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置导尿与医院感染

毛向红;赵惠芬;潘红

关键词:导尿, 医院感染
摘要: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一般约占住院患者的5%~10%,我国1994年提供的资料显示医院感染率为9.1%.我院从2002~2003年对173例导尿患者进行了监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报道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危重病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目的了解外科危重病患者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对2002年1月~2003年3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危重病患者的抗生素应用进行统计. 结果所有患者及79%的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为头孢菌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50%;经验性治疗却仅有25%的抗生素对真正的致病菌有效;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尤其当患者住ICU时间>2周后,抗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的药物用量显著增加. 结论外科危重病患者应用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常普遍;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是患者住院后期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杨国山;杜斌;吴增安;牟东成;谢朝;罗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加大管理力度. 方法从医务人员、诊疗环境设置、消毒设备、消毒方法和程序、卫生学监测等方面,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 结果逐渐规范了对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结论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作者:刘彬;罗小洁;范小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关系.现将供应室工作在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1 供应室存在的问题1.1 供应室布局不合理大多数医院的供应室无内、外走廊划分.工作室、休息室、消毒室、无菌室等界限不清,难以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不能人流、物流分开及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

    作者:赵翠兰;王素芬;王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在儿科临床疗效和评价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在儿科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以64例中-重度细菌性患儿为试验对象,随机分入试验组(32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对照组(32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进行治疗和观察. 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对各种致病菌的有效率和清除率分别为93.6%、92.1%和86.3%;对照组相应分别为68.7%、60.2%和53.4%,两组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1%.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疗效明显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对儿科的中-重度细菌感染,尤其是产酶菌的感染,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宓越群;鲍一笑;稽若旭;朱敏皓;姚渭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本研究尝试揭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寻求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3年1~12月住院病历4 36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2003年医院感染345例次,感染率为7.9%;高危感染率分别为神经康复科29.2%、内分泌肾内科13.8%、甲级病房12.42%、消化内科10.84%、呼吸、心血管内科9.34%;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50.43%、消化道22.61%、泌尿道18.84%、皮肤软组织2.9%、手术部位1.7%;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9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88%. 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蚁少华;毛沁;瞿美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管理地方监控网的作用与地位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各级各类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方法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地方监控网,在网内汇总和分析全市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进行业务培训、检查监督及总结与交流等. 结果及时掌握全市医院感染资料、普及相关知识,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结论地方医院感染监控网是行政管理部门不可或缺的参谋与助手.

    作者:姜亦虹;李春红;沈黎;张亚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ARS治疗中甲泼尼龙注射液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注射液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规律与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6月收治的680例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用药信息. 结果 680例患者使用甲泼尼龙注射液的有408人,占60%,根据使用剂量分为高低量不等的8个组, 291人从入院第1天开始连续用药,376人平均每日用药剂量≤80 mg,平均用药天数(11.1±7.5)d. 结论激素类用药呈现一定的用药规律,为防止加重继发感染,何时开始用药,每次用药的剂量、频次、疗程及方式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用药方案,以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的目的.

    作者:代伟;董军;曹秀堂;高筠;王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控制

    为了更好地做好消毒灭菌工作,现就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消毒灭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杨家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提高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 方法 8年来我院加强了医院感染的领导,开展了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及有关监控措施,降低了医院感染. 结果新生儿感染率,胎龄出生体重分布,新生儿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常见应该重视的感染部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管理是医护人员实施的重要环节. 结论严格监控新生儿医院感染,加强预防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田泽芳;胡旭红;刘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葡萄球菌耐药状况. 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判定标准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 结果 1999~2003年我院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423株,对甲氧西林耐药菌株MRSA及敏感菌株MSSA分别为79株和334株,表皮葡萄球菌898株,对甲氧西林耐药菌株MRSE及敏感菌株MSSE分别为647株和251株;MSSA、MSSE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70%;MRSA、MRSE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只有万古霉素100%敏感. 结论了解医院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对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十分重要,万古霉素可作为葡萄球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万建华;褚云卓;陈佰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大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贮存、发放和回收毁形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保证一次医疗用品正常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安全因素,笔者对4年来我院供应室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关瑞锋;许志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专科待灭菌包的质量检查

    为加强灭菌工作的科学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使科室制作的待灭菌包的质量能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我科对专科待灭菌包内外的清洁度、器械的洁净度、包内是否放入化学指示卡、待灭菌物品的打包或捆扎的松紧度等项指标进行了质量检查.

    作者:张秀銮;曹军平;张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常见的肺部感染痰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对207例RICU肺部感染患者280次阳性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 结果 G+菌77株,占27.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2株占2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3株占18.9%;G-菌162株,占57.9%,占前4位者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6株(2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5株(8.9%),肺炎克雷伯菌17株(6.1%),鲍氏不动杆菌14株(5%);真菌41株,占14.6%;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0.7%;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仍然对碳青酶烯类敏感. 结论该组RICU肺部感染以G-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构成主要G-感染菌株;MRSA和真菌感染的比例较高.

    作者:傅应云;何正强;吴伟元;穆雪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留置导尿与医院感染

    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一般约占住院患者的5%~10%,我国1994年提供的资料显示医院感染率为9.1%.我院从2002~2003年对173例导尿患者进行了监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向红;赵惠芬;潘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症烧伤休克回吸收期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在重症烧伤休克回吸收期的留置时间. 方法对我科2000年9月1日~2002年9月1日2年时间,重症烧伤休克回收期内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深静脉置管后留置时间不同,分为7 d内置管入路更换组及7 d内置管入路不更换组,比较组间导管相关性细菌定植(CAC)、导管相关性软组织感染(CA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AB)的发生率. 结果 CAC发生率在7 d内置管入路不更换组高,差异显著,CAI、CAB的发生率在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重症烧伤休克回吸收期,深静脉置管留置约7 d是安全的.

    作者:刘杰锋;龙忠恒;吴红;熊玉珍;谢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69例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方法监测2003年1~12月住院患者17 305人次,医院感染病例369例. 结果 2003年医院感染率为2.13%,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血液科要作为重点监控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前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红旗;徐艳;刘莲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86例耐药分析

    我们对本院2001年8月~2003年8月,住院患者86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做耐药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本院2001年8月~2003年8月,住院患者阳性标本共86例,其中痰液67例,尿液6例,脓液4例,切口4例,血液3例,腹腔引流液2例.

    作者:郑海斌;王菊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症SARS与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像分析

    目的对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下称SARS)患者和高度疑似SARS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学分析,从而对诊断和治疗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 方法抽取3例确诊重症SARS患者和1例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作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结合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3例SARS患者骨髓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噬血细胞和吞噬细胞,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一系或多系的骨髓抑制现象;1例疑似SARS患者在吞噬细胞中发现荚膜组织胞浆菌. 结论重症SARS患者的骨髓表现很可能与病毒本身的毒性、用药种类、用药量有关;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的实验室检验数据的监测,将有利于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时对症治疗,从而杜绝因感染而引起的并发症,对高度疑似SARS患者的血像及骨髓则应注意有没有其他致病原,如原虫、真菌等.

    作者:黎庆恩;陈福雄;王鹏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氧气湿化瓶细菌学调查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导致医院感染的途径和预防措施. 方法采集10个氧气湿化瓶使用前、中、后各部位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同时对湿化水、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并采集患者痰液进行培养检查. 结果 10个氧气湿化瓶使用前各部位、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的手未检到患者感染细菌,患者使用后40%的氧气湿化瓶的内芯、内壁、出气口及管道检到与患者痰液培养结果相同的致病菌. 结论氧气湿化瓶易被患者污染,其内芯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对其各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作者:汪涛;余道军;蔡艺飞;徐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发生阑尾周围脓肿1例调查

    我院妇产科收治1名产妇,因剖宫产术后发生阑尾周围脓肿,现对该病例术后发生阑尾周围脓肿的原因及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对策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因自然破水,羊水Ⅲ度污染,胎心率100~162次/min.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在硬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头位取出一男活婴.产妇于术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之间,给加强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于术后7 d出现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右下腹可触及2 cm×5 cm索状包块,较固定,无腹膜刺激征,给加强抗感染.患者一般情况可,体温正常.

    作者:丁彦文;李改兰;李林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