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

任南;吴安华;冯丽;文细毛;易霞云;吕一欣;龚瑞娥;黄勋;王曼平

关键词: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药物利用, 横断面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1 d的全院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给药途径、用药量.结果 1347例住院患者中,68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15%;总DDD为1377.73,使用指数为102.28;抗菌药物使用指数排在前5位的科室为呼吸科(272.58)、口腔科(193.86)、泌尿外科(158.15)、普外科(157.82)、神经外科(155.69).结论 使用指数能较准确反映抗菌药物利用情况,口腔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过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住院患者菌血症暴发流行的调查

    目的 了解肿瘤住院患者并发菌血症暴发流行的情况,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肿瘤内科1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在一个多月内先后出现寒颤、高热进行分析,并对中心静脉导管做细菌培养.结果 血培养结果均分离出病原微生物.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感染症状,要考虑导管本身污染的可能性,进行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叶志军;张小娟;王文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湿包形成的相关因素与控制方法

    我科室在2004年1~6月份压力蒸汽灭菌中发生49个湿包,现将造成湿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控制湿包的措施.

    作者:张爱清;叶绿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手术器械保湿处理对清洁效果的影响

    目的 客观检测和分析不同的保湿处理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日常的手术器械清洗和保养工作中,各抽取1周内所处理的大部分器械,在3种不同的保湿处理后再立即清洗,用目测的方法(裸视和5倍放大镜下观察)对比其清洁质量.结果 在器械的保湿处理上,多酶清洗剂效果佳,清水次之,含氯消毒剂则较差.结论 医院应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保湿方法,建立恰当的器械处理流程.

    作者:黄浩;刘葆华;詹德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消化内镜消毒剂选择

    内镜是现代医学中很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已成为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污染后,清洗、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据报道[1],美国每年有4650万例次外科手术和更多的侵入性诊疗操作,例如,胃肠内镜的患者大约就有500万例次,由于消毒不彻底,导致交叉感染,常见的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及其他常见菌,也有HIV、大肠埃希菌.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成团泛菌引发临床感染调查

    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广泛存在于空气尘埃、植物花粉、蔬菜、土壤、粮食与饲料中,在临床上为条件致病菌,我院自1994年从硬皮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尿中,首次检出成团泛菌后,又陆续检出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善军;冯琴;张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4种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 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对4种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纸片协同试验分别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金属酶,同时用K-B法对所有试验菌株进行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16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51株ESBLs阳性,包括:大肠埃希菌23株,阳性率26.3%;肺炎克雷伯菌28株,阳性率35.9%;85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产金属酶33株,阳性率38.8%;鲍氏不动杆菌未检出产金属酶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酶与否的肠杆菌科细菌均具稳定的高敏感率,尤其是对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分别达87.0%和89.3%;对产金属酶和非产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其敏感率分别为57.6%和92.3%.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4种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于产ESBLs菌或产金属酶细菌引起的感染,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作者:钱小毛;赵仲农;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供应室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全程质控管理

    目的 讨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方面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及经验总结.结果 3年中,我院供应室共供应临床科室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3006.9万件,监测合格率为100%,未出现一起临床不良反应;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未出现因积压过期的物品;提高了成本核算,减少了发放中的误差率,年误差率由原来的0.003%降到了0.00066%.结论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全程质控管理,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有效地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安全有效使用,为使用科室的成本核算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数据.

    作者:孙雪莹;王华生;徐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肺部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肺部感染患者肠杆菌科产ESBLs细菌的临床特点、耐药性及对策.方法 2001年2月~2004年9月,从本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做细菌培养,采用K-B琼脂扩散法和ESBLs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结果 共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541株,其中产ESBLs菌135株;药敏试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低为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31.11%和44.44%;产ESBLs菌株较不产ESBLs菌株表现为对抗菌药物明显高的耐药率(P<0.01);共筛选出入住ICU、侵袭性医疗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等6个危险因素.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较严重,产ESBLs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滕琳;苏芬;刘婷;甄永强;吴立平;孙开宇;王乐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目的 通过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前期研究已确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54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SHV型质粒进行基因分型,探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试图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新方法.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扩增出SHV型质粒的编码序列,扩增产物运用DHPLc技术进行分析和DNA测序,确定其基因突变的类型,后通过比对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DHPLc分析样本的阳性率为100%,均表现为形态各异的异常洗脱峰(双峰或三峰);测序结果表明所有样本与SHV-1比较均存在着耐药基因突变;并且DHPLc中异常峰一致的样本均为同一基因亚型.结论 本次实验中DHPLc的敏感性高达100%,并且每一种SHV亚型具有特定的洗脱峰型,所以DHPLc可用于细菌耐药基因的分型,能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突变,不但准确性较高,而且具有简便快捷、经济等特点,有很大的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张盛斌;刘朝晖;杨银梅;王汉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目的 调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株临床分离的PAE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7种ESBLs基因.结果 35株PAE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1基因均阴性.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PAE TEM、OXA、PER、GES基因携带率高,检出GES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作者:常东;蒋伟;魏华;王春新;张云杰;糜祖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与变迁分析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细菌分布及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析2002年1月~2005年8月ICU患者分离所得413株细菌,总结细菌种类分布.结果 413株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87株、鲍氏不动杆菌4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4株、表皮葡萄球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菌19株;其中常见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07%)、鲍氏不动杆菌(11.62%)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23%).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源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逐渐增多,应监测细菌变迁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宋青;周飞虎;王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标本送检证实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例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为医院感染,34例MDRP感染者病死率67.7%,有30例合并有1~5种基础疾病,≥2种细菌混合感染者26例.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年老、合并基础疾病及混合细菌感染者.

    作者:王豫平;王慕云;廖致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中医疗纠纷处理的制约因素

    目的 探讨由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处理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 列举分析处理医院感染医疗纠纷时的几个制约因素.结果 在依法处理医院感染医疗纠纷时存在几个制约因素:一是医院感染无法消灭和卫生服务供给的专业性,决定了由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将长期存在;二是我国现阶段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还处于建立健全时期,主要表现为医疗过失行为的判定标准不完善,现行的医院感染规章及规范中部分内容可行性不强;三是部分由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其取证受医院医疗条件、医疗费用和医疗文书的限制,上述几个制约因素导致医院往往在不能查清医院感染原因的情况下,为了息事宁人而对患者予以赔偿.结论 解决以上问题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加强医院感染的法制化建设,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医疗风险保险制度;医务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对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切忌隐瞒不报;以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兰美华;张彦;石晓院;任福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清温败毒饮的体外抗菌实验

    目的 观察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药理作用.方法 对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的水煎提取液进行体外抗菌试验,体外抗菌试验用试管两倍稀释法,观察给药前后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低杀菌浓度(MBC)示其杀菌活性的变化.结果 清温败毒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7.8mg/ml,MBC为15.6mg/ml;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结论 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作用.

    作者:吴整军;陈利平;张军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沿海海区副溶血弧菌致病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方法 毒力实验组:35只清洁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腹腔注射副溶血弧菌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脏器培养,4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毒力实验组:1只小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后血培养阳性,解剖脏器压印细菌培养阳性;伤口感染组:伤口浸泡菌液后,感染率为100%,血液及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性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炎性反应.结论 自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作者:马骢;郝秀红;王芳;韩善桥;虞积耀;段蕴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目的 探讨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129例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内源性和外源性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及预后.结果 115例患者有≥1种内源性危险因素,主要为营养不良(57.4%)、各种恶性肿瘤(29.5%)、糖尿病(25.6%)等;99例患者曾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分离革兰阴性杆菌102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18株;假单胞菌属18株;鲍氏/乙酸钙不动杆菌18株;药敏试验显示,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因,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乙酸钙不动杆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不容忽视.

    作者:戴丽;李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

    我院自2001年1月开展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以来,治愈白内障患者1537例.

    作者:周月华;付淑琴;曲荣梅;宋吉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

    为探讨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对我院2年6个月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瑞英;盖红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供应室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及其防护

    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工作人员则处于多种潜在危害因素之中,因而严格有效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免遭疾病的侵袭,还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现就供应室环境中常见的有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及其防护作一探讨.

    作者:顾晓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对神经外科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及意义.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3年5~12月,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与2002年5~12月间神经外科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标性监测267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共发生100例,136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5%,感染例次发病率为50.9%,明显高于2002年5~12月间,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24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20.2%和感染例次发病率21.4%,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标性监测方法能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现率,为有效地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任玲;周宏;郑雯;茅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