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春根
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与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医院感染控制是否得力,取决于一线医务人员.
作者:朱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1278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基因序列,并确定其所产ESBLs亚型. 方法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法扩增GES型ESBLs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确定亚型. 结果该菌株除对碳青酶烯类中介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PCR扩增GES基因阳性,基因片段长543个核苷酸,核苷酸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经BLASTn程序比对无相同序列.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1278所产GES型ESBLs为一种新发现的GES亚型基因(GES-1 like).
作者:常东;魏华;王春新;蒋伟;张云杰;黄志红;糜祖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仅耐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且对其他类抗生素也表现出很高的耐药性,MSRA的阳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潘复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实行卫生洁具规范化管理,我们设计了抹布架,利用医院库存已久的被淘汰的新棉纱蚊帐制作抹布,全院统一使用抹布和抹布架.经过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陈亚庆;常洪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4年1~12月,我院ICU共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380例次,送细菌培养 158例,其中阳性32例.现对其病原学、置管时间、患者原发病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对策.
作者:姚惠萍;唐晓英;付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院内患者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状况调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60 Syste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及K-B单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 结果门诊患者626例分离出葡萄球菌159株,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46.1%,以生殖道感染为主;住院患者3 236例分离葡萄球菌390株,其中MRS占81.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万古霉素和替卡拉宁则对MR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 结论从感染部位显示,门诊患者以生殖道为主,住院患者以呼吸道为主,预防和控制MRS传播应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课题;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是MRS感染的佳抗菌药物,其次是替考拉宁,对MRS感染联合用药是必要的.
作者:容永忠;陈求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以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 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WHONET 5.3软件分析. 结果 2000~2004年间,我院共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阴沟肠杆菌416株;标本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外科监护病区、神经内科等科室,分别占25.2%、9.6%、8.6%;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性5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对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仍保持了较高的敏感率. 结论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高耐药率且多重耐药较为普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周光;沈定霞;罗燕萍;管希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戒毒所护理服务对象具有独特的生活、行为模式,他们为罹患经血液传播疾病如HIV、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使护士面临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杨桂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FGL2基因启动子(位点-1285T/A)多态性与HBV感染有否关联存在. 方法选择传染科门诊及住院部2002~2004年诊治的重庆地区汉族居民2 60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FGL2基因启动子(-1285T/A)多态性,SPSS软件χ2检验及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5,表明拟合度优良;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及性别因素进行分层分析,表明该位点SNP与HBV感染之间无关联存在(P>0.05). 结论 FGL2基因启动子(-1285T/A)多态性与HBV感染有之间无关联.
作者:邓春青;王宇明;邓国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杜绝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制度, 加大对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组织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工作程序. 结果医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使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
作者:朱会英;曹洪涛;阮晓红;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控制和预防结核病(TB),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检测结核病的方法很多,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率.24 h尿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则是协助诊断泌尿系结核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常规法镜检阳性率低,近年来,我们将明矾沉淀法与漂浮法联合应用,其阳性率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张鑫;席加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我院检验科首先加强了自身建设,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科室成立了感染管理小组.
作者:张敏;王少宏;陈秀海;贾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并发二重感染的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 方法采取常规鉴定方法对ICU送检感染患者的血、尿、痰、分泌物等219份标本进行培养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形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分离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数据统计时将中敏归于耐药. 结果 219例ICU细菌感染患者二重感染的132例(60.3%), 100例一般病房细菌二重感染只有11例(11.0%)(P<0.01);132例ICU感染患者中,两种细菌混合感染者109例,占二重感染82.6%,其中感染两种产ESBLs细菌16例,占12.1%;3种细菌混合感染者23例,占17.4%;ICU二重感染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上述细菌均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 86.4%,肺炎克雷伯菌90.6%. 结论 ICU患者易出现二重感染、多重耐药,其感染的治疗应慎重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曾利;冯羡菊;张傅山;徐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本市医疗机构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方法对本市105所医院及个体诊所的口腔科门诊进行现场调查,建立调查表逐项检查登记. 结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感染管理较规范,市郊尤其是边远县个体诊所消毒卫生管理存在传播医源性疾病的较大隐患,主要表现为无有效的医疗器械和环境卫生的消毒,特别是手机消毒达不到要求. 结论卫生部门加强个体诊所管理刻不容缓,应抓紧制定口腔器械特别是手机消毒的统一规范,督促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培训,对达不到要求的个体诊所要坚决取缔.
作者:莫凡;杨雪英;王君;谭开威;唐松桥;李位民;甘少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ICU)病区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送检标本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37℃孵箱培养18~24 h,分离、鉴定菌种;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采用K-B单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0分析软件.结果获得细菌35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0株,革兰阳性球菌156株;标本分布则以痰、体液、分泌物、胆汁常见.结论重症监护病区患者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仍然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该菌的首选药,定期对ICU病区进行细菌流行学调查和实行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极有必要.
作者:陈求刚;容永忠;王小妹;廖康;陈冬梅;崔颖鹏;曾燕;禤建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110例ICU 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病年龄、基础疾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进行分析. 结果共检出致病菌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占72.7%(80株),革兰阳性菌(G+)占18.2%(19株),真菌占10%(1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分离率为38.8%,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葡萄球菌总数的31.6%,G-杆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 结论 ICU 机械通气引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以G-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体的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邹小冬;毛小平;刘素玲;彭少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与肺炎克雷伯菌(KPN)院内垂直传播流行状况. 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PFGE指纹比较分析. 结果 ICU分离的21株ECO中有10株和7株的相似性系数>90%和100%;KPN有3株相似性系数为100%;神经外科分离的20株ECO中,有9株相似性系数>90%;6株KPN中有4株的相似性系数>90%;干部病房分离的10株ECO中有3株和2株相似性系数>90%和100%;消化科和呼吸科分别在7株和18株ECO中,有2株和2株相似性系数>90%;其他科室也有检出相似性系数>90%的菌株. 结论多科室存在垂直传播,尤以ICU病房严重,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作者:胡大春;邵剑春;杨绍敏;周玲;刘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CP)的病原体分布及其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对312例CP患者的前列腺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结果 312例CP患者中193例(61.9%)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细菌15种195株,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52.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占优(7.2%);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检测阳性74例(23.7%),其中在119例细菌培养阴性标本中检出27例, 193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47例(χ2 = 0.11, P>0.05);153株葡萄球菌中MRS 140株,占91.5%,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MRS检出率一致,对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的耐药率均>50%,对呋喃妥因和利福平较敏感;12株粪肠球菌中VRE 3株、HLGR 8株、HLSR 6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58.3%~100.0%,14株大肠埃希菌中8株ESBLs阳性;除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其他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在42.8%~85.7%之间. 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分布复杂,各种细菌感染占主导地位,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不容忽视;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予以准确诊治.
作者:夏邦世;沈忠海;陈萍;梁博卿;马红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Ⅱ、Ⅳ、Ⅴ、Ⅹ型磷脂酶A2 (PLA2) mRNA在正常大鼠淋巴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型PLA2在细菌感染所致的免疫反应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从大鼠的淋巴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和脾的组织匀浆中提取总RNA,合成第1链cDNA,利用PCR扩增上述各型PLA2 DNA,PCR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结果在大鼠淋巴器官中均能检测到Ⅱ、Ⅳ型PLA2 mRNA,Ⅱ型PLA2 mRNA的含量比Ⅳ型PLA2 mRNA高;只在脾中检测到Ⅴ型PLA2 mRNA;在各淋巴器官中均未检测到Ⅹ型PLA2 mRNA. 结论实验表明,Ⅱ型和Ⅳ型PLA2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淋巴器官中,含量丰富,在宿主防御细菌感染的过程中,除了参与先天免疫外,很可能参与获得性免疫反应;Ⅴ型PLA2 mRNA存在于脾脏中,也可能参与获得性免疫反应,但不如Ⅱ型和Ⅳ型PLA2重要.
作者:梁宁生;苏启表;李艳;杨帆;陆益;卢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了解2004年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方法对2004 年1 月1 日~2004 年12 月31 日间,北京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 007份尿培养标本及其分离出的632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 结果 2004年尿路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8.29%;其次为肠球菌属(18.67%)、念珠菌属(17.41%)、链球菌属(8.07%)、变形菌属(3.4%)、葡萄球菌属(3.95%)、铜绿假单胞菌(3.17%)及肺炎克雷伯菌(2.37%);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100%敏感;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较高;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2001年有明显上升趋势. 结论 2004年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是肠杆菌属,并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应高度重视.
作者:陈欢;胡云建;毛永辉;刘建社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