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污物清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丽华

关键词:污物清洗, 问题, 对策
摘要:通过分析、探讨污物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使污染物品经清洗后去除有机、无机污染物,灭菌时达到无菌的水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沉淀与漂浮法联合用于尿液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控制和预防结核病(TB),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检测结核病的方法很多,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率.24 h尿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则是协助诊断泌尿系结核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常规法镜检阳性率低,近年来,我们将明矾沉淀法与漂浮法联合应用,其阳性率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张鑫;席加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呼吸机外部装置病原菌污染及同源性研究

    目的研究呼吸机外部装置不同时间不同部件病原菌污染情况,以指导不同科室制定呼吸机外部装置消毒灭菌实施细则. 方法 2001年10个月期间对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30例呼吸衰竭患者,于连续通气后的24、48、72 h对其呼吸机外部装置进行细菌学检测. 结果共采集标本327件,其中193件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59.02%,居前5位的病原菌均为G-杆菌. 结论 NICU呼吸机外部装置随使用时间的延长,病原菌数量显著增加,因此,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应根据本科室收治患者的病种和特征做好调查,并据此制定本科室消毒灭菌实施细则.

    作者:王力红;张京利;宿英英;石海鸥;刘芳;王桂珍;白淑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耐热骨科手术器械采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应用探讨

    目的应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技术对不耐热骨科手术器械进行快速灭菌. 方法对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和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法进行了骨科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的比较. 结果不耐热骨科手术器械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法进行消毒每次需要12 h;戊二醛浸泡灭菌每次需要10 h;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消毒每次需要55 min. 结论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技术适用于手术室不耐热器械的快速灭菌,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灵活的特点.

    作者:王淑艳;张述萍;周正红;贺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SV40病毒T抗原真核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设计、构建SV40病毒T抗原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真核细胞进行表达鉴定. 方法采用重叠延伸拼接法,从pUC19-SV40载体中亚克隆切除内含子的SV40病毒T抗原基因全长片段,EcoRⅠ/BamH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上,酶切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构建的载体导入原代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进行表达,检测SV40病毒T抗原基因在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 结果 SV40病毒T抗原基因成功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转染成纤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分别经PCR和RT-PCR反应扩增出288 bp的特异性片段. 结论本试验构建的SV40病毒T抗原重组质粒为利用SV40T抗原进行真核细胞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子工具.

    作者:王鹰;邓军;杨希川;郝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戒毒所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高危因素及防护对策

    戒毒所护理服务对象具有独特的生活、行为模式,他们为罹患经血液传播疾病如HIV、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使护士面临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杨桂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病历夹污染分析及对策

    临床科病室的病历夹在工作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常被污染,因此,了解临床病历夹的污染,对于减少医院交叉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武杰;高转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CP)的病原体分布及其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对312例CP患者的前列腺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结果 312例CP患者中193例(61.9%)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细菌15种195株,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52.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占优(7.2%);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检测阳性74例(23.7%),其中在119例细菌培养阴性标本中检出27例, 193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47例(χ2 = 0.11, P>0.05);153株葡萄球菌中MRS 140株,占91.5%,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MRS检出率一致,对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的耐药率均>50%,对呋喃妥因和利福平较敏感;12株粪肠球菌中VRE 3株、HLGR 8株、HLSR 6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58.3%~100.0%,14株大肠埃希菌中8株ESBLs阳性;除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其他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在42.8%~85.7%之间. 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分布复杂,各种细菌感染占主导地位,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不容忽视;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予以准确诊治.

    作者:夏邦世;沈忠海;陈萍;梁博卿;马红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等离子体灭菌器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等离子体灭菌器的性能、灭菌特点及效果. 方法操作等离子体灭菌器,观察灭菌过程,采用化学和生物学方法监测灭菌效果;将其灭菌电刀线与甲醛氧化熏蒸消毒进行对照,观察电刀线使用次数. 结果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后物品的化学和生物学检测均符合灭菌要求,电刀线使用寿命延长,操作简单,灭菌完毕即可使用,对人体无害. 结论等离子体灭菌器使用范围广,低温、低湿、无毒,灭菌周期短,灭菌效果可靠,对物品损伤小,可节约资源,增加收入.

    作者:刘秋秋;李思;谢伏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8例颅脑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在718例颅脑创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39例,感染率5.43%;经过治疗,肺部感染治愈27例(69.23%);显效6例(15.3%);好转3例(7.7%);死亡3例(7.7%). 结论颅脑创伤术后,氧气吸入、鼻饲、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凤云;梁艳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与医院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与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医院感染控制是否得力,取决于一线医务人员.

    作者:朱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120例次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和细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脑脊液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史分析;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 结果 1995~2004年共有109例120例次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绝大部分患者有近期或远期颅脑手术史,发热见于所有患者,颈部抵抗和昏迷的患者发生率约50%,脑脊液多呈化脓性改变,1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5.8%;革兰阴性菌占64.2%,常见的6种病原菌依次为不动杆菌属(24.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5%)、肺炎克雷伯菌(12.5%)、铜绿假单胞菌(10%)、阴沟肠杆菌(8.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5%);脑脊液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 结论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绝大多数发生于颅脑术后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

    作者:李光辉;朱德妹;张婴元;汪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宽噬噬菌体治疗实验性小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研究自医院污水中分离的宽噬噬菌体,治疗小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筛选出宽噬噬菌体,建立小鼠全身感染模型,观察宽噬噬菌体治疗小鼠的细菌感染的疗效. 结果细菌感染的小鼠立即腹腔注射纯化的φ9882(MOI≥10-4, multiple of infection, 感染复数),小鼠生存率为100%;φ9882(MOI, 200)延迟1 h治疗感染的小鼠仍有60%的生存率;热失活φ9882治疗感染的小鼠生存率为0. 结论通过噬菌体治疗剂量、延迟治疗、热失活、体内分布和免疫反应方面的研究,宽噬噬菌体φ9882能有效地治疗小鼠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无不良副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应用噬菌体进行临床抗感染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徐敏超;王晶;严群;胡北;刘双又;胡俊波;朱旭慧;孙自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监测从我院患者中分离到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 方法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阴沟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应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 结果从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到的74株阴沟肠杆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40.5%~91.8%),且分离到ESBLs及AmpC酶分别为31株(41.89%)和10株(13.5%),两种酶同时存在者为6株(6.1%),总产酶株47株,占63.5%.而亚胺培南却对74株阴沟肠杆菌均敏感. 结论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酶和AmpC酶阴沟肠杆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许小敏;陈琳;赵伟和;叶振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医院老年患者败血症诱因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老年患者败血症的诱因以及病原菌耐药性. 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3月~2004年6月住院老年患者败血症病例30例,回顾性分析其诱因、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结果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10例次(占33.33%),心血管疾病9例次(占30.00%),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意外各5例次;在发病前7例(23.33%)施行了穿刺导管深静脉留置;41株病原菌中G+菌6株(14.6%),G-菌27株(65.9%),真菌8株 (19.5%);病原菌分布老年组真菌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对G-杆菌敏感性良好的药物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而耐药性较高的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 结论基础疾病较多、各种侵袭性操作、尤其是静脉导管留置是医院老年患者败血症的诱因;G-菌是主要致病菌;老年组真菌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是良好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庆兴;冯红军;陈迎晓;王邦松;郑宇;苏刚;金益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应用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逐个进行登记,手术切口按<临床外科学>分类法分类,对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给予评价、分析获得资料. 结果在骨科257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占79.37%,未使用的占20.62%,用于治疗的占24.50%,预防的占75.49%;全身用药占95.09%;合理用药占74.50%;不合理的占25.49%;在20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只有34例做了药敏试验,其他均为经验用药. 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疗管理部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使用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定期进行质量考核,加强对抗菌药物销售管理,提高医生的道德观,按科学理论要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卢德文;杨雪英;陈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院内垂直传播分析

    目的调查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与肺炎克雷伯菌(KPN)院内垂直传播流行状况. 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PFGE指纹比较分析. 结果 ICU分离的21株ECO中有10株和7株的相似性系数>90%和100%;KPN有3株相似性系数为100%;神经外科分离的20株ECO中,有9株相似性系数>90%;6株KPN中有4株的相似性系数>90%;干部病房分离的10株ECO中有3株和2株相似性系数>90%和100%;消化科和呼吸科分别在7株和18株ECO中,有2株和2株相似性系数>90%;其他科室也有检出相似性系数>90%的菌株. 结论多科室存在垂直传播,尤以ICU病房严重,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作者:胡大春;邵剑春;杨绍敏;周玲;刘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4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探讨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提高本区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统一检查评分标准,对14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 14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发病率高(15.7%),漏报率高(67.7%),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高(71.2%),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低(12.9%),无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及反馈,病区和诊室洗手设备不规范. 结论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善监控网络、培养高素质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是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王伟秀;沈逸冕;周艳冰;戴荷莲;任金兰;吴妙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

    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科室.因此,必须加强科室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保证无菌物品质量.

    作者:韩平平;郭莹;吕永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病区细菌感染的监测

    目的对重症监护(ICU)病区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送检标本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37℃孵箱培养18~24 h,分离、鉴定菌种;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采用K-B单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0分析软件.结果获得细菌35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0株,革兰阳性球菌156株;标本分布则以痰、体液、分泌物、胆汁常见.结论重症监护病区患者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仍然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该菌的首选药,定期对ICU病区进行细菌流行学调查和实行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极有必要.

    作者:陈求刚;容永忠;王小妹;廖康;陈冬梅;崔颖鹏;曾燕;禤建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38例

    为了解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笔者对3年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住院病历进行调查.

    作者:李秀琦;王完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