两端细菌培养结果与痰培养的相关性及VAP发生率与干预效果.结果 人工鼻近端细菌株数明显高于远端细菌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6.67%、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鼻近端与痰中细菌种类的符合率达到了81.81%.结论 人工鼻可以截留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内外管道的细菌的作用预防VAP的产生;但在使用人工鼻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早期识别VAP,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VAP的发生起积极作用.

    作者:田春梅;李德保;段爱君;刘晓军;孟明哲;李秀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舟山群岛幽门螺杆菌感染5年跟踪分析

    目的 分析舟山群岛2006年1月-2010年9月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及耐药性,为Hp的根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9月舟山群岛地区851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的感染率和耐药率.结果 从2006-2010年,舟山群岛地区Hp感染率逐渐升高;2008-2010年Hp的平均感染率为33.41%,明显高于2006-2007年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07年胃炎的Hp感染率略有升高,消化性溃疡、胃痛和其他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8-2010年Hp对甲硝唑、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呋哺唑酮、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2006-2007年的耐药率,对甲硝哗的耐药率达99.74%,对克拉霉索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均>20.00%,而2008-2010年Hp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与2006-2007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舟山群岛地区Hp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对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有高耐药率,临床上应严格掌握Hp根除的适应证,避免使用Hp耐药的抗菌药物,根据药敏报告调整用药办案.

    作者:金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细菌性肺炎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细菌性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方案.方法 对2008年3月-2009年11月临床痰液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按照NCCLS规定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判断.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67.7%;革兰阳性球菌以及真菌分别占20.4%和11.9%;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分别为28.7%、18.3%和11.1%;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较严重;革兰阳性球菌对阿奇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较严重.结论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具有严重的多药耐药性;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择应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细菌性肺炎抗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刘广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8-2009年安徽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 对2008-2009年安徽省30所医院的细菌耐药监测资料中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细菌药敏采用琼脂稀释法;并按2009年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121、198株,检出率为13.4%、16.0%,同时2008、2009年多药耐药株数分别为56、49株,多药耐药率分别为46.3%、24.8%;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同时较2008年相比较,2009年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耐药性有所下降.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耐药性的有效手段.

    作者:江守伟;程君;朱玉林;叶英;许夕海;李家斌;孙秋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快速鉴定幽门螺杆菌与宿主基因型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探索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幽门螺杆菌(Hp)鉴定与耐药以及宿主胃癌易感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的分析手段和诊疗依据.方法 提取60例胃黏膜活检标本DNA(Hp阳性、阴性各30例),PCR扩增Hp 16S rDNA,23S rDNA以及人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特异性片段,对3个片段间时进行焦磷酸测序分析.结果 30例Hp阳性标本16S rDNA测序结果一致,均为5′-CGCGCAATCAGCGT-CAGTAATG-3′,该序列可作为标志性序列米鉴定Hp;对Hp阳性标本23S rDNA 2142及2143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发现2142A→G突变,该突变通常会导致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对60例标本IL-1B基因-31和-511位点的多态性检测表明,-31位点有两种基因型,其中A/G基因型占80.0%,G/G 20.0%;-511位点有3种基因型,其中T/C基因型占60.0%,T/T基因型占26.7%,C/C基因型占13.3%.结论 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Hp鉴定、耐药性分析以及宿主胃癌易感性分析,具有准确、快速、操作方便、通量高等优势;除了胃黏膜活检标本,该方法亦可应用于其他标本如粪便、唾液、胃液等的Hp检测,同时可推广至其他菌种的鉴定和耐药分析,在弥补甚至替代传统的病原菌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吕江峰;虞闰六;王栋梁;王敏;杨文波;任绪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102例胆汁培养的细菌谱及耐药分析

    目的 研究胆道感染的相关临床异常指标,常见致病菌及其敏感抗菌药物.方法 取2010年1-4月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诊治的102例患者的胆汁进行培养,分析胆汁培养结果与患者发热、血像异常、肝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胆道感染的常见细菌谱及其耐药性,以便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102例患者中,共有48例胆汁培养阳性,阳性率47.06%;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中,临床上出现发热及血像异常明显高于培养阴性组,而胆汁培养阳性组的肝功能结果与培养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例阳性结果中,共培养出5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93%,革兰阳性菌占24.0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而革兰阳性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林敏感性较好,而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及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敏感性较差,敏感率仅约40.0%.结论 用临床症状判断胆道感染准确性有限;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为主,仅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而对喹诺酮类及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基本耐药.

    作者:熊慧芳;李国华;周小江;陈幼祥;吕农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9月医院烧伤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的18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96%,革兰阳性菌占19.12%,真菌占4.92%;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位居第1,占32.24%,其次依次为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3.12%、10.39%、9.29%;烧伤病房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高水平耐药,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 医院烧伤病房病原菌耐药问题严重,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预防病原菌耐药性加重的关键措施.

    作者:魏雪芳;邵宜波;张磊;李家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520例D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年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9.8%;DM合并医院感染常见的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检出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59.9%、29.6%、10.5%,高龄患者,较长的病程和住院时间,实施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血糖控制不佳、存在其他并发症等是易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必须加以重视,预防与控制危险因素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毛齐彬;钱小毛;李成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1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512.74±153.6)ng/L和(318.4±72.5)ng/L,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396.0±108.9)ng/L和(126.5士37.3)ng/L;对照组脑脊液中两项检测水平分别为(131.3±9.5)ng/L和(49.8±8.2)ng/L;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的急性期两项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100b蛋白与IL-6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国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将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和各个科室病区的信息系统相联.其功能用于一次件物品的管理如物品的申领及发放、物品的入库录入、出库登记、物品请领、消毒记账、报废等功能.其次在对重复医疗器械的全流程管理如物品回收、清洗、配套打包、火菌过程进行跟踪,以达到确保质量安全而发挥作用.

    作者:李秋英;马小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