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部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分析

李芳;ZHANG Jin;贾伟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率,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摘要: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医院2005年5月--2006年12月自痰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检测,试验数据处理使用x2检验.结果 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的阳性率为13.3%,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阳性率为28.37%,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医院感染(P<0.05),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18%和3.5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菌株除庆大霉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菌株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非产ESBLs菌株除亚胺培南、氨苄西林外,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率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株,尤以ICU显著,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病原菌的检测,规范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 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2005年3月462例手术患者和2006年3月483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 2005、2006年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9.48%、88.12%(P<0.05),2006年组手术前期、后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P<0.05),手术期使用率提高(P<0.05),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缩短(P<0.05);2006年组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者比2005年组减少.结论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管理行之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加强管理.

    作者:XIAO Xiu-hong;徐凤琴;CHEN Li-rong;张丽崧;SHAO Huai-hao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的检测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情况.方法 按NCCLS推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对36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酶的检测,并用改良三维试验、三维试验抑制试验及AmpC酶诱导试验对表型可疑产AmpC酶的菌株进行检测.结果 73株表型可疑产AmpC酶的菌株中检出34株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24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其中有5株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ESBLs酶;2株肺炎克雷伯菌诱导产AmpC酶.结论 产生AmpC酶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又一重要机制,实验室应对其检测与监测给予足够重视,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对细菌耐药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对高压氧舱内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医院高压氧舱应用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进行舱内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分别于高压氧治疗结束患者出舱后30 min,采用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前、消毒后1、2、3 h监测舱内空气细菌数量.结果 采用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消毒后舱内空气病原菌数,由消毒前的764~1989 CFU/m3下降到31~268 CFU/m3,自然菌平均消亡率>80%.结论 应用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进行高压氧舱内空气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亚莉;MA Li;薛磊;SUN Shu-mei;汪能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加强口腔科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唾液可直接污染诊疗器械、设备、材料及医护人员的手,使用牙钻、洁牙机等高速旋转的诊疗器时,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可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我院加强对口腔科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其措施:(1)修订完善<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等,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逐步制度化、规范化.(2)改建口腔科建筑布局:合理的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可以防止污染环境,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卢宝珍;陈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综合管理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针对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规范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笔者对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以期对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尹亚;赵爱萍;李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采样时棉拭子的试管内橡皮套分离法

    医院感染监测中,经常要进行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的采样,按规定应用棉拭子采取标本后,放入有采样液的试管中,剪去手接触部分立即送检.这种方法通常需2人配合才可进行操作,而且,每采1个标本均需1把无菌剪,如果1把剪刀重复使用,虽在乙醇灯上进行了消毒,但灭菌效果不可靠,易造成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实际操作,笔者采用一种既不影响检测结果并可一人完成的采样方法:

    作者:王玲;韩文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液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近两年血液病房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菌株鉴定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配套GNI+、GPI、YBC,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并用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从所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共3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菌)占59.7%,革兰阳性菌(G+菌)占32.4%,真菌占7.8%;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为59.3%,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为24.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18.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87.8%.结论 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流行菌株分布和耐药趋势,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肠道门诊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对肠道门诊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肠道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李宁;郑洪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耐药谱分析

    目的 调查外科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集2001年1月一2006年12月从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6年间从手术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培养出24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42株,占57.7%;革兰阳性球菌84株,占34.1%;真菌20株,占8.2%;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为74.5%和8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45.1%和35.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34.6%和38.1%,经药物敏感试验测定发现以上耐药菌株均显示了严重的多药耐药性;但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仍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结论 外科切口术后感染较为严重,感染菌株多为多药耐药菌株.

    作者:ZHU Zheng-ming;朱培谦;SHAO Jiang-hua;李红浪;毛盛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因素与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5年7月-2006年10月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SAP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死亡率.结果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中SAP发生率为40.8%,其中的55.4%为早发性肺炎;有卒中病史、呛咳症状、APACHEⅡ评分≥20分及脑干/小脑卒中的患者,早发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有心影增大、肺部疾病、昏迷及呛咳症状的患者,晚发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痰培养检出的菌株中以真菌多,占42.5%,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杆菌占34.2%,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23.3%,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SAP的患者死亡率高达32.1%.结论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中SAP发生率高,真菌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多发生在住院后的72 h内;早发性与晚发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不同.

    作者:张道培;YAN Fu-ling;徐海清;YUAN Bao-yu;朱奕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院社康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加强社康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深圳市医疗服务质量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评估的管理要求,对医院9个社康服务中心开展为期1个月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调查和评估.结果 社康服务中心在医院感染的监测、监控和管理中尚存在不少问题,纳入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及改进后,在加强管理质量、消毒质量、监测质量、排污质量等多方面都有了较明显提高.结论 社康服务中心的医院感染工作是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中的一部分,也是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保障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惠珍;WEI Quan-zhen;刘丽华;Qin Hui-lin;钟馥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

    目的 建立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掌握我国细菌耐药状况,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为管理部门制定抗菌药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2006年6月1日-2007年5月31日全国84所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状况,细菌敏感性测定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测定方法,以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84所医院按监测方案共获得临床分离108 137株细菌敏感性结果,其中革兰阳性菌33 278株,占30.8%,包括葡萄球菌属(STA)22 012株,肠球菌属(ENC)8094株和链球菌属(STR)3082株;革兰阴性菌74 859株,占69.2%,其中大肠埃希菌(ECO)、铜绿假单胞菌(PAE)和肺炎克雷伯菌(KPN)分别为20 987、13 720和10 53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表皮葡萄球菌(SEP)的检出率分别为56.1%和81.0%;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SPN)比率为7.8%;已出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粪肠球菌(EFA)和屎肠球菌(EFM);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对大多数被测药物耐药率>40.0%,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约7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比率为35.3%;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0%~40.0%;重症监护病房耐药较其他病房严重,不同省市区细菌耐药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初步建立了我国细菌耐药监测基础数据平台,较为全面了解细菌耐药现状;我国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等十分普遍.

    作者:XIAO Yong-hong;王进;ZHAO Cai-yun;高磊;ZHENG Bo;薛峰;LI Xiang-yan;郝凤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预防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的医院感染

    从事医疗废物收集的工作人员一般未接受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他们的工作是机械性地按要求收集各类医疗废物,工作量较大,为了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被感染损伤的概率也要大于其他人群.为了避免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感染,现总结如下:(1)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医疗废物分类等有关知识的培训,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心.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理的相关知识,重视医疗废物的危害性,提高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的过程中,一定要戴帽子、口罩、长腕橡胶手套,穿防护服及橡胶靴子等,污染后的防护用品及时消毒备用.

    作者:李燕平;孟庆来;马炳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在监控管理中持续改进的探讨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在监控管理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达到质量控制持续改进的目的.方法 查找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每个环节问题,分析影响清洗消毒效果的原因;制定落实持续改进在内镜清洗消毒的过程中具体措施;修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加强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结果 在监控管理中认真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使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内镜监测灭菌生长均达到合格的标准,保证了医疗安全.结论 持续改进内镜清洗消毒的监控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殷积美;LIU Bing-rong;刘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加酶超声浸浴配合酸化水在器械清洗中的效果观察

    我院供应室从2004年开始利用现有的设备,对回收的复用复杂器械,用多酶超声浸浴配合酸化水手工刷洗,进行随机质量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特征.方法 血液培养采用BD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采用复星公司FOUTUNE IMS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结果 分离菌构成比中革兰阴性杆菌处于优势,占64.9%,革兰阳性球菌次之,占18.9%,真菌占16.2%,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药敏耐药性相对较低的药物为碳青酶烯类、加酶抑制剂和万古霉素.结论 近两年败血症患者血液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肠球菌属和真菌占一定的比例,病原菌对临床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

    作者:邹桂玲;YAO Yu-hong;石连仲;LU Juan;孟晓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2006年12月出院病历,手术病历810份和非手术病历1220份(其中非手术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730份),统计与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所有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均符合用药指征,手术患者810例中仅有56例用药完全合理,占6.91%,有754例存在用药不合理,占93.01%,手术病例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选药档次过高、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当等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Ⅰ类切口平均术后预防用药时间6.59 d,Ⅱ类切口平均术后预防用药时间6.44 d;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59.83%,共有730例,其中有432例用药完全合理,占59.18%,不合理用药298例,占40.82%,以药物用法、用量不当,应做而没有做病原学检查现象较为突出.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培训学习,严格掌握用药原则,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管理机构和制度是控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

    作者:陈雪梅;SITU Bing;刘建文;王锡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acT/Alert 3D血培养仪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3610份血标本应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结果 3610份血液标本,检出阳性标本403份,阳性率为11.2%;系统总体阳性检出时间分别<24 h报告占64.3%;24~48 h报告占21.1%;48~72 h报告占11.4%,>72 h报告占3.2%.结论 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 3D使用方便,检出菌种范围广,可提高检出率,缩短检出时间,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

    作者:朱成宾;DOU Lu;夏永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宫颈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590名妇女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590例样本中,细胞学及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发生,细胞学阴性、HPV阳性者中大于等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检出率为10.1%,细胞学阳性及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大于等于CINⅡ的检出率为39.4%,而仅细胞学阳性、HPV阴性者CINⅡ检出率为12.3%,无CIN Ⅲ及以上病变发生.结论 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作者:李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HBeAg作为HBV经手术传播监控指标的实用性研究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变异株对HBeAg作为手术中HBV传染源监控指标实用性的影响.方法 在确定HBeAg阴性变异株与手术中HBV传染源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病毒变异对HBeAg作为监控指标的影响.结果 HBeAg阴性手术组的HBV传染性强度关键词:HBeAg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

    作者:YANG Shuang-wang;杨海平;JIANG Min-lan;金琳;LAI Xue-jun;刘秋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