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韬;李英;谈建
目的比较喹诺酮药物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牙周炎需氧和厌氧菌抗菌活性. 方法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需氧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用琼脂稀释多点接触法.低杀菌浓度(MBC)用肉汤稀释法,并用杀菌曲线方法比较两种喹诺酮药物杀菌性能. 结果喹诺酮药物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的MIC50分别为0.25、0.5、0.5、1和0.125μg/ml, 抗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细菌、变形菌、嗜血菌和不动杆菌的MIC50分别为<0.03、<0.03、<0.03、0.125和0.03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但与环丙沙星相同.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稍弱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2倍. 结论左氧氟沙星是一个广谱抗生素,对口腔需氧和厌氧菌显示了良好的抑菌和杀菌的活性.
作者:陈敏芳;刘文斌;宣天芝;张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处理用过的检验标本及检验用品,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处理的浸泡消毒桶,经过3年多的临床应用,因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操作方便、使用广泛、符合消毒灭菌隔离规范要求,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庆岳;王连明;刘树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关于TT病毒(TTV)的致病性及是否属嗜肝病毒目前仍有争论,为了解肝炎患者中TTV感染情况及有TT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我们从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对北京地坛医院肝炎科收治的547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留取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从中发现120例血清TTV-DNA阳性者,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刘雅;李杏红;王融冰;何忠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手术后眼内炎是眼科严重的并发症,常因手术伤口被细菌侵袭污染或手术破坏了血一眼屏障细菌随血液迁陟至眼而引起.炎症很难控制,往往造成患者视力丧失而致残.为防止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提高手术治愈率,对13 983例眼的手术感染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段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病例患者,女,9岁,学生.于2000年4月25日因心脏杂音入院,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重),二尖瓣赘生物、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心内膜炎.入院后高热不退,2000年5月1日血液培养出草绿色链球菌,进一步鉴定为变异链球菌群,2000年5月9日行动脉导管修补术、二尖瓣置换术,瓣膜组织又一次培养出草绿色链球菌,进一步鉴定仍为变异链球菌群.
作者:郭爱萍;王德景;潘韶霞;刘茂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对2001年9月份出院病历1 517份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编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我院抗菌药物总应用率为71.38%,预防性用药占66.14%,联合用药率为50.46%,以经验用药为主,抗菌药物应用频率高的种类是头孢菌素类,其次为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费24.43%,新型、昂贵抗菌药物所占费用大,主要存在问题有外科系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宽,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规范,经验用药和选用高档抗菌药物较多,病原学送检率低.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处于国内中位水平,不合理应用仍占相当比例,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孙立贵;邹小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它是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此感染的潜伏状态[1].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中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随时可发生抢救工作,易造成医院感染,现就其发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石贞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医院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其消毒效果已得到肯定,我院从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毛刷检出1株腐败假单胞菌.但从前后10日内微生物室的标本中并没有检出此菌.
作者:赛海芳;荣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医院感染越来越得到各级医疗部门的重视和加强,1994年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1989年卫生部将医院感染管理列入<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各级医院也越来越重视医院感染工作,各种管理制度越来越健全,检验科报告单是医院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每张检验报告单要经医生、患者、收费、计帐处及检验人员等多个环节,有些报告单还被血液、痰、脓液等一些有传染性的标本污染,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们采用成都格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S-40型化验单消毒箱对发放前的化验单进行消毒,GS-40型化验单消毒以空气为原料产生O3气体消毒杀菌,无死角,无残毒,对不宜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和化学药物浸泡消毒的报告单尤为适合.
作者:张艳;耿奇;杨选英;李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估计,全世界每年约进行120亿次注射,这意味着每天进行4千万次注射,其中>90%是治疗性注射,不到10%是用于预防接种[1].在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年平均接受1.5次注射,这其中较大部分的注射是不必要的,约50%的注射属于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导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尤其是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这在发展中国家尤显严峻.
作者:范学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加强监控,防止感染的暴发. 方法分析了我院2000~2001年间由产ESBLs细菌引起院内感染因素. 结果 2000~2001年间由产ESBLs细菌引起医院感染共35株,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48.57%,大肠埃希菌9株占25.71%,阴沟肠杆菌8株占22.86%,粘质沙雷菌1株,占2.86%,研究发现,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长期住院与此菌感染密切相关. 结论产ESBLs细菌发生的院内感染日益增多,多见于长期住院、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广泛开展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测定,隔离ESBLs感染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ESBLs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雅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相关因素,其确切传播途径尚不明.有研究表明可能为口-口及粪-口途径.HP感染多在儿童期发生,成人感染相对较少.然而医务人员HP感染率升高.内镜师的HP感染率可能亦有升高,但报道结果不一致.这些研究均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P.然而,血清学并不是HP活动性感染的精确指标.近一项研究采用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HP,并未发现消化内镜师感染率升高,研究表明护理人员较健康志愿者更易感染HP.重症护理人员因其处理鼻胃管,经常接触患者胃液而致感染HP危险性进一步升高.Robertson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因此,抑制重症患者体内HP可能使护理人员的HP感染率降低.选择性肠道灭菌(SDD)是为防止吸入性肺炎采用的一种措施,近来研究表明它可使重症患者死亡率降低20%.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SDD能有效抑制HP,因此,我们猜测在重症患者采用SDD抑制HP可能降低从患者到护理人员的HP传播,基于这一猜测,我们比较了以下各组人员的HP感染率:常规施行SDD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未施行SDD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及其他医务工作者.
作者:邓敏;董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并发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诊断及防治. 方法通过对42例真菌感染患者现状调查,对疑有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泌物和体液的培养. 结果真菌感染占同期肿瘤科医院感染病例的11.67%,感染部位以口腔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肺部、肠道;真菌感染类型主要是白色念株菌感染、克柔念株菌感染等;感染发生与患者原发病、放疗、化疗及激素的应用、抗生素应用等有关. 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
作者: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医用纸包装的阻菌效果. 方法 72个用医用纸包装的实验包灭菌后存放24周,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同时观察实验包的重量、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细菌含量的变化. 结果尽管在不同时间实验包的重量、室温度、湿度和空气中细菌含量不同,但所有的实验包在24周内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结论医用包装纸阻菌效果非常可靠,将来可能取代布包装.
作者:宋婉丽;张红鹰;王华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减少眼球内异物取出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 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各种眼球内异物62例(6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8例,女4例,年龄8~46岁,平均23岁;除1例(1眼)采用扁平部巩膜切口,磁铁吸出异物外,其余61例(63眼)均采用玻璃体切除术. 结果术后共有3眼发生眼内炎(4.69%);1例细菌培养为阳性(33.33%);为革兰阳性杆菌;经玻璃体切除术,气-液交换等对症治疗,炎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1例因眼球萎缩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另2例终视力分别为0.02及0.05. 结论眼内异物伤取出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高,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减少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
作者:杨惠英;姜彩辉;张卯年;黄一飞;王志军;魏世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对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以主动监测方法对2001年全院所有ICU患者依据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像、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 结果 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8.0%,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5.5%);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上升,基础病感染率以肿瘤、外科开放性损伤(尤其是颅脑外伤),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多,占48.5%.有高危因素的医院感染率高达41.3%,显著高于没有高危因素的感染发生率(6.7%),且高危因素越多,感染率越高,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在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 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单位,应作为重点监测,尤其是高龄、肿瘤、脑外伤等高危疾病和进行侵入性诊疗的患者.
作者:张亚莉;杨云滨;汪能平;陈进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生物监测是通过标准化的菌株和合乎要求的抗力来考核整个灭菌负荷是否灭菌合格,监测环氧乙烷(EO)气体灭菌效果的菌株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市场上快速的生物指示剂培养仅4 h就可阅读结果,避免了多年来生物培养需2~7 d才能测试出结果的弊病.该生物指示剂为自含式,即培养基底物内含有特殊的荧光物,灭菌后压碎安瓿使培养基与菌片沾在一起(测试管),并取同批号未灭菌的指示剂(对照管)同置于快速生物培养仪中4 h即可阅读结果,阅读灯显示绿色(阴性),表示无活性酶与培养基的荧光物结合释放出荧光,表示芽胞未被杀灭.快速生物监测要求只有在生物测试管阴性、对照管阳性时,表示本锅次灭菌合格.该监测方法较简单方便,但在整个操作环节中需防范干扰因素导致的假性结果:才能确保结果的正确性.笔者在使用及试验中曾遇到因某些因素干扰导致的假性结果,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盛翠宝;袁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解β-内酰胺酶(BETA)在前列腺炎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中的分布状况,我们对其中分离的156株8种葡萄球菌进行了β-内酰胺酶及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测,并对其8种葡萄球菌进行了耐药检测及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艳;阿扎提古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综合医院门诊感染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方法归纳统计门诊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及门诊部各科室空气及诊疗器械带菌情况. 结果门诊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有门诊手术室、注射室、输液室、口腔科等;门诊部流行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等. 结论加强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刻不容缓.
作者:刘利;施金玲;余建华;吴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 方法回顾性调查1999年1月~2001年8月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医院感染18例,对其临床相关资料及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88.89%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或先后接受过多种或多次侵入性操作者占72.22%,其中有66.67%患者接受过呼吸道操作;住院时间>30d占72.22%;均使用过二种以上抗生素;对亚胺培南、氨曲南、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重耐药,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是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8.18%)、哌拉西林/三唑巴坦(25%).结论严重多种基础疾病并多种侵入性操作是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病程长和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而在各易感因素迭加时,易导致该细菌感染的发生;尽早进行微生物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作者:申桂娟;祝进;王李华;徐森花;孙平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