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治疗亲血红蛋白毒物中毒患者时机的探讨

李严;罗晓英

关键词:高压氧, 治疗, 亲血红蛋白毒物中毒, 时机
摘要:1 CO中毒CO中毒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CO中度所表现的严重性、复杂性以及高发生率的迟发性(续发性)脑病,CO中毒对各个器官组织均有损害,尤其是大脑受损为严重.当人体出现CO中毒的程度在中度和重度以后,如果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时机出现错误,就会发生极难挽回的恶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使用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使用前瞻性、开放性、非比较的方法研究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进入研究前,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或者血液培养进行病因学调查;入选病例使用美罗培南1g/8h静脉内给药,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时间是3~7 d. 结果 35例(66.04%)患者治愈或好转,6例(11.32%)死亡,有11例(21%)出现临床并发症,但同美罗培南无明显关系. 结论 美罗培南是有效、耐受性良好的药物,本研究中死亡率较低同诊断后首先使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有关.

    作者:江德鹏;向静;熊建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合理性,找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方法 根据设计的调查表,按照统一方法和标准对14个科室3 343例出院患者做回顾性调查. 结果 抗菌药物总使用率60%,其中预防性应用占总使用率的41%,头孢类药物使用率高,其次为喹诺酮类,一联用药1 150例,二联用药 730例,>三联99例,应用疗程<7 d的1 086例. 结论 应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李雅琴;韩金红;狄惠苗;郭丽英;刘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安尔碘皮肤消毒液在献血人群中应用的试验评价

    目的 研究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采血中的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将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21、35、42℃暴露于空气中放置24、48、72 h,测定消毒剂挥发量、有效碘的含量和外观观察,并且采用培养法评价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对献血者肘部消毒效果. 结果 消毒剂在21℃暴露于空气中放置24 h挥发率为5%,有效碘的含量0.215%,35℃、42℃暴露于空气中放置的消毒剂挥发率>5%,有效碘的含量>0.18~0.22%范围,30名献血者肘部皮肤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 结论 安尔碘皮肤消毒剂适合用于献血人群采血前皮肤消毒.

    作者:邱艳;张荣华;许秀兰;王振平;郑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病毒污染血液操作台面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环境并经环境传播的可能性. 方法 在确定环境受HBVM污染的程度和血液中HBVM与HBV传染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HBV污染环境并经环境传播的可能性. 结果 分别有26.39%和11.11%的血液操作台面样本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而对照组样本全部阴性;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血液样本分别有73.72%和100.00% HBV DNA阳性,传染性分别为0~109ID/ml和102~109 ID/ml. 结论 血液操作台面受到了HBVM的污染,这些污染来自于患者的血液,HBV经污染环境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作者:陈美珍;于军;杨双旺;孙佩;肖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加强检验科清洁工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检验科的清洁工负责收取和终处理标本,每天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性强的物质.加强清洁工的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起着很大作用.

    作者:秦月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科学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现今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些产品质量问题,通过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进秀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预防与控制门诊的医院感染

    为了加强对门诊部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措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付欣萍;杨凤;高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灭菌技术探讨

    我院自2005年1~10月,做硬式内镜的清洗灭菌工作共547例,其中腹腔镜363例,膀胱镜95例,椎间盘镜62例、关节镜22例、胸腔镜4例,均采用标准肯格王腔镜中心的清洗灭菌程序,灭菌合格率达100%.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刚荣;王汴云;王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开放试验,完成病例30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 1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7~4d. 结果 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6.7%、83.3%、82.1%. 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其500mg 1次/d给药可达到更高的临床有效率、更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作者:彭华生;叶兴蓉;肖欣荣;王晓湘;王炜;孙海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酶在医疗器械清洗中的作用探讨

    我院供应室从2004年开始选用安必洁多酶清洗剂用于手工器械清洗.作者对清洗消毒器中使用酶后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酶在医疗器械清洗中的效果,以供实践参考.

    作者:胡国凤;李淑玲;李大忻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BacT/Alert3D血培养分级报告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培养结果实行分级报告后,血培养报告时间对临床诊断菌血症的指导意义. 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BacT/Alert 3D和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32,血培养阳性标本经染色,根据形态、数量多少,直接用VITEK32细菌鉴定和药敏,同时种入相应的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用VITEK32细菌鉴定和药敏的标准法进行,二者阳性球菌均用GPI、GPS-106,阴性杆菌用GNI+、GNS-506,实行三级报告. 结果 3 d内血培养阳性的检出率为99.36%,灵敏度99.18%,特异度99.62%,真实性98.89%,患病率25.4%,阳性预测值99.18%,阴性预测值99.62%,阳性似然比261,阴性似然比0.008. 结论 BacT/Alert血培养阳性结合标本直接药敏和鉴定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可大幅度缩短时间,使用标准血培养瓶(BacT/Alert FA、PF)后,常规血培养报告时间≤3 d.

    作者:朱德全;季海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院使用租赁手术器械现状调查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手术及新的术式快速开展及推广,医院对专科手术器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由于这些专业器械普遍价格昂贵以及手术使用的局限性和使用频率低等原因,因此一般医院为了控制成本多采用租赁的方式使用.为了了解租赁手术器械使用情况,笔者对省内20所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和9家器械租赁公司业务员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葆华;易小梅;詹德群;康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感染特征,为临床预防提供指导,推动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方法 取我院2005年1~10月ICU住院并行机械通气≥48h患者83例,其中诊断符合VAP的患者37例,未发生VAP 46例为对照. 结果 在VAP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8.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菌(32.0%),其次为不动杆菌属、表皮葡萄球菌等,合并真菌混合感染亦较多(22.0%);通气天数长、行气管切开、使用皮质激素及患者神志情况等与VAP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制酸剂使用与否与VAP的发生差异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对这类因素应尽量控制,以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孙树梅;李琼;王茵茵;张亚莉;汪能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院消毒剂的正确使用

    医院使用消毒剂被细菌或致病菌污染,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流行或暴发流行.因此,正确使用和管理消毒剂是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

    作者:尹玉华;尹金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的安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性危害的发生.

    作者:张杰;李新华;张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解脲脲支原体和人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方法 对 989例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 结果 989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 683例,感染率为69.1%,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以及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5.1%、2.2%和11.8%,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是多西环素94.1%,其次为阿奇霉素88.7%、交沙霉素86.1%、米诺环素84.9%、克拉霉素81.9%. 结论 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69.1%,主要由解脲脲支原体引起,占79.8%,应首选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作者:徐传和;李琳;毕重秀;姜家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糖尿病合并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继发真菌感染24例分析

    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症,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合并感染.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细菌耐药率不断增加,继而产生多重耐药菌及继发真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继发真菌感染24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敏;徐承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 自临床分离3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DHA、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 结果 39株中TEM阳性13株(33.3%)、OXA-23群阳性20株 (51.3%)、 aac(3)-Ⅰ阳性25株(64.1%)、aac(6′)-Ⅰ阳性25株(64.1%)、ant(3″)-Ⅰ阳性29株(74.4%),其余基因均阴性. 结论 在绍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作者:赵仲农;钱小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 347例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47例清洁手术患者中 343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85%,平均用药时间7.22 d,其中用药>3 d者占90.96%,用药>7 d者达53.35%;在术前0.5~2 h内给药者91例(26.53%);预防用药共7种,头孢菌素类占70.26%,而且多为三代头孢菌素. 结论 在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培训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作者:刘永华;祝洪珍;牛俊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耐药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细菌感染耐药的主要因素. 方法 取35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深部痰液经细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共培养出细菌8类;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有红霉素,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呋辛;35例患者平均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为(27±19.17)d,应用抗菌药物22种、12类,以头孢类居多. 结论 加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与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有关.

    作者:刘仲梅;刘花;吴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