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分析

金法祥;王章善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属, 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 了解性传播疾病(STD)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支原体属鉴定、药敏试剂盒检测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析患者的支原体属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95例患者中支原体属阳性152例,感染率51.5%,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和Uu+Mh感染的阳性结果分别为84.2%、6.6%、9.2%;3组患者对米诺环素(MIN)和多西环素(DOX)敏感性好.结论 支原体属感染已成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为Uu引起,占84.2%,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是治疗泌尿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科269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医院脑外科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脑外科收治的366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66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06例,360例次,例次感染率9.8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69例次,占74.72%;病原菌检出174株,革兰阴性菌95株,占54.60%,革兰阳性菌47株,占27.01%,真菌32株,占18.39%;高危因素除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外,主要为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昏迷和留置胃管.结论 脑外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重点预防控制,以减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练金凤;彭国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耐药性调查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控制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18例SBP的病历资料,病原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按照CLSI规则评价.结果 肝硬化合并SBP的129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第1位,占51.9%;肺炎克雷伯菌居第2位,占28.7%;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感染科必须预防肝硬化患者SBP的发生,以免加重病情恶化而导致预后不良.

    作者:韩亚芳;陈佐云;赵涛;刘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9月医院烧伤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的18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96%,革兰阳性菌占19.12%,真菌占4.92%;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位居第1,占32.24%,其次依次为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3.12%、10.39%、9.29%;烧伤病房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高水平耐药,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 医院烧伤病房病原菌耐药问题严重,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预防病原菌耐药性加重的关键措施.

    作者:魏雪芳;邵宜波;张磊;李家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体会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通过对血液透析中心结构布局合理设置,成立临床感染控制小组,定期组纵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操作流程,加强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等相关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自成立以来共透析约5万例次,未发生一例医源性感染.结论 加强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预防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靖;牟景敏;王春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77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横断而调查方法,对2010年7月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实查住院患者77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70%,例次感染率为3.22%,其中以综合ICU现患率高,占14.29%;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培首位,占56.0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9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7.90%.结论 应加强对高危科室目标监测,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减少预防用药,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晓英;缪李丽;曾钦文;郭满书;黄才惠;汪道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性,检测MRSA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基因型.并进行杀白细胞素(PVL)毒力基因检测.方法 采用标准平皿两倍稀释法测定250株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单一PCR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PVL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50株MRSA经多重PCR方法检测SCCmec基因型,SCCmecⅡ-dcs型菌株30株,占12.0%,Ⅱ型的亚型1株,占0.4%,Ⅲ型62株,占24.8%,含有342 bp(dcs)额外扩增条带的Ⅲ型菌株141株,占56.4%,Ⅳ型7株,占2.8%,Iva型1株,占0.4%,V型1株,占0.4%,7株细菌未能分型,占2.8%,未发现Ⅰ型;单一PCR方法获得PVL呈阳性的菌株共2株,占临床分离MRSA的0.8%;各基因型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临床分离的MRSA以SCCmec Ⅲ型为主;其次为SCCmecⅡ型;有少量SCCmecIV型,少数菌PVL毒力基因阳性.

    作者:赵彩芸;吕媛;李耘;张佳;王珊;刘健;杨维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肿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现状,并制定对策.方法 分析2007-2009年检出的44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合VITEK-2 MIC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近3年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不断上升,2007-2009年分离率分别为7.94%、11.15%、15.91%;细菌分离以痰标本分离率高,占65.68%,其次是分泌物,占12.50%,引流液占7.50%;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陈燕;陈丽妹;辛娜;刘燕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泌尿系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351株病原菌中,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45.6%、8.0%、5.7%、2.8%及1.7%,真菌感染比例为21.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0~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为6.9%~37.5%,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为7.1%~25.0%.结论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培养和耐药性检测,对临床正确诊断疾病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良芳;李元君;滕廷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基因分型及耐药性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并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胆道感染住院手术患者的胆汁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 240例胆汁标本中分离山细菌200株,真菌25株,培养阳性率达93.75%,其中大肠埃希菌80株,占35.56%;大肠埃希菌部分出现多药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表型确证试验发现20株为ESBLs菌株,PCR检测发现20株均携带有TEM基因,共携带了5个ESBLs基因,其中还有10株CTX-M-9基因型,6株CTX-M-1基因型,有4株OXA-1基因型,5株SHV基因型;部分菌株携带有≥2个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月日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医院分离株呈现多药耐药,以产ESBLs株为主,其主要基因型为TEM基因,但也存在CTX-M、OXA、SHV等多种基因型.

    作者:陈建峰;吴胜军;罗建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骨形成蛋白-7在大鼠慢性肺部感染致气道重构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7(BMP-7)在铜绿假单胞菌(PAE)诱发大鼠慢性肺部感染而致气道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PAE组)各60只,通过多次经气管穿刺注入一定剂量PAE菌液,建立大鼠慢性肺部感染模型;观察气管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气管壁和血管壁厚度,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BMP-7 mRNA的表达,分析BMP-7表达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大鼠感染PAE第4周开始,气管壁厚度和血管肇厚度均较NS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6周时,支气管管壁厚度与血管壁厚度达大值,分别为(524.5±18.6)、(163.3±12.5)/μm,管腔明显狭窄,有气道重构和肺气肿形成;而BMP-7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P-7表达与气管壁厚度和血管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复气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致大鼠出现气道重构,而BMP-7可能参与了气道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文文;赖国祥;张亚彬;姚丽青;柯龙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102例胆汁培养的细菌谱及耐药分析

    目的 研究胆道感染的相关临床异常指标,常见致病菌及其敏感抗菌药物.方法 取2010年1-4月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诊治的102例患者的胆汁进行培养,分析胆汁培养结果与患者发热、血像异常、肝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胆道感染的常见细菌谱及其耐药性,以便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102例患者中,共有48例胆汁培养阳性,阳性率47.06%;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中,临床上出现发热及血像异常明显高于培养阴性组,而胆汁培养阳性组的肝功能结果与培养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例阳性结果中,共培养出5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93%,革兰阳性菌占24.0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而革兰阳性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林敏感性较好,而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及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敏感性较差,敏感率仅约40.0%.结论 用临床症状判断胆道感染准确性有限;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为主,仅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而对喹诺酮类及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基本耐药.

    作者:熊慧芳;李国华;周小江;陈幼祥;吕农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8-2009年广西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总结本医院感染现患率,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11月25日、2009年11月26日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全部采用床旁及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008、2009年两次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75%、3.11%;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5.00%,其次为胃肠道和手术切口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6.50%、74.50%,一联用药构成比上升,二联、三联用药构成比下降;2009年侵入性操作较2008年有所增加,主要为泌尿道捕管.结论 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加强重点科室病区的管理,加强前瞻性监测,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作者:黄冠新;廖丹;黎小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为总结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5例腹部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51例,感染率7.2%,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7.4%、12.5%;性别、急诊、高血糖、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腹部手术切U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执行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于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李慧柳;卫奕荣;赖萍;路盛誉;吴碧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中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9月共2886包次的过期重新灭菌的器材包,分成改进前的A时间段组和B时间段组,改进后的C时间段组和D时间段组,然后对各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进前的A组、B组的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频次分别为1.96%和2.83%,而改进后的C、D组的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频次仅分别为0.18%和0.26%,证实改进效果明显.结论 合理备用器材包基数、规范器材包的火菌措施和改进使用灭菌包装材料,可以有效避免无菌器材包过期重新灭菌的现象.

    作者:赵筠;易江陵;鲜奇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正性强化干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

    目的 探讨正性强化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在单盲状态下观察护士实际工作中手卫生执行情况.然后采用正性强化及综合干预措施,2周后再次评价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比较正强化干预前后卫生执行率及手卫生合格率的差异.结果 通过采用正强化干预措施,护士洗手依从率从48.5%上升至98.5%;洗手合格率由39.7%上升至83.6%;连续性护理操作中手消毒依从率由16.4%上升至100.0%,消毒合格率由17.7%上升至8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8.2,P<0.01).结论 系统培训教育、正性强化干预、改善手卫生设施及用品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和可操作的方法.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 分析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对保洁员在医院感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舒适;深化保洁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强化培训,不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方法及措施,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结论 对保洁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傅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出现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情况,探讨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38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做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培养阳性率为100.00%;38例患者共送检痰标本90次,培养出病原菌11种共146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19株,占81.5%,革兰阳性菌21株,占14.4%,真菌6株,占4.1%.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首要致病菌,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气道护理,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红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机透析液回路细菌污染后的处理

    2010年8月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重点临测,监测结果8台金宝牌透析机的入口、出口处细菌严重超标,细菌鉴定为不动杆菌属生长,经采取有效措施,取得满意的结果.

    作者:田玮;张俊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64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264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ICU占36.0%、脑外伤占24.8%、呼吸内科占20.7%、泌尿外科占4.2%、内分泌科占3.4%、其他占10.9%;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阿米卡星为17.4%,亚胺培南为20.8%、美罗培南为18.9%、头孢他啶为34.9%、头孢曲松为62.9%、头孢噻肟为67.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临床分离的PAE对常用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检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付玉华;褚桂梅;李胜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静脉输液致化学性静脉炎3例调查

    静脉炎足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从静脉中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在静脉内放置时间太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症反应,也可由于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引起局部静脉感染.现将我院静脉输液致3例化学性静脉炎病例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余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