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维佳;陈敏;赵晓莉;舒明蓉;王志芬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督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医疗安全.在卫生监督工作实践中,我们对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从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回收、毁形等多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董志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在重症烧伤休克回吸收期的留置时间. 方法对我科2000年9月1日~2002年9月1日2年时间,重症烧伤休克回收期内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深静脉置管后留置时间不同,分为7 d内置管入路更换组及7 d内置管入路不更换组,比较组间导管相关性细菌定植(CAC)、导管相关性软组织感染(CA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AB)的发生率. 结果 CAC发生率在7 d内置管入路不更换组高,差异显著,CAI、CAB的发生率在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重症烧伤休克回吸收期,深静脉置管留置约7 d是安全的.
作者:刘杰锋;龙忠恒;吴红;熊玉珍;谢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整体感染管理水平,现对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王学玲;许美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化. 方法对我院2002、2003年临床分离出的19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两时间段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学χ2检验. 结果与2002年相比,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升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但统计学上无意义;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变化不大.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有增强的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梁勇;陈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要求医用垃圾桶盖必须保持封闭状态.由于外科治疗、消毒、换药等工作量大,医用垃圾较多,而传统的脚踏式垃圾桶容积较小、垃圾存放少,不适合外科病房使用.加之医院为了美化医疗环境,多数垃圾桶被放在柜子里,脚踏式垃圾桶在这样的场所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带盖的塑料桶.在柜子内的这种桶放垃圾极不方便,要先打开柜门,再打开桶盖,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对医护人员造成污染,使医护人员很难进行无菌治疗和护理患者,易造成交叉感染.为此,我设计出了一个可自动开关的垃圾桶盖,供同仁参考.
作者:张洪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高危重要科室之一,其感染质量监测合格与否对降低医院感染、控制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敏;李伟宏;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使每位在母婴同室工作的人员加深对医院感染的理解和认识,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发生. 方法通过制定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防治措施,并严格执行实施. 结果通过制定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防治措施及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使我院建立爱婴医院以来,无1例因母婴同室造成交叉感染的事件发生. 结论只有普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健全和完善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健;高雅莉;魏彦;韩红彩;杨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选择1993~2002年间严重烧伤2 h内入院的患者100例,分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复苏的同时应用抗氧化治疗,结果表明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陈永森;田永生;冯俊梅;牛湘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加大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贮存、发放和回收毁形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保证一次医疗用品正常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安全因素,笔者对4年来我院供应室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关瑞锋;许志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状况及探讨控制对策. 方法对神经外科病区102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控制措施. 结果 102例病例均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且多数病例发生于气管切开术后4~6 d,所分离的6种主要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呈广谱耐药. 结论为有效控制感染,除加强对患者及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护理、消除易感因素外,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分泌物培养,以便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谢明水;郝建春;刘国政;熊建华;刘杨;谢九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循证的方法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确立医院感染管理模式,科学地进行医院感染的管理. 方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形成可供系统的医院感染管理评价证据,采用循证的方法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规范、管理措施进行科学论证. 结果医院目前制定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过程一般是采取Ⅳ级方式,缺乏证据用于决策的强度;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干预措施,应建立在有充分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注重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可靠性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结论医院感染管理者应重视控制措施对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死率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评价,加强医院感染的经济决策和效果、效益、效用分析,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整体的提高.
作者:魏华;索继江;邢玉斌;韩黎;张影杰;王淑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中单层手套与双层手套的穿孔率,评价双层手套预防穿孔的效果. 方法 2004年2~4月我院手术室前瞻性调查100例手术使用的992只手套,采用向手套注水的方法观察手套穿孔情况. 结果外科手术中,手套穿孔率为9.07%;单层手套的穿孔率为11.84%,双层手套外层与内层的穿孔率分别为8.85%、0.52%;手套穿孔的危险性在手术时间>2 h、手术医生及洗手护士、左手示指中较高. 结论高危手术中应使用双层手套,以减少血源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秀云;徐敏;赵体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更好地做好消毒灭菌工作,现就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消毒灭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杨家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是近年来发现的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跨膜受体及病原模式识别受体之一,迄今为止,已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11种TLRs分子,其中TLR2和TLR4的作用尤为突出.笔者就TLRs的分子结构特点、信号转导方式及其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病毒、真菌及结核菌等病原菌所致感染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邓敏;陈晓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厌氧菌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上颌窦及筛窦3个部位的分布情况. 方法在功能性内镜手术中,无菌采集中鼻道、上颌窦及筛窦脓液标本各1份,分别接种于Oxyplates厌氧平板,直接于35℃培养箱中培养,并对筛选的耐氧试验阳性的可疑菌作生化鉴定. 结果在615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458株31种,其中厌氧菌24株3种,占总菌株数的5.2%;在3个部位间,厌氧菌检出率分别为18.45%、14.35%和16.4%;在24株厌氧菌中,以革兰阳性杆菌位居第1,占83.3%. 结论慢性鼻窦炎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在内的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厌氧菌感染主要为迟缓真杆菌引起,该3个部位的细菌检出率无较大差别.
作者:彭燕;张国华;刘富春;黄田海;徐永涛;钟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医院呼吸系统感染(RSI)的状况. 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间住院的LN患者并发医院RSI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LN患者的医院RSI发生率为43.7%,以G-杆菌感染为主,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结论抗菌药物滥用和大剂量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高度狼疮活动是LN患者的医院RSI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远航;罗正茂;朱起之;童俊容;张虹;张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感染科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随机采样监测细菌培养,每次持续时间2周,共6次.对196例患者检查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后的支气管镜表面、内腔洗脱液、浸泡用戊二醛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有37例患者使用过的支气管镜经消毒后培养阳性,阳性率18.9%,检出细菌数都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医院没有因支气管镜检查造成的感染,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黄秀良;聂英;周涓;高桂兰;胡燕燕;林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加大管理力度. 方法从医务人员、诊疗环境设置、消毒设备、消毒方法和程序、卫生学监测等方面,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 结果逐渐规范了对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结论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作者:刘彬;罗小洁;范小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在儿科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以64例中-重度细菌性患儿为试验对象,随机分入试验组(32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对照组(32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进行治疗和观察. 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对各种致病菌的有效率和清除率分别为93.6%、92.1%和86.3%;对照组相应分别为68.7%、60.2%和53.4%,两组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1%.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疗效明显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对儿科的中-重度细菌感染,尤其是产酶菌的感染,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宓越群;鲍一笑;稽若旭;朱敏皓;姚渭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室于2004年3月自一早产儿皮肤溃疡面分泌物中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株,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连琴;李学芹;张春雷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