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我科室在2004年1~6月份压力蒸汽灭菌中发生49个湿包,现将造成湿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控制湿包的措施.
作者:张爱清;叶绿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比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同时间段内普通烧伤病房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耐药性,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6、7月间发生于ICU和普通烧伤病房的19例、161例次(ICU4例、114例次,普通病房15例、47例次)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活性,进行回顾性地对照研究.结果 ICU病房患者的易感性强,细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普通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ICU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普通病房严重.结论 ICU病房与普通病房的细菌构成、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一定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阻断病原菌在不同病房间的传播.
作者:李峰;柴家科;常东;蒋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纤连蛋白(FN)在不同类型的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与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纤连蛋白在正常和病变肝组织内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并以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肝病患者血清内透明质酸的含量.结果 慢性活动性肝组织中肝细胞和内皮细胞内FN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AH)组和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组(P<0.05);FN在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内不表达,在内皮细胞内呈弱阳性表达,但在各型肝炎的炎症细胞浸润区内FN呈阳性表达;肝组织中FN阳性表达的患者血清内HA含量为(203.7±121.6)ng/ml,明显高于阴性和弱阳性表达患者(139.2±158.0)ng/ml和(130.4±65.1)ng/ml(P<0.01).结论 FN是肝纤维化的前驱物质,参与新生纤维组织的形成,与肝组织的损伤及其修复和血清内HA含量增大有关.
作者:王海滨;石新惠;张云杰;张冬青;孙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方法 采用WHO推存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结果 洁净手术部每个工作环节,把消毒技术规范融于每天每步工作之中,形成实施过程质量.结论 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患者安全系数,降低手术感染率.
作者:蔡奕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目前白带常规涂片只能作念珠菌的孢子、菌丝定性检测.用酚-次氯酸钠显色法鉴别念珠菌属阴道感染与带菌状态,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锦华;何小燕;李康;赵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肺部感染患者肠杆菌科产ESBLs细菌的临床特点、耐药性及对策.方法 2001年2月~2004年9月,从本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做细菌培养,采用K-B琼脂扩散法和ESBLs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结果 共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541株,其中产ESBLs菌135株;药敏试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低为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31.11%和44.44%;产ESBLs菌株较不产ESBLs菌株表现为对抗菌药物明显高的耐药率(P<0.01);共筛选出入住ICU、侵袭性医疗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等6个危险因素.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较严重,产ESBLs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滕琳;苏芬;刘婷;甄永强;吴立平;孙开宇;王乐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探讨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对我院2年6个月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瑞英;盖红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肿瘤住院患者并发菌血症暴发流行的情况,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肿瘤内科1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在一个多月内先后出现寒颤、高热进行分析,并对中心静脉导管做细菌培养.结果 血培养结果均分离出病原微生物.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感染症状,要考虑导管本身污染的可能性,进行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叶志军;张小娟;王文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氯霉素外涂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作用.方法 100例手术前须留置导尿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导尿管外涂氯霉素后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余下5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定期留置标本做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导尿管后的第7、10天.结果 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66.7%,而试验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6.7%和30.0%,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霉素外涂导尿管对预防早期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丽娴;林楚芳;马惜珍;林章礼;李光昭;孙红;郑楚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株临床分离的PAE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7种ESBLs基因.结果 35株PAE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1基因均阴性.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PAE TEM、OXA、PER、GES基因携带率高,检出GES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作者:常东;蒋伟;魏华;王春新;张云杰;糜祖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1~4月我院EICU患者分离的病原菌.结果 从43例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出119株无重复的病原菌,共21种细菌和4种真菌;51株非发酵菌,26株葡萄球菌属,25株真菌,肠杆菌科细菌只有8株;分离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分离的菌株65.5%来自于痰标本,其次为血液标本9.2%;复数感染病例非常高,达81.4%,多的感染8种病原菌;感染的26株葡萄球菌属有23株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8株肠杆菌科细菌有2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65.1%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 EICU患者感染的细菌以非发酵菌为主,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
作者:李美兰;俞继芳;余方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肠球菌属在腹腔感染中的作用及感染相关的因素,提出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所调查的33例腹腔肠球菌属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粪肠球菌是引起腹腔感染的主要菌种;对于肠球菌属引起的腹腔感染,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是抗感染经验治疗的第一选择;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三代头孢菌素对耐药肠球菌的促定植作用和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对于耐药肠球菌的选择性压力有关.结论 肠球菌属在腹腔感染中的作用应受到临床的足够重视,有效地治疗与病原菌的清除相关.
作者:梁冰;孙英姿;王华强;孙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客观检测和分析不同的保湿处理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日常的手术器械清洗和保养工作中,各抽取1周内所处理的大部分器械,在3种不同的保湿处理后再立即清洗,用目测的方法(裸视和5倍放大镜下观察)对比其清洁质量.结果 在器械的保湿处理上,多酶清洗剂效果佳,清水次之,含氯消毒剂则较差.结论 医院应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保湿方法,建立恰当的器械处理流程.
作者:黄浩;刘葆华;詹德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讨老年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我院2001年6月~2005年4月老年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部位、患者基础疾病及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184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为痰液、尿液、咽拭子、脓液等;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耐药率低的药物是亚胺培南,为2.2%,其次为阿米卡星(37.5%)和氨苄西林/舒巴坦(39.7%),耐药率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为83.2%.结论 老年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卢建雄;李翊锐;邵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自2001年1月开展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以来,治愈白内障患者1537例.
作者:周月华;付淑琴;曲荣梅;宋吉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了解我市消毒现状,2004年笔者对部分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对医疗机构中氧气湿化水根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医疗用品的采样方法采样后,立即送本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检验;评价按该卫生标准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菌落数20CFU/ml判断为合格.
作者:谢子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彻底杀灭口腔手机、洁牙机上的病原菌、病毒,我科自2003年购进卫生部口腔消毒灭菌国际招标采购的德国产3次预真空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全自动注油机、热封灭菌袋,现将临床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鲁伟;高玉萍;储从家;蔡德芳;李江涛;毛永惠;杨长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工作人员则处于多种潜在危害因素之中,因而严格有效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免遭疾病的侵袭,还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现就供应室环境中常见的有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及其防护作一探讨.
作者:顾晓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标本送检证实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例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为医院感染,34例MDRP感染者病死率67.7%,有30例合并有1~5种基础疾病,≥2种细菌混合感染者26例.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年老、合并基础疾病及混合细菌感染者.
作者:王豫平;王慕云;廖致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前期研究已确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54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SHV型质粒进行基因分型,探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试图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新方法.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扩增出SHV型质粒的编码序列,扩增产物运用DHPLc技术进行分析和DNA测序,确定其基因突变的类型,后通过比对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DHPLc分析样本的阳性率为100%,均表现为形态各异的异常洗脱峰(双峰或三峰);测序结果表明所有样本与SHV-1比较均存在着耐药基因突变;并且DHPLc中异常峰一致的样本均为同一基因亚型.结论 本次实验中DHPLc的敏感性高达100%,并且每一种SHV亚型具有特定的洗脱峰型,所以DHPLc可用于细菌耐药基因的分型,能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突变,不但准确性较高,而且具有简便快捷、经济等特点,有很大的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张盛斌;刘朝晖;杨银梅;王汉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