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卿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加强监控,防止感染的暴发. 方法分析了我院2000~2001年间由产ESBLs细菌引起院内感染因素. 结果 2000~2001年间由产ESBLs细菌引起医院感染共35株,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48.57%,大肠埃希菌9株占25.71%,阴沟肠杆菌8株占22.86%,粘质沙雷菌1株,占2.86%,研究发现,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长期住院与此菌感染密切相关. 结论产ESBLs细菌发生的院内感染日益增多,多见于长期住院、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广泛开展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测定,隔离ESBLs感染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ESBLs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雅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99年1月~2002年6月3 356例创伤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 结果 146例患者患获得性感染,感染率为4.35%,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皮肤感染及泌尿道感染为常见,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G-菌为主. 结论分析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感染源的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止医院感染流行的有效手段.
作者:游剑明;杨雪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医院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 方法分析1999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40例痰培养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生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长期使用抗生素、住院及气管插管时间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部感染明显有关,纤维支气管镜的污染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结论缩短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利于防止医院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部感染.
作者:江涛;陈虹;罗永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治疗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感染发生率,探讨预防感染的方法及措施. 方法根据留管时间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按单侧引流及双侧引流分为A、B组,术后观察插管部位的感染发生情况,同时定期做血培养监测. 结果甲、乙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A、B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留管1~2周时间是安全的,超过2周,感染率上升,双侧引流术后感染率高于单侧引流者,此外,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免疫力也与感染率明显相关.
作者:康孝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现状,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收集本院24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真菌培养结果,加以统计和分析. 结果 246例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6.9%),泌尿道次之(21.4%),246例患者标本共培养出真菌246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占第1位(58.1%),热带假丝酵母菌占第2位(24.8%). 结论本组病例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的病因与原发肿瘤疾病、年龄、手术及放射疗法、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抗代谢药物的使用、抗生素的使用及住院期间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余兰;李腊梅;程向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并发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诊断及防治. 方法通过对42例真菌感染患者现状调查,对疑有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泌物和体液的培养. 结果真菌感染占同期肿瘤科医院感染病例的11.67%,感染部位以口腔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肺部、肠道;真菌感染类型主要是白色念株菌感染、克柔念株菌感染等;感染发生与患者原发病、放疗、化疗及激素的应用、抗生素应用等有关. 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
作者: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它是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此感染的潜伏状态[1].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中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随时可发生抢救工作,易造成医院感染,现就其发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石贞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医院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其消毒效果已得到肯定,我院从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毛刷检出1株腐败假单胞菌.但从前后10日内微生物室的标本中并没有检出此菌.
作者:赛海芳;荣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VITEK GPS106卡检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对苯唑西林耐药性的可靠性. 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和VITEK GPS106卡分别对206株CONS进行苯唑西林敏感性测定,以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比较两法的结果. 结果肉汤稀释法测CONS苯唑西林耐药98株,敏感108株,98株耐药株中VITEK GPS106卡检测为耐药92株,敏感性为93.7%,108株敏感株中VITEK GPS106卡检测结果一致,特异性为100%,6株CONS肉汤稀释法为耐药而VITEK GPS106卡为敏感,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3株,腐生葡萄球菌2株,人葡萄球菌1株,其MIC在(0.13~0.25)μg/ml之间. 结论 VITEK GPS106卡检测CONS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具有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可接受为临床实验室常规方法.
作者:余方友;胡龙华;谭立明;贾坤如;傅颖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 方法回顾性调查1999年1月~2001年8月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医院感染18例,对其临床相关资料及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88.89%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或先后接受过多种或多次侵入性操作者占72.22%,其中有66.67%患者接受过呼吸道操作;住院时间>30d占72.22%;均使用过二种以上抗生素;对亚胺培南、氨曲南、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重耐药,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是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8.18%)、哌拉西林/三唑巴坦(25%).结论严重多种基础疾病并多种侵入性操作是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病程长和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而在各易感因素迭加时,易导致该细菌感染的发生;尽早进行微生物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作者:申桂娟;祝进;王李华;徐森花;孙平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材料与方法1.1 灭菌器及灭菌参数采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DM1000A型机动门脉动真空灭菌器,真空度0.080MPa,脉动次数3次,灭菌温度132~134℃,工作压力0.21MPa,灭菌时间6min,干燥时间7min.
作者:吴岚;唐小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估计,全世界每年约进行120亿次注射,这意味着每天进行4千万次注射,其中>90%是治疗性注射,不到10%是用于预防接种[1].在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年平均接受1.5次注射,这其中较大部分的注射是不必要的,约50%的注射属于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导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尤其是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这在发展中国家尤显严峻.
作者:范学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调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耐药现状. 方法对585株肺炎克雷伯菌(269株)和大肠埃希菌(316株)用VITEK-32和GNS-506药敏卡测定ESBLs,同时用NCCLs(1999年版)推荐的筛选法和表型确证法同时进行对照监测. 结果仪器法、确证法、筛选法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23.9%、23.4%、21.5%,产ESBLs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 结论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提高ESBLs菌株的阳性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德全;季海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综合医院门诊感染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方法归纳统计门诊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及门诊部各科室空气及诊疗器械带菌情况. 结果门诊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有门诊手术室、注射室、输液室、口腔科等;门诊部流行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等. 结论加强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刻不容缓.
作者:刘利;施金玲;余建华;吴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医用纸包装的阻菌效果. 方法 72个用医用纸包装的实验包灭菌后存放24周,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同时观察实验包的重量、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细菌含量的变化. 结果尽管在不同时间实验包的重量、室温度、湿度和空气中细菌含量不同,但所有的实验包在24周内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结论医用包装纸阻菌效果非常可靠,将来可能取代布包装.
作者:宋婉丽;张红鹰;王华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降低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对抗菌药物在治疗和预防性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1999年8月~2001年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按其用药目的分治疗组和预防组.结果共调查了1 597份病历,抗菌药物总的应用率为61.6%,预防性用药超过治疗性用药,两者之比为1∶0.8;治疗组应用抗菌药物平均每例次为8.3 d,预防组为6.0 d.两组使用率高的药物均为头孢噻肟;预防组手术疾患占81.1%,其中Ⅰ类切口占42.6%、预防用药以三代头孢为主,且术后用药时间超过7 用率的关键.d者多,占45.2%.结论掌握预防用药的指征和方法是降低抗菌药物应
作者:刘原;和平;杨增尚;何跃灵;符清川;张丽丽;朱丽光;李小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引起肠球菌感染上升的原因,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2000~2001年度1 91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做痰培养前1周内使用头孢菌素类和其他抗生素后,分离出肠球菌的情况和对2001年度肠球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 2001年度的982例患者中使用头孢菌素类的616例,分离出肠球菌98例,分离率为15.9%,366例使用其他抗生素的患者分离出肠球菌16例,分离率为4.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1),2000年度的936例患者中分离出肠球菌46例,其中使用头孢菌素(318例)的患者中分离出肠球菌36例,分离率为11.3%,在2001年度共分离出的114株肠球菌中耐万古霉素(VRE)的4株,分离率为3.5%. 结论由肠球菌所致的医院内呼吸道感染呈增高趋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是原因之一,在治疗此类菌引起的感染时,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对肠球菌无效的头孢菌素类.
作者:邓林强;孙敬;陈会;余理智;熊章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对2001年9月份出院病历1 517份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编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我院抗菌药物总应用率为71.38%,预防性用药占66.14%,联合用药率为50.46%,以经验用药为主,抗菌药物应用频率高的种类是头孢菌素类,其次为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费24.43%,新型、昂贵抗菌药物所占费用大,主要存在问题有外科系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宽,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规范,经验用药和选用高档抗菌药物较多,病原学送检率低.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处于国内中位水平,不合理应用仍占相当比例,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孙立贵;邹小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医院1年中的真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能引起临床的重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云;朱姝媛;李雪梅;郑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减少眼球内异物取出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 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各种眼球内异物62例(6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8例,女4例,年龄8~46岁,平均23岁;除1例(1眼)采用扁平部巩膜切口,磁铁吸出异物外,其余61例(63眼)均采用玻璃体切除术. 结果术后共有3眼发生眼内炎(4.69%);1例细菌培养为阳性(33.33%);为革兰阳性杆菌;经玻璃体切除术,气-液交换等对症治疗,炎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1例因眼球萎缩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另2例终视力分别为0.02及0.05. 结论眼内异物伤取出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高,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减少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
作者:杨惠英;姜彩辉;张卯年;黄一飞;王志军;魏世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