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整床式纵形卷筒中单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李金润;宋志平;兰美华;石晓院;邵庆华;杨慧;李秀美

关键词:一次性整床式纵形卷筒中单, 设计, 应用
摘要:目的针对传统中单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对诊疗床上的中单进行改进.方法借鉴日用卷筒卫生纸及工业传输皮带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次性整床式纵形卷筒中单,并在诊疗床上应用300多例.结果改进后的中单改变以往传统中单的常规使用方式,使就诊患者感到安全、整洁;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能更完整地保护床面,减少了因污染中单所造成的感染机会,减轻医源性污染.结论该中单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有积极的作用,有环境保护效果;中单固定架适合安装于任何大小的诊疗床上,适用性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1~2004年院内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调查

    目的对我院确诊的梅毒患者流行特征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1~2004年间梅毒患者的电脑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1~2004年间共监测门诊病例3 308例,阳性495例,阳性率15.0%;住院病例14 452例,阳性136例,阳性率0.94%;梅毒年患病率逐年增长,年均增长38.3%;女性比例逐年提高,性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9.06,P<0.01);男性31~40岁,女性21~30岁为患病高峰;显性梅毒以21~40岁为患病高峰;潜伏梅毒>20岁均多见,>60岁占有较高的比例(26.8%);显性梅毒主要分布于皮肤科、泌尿科、妇产科门诊;潜伏梅毒分布于妇科、血液科、泌尿科等15个科室,妇科为潜伏梅毒的高发科室.结论近年来梅毒患者增长速度较快,女性更明显;显性梅毒好发年龄较宽;潜伏梅毒在老年人占有较高的比例,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应常规进行梅毒检查,以便发现潜伏梅毒并控制其传播.

    作者:吴俊琪;徐瑞龙;郑昭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调查

    目的调查和分析长期应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医院内常见的肺部感染.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6月住院期间中长期应用机械通气的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普通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发生普通肺炎53例,肺结核7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3例,卡氏肺囊虫8例;引发普通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应用通气机的时间和误吸.结论缩短用通气机时间和防止误吸是预防普通细菌性肺炎的重要措施;对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还要警惕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部感染.

    作者:牟小芬;张进川;夏文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ESBLs基因型别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引起医院感染的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ESBLs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为控制ESBLs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了27株不重复的对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采用系列ESBLs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并对PCR产物测序;同时采用ERIC2引物进行rep-PCR.结果对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中为流行的ESBLs是CTX-M-3样(13株阳性,占48%);在我国首次发现肠杆菌科细菌中有VEB-1样β-内酰胺酶流行;产ESBLs阴沟肠杆菌大多具有克隆相关性,它们在流行过程中又分别获得了不同的ESBLs耐药基因.结论上海华山医院引起医院感染的阴沟肠杆菌ESBLs产生率高,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红;蒋晓飞;阮斐怡;李敏;艾芙琪;马逸珉;洪秀华;吕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分布和耐药率分析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分布和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北省16所医院2000~2004年的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 019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948株(93%),革兰阴性菌71株(7%),主要的分离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79.8%),其次是肠球菌属(7.0%)、金黄色葡萄球菌(SAU)(4.5%)、克雷伯菌属(1.7%)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2%);19.6%的SAU和71.3%的CNS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属46.5%耐氨苄西林,除1株鹑鸡肠球菌外,均对万古霉素敏感;56%大肠埃希菌和35%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在0~15.6%之间,对头孢一~四代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70%之间.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死率,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更为重要.

    作者:刘玲;王春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临床感染菌菌谱及其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感染中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5月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并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出的1 584株细菌中,前4位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6%)、克雷伯菌属(13.0%)、大肠埃希菌(10.0%)、白色念珠菌(9.9%);G-杆菌对氨苄西林(86.7%)耐药率高,其次是头孢噻吩(79.5%)、美洛西林(75.7%);敏感的是美罗培南(2.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9.0%)和磷霉素(29.1%);G+葡萄球菌属除万古霉素外,对其他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高于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主要为屎肠球菌(EF),对青霉素类和红霉素类耐药较严重.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和运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欧阳育琪;黄强;颜复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病房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及对策

    由于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不断创新,人们对其概念把握不够准确,容易造成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现象.对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明俊;高延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为使治疗室、换药室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主要改变了以往持物镊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换药碗、镊及纱布用储槽盛装的方法,所有物品尽量布包、小包装,进行高压灭菌.临床使用不仅安全可靠,也为医院节省了支出.

    作者:于爱玉;隋爱萍;张夕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氟康唑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

    目的探讨氟康唑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SAP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6例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为治疗组;对有可疑临床表现但没有病原学证据的66例疑似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分为氟康唑预防组42例和对照组24例.结果氟康唑预防组的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康唑治疗组、预防组和对照组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分别是8.7%、4.8%和12.5%;氟康唑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致失明,而氟康唑预防组无致残者.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SAP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预防性应用氟康唑可降低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

    作者:闫军;郭春海;王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基层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检验科是医院高危主要的科室之一,医院感染管理开展的好坏对降低医院感染、控制感染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基层检验科在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柳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

    为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情况及药敏特点,我们对486例革兰阴性杆菌进行了ESBLs检测,并分析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鑫;席加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物比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到的革兰阴性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试验,测定1 670株革兰阴性菌对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按NCCLS2002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仅次于亚胺培南,对临床常见的非发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的抗菌作用与亚胺培南相当,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则保持很高的敏感性.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较广,抗菌作用也较好,在院内中、重度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娅娟;刘蓬蓬;李萍;孙伟伟;郝晓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加强医务人员洗手预防医院感染

    多项研究表明,正确地洗手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率,应加强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1)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主要的媒介是污染的手,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通过护理用品、器械作为传播病原微生物媒介的报道屡见不鲜.

    作者:朱慧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10种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制备10种中草药提取物,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10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尤以赤芍、石榴皮、五味子和黄连的提取物抗耐药菌活性高,赤芍提取物对上述4种菌的抑制活性均较高,其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0、1.95、1.95、7.80 mg/ml.结论赤芍、石榴皮、五味子和黄连提取物呈现广谱抗菌特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作者:张显忠;郭爱军;李艳玲;苗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我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分析细菌的耐药谱,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经VITEK系统鉴定出16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自动化、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在所有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标本中,以痰液为主(90.1%),其次为创口分泌物和咽拭子;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和22.2%.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痰标本的分离率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耐药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

    作者:余素飞;杨雪飞;李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平板暴露法空气采样方法的改进

    平板暴露法是当前医疗机构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采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给医院感染工作带来很大方便,其监测作用更加明显.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雷爱玲;魏振;芮清龙;刘培跃;邹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确保手术安全

    我们在手术室采取多项安全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大限度地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作者:金春玉;王丽波;王琨;史秀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加强消毒剂在医疗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

    我院对在医疗工作中使用消毒剂的品种、采购、发放、操作监控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以达到品种质量达标,配制操作规范,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霞;王安清;梁自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Fas-FasL和TNF-α介导的细胞凋亡及IL-8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Fas/FasL和TNF-α介导的细胞凋亡及IL-8的分泌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老年COPD患者发作期与缓解期及30例健康老人(对照组)外周血可溶性Fas、TNF-α及IL-8水平的观察.结果发现COPD外周血中可溶性Fas、TNF-α及IL-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5,P<0.01).结论Fas和TNF-α介导老年COPD患者的免疫细胞凋亡,Fas/FasL刺激IL-8的分泌,在老年COPD发病及其发生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长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棉签抽取方法对棉签菌落数影响的探讨

    本调查提出了一种先将棉签顶出再行抽取的方法,并与实际工作中常见、较典型的随意将手指伸入棉签袋内抽取的方法作比较,检测抽取后棉签菌落数.

    作者:漆俐红;陈先蓉;姚猛;杨红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特点及预防控制

    目的探讨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感染分布部位、科室、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目标性调查和医生报告相结合方法.结果我院医院感染分布部位上呼吸道占42.4%为首位;分布科室内科以神经内科和血液肾病科为主,外科以消化外科和心脏外科为主;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头孢他啶敏感;其次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为主,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结论与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和激素滥用、侵袭性操作等感染危险因素和科室收治病种有关,针对此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孙立新;刘翠青;刘素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