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伟;董军;曹秀堂;高筠;王玮
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一般约占住院患者的5%~10%,我国1994年提供的资料显示医院感染率为9.1%.我院从2002~2003年对173例导尿患者进行了监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向红;赵惠芬;潘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经血液传播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极微量的含病毒血液(0.0004 ml)即具有传染性.因此,若对污染血迹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为了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我们试用不同清洗方法来比较它们对血迹的清洗作用,探讨清洁作用好的清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珍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厌氧菌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上颌窦及筛窦3个部位的分布情况. 方法在功能性内镜手术中,无菌采集中鼻道、上颌窦及筛窦脓液标本各1份,分别接种于Oxyplates厌氧平板,直接于35℃培养箱中培养,并对筛选的耐氧试验阳性的可疑菌作生化鉴定. 结果在615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458株31种,其中厌氧菌24株3种,占总菌株数的5.2%;在3个部位间,厌氧菌检出率分别为18.45%、14.35%和16.4%;在24株厌氧菌中,以革兰阳性杆菌位居第1,占83.3%. 结论慢性鼻窦炎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在内的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厌氧菌感染主要为迟缓真杆菌引起,该3个部位的细菌检出率无较大差别.
作者:彭燕;张国华;刘富春;黄田海;徐永涛;钟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高危重要科室之一,其感染质量监测合格与否对降低医院感染、控制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敏;李伟宏;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常见的肺部感染痰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对207例RICU肺部感染患者280次阳性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 结果 G+菌77株,占27.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2株占2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3株占18.9%;G-菌162株,占57.9%,占前4位者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6株(2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5株(8.9%),肺炎克雷伯菌17株(6.1%),鲍氏不动杆菌14株(5%);真菌41株,占14.6%;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0.7%;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仍然对碳青酶烯类敏感. 结论该组RICU肺部感染以G-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构成主要G-感染菌株;MRSA和真菌感染的比例较高.
作者:傅应云;何正强;吴伟元;穆雪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建立有效预防ICU医院感染的对策. 方法对ICU医院感染与基础疾病、年龄、有创性操作、医务人员的关系及病原菌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病情危重、年老体弱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有创性操作的次数与感染关系密切;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ICU设置的不合理和医护人员的缺乏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 结论加强ICU病房管理,加强危重患者的保护性隔离,减少有创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等均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沈梅芳;楼一玲;王芳;於国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感染科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随机采样监测细菌培养,每次持续时间2周,共6次.对196例患者检查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后的支气管镜表面、内腔洗脱液、浸泡用戊二醛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有37例患者使用过的支气管镜经消毒后培养阳性,阳性率18.9%,检出细菌数都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医院没有因支气管镜检查造成的感染,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黄秀良;聂英;周涓;高桂兰;胡燕燕;林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中重度医院感染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 方法于2001年8月~2003年8月,在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住院患者60例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q 8 h;对照组(B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0 g,静脉滴注bid,两组疗程均为7~10 d. 结果 A组治愈率为68.6%,有效率为98%,细菌清除率为86.6%;B组治愈率为63.3%,有效率为90%,细菌清除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药敏试验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总敏感率在2001年是54.7%、2002年是66.8%,对铜绿假单胞菌为74.3%;头孢哌酮/舒巴坦对G-菌敏感率2001年是57.4%、2002年是69.4%,对铜绿假单胞菌是58.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明显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74.3%, 58.6%).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其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疗效较头孢哌酮/舒巴坦好,对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两种药物差异无显著性,使用安全.
作者:吴华;梁剑辉;刘晓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对本院2001年8月~2003年8月,住院患者86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做耐药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本院2001年8月~2003年8月,住院患者阳性标本共86例,其中痰液67例,尿液6例,脓液4例,切口4例,血液3例,腹腔引流液2例.
作者:郑海斌;王菊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在重症烧伤休克回吸收期的留置时间. 方法对我科2000年9月1日~2002年9月1日2年时间,重症烧伤休克回收期内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深静脉置管后留置时间不同,分为7 d内置管入路更换组及7 d内置管入路不更换组,比较组间导管相关性细菌定植(CAC)、导管相关性软组织感染(CA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AB)的发生率. 结果 CAC发生率在7 d内置管入路不更换组高,差异显著,CAI、CAB的发生率在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重症烧伤休克回吸收期,深静脉置管留置约7 d是安全的.
作者:刘杰锋;龙忠恒;吴红;熊玉珍;谢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下称SARS)患者和高度疑似SARS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学分析,从而对诊断和治疗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 方法抽取3例确诊重症SARS患者和1例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作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结合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3例SARS患者骨髓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噬血细胞和吞噬细胞,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一系或多系的骨髓抑制现象;1例疑似SARS患者在吞噬细胞中发现荚膜组织胞浆菌. 结论重症SARS患者的骨髓表现很可能与病毒本身的毒性、用药种类、用药量有关;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的实验室检验数据的监测,将有利于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时对症治疗,从而杜绝因感染而引起的并发症,对高度疑似SARS患者的血像及骨髓则应注意有没有其他致病原,如原虫、真菌等.
作者:黎庆恩;陈福雄;王鹏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3年中1 878株非发酵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2003年我院重症治疗中心共计分离出的1 878株非发酵菌,对其分布特点、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重症治疗中心内医院感染非发酵菌检出率为43.3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19.75%),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15.18%),近年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呈上升趋势,其检出率约为5.38%;不同感染部位标本非发酵菌检出的阳性率也不同,以呼吸系统为常见,占79.4%,尿液与引流液阳性率约为23.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临床较为敏感的药物包括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药敏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敏感. 结论重症治疗中心医院感染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代表的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耐药性.
作者:安群;高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防止缓报、漏报. 方法分析原有传染病疫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革措施. 结果无医院传染病漏报,科内传染病漏报率由38%逐渐下降至2%. 结论根据新形势对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要求,适时进行改革,可有效防止缓报、漏报.
作者:尹维佳;陈敏;赵晓莉;舒明蓉;王志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状况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入院时未并发感染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即刻予抗生素预防性应用,B组则不予应用,观察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感染菌株分析、治愈率和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感染部位则B组以呼吸道多见,A组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常见;A组的感染菌株中真菌、耐药菌株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见;总的住院时间和治愈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未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相反可致真菌二重感染和产酶菌株的增加.
作者:郭舜奇;朱红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选择1993~2002年间严重烧伤2 h内入院的患者100例,分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复苏的同时应用抗氧化治疗,结果表明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陈永森;田永生;冯俊梅;牛湘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提出控制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 方法采用<消毒技术规范>和美国消毒锅公司建议的湿包评判标准,对4 076锅次,134 840个灭菌包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有269个湿包产生,湿包率为0.199%;其中错误装载占59.1%,设备故障、蒸汽质量差、拟灭菌物品准备不当占40.9%. 结论加强消毒员操作规范管理,提高业务素质是控制湿包关键;灭菌器保持正常运转状态;提供高质量蒸汽;灭菌前物品正确准备,才能减少湿包发生率.
作者:许乐;张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整体感染管理水平,现对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王学玲;许美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提高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 方法 8年来我院加强了医院感染的领导,开展了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及有关监控措施,降低了医院感染. 结果新生儿感染率,胎龄出生体重分布,新生儿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常见应该重视的感染部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管理是医护人员实施的重要环节. 结论严格监控新生儿医院感染,加强预防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田泽芳;胡旭红;刘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外科危重病患者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对2002年1月~2003年3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危重病患者的抗生素应用进行统计. 结果所有患者及79%的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为头孢菌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50%;经验性治疗却仅有25%的抗生素对真正的致病菌有效;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尤其当患者住ICU时间>2周后,抗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的药物用量显著增加. 结论外科危重病患者应用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常普遍;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是患者住院后期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杨国山;杜斌;吴增安;牟东成;谢朝;罗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关系.现将供应室工作在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1 供应室存在的问题1.1 供应室布局不合理大多数医院的供应室无内、外走廊划分.工作室、休息室、消毒室、无菌室等界限不清,难以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不能人流、物流分开及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
作者:赵翠兰;王素芬;王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