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珍;陈乾
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工作人员则处于多种潜在危害因素之中,因而严格有效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免遭疾病的侵袭,还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现就供应室环境中常见的有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及其防护作一探讨.
作者:顾晓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对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及治疗多依赖于细菌培养,如不及时对症治疗易引起中耳炎的颅内外并发症和后遗症.我们对五官科送检的儿童耳分泌物进行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易婷曲;沈传伟;许爱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B超室的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是一个被容易忽视的科室,其存在很多的感染机会,所以,预防B超室的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环节,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作者:李安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株临床分离的PAE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7种ESBLs基因.结果 35株PAE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1基因均阴性.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PAE TEM、OXA、PER、GES基因携带率高,检出GES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作者:常东;蒋伟;魏华;王春新;张云杰;糜祖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泌尿系感染.方法 制定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监测方案,采用病房查房查阅病历、微生物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分析2004年1~12月份留置尿管患者617例次.结果 生泌尿系感染病例89例,感染例次106次,感染率为14.42%,占医院感染的62.72%,位于医院感染的第1位;院内泌尿系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插尿管、留置尿管持续时间长及无菌操作不严格、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结论 严格掌握插尿管的适应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严格导尿管的无菌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郭丽珍;雷风仙;张丽平;赵小平;郭兵方;郭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酶清洗剂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酶清洗剂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如何选择酶清洗剂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器械的清洗必须使用液态、清澈透明、无泡或少泡,均匀无杂质、具有漂洁功能、适水温的要求、对水质无限制的多酶清洗剂.结论 医疗器械的清洗采用优质多酶清洗剂,对保证消毒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索继江;蒋礼恒;魏华;邢玉斌;袁云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药理作用.方法 对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的水煎提取液进行体外抗菌试验,体外抗菌试验用试管两倍稀释法,观察给药前后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低杀菌浓度(MBC)示其杀菌活性的变化.结果 清温败毒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7.8mg/ml,MBC为15.6mg/ml;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结论 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作用.
作者:吴整军;陈利平;张军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客观检测和分析不同的保湿处理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日常的手术器械清洗和保养工作中,各抽取1周内所处理的大部分器械,在3种不同的保湿处理后再立即清洗,用目测的方法(裸视和5倍放大镜下观察)对比其清洁质量.结果 在器械的保湿处理上,多酶清洗剂效果佳,清水次之,含氯消毒剂则较差.结论 医院应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保湿方法,建立恰当的器械处理流程.
作者:黄浩;刘葆华;詹德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解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37例>60岁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60岁老年患者占85.25%,死亡率为25.74%;病原体培养结果以G-杆菌为主(57.81%),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35.93%)和真菌(21.88%).结论 老年患者原发病重、住院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诊疗操作和创伤手术多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合理,是造成医院感染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作者:文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急、慢性牙髓炎症状态下牙髓腔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及其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鲎试剂显色技术,定量检测急、慢性牙髓炎症状态下的牙髓腔内细菌内毒素含量,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内毒素含量与牙髓炎症状态下的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急、慢性牙髓炎组的内毒素含量有极大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内毒素含量与临床表现中的自发痛、放射性疼痛有明显相关.
作者:王建宁;朱振云;肖水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细菌分布及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析2002年1月~2005年8月ICU患者分离所得413株细菌,总结细菌种类分布.结果 413株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87株、鲍氏不动杆菌4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4株、表皮葡萄球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菌19株;其中常见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07%)、鲍氏不动杆菌(11.62%)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23%).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源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逐渐增多,应监测细菌变迁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宋青;周飞虎;王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1 d的全院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给药途径、用药量.结果 1347例住院患者中,68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15%;总DDD为1377.73,使用指数为102.28;抗菌药物使用指数排在前5位的科室为呼吸科(272.58)、口腔科(193.86)、泌尿外科(158.15)、普外科(157.82)、神经外科(155.69).结论 使用指数能较准确反映抗菌药物利用情况,口腔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过多.
作者:任南;吴安华;冯丽;文细毛;易霞云;吕一欣;龚瑞娥;黄勋;王曼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讨老年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我院2001年6月~2005年4月老年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部位、患者基础疾病及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184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为痰液、尿液、咽拭子、脓液等;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耐药率低的药物是亚胺培南,为2.2%,其次为阿米卡星(37.5%)和氨苄西林/舒巴坦(39.7%),耐药率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为83.2%.结论 老年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卢建雄;李翊锐;邵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3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对20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耐药基因.结果 20株阴沟肠杆菌呈多重耐药;β-内酰胺酶基因ACT-1、DHA和TEM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4株(70.0%)、9株(45.0%)和11株(55.0%),而其余基因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nt(3″)-Ⅰ、ant(2″)-Ⅰ、aac(6′)-Ⅱ、aac(3)-Ⅱ阳性株数分别为10株(50.0%)、3株(15.0%)、2株(10.0%)、1株(5.0%)、1株(5.0%),而aac(3)-Ⅰ基因均阴性;复方新诺明耐药基因sulⅠ、dfrA1、dfrA17阳性株数为10株(50.0%)、1株(5.0%)、0.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3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携带率高.
作者:过毅;金辉;蔡培泉;王春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纤连蛋白(FN)在不同类型的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与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纤连蛋白在正常和病变肝组织内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并以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肝病患者血清内透明质酸的含量.结果 慢性活动性肝组织中肝细胞和内皮细胞内FN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AH)组和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组(P<0.05);FN在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内不表达,在内皮细胞内呈弱阳性表达,但在各型肝炎的炎症细胞浸润区内FN呈阳性表达;肝组织中FN阳性表达的患者血清内HA含量为(203.7±121.6)ng/ml,明显高于阴性和弱阳性表达患者(139.2±158.0)ng/ml和(130.4±65.1)ng/ml(P<0.01).结论 FN是肝纤维化的前驱物质,参与新生纤维组织的形成,与肝组织的损伤及其修复和血清内HA含量增大有关.
作者:王海滨;石新惠;张云杰;张冬青;孙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国各大医院一般均存在患者多、内镜少、使用频繁、消毒不彻底等情况,所以必须加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宫腔镜必须达到灭菌.作为侵入人体腔内的器械,精密度高,结构复杂,用后的消毒灭菌难度大;同时价格昂贵,医院购置有限,存在供需矛盾,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寻找一种即安全、快捷又对内镜损伤小的灭菌方法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曾经使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祝洪珍;刘永华;王超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对4种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纸片协同试验分别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金属酶,同时用K-B法对所有试验菌株进行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16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51株ESBLs阳性,包括:大肠埃希菌23株,阳性率26.3%;肺炎克雷伯菌28株,阳性率35.9%;85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产金属酶33株,阳性率38.8%;鲍氏不动杆菌未检出产金属酶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酶与否的肠杆菌科细菌均具稳定的高敏感率,尤其是对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分别达87.0%和89.3%;对产金属酶和非产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其敏感率分别为57.6%和92.3%.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4种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于产ESBLs菌或产金属酶细菌引起的感染,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作者:钱小毛;赵仲农;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灭菌物品包装材料容易被忽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总结了我院自2003年6月起使用3M皱纹纸的临床工作体会.
作者:刘敏;曹华;宋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讨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方面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及经验总结.结果 3年中,我院供应室共供应临床科室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3006.9万件,监测合格率为100%,未出现一起临床不良反应;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未出现因积压过期的物品;提高了成本核算,减少了发放中的误差率,年误差率由原来的0.003%降到了0.00066%.结论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全程质控管理,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有效地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安全有效使用,为使用科室的成本核算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数据.
作者:孙雪莹;王华生;徐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比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同时间段内普通烧伤病房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耐药性,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6、7月间发生于ICU和普通烧伤病房的19例、161例次(ICU4例、114例次,普通病房15例、47例次)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活性,进行回顾性地对照研究.结果 ICU病房患者的易感性强,细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普通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ICU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普通病房严重.结论 ICU病房与普通病房的细菌构成、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一定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阻断病原菌在不同病房间的传播.
作者:李峰;柴家科;常东;蒋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