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李真
目的 研究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方法 采用WHO推存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结果 洁净手术部每个工作环节,把消毒技术规范融于每天每步工作之中,形成实施过程质量.结论 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患者安全系数,降低手术感染率.
作者:蔡奕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对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及治疗多依赖于细菌培养,如不及时对症治疗易引起中耳炎的颅内外并发症和后遗症.我们对五官科送检的儿童耳分泌物进行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易婷曲;沈传伟;许爱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药理作用.方法 对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的水煎提取液进行体外抗菌试验,体外抗菌试验用试管两倍稀释法,观察给药前后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低杀菌浓度(MBC)示其杀菌活性的变化.结果 清温败毒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7.8mg/ml,MBC为15.6mg/ml;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结论 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作用.
作者:吴整军;陈利平;张军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株临床分离的PAE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7种ESBLs基因.结果 35株PAE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1基因均阴性.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PAE TEM、OXA、PER、GES基因携带率高,检出GES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作者:常东;蒋伟;魏华;王春新;张云杰;糜祖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1~4月我院EICU患者分离的病原菌.结果 从43例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出119株无重复的病原菌,共21种细菌和4种真菌;51株非发酵菌,26株葡萄球菌属,25株真菌,肠杆菌科细菌只有8株;分离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分离的菌株65.5%来自于痰标本,其次为血液标本9.2%;复数感染病例非常高,达81.4%,多的感染8种病原菌;感染的26株葡萄球菌属有23株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8株肠杆菌科细菌有2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65.1%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 EICU患者感染的细菌以非发酵菌为主,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
作者:李美兰;俞继芳;余方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对4种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纸片协同试验分别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金属酶,同时用K-B法对所有试验菌株进行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16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51株ESBLs阳性,包括:大肠埃希菌23株,阳性率26.3%;肺炎克雷伯菌28株,阳性率35.9%;85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产金属酶33株,阳性率38.8%;鲍氏不动杆菌未检出产金属酶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酶与否的肠杆菌科细菌均具稳定的高敏感率,尤其是对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分别达87.0%和89.3%;对产金属酶和非产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其敏感率分别为57.6%和92.3%.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4种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于产ESBLs菌或产金属酶细菌引起的感染,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作者:钱小毛;赵仲农;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方法 毒力实验组:35只清洁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腹腔注射副溶血弧菌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脏器培养,4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毒力实验组:1只小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后血培养阳性,解剖脏器压印细菌培养阳性;伤口感染组:伤口浸泡菌液后,感染率为100%,血液及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性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炎性反应.结论 自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作者:马骢;郝秀红;王芳;韩善桥;虞积耀;段蕴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监测近5年来临床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近5年来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感染部位及对20种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统计年限内,我院共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523株,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科室以重症监护中心多,与同期分离菌株相比,检出率从2000年3.9%依次上升至2004年11.1%,对20种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不同程度增强,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高.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高,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徐礼锋;祝进;陆军;毛国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彻底杀灭口腔手机、洁牙机上的病原菌、病毒,我科自2003年购进卫生部口腔消毒灭菌国际招标采购的德国产3次预真空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全自动注油机、热封灭菌袋,现将临床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鲁伟;高玉萍;储从家;蔡德芳;李江涛;毛永惠;杨长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院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表达产物PIA的阳性率及其与黏附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对ica操纵子中icaA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琼脂糖电泳检测;采用刚果红琼脂检测基因产物PIA;采用输液器管壁黏附表皮葡萄球菌量评价其对输液器管壁的黏附能力.结果 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中icaA基因检出率为51.5%,PIA检出率为50.0%;PIA阳性、阴性两组菌落计数均值分别为4.94×105CFU/ml、1.40×105 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检测表皮葡萄球菌icaA方法简便易行,能可靠地反映其PIA的表达情况;PIA阳性、阴性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黄长武;邱君凤;许颂霄;李兴禄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细菌分布及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析2002年1月~2005年8月ICU患者分离所得413株细菌,总结细菌种类分布.结果 413株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87株、鲍氏不动杆菌4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4株、表皮葡萄球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菌19株;其中常见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07%)、鲍氏不动杆菌(11.62%)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23%).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源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逐渐增多,应监测细菌变迁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宋青;周飞虎;王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酶清洗剂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酶清洗剂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如何选择酶清洗剂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器械的清洗必须使用液态、清澈透明、无泡或少泡,均匀无杂质、具有漂洁功能、适水温的要求、对水质无限制的多酶清洗剂.结论 医疗器械的清洗采用优质多酶清洗剂,对保证消毒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索继江;蒋礼恒;魏华;邢玉斌;袁云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内镜是现代医学中很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已成为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污染后,清洗、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据报道[1],美国每年有4650万例次外科手术和更多的侵入性诊疗操作,例如,胃肠内镜的患者大约就有500万例次,由于消毒不彻底,导致交叉感染,常见的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及其他常见菌,也有HIV、大肠埃希菌.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科室在2004年1~6月份压力蒸汽灭菌中发生49个湿包,现将造成湿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控制湿包的措施.
作者:张爱清;叶绿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标本送检证实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例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为医院感染,34例MDRP感染者病死率67.7%,有30例合并有1~5种基础疾病,≥2种细菌混合感染者26例.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年老、合并基础疾病及混合细菌感染者.
作者:王豫平;王慕云;廖致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1 d的全院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给药途径、用药量.结果 1347例住院患者中,68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15%;总DDD为1377.73,使用指数为102.28;抗菌药物使用指数排在前5位的科室为呼吸科(272.58)、口腔科(193.86)、泌尿外科(158.15)、普外科(157.82)、神经外科(155.69).结论 使用指数能较准确反映抗菌药物利用情况,口腔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过多.
作者:任南;吴安华;冯丽;文细毛;易霞云;吕一欣;龚瑞娥;黄勋;王曼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与已上市罗红霉素片为对照,考察另一国产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18例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两种制剂后,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经3P97程序拟合处理,二者的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试验制剂及参比制剂的罗红霉素实测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0.869±2.671)μg/ml和(11.250±3.097)μg/ml;实测平均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7±0.8)h和(1.6±0.8)h;t1/2(ke)分别为(13.407±2.391)和(12.496±2.231)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n平均值分别为(127.097±32.971)μg·ml-1·h和(134.429±35.783)μg·ml-1·h;AUC0-∞平均值分别为(136.556±33.958)μg·ml-1·h和(143.483±38.052)μg·ml-1·h;试验制剂及参比制剂比较,罗红霉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分别为(95.79±17.46)%、(96.58±16.66)%;对药动学参数AUC、Cmax、Tmax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制剂在处方与周期间P>0.05.结论试验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李彦;钱平利;刘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属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了解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4年推荐的标准,测定葡萄球菌属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结果 77株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7株)中,红霉素与克林霉素同时耐药者分别占50.0%和22.8%,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分别占20.0%和59.6%,其中D试验阳性分别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株的50.0%和61.8%.结论 临床微生物室应开展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属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B类链阳霉素类抗菌药物.
作者:赵瑞珍;陈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氯霉素外涂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作用.方法 100例手术前须留置导尿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导尿管外涂氯霉素后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余下5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定期留置标本做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导尿管后的第7、10天.结果 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66.7%,而试验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6.7%和30.0%,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霉素外涂导尿管对预防早期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丽娴;林楚芳;马惜珍;林章礼;李光昭;孙红;郑楚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讨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方面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及经验总结.结果 3年中,我院供应室共供应临床科室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3006.9万件,监测合格率为100%,未出现一起临床不良反应;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未出现因积压过期的物品;提高了成本核算,减少了发放中的误差率,年误差率由原来的0.003%降到了0.00066%.结论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全程质控管理,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有效地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安全有效使用,为使用科室的成本核算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数据.
作者:孙雪莹;王华生;徐然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