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3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李蕾;邹先彪;刘少卿;杨宇光;张文英

关键词:支原体, 药敏, 非淋菌性尿道炎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近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对 263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的非淋菌性尿道炎(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四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性高,均为94.68%,其次为交沙霉素94.30%,多西环素91.63%,低为洛美沙星15.59%. 结论 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作为临床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黏液脓性宫颈炎)的一线用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 347例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47例清洁手术患者中 343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85%,平均用药时间7.22 d,其中用药>3 d者占90.96%,用药>7 d者达53.35%;在术前0.5~2 h内给药者91例(26.53%);预防用药共7种,头孢菌素类占70.26%,而且多为三代头孢菌素. 结论 在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培训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作者:刘永华;祝洪珍;牛俊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死亡12例分析

    烧伤感染是烧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特重烧伤患者较长时间、较大剂量、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易发生真菌感染,加之特重烧伤患者全身抵抗力低下,死亡因素增加.通过对我院近20年来特重烧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死亡的12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烧伤后并发真菌感染的特点和预防方案.

    作者:刘秀玲;孙轶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感染特征,为临床预防提供指导,推动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方法 取我院2005年1~10月ICU住院并行机械通气≥48h患者83例,其中诊断符合VAP的患者37例,未发生VAP 46例为对照. 结果 在VAP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8.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菌(32.0%),其次为不动杆菌属、表皮葡萄球菌等,合并真菌混合感染亦较多(22.0%);通气天数长、行气管切开、使用皮质激素及患者神志情况等与VAP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制酸剂使用与否与VAP的发生差异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对这类因素应尽量控制,以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孙树梅;李琼;王茵茵;张亚莉;汪能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引发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MLSB)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收集了引发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 126株,检测红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头孢西丁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小抑菌浓度(MIC);并用D试验检测细菌诱导型和MS耐药表型. 结果 126株表皮葡萄球菌中,90株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36株为甲氧西林敏感菌株(MSSE);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8%、73.8%、89.7%和 91.3%;MRSE中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7%和 85.6%;MSSE中分别为83.3%和80.6%;结构型 (cMLSB)、诱导型(iMLSB)和泵出型MLSB (MS)耐药菌株分别为93株 (73.8%), 13株(10.3%), 11株(8.7%);在cMLS中,MRSE占的比例较高78.5%,而在iMLS中MSSE较多(P<0.05);所有菌株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均敏感(MIC≤1mg/L). 结论 在所收集的菌株中MLSB的耐药率较高,以结构型耐药为主,需谨慎使用MLSB类抗菌药物.

    作者:贾宁;徐志凯;沈玉杰;白立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产DHA-1型AmpC酶和TEM-1型β-内酰胺酶及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氏不动杆菌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株(编号0524)的β-内酰胺酶基因(BLA)、质粒介导耐氟喹诺酮基因(qnr)、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与磺胺类耐药基因(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酶基因(intⅠ1)存在情况. 方法 对0524株应用K-B法检测其耐药表型,应用三维试验检测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表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其BLAs、AMEs、qnr、qacE△1-sul1和intⅠ1基因类型. 结果 0524株鲍氏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产生AmpC酶,携有blaDHA-1基因,同时blaTEM-1型基因,acc(3)-Ⅰ、aac(6′)-Ⅰ、ant(3″)-Ⅰ;qacE△1-sull和intⅠ1均阳性,其他受试基因均阴性. 结论 0524号菌株产生DHA-1型AmpC酶和TEM-1型的广谱β-内酰胺酶,且携带Ⅰ类整合子、消毒剂与磺胺类耐药基因和3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其耐药机制复杂.

    作者:侯天文;尹晓琳;马翠卿;徐树彬;陈晶;陈兴;李玮;白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株的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研究

    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株的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存在状况. 方法 对分离自天津第四医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20株PAE菌的qacE△1-sul1、intⅠ1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20株PAE菌qacE△1-sul1、intⅠ1基因均阳性. 结论 PAE菌全部携带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

    作者:付建荣;刘群;张艳红;刘金伟;刘静;李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我院自2002年以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组织落实、严格管理、质量监控等3个环节入手,完善了医院内镜的清洗与消毒工作,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丽云;陈玉芳;陈玉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酶基因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 β-内酰胺酶的存在形式及其基因类型和转移方式. 方法 利用CLSI纸片法确认实验和APB纸片增强试验分别检测ESBLs和AmpC酶,基因芯片技术和序列分析测定两种酶基因的类型,接合转移实验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耐药基因转移方式. 结果 在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7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0株产酸克雷伯菌中,以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为主要形式,分别占54.2% 和75.0%;单产ESBLs分别为22.2%和25.0%,肺炎克雷伯菌中单产AmpC酶占12.5%;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的AmpC酶基因绝大多数为DHA型(测得DHA-1型基因),ESBLs则以SHV型为主(测得SHV-12型),它们均能通过接合转移方式将其质粒携带的耐药性传递至受体菌. 结论 同时存在的ESBLs和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耐药基因的转移可导致耐药性的传播扩散.

    作者:沈定霞;罗燕萍;曹敬荣;张文利;白立彦;周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使用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使用前瞻性、开放性、非比较的方法研究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进入研究前,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或者血液培养进行病因学调查;入选病例使用美罗培南1g/8h静脉内给药,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时间是3~7 d. 结果 35例(66.04%)患者治愈或好转,6例(11.32%)死亡,有11例(21%)出现临床并发症,但同美罗培南无明显关系. 结论 美罗培南是有效、耐受性良好的药物,本研究中死亡率较低同诊断后首先使用美罗培南控制感染有关.

    作者:江德鹏;向静;熊建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的应用

    随着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光学、光纤和晶体等材料制造的先进医疗用品不断出现,现有的物理和化学灭菌方法已不能满足这些特殊医疗用品的需求.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继甲醛、环氧乙烷和戊二醛等低温灭菌技术之后,又一新的低温灭菌技术.

    作者:方益荣;叶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病毒污染血液操作台面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环境并经环境传播的可能性. 方法 在确定环境受HBVM污染的程度和血液中HBVM与HBV传染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HBV污染环境并经环境传播的可能性. 结果 分别有26.39%和11.11%的血液操作台面样本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而对照组样本全部阴性;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血液样本分别有73.72%和100.00% HBV DNA阳性,传染性分别为0~109ID/ml和102~109 ID/ml. 结论 血液操作台面受到了HBVM的污染,这些污染来自于患者的血液,HBV经污染环境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作者:陈美珍;于军;杨双旺;孙佩;肖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碘仿纱布、纱条的制作和应用

    碘仿是黄色小叶状结晶,有刺鼻的气味,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和乙醚.碘仿遇到创面的分泌物后,即游离出的二氨乙炔,它有制止腐败的作用,能保证持久的杀菌、防腐、除臭作用.它可制成4%~6%碘仿纱布、纱条及10%碘仿软膏等.把浸以含乙醚、甘油、碘仿溶液所制成的纱布、纱条放在手术创口.如上颌骨切除术的创口,腭裂整形缝合术衬垫口内腭护板,填塞牙槽窝,中、小面积植皮,乳突、会阴等手术,可3~10d换药1次.

    作者:王彦琦;梁新;董雅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坚持质量查房控制医院感染在供应室的应用

    我院是一所部队综合性医院,因编制调整,供应室正式专业技术人员减少,临时聘用人员增加,人员变动频繁.根据这些特点,近年来,为保证工作质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作者:刘杜娟;张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解脲脲支原体和人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方法 对 989例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 结果 989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 683例,感染率为69.1%,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以及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5.1%、2.2%和11.8%,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是多西环素94.1%,其次为阿奇霉素88.7%、交沙霉素86.1%、米诺环素84.9%、克拉霉素81.9%. 结论 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69.1%,主要由解脲脲支原体引起,占79.8%,应首选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作者:徐传和;李琳;毕重秀;姜家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支气管镜对不典型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对不典型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支气管结核诊断水平. 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2000年9月~2005年9月5年间,70例经支气管镜病理活检加刷检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支气管镜活检加刷检的确诊率达80.0%;在支气管结核的4种类型中,溃疡型和增殖型发现结核菌概率大,炎症浸润型和狭窄闭塞型较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结核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它具有确诊肺癌和支气管结核、肺结核的双重意义.

    作者:黄斌;谢灿茂;陈侯腾;赵楚生;吴苏武;卢东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目的 分析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 从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60株、铜绿假单胞菌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9株和黄杆菌属15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9种(群)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OXA、CTX-M群、PER、VEB、IMP、VIM、GES. 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TE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6.7%;鲍氏不动杆菌有18株(30.0%)SHV阳性,17株为SHV-12型ESBLs(GenBank登录号:AY259163),另1株为一种新亚型,被命名为 SHV-48;铜绿假单胞菌有1株(3.3%)OXA阳性,为OXA-10型ESBLs;其余基因均阴性. 结论 我院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至少存在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OXA-10.

    作者:陈建中;黄支密;单浩;陈榆;仵蕾;吴晶;糜祖煌;秦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口腔科无菌持物钳不同消毒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前,医疗机构广泛使用戊二醛作为一种高效消毒剂.戊二醛有较强的腐蚀性,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很强.因此,对传统的浸泡在2%戊二醛中的无菌持物钳与在常温、常湿环境下干燥无菌持物钳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并做了比较、分析与研究.

    作者:吴碧君;王琴;周壮丽;王碧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耐药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细菌感染耐药的主要因素. 方法 取35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深部痰液经细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共培养出细菌8类;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有红霉素,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呋辛;35例患者平均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为(27±19.17)d,应用抗菌药物22种、12类,以头孢类居多. 结论 加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与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有关.

    作者:刘仲梅;刘花;吴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开放试验,完成病例30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 1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7~4d. 结果 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6.7%、83.3%、82.1%. 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其500mg 1次/d给药可达到更高的临床有效率、更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作者:彭华生;叶兴蓉;肖欣荣;王晓湘;王炜;孙海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糖尿病合并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继发真菌感染24例分析

    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症,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合并感染.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细菌耐药率不断增加,继而产生多重耐药菌及继发真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继发真菌感染24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敏;徐承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