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温败毒饮的体外抗菌实验

吴整军;陈利平;张军明

关键词:清温败毒饮,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体外抗菌实验
摘要:目的 观察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药理作用.方法 对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的水煎提取液进行体外抗菌试验,体外抗菌试验用试管两倍稀释法,观察给药前后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低杀菌浓度(MBC)示其杀菌活性的变化.结果 清温败毒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7.8mg/ml,MBC为15.6mg/ml;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结论 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球菌属腹腔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肠球菌属在腹腔感染中的作用及感染相关的因素,提出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所调查的33例腹腔肠球菌属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粪肠球菌是引起腹腔感染的主要菌种;对于肠球菌属引起的腹腔感染,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是抗感染经验治疗的第一选择;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三代头孢菌素对耐药肠球菌的促定植作用和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对于耐药肠球菌的选择性压力有关.结论 肠球菌属在腹腔感染中的作用应受到临床的足够重视,有效地治疗与病原菌的清除相关.

    作者:梁冰;孙英姿;王华强;孙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医疗器械酶洗应注意的问题

    目的 探讨酶清洗剂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酶清洗剂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如何选择酶清洗剂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器械的清洗必须使用液态、清澈透明、无泡或少泡,均匀无杂质、具有漂洁功能、适水温的要求、对水质无限制的多酶清洗剂.结论 医疗器械的清洗采用优质多酶清洗剂,对保证消毒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索继江;蒋礼恒;魏华;邢玉斌;袁云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烧伤监护病房与普通烧伤病房创面细菌感染的临床与耐药性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同时间段内普通烧伤病房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耐药性,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6、7月间发生于ICU和普通烧伤病房的19例、161例次(ICU4例、114例次,普通病房15例、47例次)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活性,进行回顾性地对照研究.结果 ICU病房患者的易感性强,细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普通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ICU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普通病房严重.结论 ICU病房与普通病房的细菌构成、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一定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阻断病原菌在不同病房间的传播.

    作者:李峰;柴家科;常东;蒋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

    我院自2001年1月开展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以来,治愈白内障患者1537例.

    作者:周月华;付淑琴;曲荣梅;宋吉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手术器械保湿处理对清洁效果的影响

    目的 客观检测和分析不同的保湿处理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日常的手术器械清洗和保养工作中,各抽取1周内所处理的大部分器械,在3种不同的保湿处理后再立即清洗,用目测的方法(裸视和5倍放大镜下观察)对比其清洁质量.结果 在器械的保湿处理上,多酶清洗剂效果佳,清水次之,含氯消毒剂则较差.结论 医院应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保湿方法,建立恰当的器械处理流程.

    作者:黄浩;刘葆华;詹德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肺部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肺部感染患者肠杆菌科产ESBLs细菌的临床特点、耐药性及对策.方法 2001年2月~2004年9月,从本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做细菌培养,采用K-B琼脂扩散法和ESBLs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结果 共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541株,其中产ESBLs菌135株;药敏试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低为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31.11%和44.44%;产ESBLs菌株较不产ESBLs菌株表现为对抗菌药物明显高的耐药率(P<0.01);共筛选出入住ICU、侵袭性医疗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等6个危险因素.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较严重,产ESBLs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滕琳;苏芬;刘婷;甄永强;吴立平;孙开宇;王乐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预防措施

    目的 研究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方法 采用WHO推存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结果 洁净手术部每个工作环节,把消毒技术规范融于每天每步工作之中,形成实施过程质量.结论 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患者安全系数,降低手术感染率.

    作者:蔡奕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调查

    目的 为了解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37例>60岁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60岁老年患者占85.25%,死亡率为25.74%;病原体培养结果以G-杆菌为主(57.81%),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35.93%)和真菌(21.88%).结论 老年患者原发病重、住院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诊疗操作和创伤手术多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合理,是造成医院感染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作者:文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沿海海区副溶血弧菌致病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方法 毒力实验组:35只清洁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腹腔注射副溶血弧菌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脏器培养,4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毒力实验组:1只小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后血培养阳性,解剖脏器压印细菌培养阳性;伤口感染组:伤口浸泡菌液后,感染率为100%,血液及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性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炎性反应.结论 自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作者:马骢;郝秀红;王芳;韩善桥;虞积耀;段蕴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细菌内毒素与牙髓炎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急、慢性牙髓炎症状态下牙髓腔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及其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鲎试剂显色技术,定量检测急、慢性牙髓炎症状态下的牙髓腔内细菌内毒素含量,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内毒素含量与牙髓炎症状态下的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急、慢性牙髓炎组的内毒素含量有极大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内毒素含量与临床表现中的自发痛、放射性疼痛有明显相关.

    作者:王建宁;朱振云;肖水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

    为探讨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对我院2年6个月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瑞英;盖红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颈淋巴清扫术后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以2000年8月~2005年8月进行的116例颈淋巴清扫术患者医院感染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进行对照,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2例、25例次,感染率为18.97%,例次感染率为21.55%;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呼吸道感染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48%、24%,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行侵入性操作、有慢性疾病史、年龄、住院天数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淋巴清扫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对于高危患者更应成为重点防护对象.

    作者:张秋霞;徐永根;金巧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供应室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及其防护

    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工作人员则处于多种潜在危害因素之中,因而严格有效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免遭疾病的侵袭,还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现就供应室环境中常见的有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及其防护作一探讨.

    作者:顾晓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宫腔镜常用几种灭菌方法比较

    我国各大医院一般均存在患者多、内镜少、使用频繁、消毒不彻底等情况,所以必须加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宫腔镜必须达到灭菌.作为侵入人体腔内的器械,精密度高,结构复杂,用后的消毒灭菌难度大;同时价格昂贵,医院购置有限,存在供需矛盾,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寻找一种即安全、快捷又对内镜损伤小的灭菌方法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曾经使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祝洪珍;刘永华;王超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1医院感染原因分析1.1医院住院条件较差多人住一病房,使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影响,探视人员也可以给患者带来感染危险.很多病房设施简陋,无洗手间,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作者:张晓琴;汪里萍;胡红菊;何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

    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1 d的全院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给药途径、用药量.结果 1347例住院患者中,68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15%;总DDD为1377.73,使用指数为102.28;抗菌药物使用指数排在前5位的科室为呼吸科(272.58)、口腔科(193.86)、泌尿外科(158.15)、普外科(157.82)、神经外科(155.69).结论 使用指数能较准确反映抗菌药物利用情况,口腔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过多.

    作者:任南;吴安华;冯丽;文细毛;易霞云;吕一欣;龚瑞娥;黄勋;王曼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阴沟肠杆菌对3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调查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3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对20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耐药基因.结果 20株阴沟肠杆菌呈多重耐药;β-内酰胺酶基因ACT-1、DHA和TEM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4株(70.0%)、9株(45.0%)和11株(55.0%),而其余基因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nt(3″)-Ⅰ、ant(2″)-Ⅰ、aac(6′)-Ⅱ、aac(3)-Ⅱ阳性株数分别为10株(50.0%)、3株(15.0%)、2株(10.0%)、1株(5.0%)、1株(5.0%),而aac(3)-Ⅰ基因均阴性;复方新诺明耐药基因sulⅠ、dfrA1、dfrA17阳性株数为10株(50.0%)、1株(5.0%)、0.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3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携带率高.

    作者:过毅;金辉;蔡培泉;王春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对神经外科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及意义.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3年5~12月,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与2002年5~12月间神经外科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标性监测267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共发生100例,136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5%,感染例次发病率为50.9%,明显高于2002年5~12月间,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24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20.2%和感染例次发病率21.4%,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标性监测方法能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现率,为有效地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任玲;周宏;郑雯;茅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鲍氏不动杆菌5年感染监测

    目的 监测近5年来临床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近5年来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感染部位及对20种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统计年限内,我院共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523株,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科室以重症监护中心多,与同期分离菌株相比,检出率从2000年3.9%依次上升至2004年11.1%,对20种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不同程度增强,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高.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高,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徐礼锋;祝进;陆军;毛国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目的 探讨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129例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内源性和外源性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及预后.结果 115例患者有≥1种内源性危险因素,主要为营养不良(57.4%)、各种恶性肿瘤(29.5%)、糖尿病(25.6%)等;99例患者曾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分离革兰阴性杆菌102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18株;假单胞菌属18株;鲍氏/乙酸钙不动杆菌18株;药敏试验显示,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因,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乙酸钙不动杆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不容忽视.

    作者:戴丽;李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