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肖红霞;王微微
目的 了解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耐药葡萄球菌属感染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同步检测葡萄球菌属产β-内酰胺酶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等3种类型耐药菌的耐药表型.结果 141株葡萄球菌属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阳性率95.7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阳性率63.8%;红霉索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阳性率(D试验阳性)39.0%;红霉素耐药率高达91.5%;克林霉素非诱导耐药率为41.1 %,克林霉素总耐药率为80.0%;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菌株在MRS中为36.9%,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中为43.3 %.结论 注重葡萄球菌属多种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范虹;李彦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性,检测MRSA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基因型.并进行杀白细胞素(PVL)毒力基因检测.方法 采用标准平皿两倍稀释法测定250株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单一PCR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PVL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50株MRSA经多重PCR方法检测SCCmec基因型,SCCmecⅡ-dcs型菌株30株,占12.0%,Ⅱ型的亚型1株,占0.4%,Ⅲ型62株,占24.8%,含有342 bp(dcs)额外扩增条带的Ⅲ型菌株141株,占56.4%,Ⅳ型7株,占2.8%,Iva型1株,占0.4%,V型1株,占0.4%,7株细菌未能分型,占2.8%,未发现Ⅰ型;单一PCR方法获得PVL呈阳性的菌株共2株,占临床分离MRSA的0.8%;各基因型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临床分离的MRSA以SCCmec Ⅲ型为主;其次为SCCmecⅡ型;有少量SCCmecIV型,少数菌PVL毒力基因阳性.
作者:赵彩芸;吕媛;李耘;张佳;王珊;刘健;杨维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泌尿系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351株病原菌中,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45.6%、8.0%、5.7%、2.8%及1.7%,真菌感染比例为21.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0~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为6.9%~37.5%,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为7.1%~25.0%.结论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培养和耐药性检测,对临床正确诊断疾病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良芳;李元君;滕廷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加强脊柱外科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环节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针对脊柱外科疾病特点,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创造合格的住院环境.结果 通过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手术各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调查1408例出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次,例次感染率为2.13%;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切口,分别占40.00%、40.00%、20.00%.结论 加强脊柱外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创造了合格的脊柱外科住院环境.
作者:范萍;张琳;刁红霞;张宏;郭凤丽;徐燕;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与夫西地酸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6例应用替考拉宁和32例夫西地酸治疗的MRSA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细菌清除以及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并将临床分离菌分别进行替考拉宁和夫西地酸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替考拉宁组对MRSA肺部感染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56%、83.33%,均高于夫西地酸组的78.13%及81.25%,但两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考拉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夫西地酸组不良反应率为15.62%,两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考拉宁对两组患者痰培养所得68株MRSA均敏感,夫西地酸敏感率为95.59%.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MRSA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可靠,且临床观察替考拉宁不良反应少见,MRSA肺部感染可优先选择替考拉宁.
作者:万云焱;林殿杰;郭海生;李希丽;姚周虹;邱义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和探讨儿科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儿科送检痰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合K-B药敏试验方法.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03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2%,革兰阳性球菌占11.3%,真菌占36.5%,按分离率高低,排在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0.9%、19.4%、17.8%.结论 临床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应加强病原菌检测,根据药敏结果科学选药,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张传飞;李爱娟;庞佩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9年1月-2010年7 月医院住院的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主要以老年、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为主,其分别占33.11%、33.11%、21.62%、40.54%;检出的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5.68%;148例感染患者死亡8例,死亡率为5.41%.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有增多趋势,应重视真菌的变迁及耐药菌株的发生.
作者:杨丽梅;蔡红;班武娟;宋长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随着新的<消毒技术规范>的颁布和消毒供应中心六项标准的执行,我院从2009年12月开始,将各临床科室的专用器械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经过1年多的工作探索,发现双联兑换物品单在确保物品的兑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昝东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索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幽门螺杆菌(Hp)鉴定与耐药以及宿主胃癌易感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的分析手段和诊疗依据.方法 提取60例胃黏膜活检标本DNA(Hp阳性、阴性各30例),PCR扩增Hp 16S rDNA,23S rDNA以及人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特异性片段,对3个片段间时进行焦磷酸测序分析.结果 30例Hp阳性标本16S rDNA测序结果一致,均为5′-CGCGCAATCAGCGT-CAGTAATG-3′,该序列可作为标志性序列米鉴定Hp;对Hp阳性标本23S rDNA 2142及2143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发现2142A→G突变,该突变通常会导致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对60例标本IL-1B基因-31和-511位点的多态性检测表明,-31位点有两种基因型,其中A/G基因型占80.0%,G/G 20.0%;-511位点有3种基因型,其中T/C基因型占60.0%,T/T基因型占26.7%,C/C基因型占13.3%.结论 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Hp鉴定、耐药性分析以及宿主胃癌易感性分析,具有准确、快速、操作方便、通量高等优势;除了胃黏膜活检标本,该方法亦可应用于其他标本如粪便、唾液、胃液等的Hp检测,同时可推广至其他菌种的鉴定和耐药分析,在弥补甚至替代传统的病原菌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吕江峰;虞闰六;王栋梁;王敏;杨文波;任绪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化,作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有效控制的参考依据.方法 从不同临床标本中分离出628株铜绿假单胞菌,并采用琼脂糖稀释法对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得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 在获得的菌株中,痰液中检出率高,为80.10%;5年内,该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显著性增长,其中仅有亚胺培南耐约率<20.0%.结论 亚胺培南是控制该菌的首选药物;临床医师根据耐药变化,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作者:郑敏巧;王焰兵;朱林;丁玎;陈剑锋;黄恩佩;曾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分析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总结本医院感染现患率,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11月25日、2009年11月26日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全部采用床旁及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008、2009年两次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75%、3.11%;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5.00%,其次为胃肠道和手术切口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6.50%、74.50%,一联用药构成比上升,二联、三联用药构成比下降;2009年侵入性操作较2008年有所增加,主要为泌尿道捕管.结论 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加强重点科室病区的管理,加强前瞻性监测,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作者:黄冠新;廖丹;黎小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人工鼻(HME)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作用与干预效果.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机械通气时使用人工鼻,采取人工鼻的特殊干预;对照组在常规通气时不使用人工鼻,实施VAP常规干预,两组均采用VAP的集束干预、耐药菌干预、抗菌药物干预等;分别于使用后连续7 d内观察人工鼻两端细菌培养结果与痰培养的相关性及VAP发生率与干预效果.结果 人工鼻近端细菌株数明显高于远端细菌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6.67%、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鼻近端与痰中细菌种类的符合率达到了81.81%.结论 人工鼻可以截留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内外管道的细菌的作用预防VAP的产生;但在使用人工鼻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早期识别VAP,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VAP的发生起积极作用.
作者:田春梅;李德保;段爱君;刘晓军;孟明哲;李秀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除锈剂的有效使用时间,降低医疗器械清洗成本.方法 每天挑选经过清洗后仍有锈迹的医疗器械,置于除锈剂中浸泡除锈;按设定的日期、时间进行刷洗除锈试验,目测观察、记录除锈效果及高压蒸汽灭菌后有无返锈现象;同时定期对该除锈剂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除锈剂配制<30 d,315件器械浸泡30 min后锈迹均可清除,除锈率达100.0%;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无返锈现象;使用中的除锈剂<30 d细菌培养9次均为阴性.结论 除锈剂配制后<30 d均可有效使用,避免频繁更换增加器械清洗成本.
作者:苏涛;王洪梅;崔永志;王惠丽;黄伟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医院185例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折点进行评价.结果 185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8.9%;肠球菌属第2位,占16.2%;会黄色葡萄球菌第3位,占15.1%;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结论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应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范文;黄娥;段六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状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精神科住院患者24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获得性肺炎187例,占7.5%,青壮年多见,其中男80例,占42.8%,女107例,占57.2%,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季节和病种相关联(χ2=20.037,P=0.000;χ2=199.455,P=0.000).结论 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有一定人口学特征,好发于夏季,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程敏锋;温盛霖;魏钦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1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512.74±153.6)ng/L和(318.4±72.5)ng/L,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396.0±108.9)ng/L和(126.5士37.3)ng/L;对照组脑脊液中两项检测水平分别为(131.3±9.5)ng/L和(49.8±8.2)ng/L;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的急性期两项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100b蛋白与IL-6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国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264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ICU占36.0%、脑外伤占24.8%、呼吸内科占20.7%、泌尿外科占4.2%、内分泌科占3.4%、其他占10.9%;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阿米卡星为17.4%,亚胺培南为20.8%、美罗培南为18.9%、头孢他啶为34.9%、头孢曲松为62.9%、头孢噻肟为67.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临床分离的PAE对常用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检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付玉华;褚桂梅;李胜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近年来我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时有发生,由于其后果严重,涉及面广,影响恶劣,处理棘手更足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查找存在问题和隐患,认真整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作者:骆安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为保证消毒供应工作的质量,加强对聘用人员的管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家琼;侯秋华;王琼华;陈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198例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半自动鉴定仪和ATB 32GN鉴定板条;采用K-B法及E试验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送检各类标本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出以痰标本检出多,占所有标本的89.38%;该菌在ICU、呼吸内科、心脑血管科、内分泌科等科室检出高,构成比依次为33.33%、22.73%、15.15%和9.09%等;年龄>60岁老年人感染该菌占87.37%;该菌对CLSI推荐的5种抗菌药物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依次为98.99%、79.29%、75.25%、53.03%、46.46%.结论 高龄、应用多种抗菌药物、严重基础疾病等是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该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等药物的敏感率较高.
作者:刘红梅;韩春俐;谷芙;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