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月红
目的 探讨改进气管切开切口护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6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进后护垫,对照组采用传统护垫,比较两组患者更换护垫次数、气管切口菌落数、更换被套次数、患者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第1周人均更换护垫次数减少16.8次、伤口菌落数降低2070.3CFU/cm2,更换被套次数减少1.66次(P<0.01),两种护垫对患者皮肤的刺激性和透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切口护垫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气管切开切口护垫.
作者:姚亚春;刘进先;蔡宇;陈兰;张萍;谢良才;李雪文;李德珍;张应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近8年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变迁.方法 收集医院2000-2007年门诊及住院患儿经尿培养确诊为尿路感染者39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共检出菌株402株,以G-杆菌为主,占72.9%,埃希菌届多见(34.4%),G+球菌占27.1%,主要是葡萄球菌属(12.9%)和肠球菌属(10.4%),其中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球菌属感染比例逐年上升,G-杆菌对氨苄西林、一~四代头孢耐药率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G+球菌对氨苄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高,对呋喃坦啶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低;8年来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增高,尤以氨苄西林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突出,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万古霉素活性一直较强.结论 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G+球菌有增加趋势,氨苄西林已不能作为首选用药,应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合理用药.
作者:杨帆;都鹏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应用于牙科手机灭菌.方法 240支牙科手机按照注油方式和包装方式不同,分为8组,经强生STERRAD 100S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后,通过无菌检验检测火菌效果,并进行转速检测和外观检查.结果 自动注油组灭菌后的牙科手机在4种包装形式下,无菌检验均无菌生长,灭菌效果可靠;牙科手机经10次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循环,转速无明显下降,外观完好,无明显氧化现象.结论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牙科手机灭菌效果可靠,未见牙科手机机械性能损耗.
作者:苏静;邓小虹;孙正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我院消毒供应室根据卫生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对无菌物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对无菌物品的包装、发放、存储等环节,实行了统一、规范的管理,使无菌物品的管理达到科学、实用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林天华;刘承军;陈菊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它能集中有限的资源用于重点环节监测.笔者对2007年1-6月肾内科出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并对2008年1-6月出院患者有针对性采用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作者:蒋景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临床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双盲调查法,对痰液细菌培养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与需氧菌分离率比较,评价痰液标本的质量,调查痰液标本的镜检合格率、转运时间、标本采集情况.分别计算不同条件下痰标本需氧菌分离率.结果 患者留取痰液标本满足晨痰、深咳、漱口3个条件者需氧菌分离率明显高于未满足这3个条件者;需氧菌分离阳性的痰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75 min,需氧菌分离阴性的痰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124 min.转运时间<1 h的痰标本需氧菌分离率明显高于>1 h者;痰液标本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25/LP者需氧菌分离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25/LP、鳞状上皮细胞>10/LP者.结论 满足晨痰、深咳、漱口 3个条件、在1 h内送检的痰标本,有助于提高需氧菌分离率;根据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数量评价痰液细菌培养标本的可接受性有助于选择恰当的培养方法,提高细菌分离阳性率.
作者:刘小平;蒋燕;杨帆;徐安平;董晶;张慢添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属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属129株,对其进行细菌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和K-B法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29株葡萄球菌属分为6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率高,为39.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离率为60.5%,其中耐甲氧西林药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32.1%;药敏结果显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耐药率明显低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株.结论 基层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比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医院感染.
作者:陈经艾;涂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在相同管理模式下,同一所医院的两个院区医院感染的特点是否有所不同.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的两个院区在2007年1-12月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主要的感染部位、主要的科室分布、病原菌的分离情况.结果 院本部和院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9%、4.8%;两者的感染部位及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基本相同,但院本部的真菌感染率在所有检测的病原菌中高;两者医院感染发牛率高的主要的科室分布有所不同.结论 在相同管理模式下,不同的医院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身的特点.在医院感染的防治过程中,对不同医院和科室防治侧重点应有所区别.
作者:张常然;彭丹心;杨永洁;林建聪;谭清华;刘霞;李鸣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慢件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真菌的检出情况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性的之间关系.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6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119例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者做菌丝鉴别和检测药物敏感性;所有患者均进行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根据APACHEⅡ积分的结果代入Knaus方程计算出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性.结果 119例患者的痰标本共分离出真菌22株(18.4%),重度COPD患者血气分析呈现显著的呼吸衰竭倾向,真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COPD患者;APACHEⅡ积分越高的患者真菌的检出率也越高,死亡危险性也越高.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仍以细菌为主,但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多,病情严重度的增加,真菌感染也随着增多,而且真菌感染的患者死亡危险性明显增加.真菌可能是呼吸功能差、病情危重患者的优势菌,在治疗效果差的情况下应该考虑.
作者:易震南;黄仁清;宋泽庆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检测表皮葡萄球菌hld基因在抗菌药物MIC浓度作用下在生物膜形成、细菌脱离过程中的转录水平变化,探索抗菌药物是否通过影响hld基因转录,介导了牛物膜相关的耐药和持续感染.方法 以MIC浓度4种抗菌药物作用于表皮葡萄球菌,采用SYB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解离不同时段hld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并与无药对照组相应时段的转录水平相对照,了解抗菌药物对hld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 各组细菌hld基因转录水平从黏附时开始下降,随后数小时持续下降,对照组在24 h后缓慢上升,72 h与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抗菌药物组无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菌药物通过对hld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使表皮葡萄球菌黏附作用增强,后期可防止输水通道基质解离和细菌脱离,降低药物渗入,从而导致抗菌药物耐药.
作者:韩乾国;雷学忠;张磊;吕晓菊;俞汝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归入术前用药和术前不予用药两个组,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用药组切口感染率为3.8%,术前不用药组为9.3%(X2=6.00,P<0.05);术后临床感染体征(切口渗出液增多、局部红肿痛、发热、切口化脓)发牛率,以及病原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不用药组均明显高于术前用药组.结论 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能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王选华;钱小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浅静脉留置针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7年送检的留置针细菌培养标本,总阳性率20.2%,2007年阳性率明显低于2006年阳性率(X2=7.66,P<0.01);共检出各种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51.9%,革兰阴性杆菌36株,占45.6%,真菌2株,占2.5%;导管相关感染知识的缺乏,无菌操作不严,留置期间套管口保护性措施不够,留置时间过长等是导致留置针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培训,规范置管护理和无菌操作,控制留置时间等,是减少留置针污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锡莉;钱小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评估湖南省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措施的执行情况,找出差距.方法随机抽样调查该省122所医院,按统一的调查表格和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调查临床科室人员洗手的规范性、快速手消毒剂使用、微生物学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率、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内容.结果 共75所医院资料合格,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内科病房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分别为68.00%、74.20%、62.93%,各合格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手消毒剂配备率为34.67%~36.00%,平均为37.33%,各科室配备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6.98%,门诊患者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36%,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74.65%,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5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87%.结论 除洗手的规范件较好外,其他措施的执行上均存在较大差距.
作者:任南;文细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脉动真空灭菌器故障的发生不仅与零部件使用寿命和内在质量有关,还与使用方法正确与否及日常维护保养有很大关系,凼此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作者:薛淑芳;林杰;李玉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在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中,经医务人员手传播往往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手消毒与洗手是阻断因医务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简单、经济、有效也难做好的工作.我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用手消毒代替洗手既简单方便、又经济的做法,值得推广.
作者:邵立红;梁琳;杜艳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对剖宫产、平产、家庭化分娩一体化产房实施的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一体化产房作观察组,普通产房作对照组,将两组施行不同的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生物监测、产妇会阴切口及新牛儿脐部感染率、剖宫产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一体化产房的医院感染平均感染率为0.27%,远低于普通产房的平均感染率4.73%(P<0.01),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P<0.01及0.05),会阴切口及脐带感染率(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P<0.05)亦低于普通产房.结论 一体化产房采用的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董立芹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延迟放瓶对两种血培养系统BacT/AlERT 3D与BACTEC 9120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将4种常见临床菌种制成不同浓度菌液分别接种到BacT/AlERT FA与Bactec Plus(Aerobic)培养瓶中,将培养瓶分为立即放入BacT/AlERT 3D和BACTEC 9120培养仪中和分别在室温(22℃)和35℃孵育条件下延迟8、16、24 h后放入上述培养仪中等各组,记录报阳时间和计算阳性检出率.结果 无论是室温(22℃)还是35℃孵育,BacT/AlERT 3D中的培养瓶在分别延迟0、8、16、24 h放入时.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汁学意义;而BACTEC 9120中的培养瓶分别延迟0、8、16 h时其阳性榆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延时24 h放瓶时其阳性检出率则显著下降;BacT/AlERT 3D和BACTEC 9120在延时放瓶0、8、16 h时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延迟24 h放瓶时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两种血培养仪在22℃孵育的阳性检出率和35℃孵育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血培养瓶应尽可能早的放人培养仪,BacT/AlERT 3D的延迟放瓶时间应在24 h以内,BACTEC 9120则应在16 h以内,延时孵育温度应为室温.
作者:孙景勇;周敏;倪语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为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保温箱的污染状况,2008年10-11月对6台暖箱反复采样进行细菌监测,摸索出可行的清洗消毒方法.
作者:李转芬;马惠敏;李彦芬;王文爱;祁荣;苗勤;白泽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变迁、与肺部基础疾病的关系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1428例住院患者痰菌(或纤维支气管镜吸取分泌物)培养1529株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2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326株(86.7%),革兰阳性球菌203株(13.3%);肺部基础疾病组较无肺部基础疾病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高,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率低;嗜血菌属对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敏感率均较低,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万古霉素敏感性好.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且多发于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常见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严重,临床上注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罗百灵;张乐蒙;王丽静;胡成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为了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减轻护士劳动强度,及时迅速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医院病房床头均设置了呼叫系统,而呼叫系统手柄常经住院患者、陪护、探视者等随时使用接触,因此细菌污染机会较多,易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我院自2007年1月将全院呼叫系统手柄清洁消毒处理纳入医院感染管理,效果明显.
作者:王岚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