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在牙科手机应用的探讨

苏静;邓小虹;孙正

关键词:低温, 等离子体, 灭菌, 口腔, 牙科手机
摘要: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应用于牙科手机灭菌.方法 240支牙科手机按照注油方式和包装方式不同,分为8组,经强生STERRAD 100S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后,通过无菌检验检测火菌效果,并进行转速检测和外观检查.结果 自动注油组灭菌后的牙科手机在4种包装形式下,无菌检验均无菌生长,灭菌效果可靠;牙科手机经10次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循环,转速无明显下降,外观完好,无明显氧化现象.结论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牙科手机灭菌效果可靠,未见牙科手机机械性能损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8例绝经妇女宫腔积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宫腔积脓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8例绝经妇女宫腔积脓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绝经妇女宫腔积脓的原因与老年性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绝经后不及时取出节育器及合并子宫内膜癌有关;3例患者合并子宫穿孔、1例合并感染性休克,4例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积液;5例行宫腔引流治愈,3例子宫穿孔患者行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绝经妇女宫腔积脓病程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应针对原因进行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冷馨;王立岩;盛敏佳;冷维春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革兰阳性球菌体外耐药监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36株G+球菌分离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临床各类感染性标本,G+球菌的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336株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居首位,占45.8%;其次为凝崮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23.2%;粪肠球菌居第3位,占1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1.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35.9%;药敏结果显示,G+球菌除对万古霉索耐药率为0以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各级医院必须重视G+球菌的耐药性检测,预防耐药菌株的传播与流行.

    作者:李惠;杨玉书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肿瘤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5月684例肿瘤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684例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8例,感染率11.4%,发生时间多在住院后1周,呼吸道感染多,占67.03%;病原学检查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年龄、住院时间、患病时间、化疗药物及抗菌药物应用、肿瘤部位、恶性程度、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有关.结论 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牛率高,应当充分重视上述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田玉凤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28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居第1位,62.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尿路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是36.5%和40.9%;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平均检出率为35.7%.结论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作者:陶智;王艳;齐金海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是人类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合理应用,不仅是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药学部门及各临床科室的重要任务,更是当今公共健康关注问题之一.为此,我院为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力度,特制定以下管理措施.

    作者:刘姝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多功能医用卸针头器在职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多功能医用卸针头器在职业安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洁;李薇;宋红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改进气管切开切口护垫的临床应用与探讨

    目的 探讨改进气管切开切口护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6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进后护垫,对照组采用传统护垫,比较两组患者更换护垫次数、气管切口菌落数、更换被套次数、患者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第1周人均更换护垫次数减少16.8次、伤口菌落数降低2070.3CFU/cm2,更换被套次数减少1.66次(P<0.01),两种护垫对患者皮肤的刺激性和透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切口护垫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气管切开切口护垫.

    作者:姚亚春;刘进先;蔡宇;陈兰;张萍;谢良才;李雪文;李德珍;张应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肝移植术后中远期肺部真菌感染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中远期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转归.方法对医院12例肝移植术后中远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确诊3例,临床诊断4例,高危疑似5例,其中,肺穿刺活检发现新型隐球酵母菌包囊1株,胸水培养发现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支气管镜灌洗液培养发现光滑假丝酵母菌1株;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例,G试验及GM试验均阳性2例,9例CT检查表现为局限性高密度团块影,3例为多发片状及絮状影;10例治疗患者,治愈8例,好转1例,死亡1例;有效率90.0%,治愈率80.0%,死亡率8.3%,2例未治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肝移植术后中远期肺部真菌感染以曲霉菌属和隐球酵母菌属为主,在临床表现、病程转归及药物耐受性方面有别于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真菌感染.

    作者:陈虹;张庆;张文学;田彦;赵凤翎;王旭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HIV感染女性患者生殖道机会性感染的表现

    目的 探讨HIV感染女性患者生殖道机会性感染的表现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中非共和国116例女性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病程、症状、体征、全身情况及首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116例HIV感染的患者均以女性生殖道疾病为首诊原因,其中89例(76.72%)有乍殖道感染表现,68例(58.62%)同时有>2种生殖道疾病存在;生殖道感染者,以慢性盆腔感染及不孕症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急性盆腔炎、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67例CD4+细胞值降低,31例CD8+细胞值下降,其中35例同时伴有慢性消耗性症状和体征.结论 HIV感染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女性生殖道多种机会性感染,我国HIV感染的患者日益增多,对女性生殖道反复感染或常规治疗不理想的患者要高度重视.

    作者:沈美娟;姜雅儿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湖南省医院感染主要干预措施执行情况评价

    目的 评估湖南省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措施的执行情况,找出差距.方法随机抽样调查该省122所医院,按统一的调查表格和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调查临床科室人员洗手的规范性、快速手消毒剂使用、微生物学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率、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内容.结果 共75所医院资料合格,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内科病房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分别为68.00%、74.20%、62.93%,各合格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手消毒剂配备率为34.67%~36.00%,平均为37.33%,各科室配备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6.98%,门诊患者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36%,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74.65%,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5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87%.结论 除洗手的规范件较好外,其他措施的执行上均存在较大差距.

    作者:任南;文细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与真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 研究慢件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真菌的检出情况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性的之间关系.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6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119例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者做菌丝鉴别和检测药物敏感性;所有患者均进行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根据APACHEⅡ积分的结果代入Knaus方程计算出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性.结果 119例患者的痰标本共分离出真菌22株(18.4%),重度COPD患者血气分析呈现显著的呼吸衰竭倾向,真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COPD患者;APACHEⅡ积分越高的患者真菌的检出率也越高,死亡危险性也越高.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仍以细菌为主,但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多,病情严重度的增加,真菌感染也随着增多,而且真菌感染的患者死亡危险性明显增加.真菌可能是呼吸功能差、病情危重患者的优势菌,在治疗效果差的情况下应该考虑.

    作者:易震南;黄仁清;宋泽庆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国内外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应用进展与比较

    医院感染管理是现代医学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现代化的医院里有5%~10%的患者发生>1种医院感染,全球每时每刻都有140万人正在承受着医院感染所带来的痛苦[1].自1847年Ignaz Semmelweis首次利用医院感染监测机制成功控制产褥热的死亡,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在医疗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随之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也大幅提高口[2-4].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能够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5].

    作者:匡季秋;武迎宏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痰液细菌培养标本实验前的质量监测

    目的 研究临床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双盲调查法,对痰液细菌培养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与需氧菌分离率比较,评价痰液标本的质量,调查痰液标本的镜检合格率、转运时间、标本采集情况.分别计算不同条件下痰标本需氧菌分离率.结果 患者留取痰液标本满足晨痰、深咳、漱口3个条件者需氧菌分离率明显高于未满足这3个条件者;需氧菌分离阳性的痰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75 min,需氧菌分离阴性的痰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124 min.转运时间<1 h的痰标本需氧菌分离率明显高于>1 h者;痰液标本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25/LP者需氧菌分离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25/LP、鳞状上皮细胞>10/LP者.结论 满足晨痰、深咳、漱口 3个条件、在1 h内送检的痰标本,有助于提高需氧菌分离率;根据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数量评价痰液细菌培养标本的可接受性有助于选择恰当的培养方法,提高细菌分离阳性率.

    作者:刘小平;蒋燕;杨帆;徐安平;董晶;张慢添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 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API 20NE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结果 在150株鲍氏不动杆菌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4.0%),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从20.0%~55.0%),耐药率高的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阿米卡星,均>60.0%;在所有菌株中有37株(24.7%)产ESBLs,66株(44.0%)产AmpC酶,16株(10.7%)产碳青酶烯酶,其中12株(8.0%)为金属酶.结论 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外,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产ESBLs、AmpC酶和金属酶是其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曹伟;姚冬梅;郑荣;刘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浅静脉留置针污染的病原学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调查浅静脉留置针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7年送检的留置针细菌培养标本,总阳性率20.2%,2007年阳性率明显低于2006年阳性率(X2=7.66,P<0.01);共检出各种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51.9%,革兰阴性杆菌36株,占45.6%,真菌2株,占2.5%;导管相关感染知识的缺乏,无菌操作不严,留置期间套管口保护性措施不够,留置时间过长等是导致留置针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培训,规范置管护理和无菌操作,控制留置时间等,是减少留置针污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锡莉;钱小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各调查因素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筛选出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发病率为4.26%,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80%,Ⅱ、Ⅲ类切口感染率为7.03%;性别、年龄、肥胖、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均是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降低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发病率.

    作者:丁杰;张忠民;潘扬;王润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现状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变迁、与肺部基础疾病的关系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1428例住院患者痰菌(或纤维支气管镜吸取分泌物)培养1529株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2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326株(86.7%),革兰阳性球菌203株(13.3%);肺部基础疾病组较无肺部基础疾病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高,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率低;嗜血菌属对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敏感率均较低,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万古霉素敏感性好.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且多发于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常见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严重,临床上注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罗百灵;张乐蒙;王丽静;胡成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评价指标,从而建立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对1897例人住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入选病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分项研究,并对某些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其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指标中单因素分析共有13项与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对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纳入的相关指标为APACHE Ⅱ评分、血清前白蛋白、使用血制品、单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中心静脉插管(CVC)、肠内营养等7项.结论 将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立医院感染预警模型奠定基础.

    作者:王力红;赵霞;马文晖;张京利;王桂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替考拉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比较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80例应用国产替考拉宁治疗和72例应用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阳性球菌患者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国产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疗效均较好,国产替考拉宁的有效率为87.5%,细菌清除率为87.5%;万古霉素的有效率为86.1%,细菌清除率为88.9%;两者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均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万古霉素组略多.结论 国产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有效药物,国产替考拉宁较万古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更小.

    作者:彭红;瞿云中;陈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葡萄球菌属医院感染的耐药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属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属129株,对其进行细菌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和K-B法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29株葡萄球菌属分为6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率高,为39.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离率为60.5%,其中耐甲氧西林药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32.1%;药敏结果显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耐药率明显低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株.结论 基层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比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医院感染.

    作者:陈经艾;涂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