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翠芝;崔爱萍;储前芳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手传播细菌造成的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30%.近年来,随着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手部的清洁消毒工作.现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消毒方法.
作者:郭海燕;姚秀平;杨彦文;周红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2008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和耐药情况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年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共分离出4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650株,占63.8%;革兰阳性菌980株,占23.6%;真菌524株,占12.6%;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前几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呈多药耐药且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上升明显;除亚胺培南外,肠杆菌科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较高.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病原菌耐药的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陈国军;胡忠杰;陆建红;苗佩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针对许多临床检验技术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意识差,应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1 防护措施(1)进行岗前培训管理,学习医院感染、职业暴露、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以及六步洗手的正确方法.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增加自我安全防护,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作者:凌应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内科系统医院感染现患率,发现和调整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同题.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428例,现患率为6.5%,例次感染率为6.8%,感染的主要科室为老年心血管科、ICU、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主要部位为上呼吸道(48.3%)和下呼吸道(37.9%);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5%,细菌培养送检率仅为29.6%.结论 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呼吸道感染,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书会;李颖霞;邓钰;于书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患者分离株抗菌药物耐药状况和膜孔蛋白基因分子进化状况.方法 对38株分离自老年患者的KPN进行了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测序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38株分离自老年患者的KPN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低,38株均检出ompK36基因,产物经测序比对,各株分别获得623~656 bp同源序列;敏感株(2号株)为650 bp,8、9、11、23号株获得656 bp,为CGGCGA小片段插入;其余各株分别小片段缺失.结论 38株分离自老年患者的KPN连续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低,KPN连续分离株膜孔蛋白ompK36基因具有较好的多态性.
作者:糜祖煌;翁幸鐾;秦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和病原菌及耐药特点、防治措施.方法 对入住ICU的651例患VAP的老年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3年内在ICU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350例发生VAP182例,气管切开、昏迷、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通气时间延长是发生VAP的重要原因;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23.6%);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有助于VAP的防治.
作者:续红梅;王军民;郄国玲;刘海涛;何敬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替考拉宁治疗并发肠球菌属感染的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收治的并发肠球菌属感染SAP患者42例的临床经过,观察其临床、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替考拉宁治疗并发肠球菌属感染的SAP临床有效率为80.9%,细菌清除率为85.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并发肠球菌属感染的SAP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使用经济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尽晖;陈晚平;吴金术;陈梅福;欧晔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12月243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调查内容分别输入电脑,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18例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71%,共涉及7大类19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喹诺酮类97例(42.17%),其次是青霉素类/酶抑制剂72例(31.30%);使用时间为1~10 d,平均4.54 d,≤3 d者102例(46.79%),首次用药在术前30min~2 h 45例(20.64%)、术后171例(78.4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182例(83.49%);发生医院感染共6例,其中手术部位感染2例(0.82%)、下呼吸道感染4例(1.65%).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加大干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琴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各区域设备发出噪声音量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用噪声测量仪对污染区、包装区、无菌区采用不同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科室大噪声设备进行监测.结果 3个区域的噪声分别为80~95 db,严重影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及身心健康.结论 噪声给人们带来危害,影响健康,应采取各种针对性预防措施,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黎顺霞;伍燕芳;吴可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29株PAE主要分离自患者的下呼吸道、手术创面、皮肤、泌尿道等部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AE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是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88.6%)和美罗培南(88.2%);耐药率>50.0%的是头孢噻肟(50.7%)、庆大霉素(54.1%)、复方新诺明(59.8%).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
作者:姜解平;段秋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动态变迁,为临床治疗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0年中医院感染患者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751株,标本来源以痰、创口分泌物和尿为主;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老年科(26.8%)、重症监护病房(18.6%);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2005年前有逐年增高趋势,2005年后有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总耐药率为22.6%、23.9%、26.9%,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总耐药率分别为31.4%、33.6%、33.7%、36.9%、39.0%、40.0%、63.1%;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18株.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严重,治疗棘手,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沈黎;严晓敏;李春红;姜亦虹;张亚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方法 60例老年HAP患者随机分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和头孢他啶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56.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89%和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老年HAP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广谱抗菌药物.
作者:殷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收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236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6例神经外科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为16.53%;感染4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9.92%;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医院感染与患者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有关.结论 加强ICU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媚珍;陈玉琴;李少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我科于2005年6月~2009年10月对32例褥疮患者应用利福平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利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将我院2008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2008年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蒋景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管理已趋向社会化.提供医务人员和诊疗者一个健康、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笔者到过几所医院餐厅就餐,发现有不足之处,应引起重视.
作者:谢冬梅;罗金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临床在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时,应该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以便及时更换合适的抗菌药物.2006年6月我们已在痰标本中发现1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梅杰;赵书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有效的质量追溯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确保器械安全使用,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医院制定外来骨科器械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器械交接、清洗、消毒、灭菌、监测质量追溯管理.结果 2007年3月~2009年3月使用7家器械公司提供的外来骨科器械30多种类,施行相应手术500多例,未出现器械遗失,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合格,记录具有可追溯性.结论 将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器械安全使用及患者手术安全,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启华;魏瑛琪;孙秀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生物被膜(BF)是指由于单一或多种类群细菌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吸附于机体黏膜或植入性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并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使得细菌相互粘连、聚集、缠绕,形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膜样物.
作者:刘娟娟;宋毅斐;刘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为加强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提出规范化建议.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文献,采用临床调查和管理层分析法,明确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因素.结果 通过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加强新生儿病房管理,可以降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只要合理而全面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可以使之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
作者:左萍;罗云秋;戴明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