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艳;张述萍;周正红;贺良
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与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医院感染控制是否得力,取决于一线医务人员.
作者:朱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戒毒所护理服务对象具有独特的生活、行为模式,他们为罹患经血液传播疾病如HIV、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使护士面临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杨桂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分析、探讨污物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使污染物品经清洗后去除有机、无机污染物,灭菌时达到无菌的水平.
作者:李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控制和预防结核病(TB),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检测结核病的方法很多,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率.24 h尿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则是协助诊断泌尿系结核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常规法镜检阳性率低,近年来,我们将明矾沉淀法与漂浮法联合应用,其阳性率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张鑫;席加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了解2004年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方法对2004 年1 月1 日~2004 年12 月31 日间,北京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 007份尿培养标本及其分离出的632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 结果 2004年尿路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8.29%;其次为肠球菌属(18.67%)、念珠菌属(17.41%)、链球菌属(8.07%)、变形菌属(3.4%)、葡萄球菌属(3.95%)、铜绿假单胞菌(3.17%)及肺炎克雷伯菌(2.37%);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100%敏感;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较高;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2001年有明显上升趋势. 结论 2004年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是肠杆菌属,并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应高度重视.
作者:陈欢;胡云建;毛永辉;刘建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实行卫生洁具规范化管理,我们设计了抹布架,利用医院库存已久的被淘汰的新棉纱蚊帐制作抹布,全院统一使用抹布和抹布架.经过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陈亚庆;常洪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应用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逐个进行登记,手术切口按<临床外科学>分类法分类,对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给予评价、分析获得资料. 结果在骨科257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占79.37%,未使用的占20.62%,用于治疗的占24.50%,预防的占75.49%;全身用药占95.09%;合理用药占74.50%;不合理的占25.49%;在20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只有34例做了药敏试验,其他均为经验用药. 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疗管理部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使用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定期进行质量考核,加强对抗菌药物销售管理,提高医生的道德观,按科学理论要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卢德文;杨雪英;陈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杜绝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制度, 加大对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组织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工作程序. 结果医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使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
作者:朱会英;曹洪涛;阮晓红;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与肺炎克雷伯菌(KPN)院内垂直传播流行状况. 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PFGE指纹比较分析. 结果 ICU分离的21株ECO中有10株和7株的相似性系数>90%和100%;KPN有3株相似性系数为100%;神经外科分离的20株ECO中,有9株相似性系数>90%;6株KPN中有4株的相似性系数>90%;干部病房分离的10株ECO中有3株和2株相似性系数>90%和100%;消化科和呼吸科分别在7株和18株ECO中,有2株和2株相似性系数>90%;其他科室也有检出相似性系数>90%的菌株. 结论多科室存在垂直传播,尤以ICU病房严重,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作者:胡大春;邵剑春;杨绍敏;周玲;刘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米诺环素(派丽奥)治疗智齿冠周炎厌氧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择150例口腔智齿冠周炎厌氧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中A组(受试组)58例、B组(对照组1)47例和C组(对照组2)45例,在治疗前后作厌氧菌培养,观察临床疗效和厌氧菌清除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有效率A组为98.11%,B组为95.45%,C组为45.45%;A组和B组与C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治疗前后用药后厌氧菌的清除率>85%,C组清除率较低,约30%;A组和B组与C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米诺环素用以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施更生;林海升;童永青;尹美女;戴淑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110例ICU 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病年龄、基础疾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进行分析. 结果共检出致病菌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占72.7%(80株),革兰阳性菌(G+)占18.2%(19株),真菌占10%(1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分离率为38.8%,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葡萄球菌总数的31.6%,G-杆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 结论 ICU 机械通气引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以G-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体的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邹小冬;毛小平;刘素玲;彭少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医院感染(HI)和社区获得性感染(CAI)在病原菌分布、细菌的耐药性及产生β-内酰胺酶概率的差异性,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方法收集铜陵地区5所医院2003年10月1日~2004年9月30日,所有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作为受试菌,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采用三维试验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纸片协同法检测MBL. 结果 356株革兰阴性杆菌HI 267株,占75.0%,CAI 89株,占25.0%;HI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或气管分泌物(53.9%),CAI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34.8%);CAI组敏感率普遍高于HI组,356株革兰阴性杆菌检出产ESBLs和AmpC酶77株,总检出率为21.6%,HI 69株,检出率25.8%,CAI 8株,检出率9.0%.结论铜陵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严重,HI组敏感率明显低于CAI组,且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
作者:方平;潘晓龙;周东升;吴同生;吴祥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FGL2基因启动子(位点-1285T/A)多态性与HBV感染有否关联存在. 方法选择传染科门诊及住院部2002~2004年诊治的重庆地区汉族居民2 60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FGL2基因启动子(-1285T/A)多态性,SPSS软件χ2检验及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5,表明拟合度优良;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及性别因素进行分层分析,表明该位点SNP与HBV感染之间无关联存在(P>0.05). 结论 FGL2基因启动子(-1285T/A)多态性与HBV感染有之间无关联.
作者:邓春青;王宇明;邓国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仅耐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且对其他类抗生素也表现出很高的耐药性,MSRA的阳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潘复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设计、构建SV40病毒T抗原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真核细胞进行表达鉴定. 方法采用重叠延伸拼接法,从pUC19-SV40载体中亚克隆切除内含子的SV40病毒T抗原基因全长片段,EcoRⅠ/BamH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上,酶切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构建的载体导入原代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进行表达,检测SV40病毒T抗原基因在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 结果 SV40病毒T抗原基因成功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转染成纤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分别经PCR和RT-PCR反应扩增出288 bp的特异性片段. 结论本试验构建的SV40病毒T抗原重组质粒为利用SV40T抗原进行真核细胞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子工具.
作者:王鹰;邓军;杨希川;郝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并发二重感染的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 方法采取常规鉴定方法对ICU送检感染患者的血、尿、痰、分泌物等219份标本进行培养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形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分离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数据统计时将中敏归于耐药. 结果 219例ICU细菌感染患者二重感染的132例(60.3%), 100例一般病房细菌二重感染只有11例(11.0%)(P<0.01);132例ICU感染患者中,两种细菌混合感染者109例,占二重感染82.6%,其中感染两种产ESBLs细菌16例,占12.1%;3种细菌混合感染者23例,占17.4%;ICU二重感染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上述细菌均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 86.4%,肺炎克雷伯菌90.6%. 结论 ICU患者易出现二重感染、多重耐药,其感染的治疗应慎重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曾利;冯羡菊;张傅山;徐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科室.因此,必须加强科室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保证无菌物品质量.
作者:韩平平;郭莹;吕永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8例颅脑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在718例颅脑创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39例,感染率5.43%;经过治疗,肺部感染治愈27例(69.23%);显效6例(15.3%);好转3例(7.7%);死亡3例(7.7%). 结论颅脑创伤术后,氧气吸入、鼻饲、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凤云;梁艳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ICU)病区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送检标本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37℃孵箱培养18~24 h,分离、鉴定菌种;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采用K-B单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0分析软件.结果获得细菌35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0株,革兰阳性球菌156株;标本分布则以痰、体液、分泌物、胆汁常见.结论重症监护病区患者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仍然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该菌的首选药,定期对ICU病区进行细菌流行学调查和实行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极有必要.
作者:陈求刚;容永忠;王小妹;廖康;陈冬梅;崔颖鹏;曾燕;禤建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病例患者,男,58岁,退休工人.因全身乏力、食欲差、皮肤色素沉着1月余,加重7 d,于2004年5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4月出现食欲差、全身乏力,同时发现皮肤变黑,以颜面、牙龈、掌纹色素沉着为著,无恶心、呕吐.
作者:刘翠平;闫治安;李彬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