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福平治疗Ⅱ期褥疮的疗效观察

韦利芳

关键词:利福平, Ⅱ期褥疮, 疗效, 观察
摘要: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我科于2005年6月~2009年10月对32例褥疮患者应用利福平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替考拉宁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肠球菌属感染患者42例报道

    目的 观察替考拉宁治疗并发肠球菌属感染的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收治的并发肠球菌属感染SAP患者42例的临床经过,观察其临床、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替考拉宁治疗并发肠球菌属感染的SAP临床有效率为80.9%,细菌清除率为85.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并发肠球菌属感染的SAP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使用经济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尽晖;陈晚平;吴金术;陈梅福;欧晔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肝病患者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的分类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肝病患者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N)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底物纸片法(协同法、拮抗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认试验、AmpC酶检测法检测30株肝病患者医院感染KPN所产各种β-lase,采用琼脂扩散法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30株KPN总β-lase检出率为100.0%,其中产青霉素酶24株(80.0%),产广谱酶3株(10.0%),产ESBLs 3株(10.0%),未检出AmpC酶、复合产酶、碳青酶烯酶;肝病患者医院感染KPN对5大类9种抗菌药物较敏感,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10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较敏感(均90.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100.0%).结论 β-lase检出率高,以青霉素酶、ESBLs为主,未检出AmpC酶、产复合酶、碳青酶烯酶;肝病患者医院感染KPN耐药率不高.

    作者:苏智军;明德松;郭如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998~2007年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动态变迁,为临床治疗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0年中医院感染患者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751株,标本来源以痰、创口分泌物和尿为主;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老年科(26.8%)、重症监护病房(18.6%);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2005年前有逐年增高趋势,2005年后有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总耐药率为22.6%、23.9%、26.9%,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总耐药率分别为31.4%、33.6%、33.7%、36.9%、39.0%、40.0%、63.1%;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18株.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严重,治疗棘手,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沈黎;严晓敏;李春红;姜亦虹;张亚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加强医院餐厅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管理已趋向社会化.提供医务人员和诊疗者一个健康、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笔者到过几所医院餐厅就餐,发现有不足之处,应引起重视.

    作者:谢冬梅;罗金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517例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5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98.24%;HBsAg、HBeAg阳性组为100.00%;HBsAg、HBeAb、HBeAb阳性组为60.98%;HBsAg、HBcAb阳性组为37.71%;HBcAb阳性组为12.90%.结论 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采用FQ 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作者:邢颖;程金华;高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供应室的医务人员每天必须接触这些污物品并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而其中涉及的大多数因素都会对身体有害,加上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缺乏清洗设备和必要的防护措施,通风排气条件差,而使用的消毒剂浓度高、剂量大、极易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

    作者:黄雪飞;巴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7月27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调查当日住院患者110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63%,例次现患率4.72%;下呼吸道(42.31%)为常见的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49.82%,一联用药84.52%,二联用药15.12%;预防用药以三代头孢菌素为主(44.25%),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33.06%.结论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能够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作者:梁英健;赵敏;李旭;安欣;马晓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及开放性试验,对68例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分别给予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以万古霉素为对照,其中试验组34例,替考拉宁针第1天0.4 g,1次/12 h,静脉滴注;此后0.4 g,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34例,万古霉素1.0 g,1次/8 h,静脉滴注,疗程10~21 d.结果 试验组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5.9%、85.3%、89.2%;对照组分别为55.9%、88.2%、8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和1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安全有效,对临床高度怀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时,可考虑初始经验性使用.

    作者:祖育娜;许爱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二级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

    目的 探讨二级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检验科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总结医院在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结果 医院检验科在实验室布局、工作环境、防护设备、生物安全意识、工作习惯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结论 医疗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法规,重视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杨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及时了解和动态掌握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8年由ICU分离出的807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2%,革兰阳性菌为15.7%,其他真菌等为7.1%;革兰阳性菌中非发酵条件致病菌已经成为ICU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3.9%和25.9%;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6.9%和70.7%,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结论 加强ICU感染管理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临床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菌耐药率.

    作者:汪艳;董志扬;梁磊;于志军;孙悦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 调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近年来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临床2005 ~2008年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临床阳性标本分离株7848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有971株,占12.4%,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中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相对上升较快,分别由2005年的33.3%、17.8%、23.4% (2007年)、3.3%、15.6%、10.0%上升至2008年的51.4%、45.9%、45.5%、32.5%、40.7%、37.6%;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相对比较稳定,前者维持在16.0%~20.0%,后者则在16.0%~24.0%;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尽管也有一定比例的上升,但耐药率仍然比较低,前者2008年的耐药率为8.3%,后者在2008年的耐药率为3.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其他几种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单一或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作者:鲍红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有效的质量追溯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确保器械安全使用,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医院制定外来骨科器械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器械交接、清洗、消毒、灭菌、监测质量追溯管理.结果 2007年3月~2009年3月使用7家器械公司提供的外来骨科器械30多种类,施行相应手术500多例,未出现器械遗失,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合格,记录具有可追溯性.结论 将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器械安全使用及患者手术安全,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启华;魏瑛琪;孙秀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院在洁净手术部建设中的质量控制

    由于洁净手术部建设是一项多学科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施工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国内目前尚无专业的监理公司,因此质量控制大多通过终末质量来实施.为了确保手术部建设中的质量,我院对洁净手术部建设实行了全面质量控制.

    作者:任顾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以问题为导向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

    目的 为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思考管理的难点与缺陷,就此通过细化各岗位职责,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优化各区域的工作日程;提高全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性4方面的对策来提高供应室的管理质量.结果 通过以上改革使供应室管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结论 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中能多观察现存问题可反过来审视现行的管理模式是否适时,以便及时的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管理质量,间接提高医疗安全.

    作者:何惠燕;赵婉文;冯晓玲;刘文;古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传染病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防护

    护士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职业感染的潜在性极高,因此,传染病院护士更应做好职业防护,其对策:

    作者:彭翠芝;崔爱萍;储前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用氧疗湿化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改进

    目的 探讨医院各科室氧疗湿化系统清洗消毒方法存在的不足,采取改进措施,减少污染.方法 设常规组、观察组,两组湿化瓶均用流动水冲洗后,放入500 mg/L有效氯溶液的加盖容器中浸泡30 min,常规组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包装,湿化液用蒸馏水;而观察组将湿化瓶放入65 ℃的烘箱内烘60 min,湿化液改用瓶装灭菌水,然后对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和湿化液采取分期抽样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 湿化瓶细菌污染件数常规组为19.17%、观察组为0.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化液细菌污染率常规组为21.57%、观察组为1.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湿化瓶清洗消毒后加用烘箱进行干燥处理,可明显降低氧疗湿化系统细菌污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68株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68株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8.81%、25.00%和12.69%;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1.49%及26.87 %;患者感染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占73.51%、接受过气管插管、使用过呼吸机的患者占24.25%、入住ICU占20.52%、住院时间>30 d占47.01%.结论 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主要与感染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气管插管、使用过呼吸机、入住ICU、长期住院等因素密切相关,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作者:董翠珍;翁国斌;许亚红;王启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及对策

    目的 调查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收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236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6例神经外科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为16.53%;感染4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9.92%;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医院感染与患者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有关.结论 加强ICU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媚珍;陈玉琴;李少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生物被膜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被膜(BF)是指由于单一或多种类群细菌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吸附于机体黏膜或植入性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并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使得细菌相互粘连、聚集、缠绕,形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膜样物.

    作者:刘娟娟;宋毅斐;刘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奶具效果观察

    我院从2008年6月份开始对奶具统一回收到供应室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处理,购置专用塑料奶具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观察.

    作者:章敏青;戴小丫;郑小春;吴阳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