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高雅莉;魏彦;韩红彩;杨巍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建立有效预防ICU医院感染的对策. 方法对ICU医院感染与基础疾病、年龄、有创性操作、医务人员的关系及病原菌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病情危重、年老体弱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有创性操作的次数与感染关系密切;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ICU设置的不合理和医护人员的缺乏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 结论加强ICU病房管理,加强危重患者的保护性隔离,减少有创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等均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沈梅芳;楼一玲;王芳;於国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妇产科收治1名产妇,因剖宫产术后发生阑尾周围脓肿,现对该病例术后发生阑尾周围脓肿的原因及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对策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因自然破水,羊水Ⅲ度污染,胎心率100~162次/min.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在硬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头位取出一男活婴.产妇于术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之间,给加强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于术后7 d出现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右下腹可触及2 cm×5 cm索状包块,较固定,无腹膜刺激征,给加强抗感染.患者一般情况可,体温正常.
作者:丁彦文;李改兰;李林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主因头晕20 d,加重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10 d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7/8.0 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左眼视力下降,右耳耳鸣、听力下降,咽反射迟钝,颈稍抵抗,双侧腱反射减弱,头颅MRI显示:小脑星型细胞瘤合并脑积水.患者术后第9天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体温38.5℃,CSF外观黄色浑浊,镜检:细胞总数5 600×106/L,白细胞110×106/L,CSF细菌培养结果为:变化微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敏感.
作者:张瑞芳;杜风芹;齐亚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加大管理力度. 方法从医务人员、诊疗环境设置、消毒设备、消毒方法和程序、卫生学监测等方面,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 结果逐渐规范了对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结论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作者:刘彬;罗小洁;范小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加强灭菌工作的科学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使科室制作的待灭菌包的质量能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我科对专科待灭菌包内外的清洁度、器械的洁净度、包内是否放入化学指示卡、待灭菌物品的打包或捆扎的松紧度等项指标进行了质量检查.
作者:张秀銮;曹军平;张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加大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贮存、发放和回收毁形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保证一次医疗用品正常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安全因素,笔者对4年来我院供应室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关瑞锋;许志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方法监测2003年1~12月住院患者17 305人次,医院感染病例369例. 结果 2003年医院感染率为2.13%,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血液科要作为重点监控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前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红旗;徐艳;刘莲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整体感染管理水平,现对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王学玲;许美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经血液传播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极微量的含病毒血液(0.0004 ml)即具有传染性.因此,若对污染血迹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为了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我们试用不同清洗方法来比较它们对血迹的清洗作用,探讨清洁作用好的清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珍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各级各类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方法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地方监控网,在网内汇总和分析全市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进行业务培训、检查监督及总结与交流等. 结果及时掌握全市医院感染资料、普及相关知识,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结论地方医院感染监控网是行政管理部门不可或缺的参谋与助手.
作者:姜亦虹;李春红;沈黎;张亚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3年中1 878株非发酵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2003年我院重症治疗中心共计分离出的1 878株非发酵菌,对其分布特点、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重症治疗中心内医院感染非发酵菌检出率为43.3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19.75%),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15.18%),近年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呈上升趋势,其检出率约为5.38%;不同感染部位标本非发酵菌检出的阳性率也不同,以呼吸系统为常见,占79.4%,尿液与引流液阳性率约为23.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临床较为敏感的药物包括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药敏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敏感. 结论重症治疗中心医院感染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代表的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耐药性.
作者:安群;高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寻找一种适用于口腔科扩大针、吸唾器灭菌的有效方法. 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按(5×105~6)CFU/ml和HBsAg悬液各20 μl分别滴染于吸唾器、扩大针上,放入57℃速灭安中灭菌30 min,临床应用120件次灭菌后做细菌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生物菌种全部杀灭,灭菌指数为(5×105~6)CFU/ml,HBsAg消毒后S/N<2.1,临床应用灭菌后均无细菌生长. 结论速灭安加热57℃ 30 min灭菌效果可靠.
作者:孙伯英;董艳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提高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 方法 8年来我院加强了医院感染的领导,开展了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及有关监控措施,降低了医院感染. 结果新生儿感染率,胎龄出生体重分布,新生儿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常见应该重视的感染部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管理是医护人员实施的重要环节. 结论严格监控新生儿医院感染,加强预防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田泽芳;胡旭红;刘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使每位在母婴同室工作的人员加深对医院感染的理解和认识,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发生. 方法通过制定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防治措施,并严格执行实施. 结果通过制定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防治措施及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使我院建立爱婴医院以来,无1例因母婴同室造成交叉感染的事件发生. 结论只有普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健全和完善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健;高雅莉;魏彦;韩红彩;杨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防止缓报、漏报. 方法分析原有传染病疫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革措施. 结果无医院传染病漏报,科内传染病漏报率由38%逐渐下降至2%. 结论根据新形势对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要求,适时进行改革,可有效防止缓报、漏报.
作者:尹维佳;陈敏;赵晓莉;舒明蓉;王志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循证的方法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确立医院感染管理模式,科学地进行医院感染的管理. 方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形成可供系统的医院感染管理评价证据,采用循证的方法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规范、管理措施进行科学论证. 结果医院目前制定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过程一般是采取Ⅳ级方式,缺乏证据用于决策的强度;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干预措施,应建立在有充分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注重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可靠性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结论医院感染管理者应重视控制措施对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死率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评价,加强医院感染的经济决策和效果、效益、效用分析,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整体的提高.
作者:魏华;索继江;邢玉斌;韩黎;张影杰;王淑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中单层手套与双层手套的穿孔率,评价双层手套预防穿孔的效果. 方法 2004年2~4月我院手术室前瞻性调查100例手术使用的992只手套,采用向手套注水的方法观察手套穿孔情况. 结果外科手术中,手套穿孔率为9.07%;单层手套的穿孔率为11.84%,双层手套外层与内层的穿孔率分别为8.85%、0.52%;手套穿孔的危险性在手术时间>2 h、手术医生及洗手护士、左手示指中较高. 结论高危手术中应使用双层手套,以减少血源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秀云;徐敏;赵体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对本院2001年8月~2003年8月,住院患者86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做耐药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本院2001年8月~2003年8月,住院患者阳性标本共86例,其中痰液67例,尿液6例,脓液4例,切口4例,血液3例,腹腔引流液2例.
作者:郑海斌;王菊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一般约占住院患者的5%~10%,我国1994年提供的资料显示医院感染率为9.1%.我院从2002~2003年对173例导尿患者进行了监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向红;赵惠芬;潘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室于2004年3月自一早产儿皮肤溃疡面分泌物中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株,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连琴;李学芹;张春雷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