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红梅;王军民;郄国玲;刘海涛;何敬之
目的 了解内科系统医院感染现患率,发现和调整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同题.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428例,现患率为6.5%,例次感染率为6.8%,感染的主要科室为老年心血管科、ICU、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主要部位为上呼吸道(48.3%)和下呼吸道(37.9%);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5%,细菌培养送检率仅为29.6%.结论 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呼吸道感染,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书会;李颖霞;邓钰;于书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12月243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调查内容分别输入电脑,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18例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71%,共涉及7大类19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喹诺酮类97例(42.17%),其次是青霉素类/酶抑制剂72例(31.30%);使用时间为1~10 d,平均4.54 d,≤3 d者102例(46.79%),首次用药在术前30min~2 h 45例(20.64%)、术后171例(78.4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182例(83.49%);发生医院感染共6例,其中手术部位感染2例(0.82%)、下呼吸道感染4例(1.65%).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加大干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琴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成人社区下呼吸道感染(LRTI)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等疾病.成人社区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黏膜炎莫拉菌、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等~([1]).世界范围内,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日益增加.
作者:李真;戴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68株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8.81%、25.00%和12.69%;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1.49%及26.87 %;患者感染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占73.51%、接受过气管插管、使用过呼吸机的患者占24.25%、入住ICU占20.52%、住院时间>30 d占47.01%.结论 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主要与感染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气管插管、使用过呼吸机、入住ICU、长期住院等因素密切相关,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作者:董翠珍;翁国斌;许亚红;王启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通过查阅2008年9月的出院病例,对甲状腺、乳腺和疝气3种清洁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38份手术病例中,5例未使用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30.3%,其他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过大;术后24 h停药4例,48 h停药3例,平均用药为4.97 d;单一用药28例,累积2种抗菌药物5例;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50.0%者4例,<70.0%者13例.结论 3种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起点过高、疗程过长等现象,应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作者:鲁薇;黄万青;赵晓娟;张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29株PAE主要分离自患者的下呼吸道、手术创面、皮肤、泌尿道等部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AE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是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88.6%)和美罗培南(88.2%);耐药率>50.0%的是头孢噻肟(50.7%)、庆大霉素(54.1%)、复方新诺明(59.8%).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
作者:姜解平;段秋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及时了解和动态掌握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8年由ICU分离出的807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2%,革兰阳性菌为15.7%,其他真菌等为7.1%;革兰阳性菌中非发酵条件致病菌已经成为ICU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3.9%和25.9%;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6.9%和70.7%,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结论 加强ICU感染管理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临床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菌耐药率.
作者:汪艳;董志扬;梁磊;于志军;孙悦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清洗与保养的佳模式.方法 从腹腔镜的保湿、回收,到拆卸、预浸泡、多酶清洗、除锈、润滑保养、消毒灭菌的全过程,规范腹腔镜的清洗、保养、灭菌等操作与管理.结果 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对腹腔镜进行清洗、灭菌、保养与管理,腹腔镜及附件的清洗质量得到提高,器械的防损坏情况减少,使用功能得到保证.结论 加强腹腔镜的清洗、灭菌、保养与管理,可以使腹腔镜的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从而降低医疗综合成本.
作者:伍燕芳;苏淑梅;吴可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排在前3位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其中敏感率保持>98.0%抗菌药物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而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50.0%;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分别为60.0%、61.2%和65.2%;排在前3位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3年分别为49.1%、51.2%、58.2%和46.6%、60.0%、67.9%;非发酵菌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抗菌药物敏感率高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多药耐药菌(MDR)的分离率均>50.0%.结论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始终保持高活性;碳青酶烯类仍然是肠杆菌科细菌活性高的药物;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MRSA、ESBLs的分离率逐年增加,值得关注.
作者:雷金娥;袁莉;李和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院各科室氧疗湿化系统清洗消毒方法存在的不足,采取改进措施,减少污染.方法 设常规组、观察组,两组湿化瓶均用流动水冲洗后,放入500 mg/L有效氯溶液的加盖容器中浸泡30 min,常规组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包装,湿化液用蒸馏水;而观察组将湿化瓶放入65 ℃的烘箱内烘60 min,湿化液改用瓶装灭菌水,然后对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和湿化液采取分期抽样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 湿化瓶细菌污染件数常规组为19.17%、观察组为0.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化液细菌污染率常规组为21.57%、观察组为1.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湿化瓶清洗消毒后加用烘箱进行干燥处理,可明显降低氧疗湿化系统细菌污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2008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和耐药情况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年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共分离出4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650株,占63.8%;革兰阳性菌980株,占23.6%;真菌524株,占12.6%;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前几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呈多药耐药且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上升明显;除亚胺培南外,肠杆菌科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较高.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病原菌耐药的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陈国军;胡忠杰;陆建红;苗佩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将我院2008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2008年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蒋景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方法 60例老年HAP患者随机分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和头孢他啶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56.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89%和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老年HAP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广谱抗菌药物.
作者:殷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的状况,分析参与细菌黏附或聚集的icaA、aap、fbe和atlE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成都地区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45株,采用半定量黏附实验和扫描电镜检测其生物膜形成,PCR检测icaA、aap、fbe和atlE基因,采用列联表χ~2检验分析这些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45株表皮葡萄球菌中生物膜形成株18株,占40.00%;PCR检测icaA、aap、fbe和atlE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8.89%、77.78%、93.33%、80.00%;其中icaA、asp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A~+/aap~+及icaA~-/aap~+的表皮葡萄球菌均能形成生物膜,而icaA~-/aap~-表皮葡萄球菌不能形成生物膜;fbe、atlE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aA、aap基因参与了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且aap基因可能是生物膜形成的必需基因.
作者:李燕;李冬冬;陶传敏;宋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正确使用含氯制剂指示卡,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直接反映含氯制剂浓度.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在此介绍含氯制剂指示卡的正确使用方法,效果判断及注意事项.
作者:占桂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医院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实验资料,未用免疫球蛋白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ICU入住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观察肾功能情况.结果 肾移植术后CMV肺炎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ICU入住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患者血清IgG水平明显提高,尿素及肌酐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的CMV肺炎治疗药物.
作者:傅祖红;胡振红;潘兹书;徐西琳;毛梅;王冰;张波;墙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重症肺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住院并被确诊为革兰阳性球菌肺炎40例患者,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疗程10~14 d,并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的分析.结果 痰培养共检出MRSA 25株,MRSE 4株,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5.0%,细菌清除率为66.7%;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1例,占2.5%.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使用较为安全.
作者:陆薇;张国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进入秋冬季以来,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当前人群还做不到广泛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下,若一个单位不加强有效预防,发病例数在短时间内剧增.医院是发热患者就诊、治疗集中场所,发生甲型H1N1流感交叉感染或暴发流行的潜在可能性极大.
作者:叶高峰;张镝;龙江丽;张宇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临床在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时,应该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以便及时更换合适的抗菌药物.2006年6月我们已在痰标本中发现1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梅杰;赵书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酶清洗液在手工清洗污染医疗器械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采用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清洗前后器械表面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并辅以3M蛋白测试棒对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定性检测(绿色为合格);同时,采用鲎试验法对器械表面及多酶洗液中内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多酶清洗液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所能清洁的医疗器械总表面积约为:轻度污染组350 cm~2/100 ml、重度污染组150 cm~2/100 ml,在有效清洗限度内酶液内毒素含量≤6.0 EU/ml.结论 多酶清洗液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所能清洁的医疗器械总表面积,可以作为手工应用多酶清洗液过程中酶液更换的判断标准.
作者:丁淑贞;李晓艳;戴红;潘明臣;付捷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