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梅;刘花;吴迪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细菌感染耐药的主要因素. 方法 取35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深部痰液经细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共培养出细菌8类;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有红霉素,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呋辛;35例患者平均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为(27±19.17)d,应用抗菌药物22种、12类,以头孢类居多. 结论 加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与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有关.
作者:刘仲梅;刘花;吴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病例患儿,男,1.5岁,因发热咳嗽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强,双肺内带可见点片状密度增高影,入院诊断:急性支气管炎.经头孢噻肟、苯唑西林、阿米卡星治疗7 d后肺部体征消失,但仍高热不退,3 d后发现右侧腰背部包块,腹部CT报告右侧腹膜后脓肿.转入外科行肾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流出脓液约250 ml,淡黄色,脓液培养出大肠埃希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阿米卡星、头孢曲松治疗.
作者:戴文燕;谭琼;张忠仆;刘小萍;周国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 自临床分离3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DHA、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 结果 39株中TEM阳性13株(33.3%)、OXA-23群阳性20株 (51.3%)、 aac(3)-Ⅰ阳性25株(64.1%)、aac(6′)-Ⅰ阳性25株(64.1%)、ant(3″)-Ⅰ阳性29株(74.4%),其余基因均阴性. 结论 在绍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作者:赵仲农;钱小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几年来,我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生于24 h内填表上报控制感染科,但仍存在漏报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新敏;姚秀超;田园;彭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CO中毒CO中毒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CO中度所表现的严重性、复杂性以及高发生率的迟发性(续发性)脑病,CO中毒对各个器官组织均有损害,尤其是大脑受损为严重.当人体出现CO中毒的程度在中度和重度以后,如果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时机出现错误,就会发生极难挽回的恶果.
作者:李严;罗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开放试验,完成病例30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 1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7~4d. 结果 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6.7%、83.3%、82.1%. 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其500mg 1次/d给药可达到更高的临床有效率、更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作者:彭华生;叶兴蓉;肖欣荣;王晓湘;王炜;孙海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HBsAg阴性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感染状况. 方法 应用罗氏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检测方法追踪6位HBsAg阴性,DNA阳性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同时对进行基因分型、血清转换及ALT 等多项指标的的动态追踪分析观察. 结果 6例阳性样本经过至少40 d追踪发现,3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DNA定量追踪分析表明,病毒载量在(35~1.8)×104拷贝/ml之间,1例为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病毒载量峰值为1.8×104拷贝/ml,3例呈低水平携带状态, 病毒载量在100~500拷贝/ml之间波动;1例病毒载量下降至检不出,而HBsAg转换成阳性;后1例间或能检出病毒,载量<100拷贝/ml. 结论 本实验结果认为有必要进行献血者HBV核酸筛查工作,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
作者:叶贤林;朱为刚;王良华;尚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近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对 263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的非淋菌性尿道炎(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四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性高,均为94.68%,其次为交沙霉素94.30%,多西环素91.63%,低为洛美沙星15.59%. 结论 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作为临床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黏液脓性宫颈炎)的一线用药.
作者:李蕾;邹先彪;刘少卿;杨宇光;张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条件,了解不同洗手方式与医护人员依从性的关系,提高洗手行为依从性,保持手卫生,控制医院感染. 方法 将监测科室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丹尼尔-皮肤消毒液、含氯消毒液、碘伏、皂液流水洗手方式,比较其效果、洗手依从率并行标本菌株鉴定,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选择丹尼尔-皮肤消毒液洗手,效果好、易被医护人员接受、洗手依从率显著提高. 结论 必须具备医护人员易于接受的洗手依从条件,才能提高洗手依从性,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刘灿兰;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供应室从2004年开始选用安必洁多酶清洗剂用于手工器械清洗.作者对清洗消毒器中使用酶后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酶在医疗器械清洗中的效果,以供实践参考.
作者:胡国凤;李淑玲;李大忻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丹尼尔皮肤消毒液是一种速效、免水洗、无刺激的复合型消毒剂.2004年4月我院手术室开始试用丹尼尔外科刷手液和皮肤消毒液替代0.5%碘伏用于手术前手消毒,并根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前后手指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与碘伏洗手比较, 报道如下.
作者:肖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采血中的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将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21、35、42℃暴露于空气中放置24、48、72 h,测定消毒剂挥发量、有效碘的含量和外观观察,并且采用培养法评价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对献血者肘部消毒效果. 结果 消毒剂在21℃暴露于空气中放置24 h挥发率为5%,有效碘的含量0.215%,35℃、42℃暴露于空气中放置的消毒剂挥发率>5%,有效碘的含量>0.18~0.22%范围,30名献血者肘部皮肤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 结论 安尔碘皮肤消毒剂适合用于献血人群采血前皮肤消毒.
作者:邱艳;张荣华;许秀兰;王振平;郑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症,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合并感染.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细菌耐药率不断增加,继而产生多重耐药菌及继发真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继发真菌感染24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敏;徐承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05年9月从1例右下肢截肢术后患者血液中,两次分离到1株黏质红酵母菌,报道如下.
作者:徐礼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 从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60株、铜绿假单胞菌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9株和黄杆菌属15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9种(群)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OXA、CTX-M群、PER、VEB、IMP、VIM、GES. 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TE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6.7%;鲍氏不动杆菌有18株(30.0%)SHV阳性,17株为SHV-12型ESBLs(GenBank登录号:AY259163),另1株为一种新亚型,被命名为 SHV-48;铜绿假单胞菌有1株(3.3%)OXA阳性,为OXA-10型ESBLs;其余基因均阴性. 结论 我院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至少存在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OXA-10.
作者:陈建中;黄支密;单浩;陈榆;仵蕾;吴晶;糜祖煌;秦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引发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MLSB)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收集了引发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 126株,检测红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头孢西丁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小抑菌浓度(MIC);并用D试验检测细菌诱导型和MS耐药表型. 结果 126株表皮葡萄球菌中,90株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36株为甲氧西林敏感菌株(MSSE);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8%、73.8%、89.7%和 91.3%;MRSE中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7%和 85.6%;MSSE中分别为83.3%和80.6%;结构型 (cMLSB)、诱导型(iMLSB)和泵出型MLSB (MS)耐药菌株分别为93株 (73.8%), 13株(10.3%), 11株(8.7%);在cMLS中,MRSE占的比例较高78.5%,而在iMLS中MSSE较多(P<0.05);所有菌株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均敏感(MIC≤1mg/L). 结论 在所收集的菌株中MLSB的耐药率较高,以结构型耐药为主,需谨慎使用MLSB类抗菌药物.
作者:贾宁;徐志凯;沈玉杰;白立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 347例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47例清洁手术患者中 343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85%,平均用药时间7.22 d,其中用药>3 d者占90.96%,用药>7 d者达53.35%;在术前0.5~2 h内给药者91例(26.53%);预防用药共7种,头孢菌素类占70.26%,而且多为三代头孢菌素. 结论 在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培训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作者:刘永华;祝洪珍;牛俊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自2002年以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组织落实、严格管理、质量监控等3个环节入手,完善了医院内镜的清洗与消毒工作,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丽云;陈玉芳;陈玉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呼吸机能保持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纠正患者缺氧和防止二氧化碳的蓄积,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力工具.对其配套的专用螺纹管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使之安全、有效地使用,对维持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我院中心供应室自2004年8月,对呼吸机螺纹管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包装.并用1%康威达消毒液浸泡与清洗、自然晾干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合理性,找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方法 根据设计的调查表,按照统一方法和标准对14个科室3 343例出院患者做回顾性调查. 结果 抗菌药物总使用率60%,其中预防性应用占总使用率的41%,头孢类药物使用率高,其次为喹诺酮类,一联用药1 150例,二联用药 730例,>三联99例,应用疗程<7 d的1 086例. 结论 应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李雅琴;韩金红;狄惠苗;郭丽英;刘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