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文细毛
我院消毒供应室根据卫生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对无菌物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对无菌物品的包装、发放、存储等环节,实行了统一、规范的管理,使无菌物品的管理达到科学、实用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林天华;刘承军;陈菊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改进气管切开切口护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6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进后护垫,对照组采用传统护垫,比较两组患者更换护垫次数、气管切口菌落数、更换被套次数、患者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第1周人均更换护垫次数减少16.8次、伤口菌落数降低2070.3CFU/cm2,更换被套次数减少1.66次(P<0.01),两种护垫对患者皮肤的刺激性和透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切口护垫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气管切开切口护垫.
作者:姚亚春;刘进先;蔡宇;陈兰;张萍;谢良才;李雪文;李德珍;张应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影响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各调查因素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筛选出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发病率为4.26%,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80%,Ⅱ、Ⅲ类切口感染率为7.03%;性别、年龄、肥胖、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均是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降低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发病率.
作者:丁杰;张忠民;潘扬;王润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11株SAU的标本来源和临床科室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SAU均由VITEK 32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 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为48.9%;SAU除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以外,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结论 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邹启富;闵文静;范文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 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API 20NE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结果 在150株鲍氏不动杆菌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4.0%),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从20.0%~55.0%),耐药率高的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阿米卡星,均>60.0%;在所有菌株中有37株(24.7%)产ESBLs,66株(44.0%)产AmpC酶,16株(10.7%)产碳青酶烯酶,其中12株(8.0%)为金属酶.结论 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外,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产ESBLs、AmpC酶和金属酶是其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曹伟;姚冬梅;郑荣;刘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在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中,经医务人员手传播往往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手消毒与洗手是阻断因医务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简单、经济、有效也难做好的工作.我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用手消毒代替洗手既简单方便、又经济的做法,值得推广.
作者:邵立红;梁琳;杜艳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8年3月及干预后的2008年9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于预前100.00%下降为干预后60.47%(P<0.05);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由干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44.19%(P<0.0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平均药费由2433.05元下降为1732.22元(P<0.0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88.17元下降为81.25元(P<0.05).结论 医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作者:姜玲;沈爱宗;史天陆;孙言才;刘琳琳;杜德才;张圣雨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变迁、与肺部基础疾病的关系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1428例住院患者痰菌(或纤维支气管镜吸取分泌物)培养1529株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2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326株(86.7%),革兰阳性球菌203株(13.3%);肺部基础疾病组较无肺部基础疾病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高,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率低;嗜血菌属对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敏感率均较低,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万古霉素敏感性好.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且多发于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常见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严重,临床上注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罗百灵;张乐蒙;王丽静;胡成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抗菌药物是人类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合理应用,不仅是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药学部门及各临床科室的重要任务,更是当今公共健康关注问题之一.为此,我院为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力度,特制定以下管理措施.
作者:刘姝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对男性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衣原体的检测,分析其耐药性,提出合理的用药对策.方法 采用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衣原体采用单克降抗体胶体金法检测其抗原,对320例男性生殖道感染者进行培养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320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阳性率28.4%,沙眼衣原体阳性率5.6%,其中解脲脲支原体阳性率占19.7%.人支原体阳性率占8.8 0A,解脲脲支原体和人支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1%,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2%;支原体对抗菌药物药敏结果显示,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结论 支原体、农原体感染病例在增加,耐药株也在增加,对男性支原体感染者应选用敏感率较高的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对耐药率高的罗红霉素等,用药时要慎重.
作者:朱国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住院患者发热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调查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热的原因和总结正确的降温及护理措施.结果 82例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中,有18例出现≥2次的发热.因感染因素发热的54例次,其中以皮肤黏膜感染为主共22例次,肺部感染18例次,上呼吸道感染10例次,菌血症和败血症共4例次;非感染因素发热64例次,其中疾病因素39例次,药物过敏反应16例次,其他因素9例次;发热的热程<7 d 102例次,>7 d 16例次;发热热型以不规则热、弛张热和稽留热多见,其次是间歇热,热型的表现与发热的原因未呈现明显的特异性.结论 通过对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体温变化特点、细致观察病情和及时协助做好相关检查,可为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早期原因诊断及选择有效的降温和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邱新香;陈慈珊;郭卫军;巫带花;廖飞雁;夏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28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居第1位,62.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尿路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是36.5%和40.9%;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平均检出率为35.7%.结论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作者:陶智;王艳;齐金海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检测表皮葡萄球菌hld基因在抗菌药物MIC浓度作用下在生物膜形成、细菌脱离过程中的转录水平变化,探索抗菌药物是否通过影响hld基因转录,介导了牛物膜相关的耐药和持续感染.方法 以MIC浓度4种抗菌药物作用于表皮葡萄球菌,采用SYB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解离不同时段hld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并与无药对照组相应时段的转录水平相对照,了解抗菌药物对hld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 各组细菌hld基因转录水平从黏附时开始下降,随后数小时持续下降,对照组在24 h后缓慢上升,72 h与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抗菌药物组无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菌药物通过对hld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使表皮葡萄球菌黏附作用增强,后期可防止输水通道基质解离和细菌脱离,降低药物渗入,从而导致抗菌药物耐药.
作者:韩乾国;雷学忠;张磊;吕晓菊;俞汝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全院各部门输液使用后的止血带、治疗弯盘实施集中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管理方法.对输液使用后的止血带、治疗弯盘进行处理,分别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护理管理质量、职业防护、消毒剂成本、医院感染管理的影响.结果 集中组处理后的止血带、治疗弯盘其清洁、包装、抽样培养合格率(集中组100.00%,分散组97.47%)明显优于分散组,并能节省医院消毒剂成本.减少临床科室治疗审环境污染,节省治疗室空间.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对全院输液使用后的止血带、治疗弯盘实施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节省人力资源、节省治疗室空间、降低医院成本、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贺月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根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质量.医疗机构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作者:米娜瓦尔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肿瘤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5月684例肿瘤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684例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8例,感染率11.4%,发生时间多在住院后1周,呼吸道感染多,占67.03%;病原学检查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年龄、住院时间、患病时间、化疗药物及抗菌药物应用、肿瘤部位、恶性程度、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有关.结论 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牛率高,应当充分重视上述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田玉凤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进入医院验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示医疗机构应重视医疗器械的验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进入医院验收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结果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主要存在着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超标,无合格证明产品灭菌合格,包装破损,失效期不清晰,产品型号内外不符.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号与产品分类目录不符等.结论 以上存在的问题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指标不相符合,医疗机构验收中发现类似的问题,应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杜绝进入临床,这样才能达到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
作者:刘新明;杜显峰;卢光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多功能医用卸针头器在职业安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洁;李薇;宋红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据文献报道开肩后的灭菌棉签在随身携带时,有效时间为4 h.通过改进其开启方法,以达到延长有效时间.
作者:彭玉莲;李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归入术前用药和术前不予用药两个组,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用药组切口感染率为3.8%,术前不用药组为9.3%(X2=6.00,P<0.05);术后临床感染体征(切口渗出液增多、局部红肿痛、发热、切口化脓)发牛率,以及病原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不用药组均明显高于术前用药组.结论 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能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王选华;钱小毛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