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分析

程立

关键词:脑卒中, 真菌性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5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 027例的有关临床资料. 结果 脑卒中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4%;以下呼吸道和口腔感染常见,分别占67.2%和21.1%;感染菌株主要是念珠菌属占96.7%;高龄、昏迷、广谱抗生素应用及时间、长住院日、糖尿病、吞咽困难、低蛋白血症等与真菌性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结论 念珠菌属是真菌性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要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真菌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消毒剂基因初步研究

    目的 比较耐消毒剂基因在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的流行状态. 方法 收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SAU和MRSA菌株, 将其分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两组, 用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A/B,并对组间检出率进行比较. 结果 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SAU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52.2%和1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0.05);23株医院获得性SAU中, MRSA占73.9%,16株社区获得性感染SAU中,MRSA占43.8%;医院与社区获得性MRSA耐消毒剂基因qacA/B检出率分别为58.8%、 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9,<0.01). 结论 医院获得性感染SAU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SAU,这可能是由于医院环境中消毒剂选择压力和(或)携带耐消毒剂基因的菌株在医院内水平传播速度较快的结果.

    作者:王卫华;陈洁;汪丽;毛雄英;吕婉飞;许小敏;邓在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我院自2002年以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组织落实、严格管理、质量监控等3个环节入手,完善了医院内镜的清洗与消毒工作,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丽云;陈玉芳;陈玉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输血科预防医院感染的探讨

    输血科工作人员每天接触来自各种疾病患者的血液标本,直接威胁着科室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必须制定一整套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措施,确保科室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刘玉洁;孙玉霞;郭凯;于天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与对策

    近几年来,我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生于24 h内填表上报控制感染科,但仍存在漏报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新敏;姚秀超;田园;彭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内镜室医务人员自身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内镜室医务人员常被来自检查者的口咽部、胃肠道、血液、分泌物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沙门菌属等侵袭.所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清洗、消毒、灭菌;加强自身防护;提高身体素质是减少医务人员自身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孟琳;张宽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肠杆菌属重复基因间隔共有序列-PCR的分析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E)多重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从重症监护病房(ICU)>60岁的患者中分离到的14株PAE,进行传统的生化、PCR方法、药敏分型和质粒、肠杆菌重复基因间隔共有序列(ERIC)-PCR多态性分析. 结果 传统的生化分为一个型,API 20 NE结果为1344575,药敏则呈现出多重耐药,质粒分型有10株得到约23kb的质粒,其余4株则无,质粒的有无与多重耐药无直接关系;运用ERIC-PCR技术进行基因谱系,聚类分析将株菌主要分为3大类,相似系数从0.62~0.88. 结论 ICU的PAE在老年患者中呈现出散发的状态, ERIC-PCR指纹图谱基因技术分型方法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简便快捷,可用于PAE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周俊英;周新;付有荣;郭清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的安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性危害的发生.

    作者:张杰;李新华;张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口腔科无菌持物钳不同消毒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前,医疗机构广泛使用戊二醛作为一种高效消毒剂.戊二醛有较强的腐蚀性,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很强.因此,对传统的浸泡在2%戊二醛中的无菌持物钳与在常温、常湿环境下干燥无菌持物钳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并做了比较、分析与研究.

    作者:吴碧君;王琴;周壮丽;王碧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 347例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47例清洁手术患者中 343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85%,平均用药时间7.22 d,其中用药>3 d者占90.96%,用药>7 d者达53.35%;在术前0.5~2 h内给药者91例(26.53%);预防用药共7种,头孢菌素类占70.26%,而且多为三代头孢菌素. 结论 在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培训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作者:刘永华;祝洪珍;牛俊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普通病区医护人员手清洁消毒方法的监测与探讨

    清洁洗手是阻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调查3种不同的清洁洗手方法,经过细菌学培养检验,进行临床监测效果评价.

    作者:宋秀玲;刘莉;邓慧萍;郭辉;张坚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目的 分析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 从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60株、铜绿假单胞菌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9株和黄杆菌属15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9种(群)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OXA、CTX-M群、PER、VEB、IMP、VIM、GES. 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TE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6.7%;鲍氏不动杆菌有18株(30.0%)SHV阳性,17株为SHV-12型ESBLs(GenBank登录号:AY259163),另1株为一种新亚型,被命名为 SHV-48;铜绿假单胞菌有1株(3.3%)OXA阳性,为OXA-10型ESBLs;其余基因均阴性. 结论 我院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至少存在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OXA-10.

    作者:陈建中;黄支密;单浩;陈榆;仵蕾;吴晶;糜祖煌;秦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科学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现今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些产品质量问题,通过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进秀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开放试验,完成病例30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 1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7~4d. 结果 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6.7%、83.3%、82.1%. 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其500mg 1次/d给药可达到更高的临床有效率、更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作者:彭华生;叶兴蓉;肖欣荣;王晓湘;王炜;孙海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合理性,找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方法 根据设计的调查表,按照统一方法和标准对14个科室3 343例出院患者做回顾性调查. 结果 抗菌药物总使用率60%,其中预防性应用占总使用率的41%,头孢类药物使用率高,其次为喹诺酮类,一联用药1 150例,二联用药 730例,>三联99例,应用疗程<7 d的1 086例. 结论 应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李雅琴;韩金红;狄惠苗;郭丽英;刘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亲血红蛋白毒物中毒患者时机的探讨

    1 CO中毒CO中毒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CO中度所表现的严重性、复杂性以及高发生率的迟发性(续发性)脑病,CO中毒对各个器官组织均有损害,尤其是大脑受损为严重.当人体出现CO中毒的程度在中度和重度以后,如果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时机出现错误,就会发生极难挽回的恶果.

    作者:李严;罗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75例真菌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调查真菌感染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 收集医院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 175例临床资料及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0.00%),胃肠道占第2位(23.43%),泌尿道占第3位(19.43%);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占首位(68.57%),热带念珠菌占第2位(6.86%),光滑念珠菌占第3位(5.71%). 结论 本组病例发生院内真菌感染与使用抗生素、原发疾病、老龄化等危险因素密切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鲁菊英;顾萍;褚少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株的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研究

    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株的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存在状况. 方法 对分离自天津第四医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20株PAE菌的qacE△1-sul1、intⅠ1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20株PAE菌qacE△1-sul1、intⅠ1基因均阳性. 结论 PAE菌全部携带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

    作者:付建荣;刘群;张艳红;刘金伟;刘静;李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加强检验科清洁工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检验科的清洁工负责收取和终处理标本,每天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性强的物质.加强清洁工的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起着很大作用.

    作者:秦月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透析液中发现马红球菌两例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是马、猪和牛的致病菌,对人类致病极为罕见.近年来病例报道增多,尤其易发生于艾滋病等细胞介导免疫受损患者,可引起艾滋病、血液病、骨髓病和肾移植等患者的肺部感染,仅有少数病例属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其中有与家畜接触史.现将2005年2月在透析液中发现的两例马红球菌予以报道.

    作者:彭献香;龚启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新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重叠综合征的治疗

    目的 评价新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急性加重期的优势. 方法 16例被诊断为重叠综合征急性加重的患者,在先行给予抗生素、解痉、利尿、呼吸兴奋剂治疗效果不佳时,同时迅速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治疗,并分为使用新型Bi-PAP和旧型Bi-PAP机器两组,观察其转归. 结果 其中7例使用新型机器的患者,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全部缓解;9例应用旧型机器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经无创机械通气缓解,另3例因无创治疗效果不佳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结论 新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合理应用,可以使更多的重叠综合征急性加重期患者无需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而缓解,同时减少了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可能性.

    作者:陈哲;刘素彦;陈宝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