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复亮
在新形势下,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多以及老年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的存在等因素,使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医院感染的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应更好地选择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作者:常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设计、构建SV40病毒T抗原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真核细胞进行表达鉴定. 方法采用重叠延伸拼接法,从pUC19-SV40载体中亚克隆切除内含子的SV40病毒T抗原基因全长片段,EcoRⅠ/BamH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上,酶切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构建的载体导入原代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进行表达,检测SV40病毒T抗原基因在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 结果 SV40病毒T抗原基因成功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转染成纤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分别经PCR和RT-PCR反应扩增出288 bp的特异性片段. 结论本试验构建的SV40病毒T抗原重组质粒为利用SV40T抗原进行真核细胞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子工具.
作者:王鹰;邓军;杨希川;郝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Ⅱ、Ⅳ、Ⅴ、Ⅹ型磷脂酶A2 (PLA2) mRNA在正常大鼠淋巴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型PLA2在细菌感染所致的免疫反应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从大鼠的淋巴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和脾的组织匀浆中提取总RNA,合成第1链cDNA,利用PCR扩增上述各型PLA2 DNA,PCR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结果在大鼠淋巴器官中均能检测到Ⅱ、Ⅳ型PLA2 mRNA,Ⅱ型PLA2 mRNA的含量比Ⅳ型PLA2 mRNA高;只在脾中检测到Ⅴ型PLA2 mRNA;在各淋巴器官中均未检测到Ⅹ型PLA2 mRNA. 结论实验表明,Ⅱ型和Ⅳ型PLA2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淋巴器官中,含量丰富,在宿主防御细菌感染的过程中,除了参与先天免疫外,很可能参与获得性免疫反应;Ⅴ型PLA2 mRNA存在于脾脏中,也可能参与获得性免疫反应,但不如Ⅱ型和Ⅳ型PLA2重要.
作者:梁宁生;苏启表;李艳;杨帆;陆益;卢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分析、探讨污物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使污染物品经清洗后去除有机、无机污染物,灭菌时达到无菌的水平.
作者:李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自医院污水中分离的宽噬噬菌体,治疗小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筛选出宽噬噬菌体,建立小鼠全身感染模型,观察宽噬噬菌体治疗小鼠的细菌感染的疗效. 结果细菌感染的小鼠立即腹腔注射纯化的φ9882(MOI≥10-4, multiple of infection, 感染复数),小鼠生存率为100%;φ9882(MOI, 200)延迟1 h治疗感染的小鼠仍有60%的生存率;热失活φ9882治疗感染的小鼠生存率为0. 结论通过噬菌体治疗剂量、延迟治疗、热失活、体内分布和免疫反应方面的研究,宽噬噬菌体φ9882能有效地治疗小鼠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无不良副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应用噬菌体进行临床抗感染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徐敏超;王晶;严群;胡北;刘双又;胡俊波;朱旭慧;孙自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1278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基因序列,并确定其所产ESBLs亚型. 方法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法扩增GES型ESBLs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确定亚型. 结果该菌株除对碳青酶烯类中介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PCR扩增GES基因阳性,基因片段长543个核苷酸,核苷酸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经BLASTn程序比对无相同序列.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1278所产GES型ESBLs为一种新发现的GES亚型基因(GES-1 like).
作者:常东;魏华;王春新;蒋伟;张云杰;黄志红;糜祖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自临床分离的39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1群、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OprD、DHA和OprD2). 结果 39株PAE中TEM阳性1株(2.6%)、CARB阳性12株 (30.8%)、VIM阳性9株(23.0%)、DHA阳性3株(7.7%),39株oprD2基因均为缺失(100.0%),其余基因均阴性. 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VIM及CARB基因携带率高, oprD基因缺失突变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检出CARB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作者:钱小毛;赵仲农;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老年患者败血症的诱因以及病原菌耐药性. 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3月~2004年6月住院老年患者败血症病例30例,回顾性分析其诱因、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结果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10例次(占33.33%),心血管疾病9例次(占30.00%),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意外各5例次;在发病前7例(23.33%)施行了穿刺导管深静脉留置;41株病原菌中G+菌6株(14.6%),G-菌27株(65.9%),真菌8株 (19.5%);病原菌分布老年组真菌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对G-杆菌敏感性良好的药物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而耐药性较高的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 结论基础疾病较多、各种侵袭性操作、尤其是静脉导管留置是医院老年患者败血症的诱因;G-菌是主要致病菌;老年组真菌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是良好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庆兴;冯红军;陈迎晓;王邦松;郑宇;苏刚;金益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监测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有效控制葡萄球菌属的感染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VITEK-32、GPI鉴定卡及GPS-107药敏卡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并以WHONET 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 1 445株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30株 (22.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872株(60.3%),粪肠球菌213株 (14.7%),屎肠球菌30株 (2.1%);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 6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 82.3%,2004年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75.3%和82.3%,显著高于2003年的48.4%和78.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和MRCNS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和MSCNS;屎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结论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通过对耐药性监测研究使我们提高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的认识,为抗菌药物使用和调控提供基础.
作者:徐小平;高霞;池晓霞;盖俊惠;艾辉;李卓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病例患者,男,58岁,退休工人.因全身乏力、食欲差、皮肤色素沉着1月余,加重7 d,于2004年5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4月出现食欲差、全身乏力,同时发现皮肤变黑,以颜面、牙龈、掌纹色素沉着为著,无恶心、呕吐.
作者:刘翠平;闫治安;李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院内患者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状况调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60 Syste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及K-B单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 结果门诊患者626例分离出葡萄球菌159株,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46.1%,以生殖道感染为主;住院患者3 236例分离葡萄球菌390株,其中MRS占81.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万古霉素和替卡拉宁则对MR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 结论从感染部位显示,门诊患者以生殖道为主,住院患者以呼吸道为主,预防和控制MRS传播应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课题;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是MRS感染的佳抗菌药物,其次是替考拉宁,对MRS感染联合用药是必要的.
作者:容永忠;陈求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与肺炎克雷伯菌(KPN)院内垂直传播流行状况. 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PFGE指纹比较分析. 结果 ICU分离的21株ECO中有10株和7株的相似性系数>90%和100%;KPN有3株相似性系数为100%;神经外科分离的20株ECO中,有9株相似性系数>90%;6株KPN中有4株的相似性系数>90%;干部病房分离的10株ECO中有3株和2株相似性系数>90%和100%;消化科和呼吸科分别在7株和18株ECO中,有2株和2株相似性系数>90%;其他科室也有检出相似性系数>90%的菌株. 结论多科室存在垂直传播,尤以ICU病房严重,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作者:胡大春;邵剑春;杨绍敏;周玲;刘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环氧乙烷(EO)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用于医学上的消毒灭菌,能与蛋白质、多种酶类、细胞膜、细胞器构成体等发生化学反应,不仅能够杀灭细菌和病毒,同样也能杀灭芽胞,达到物品的完全灭菌.
作者:张秀銮;张芳;郭海燕;曹军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了解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笔者对3年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住院病历进行调查.
作者:李秀琦;王完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控制和预防结核病(TB),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检测结核病的方法很多,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率.24 h尿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则是协助诊断泌尿系结核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常规法镜检阳性率低,近年来,我们将明矾沉淀法与漂浮法联合应用,其阳性率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张鑫;席加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CP)的病原体分布及其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对312例CP患者的前列腺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结果 312例CP患者中193例(61.9%)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细菌15种195株,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52.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占优(7.2%);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检测阳性74例(23.7%),其中在119例细菌培养阴性标本中检出27例, 193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47例(χ2 = 0.11, P>0.05);153株葡萄球菌中MRS 140株,占91.5%,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MRS检出率一致,对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的耐药率均>50%,对呋喃妥因和利福平较敏感;12株粪肠球菌中VRE 3株、HLGR 8株、HLSR 6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58.3%~100.0%,14株大肠埃希菌中8株ESBLs阳性;除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其他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在42.8%~85.7%之间. 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分布复杂,各种细菌感染占主导地位,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不容忽视;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予以准确诊治.
作者:夏邦世;沈忠海;陈萍;梁博卿;马红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杜绝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制度, 加大对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组织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工作程序. 结果医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使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
作者:朱会英;曹洪涛;阮晓红;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监测从我院患者中分离到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 方法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阴沟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应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 结果从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到的74株阴沟肠杆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40.5%~91.8%),且分离到ESBLs及AmpC酶分别为31株(41.89%)和10株(13.5%),两种酶同时存在者为6株(6.1%),总产酶株47株,占63.5%.而亚胺培南却对74株阴沟肠杆菌均敏感. 结论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酶和AmpC酶阴沟肠杆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许小敏;陈琳;赵伟和;叶振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以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 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WHONET 5.3软件分析. 结果 2000~2004年间,我院共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阴沟肠杆菌416株;标本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外科监护病区、神经内科等科室,分别占25.2%、9.6%、8.6%;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性5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对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仍保持了较高的敏感率. 结论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高耐药率且多重耐药较为普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周光;沈定霞;罗燕萍;管希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和有关机理. 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耐消毒剂基因的检测,并对VIM基因进行测序. 结果 PCR显示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型、ant(3″)-Ⅰ型AMEs基因和qacE△1-sul1型耐消毒剂基因扩增阳性;oprD2基因扩增检测呈缺失型;VIM金属酶基因扩增产物测序,经BLAST程序分析为VIM-2型.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基因,以支持疗法为宜.
作者:王继东;周丽珍;宫玲玲;糜祖煌;秦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